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什么叫亚成鸟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什么叫亚成鸟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10 09:53:10

① 这种鸟叫什么名字

像黄苇鳽的亚成鸟。

黄苇鳽(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

② 路上捡到一只鸟,左右两边翅膀关节处都有伤飞不起来,想问下这是什么鸟,我该怎么喂食救助

如果没看错的话应该是【珠颈斑鸠 亚成鸟】,亚成鸟颈部无斑块,虹膜黄色。伤口那里可以用棉签点上云南白药喷雾剂涂在伤口就行,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食物以谷类为主,它比较胆小,建议上药后让它单独在一个空间,投下食物和水就走开,让它安心吃。

珠颈斑鸠是肌胃,研磨能力较强。主食是颗粒状植物种子,例如稻谷、玉米、小麦、豌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或者是初生螺蛳。有时也吃蝇蛆、蜗牛、昆虫等软体动物。冬天常傍在乌鸫近旁,捡食乌鸫吃下樟树籽之后吐出的樟树籽核。

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也常出现于村庄附近的杂木林、竹林及地边树上或住家附近。[4]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觅食多在地上,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快速,但不能持久。飞行时两翅煽动较快。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反复重复鸣叫。

③ 请问有人知道这个是什么鸟的吗!

这是夜鹭的亚成鸟,吃鱼虾的

夜鹭比较常见,我见过很多次,包括在上海的外滩。

夜鹭的亚成鸟长着一身褐色花斑羽毛,与成鸟截然不同,它们个头不大,拼不过成年大夜鹭、更抢不过白鹭和张着硕大的嘴的鹈鹕,但小有小的灵活与敏捷的优势,总会找到机会寻觅得食物。

④ 这是什么品种的鸟

这是白头鹎 亚成鸟。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灌丛、草地、有零星树木的疏林荒坡、果园、村落、农田地边灌丛、次生林和竹林,也见于山脚和低山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地带。

生活习性

白头鹎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树丛盆栽之中,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对白头翁会建立它们的领域,其范围面积小,巢通常筑在离地面不高的杂木林或树丛上,雌、雄鸟共同育雏,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窝产3到4枚蛋,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幼鸟需要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虫、蝗虫、蛇、蜂、蝇、蚊、蚂蚁、长角萤、蝉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蜘蛛、壁虱等无脊椎动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蔷薇、寒莓、卫茅、桑椹、石楠、女贞、楝、樱桃、苦楝、葡萄、乌桕、甘蓝、蓝靛、酸枣、樟、梓等植物果实与种子。

⑤ 这是什么鸟

夜鹭--亚成鸟(幼鸟 未完全长大)

夜鹭(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欧洲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往东经小亚细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亚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和日本。

  • 中文名

  • 夜鹭

  • 外文名

  •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 别名

  • 水洼子、灰洼子、星鸦、苍鳽、星鳽、夜鹤、夜游鹤

⑥ 请问这是什么鸟

应该是杜鹃。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三、杜鹃鸟有没有非寄生的种类

杜鹃鸟有非寄生的种类。例如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圭拉杜鹃,它们会自己做窝,并且哺育幼鸟。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森林当中杜鹃,有三分之二的杜鹃是非寄生的繁殖方式,只有三分之一的杜鹃是寄生方式繁殖。

⑦ 这是什么鸟谁认识,是幼鸟还是成年鸟

这是乌鸫(学名:Turs merula)亚成鸟。是鸟纲、鸫科的鸟类。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主要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尤其喜欢栖息在林区外围、林缘疏林、农田旁树林、果园和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  

生活习性
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有鳞翅目幼虫、尺蠖蛾科幼虫、蝽科幼虫、蝗虫、金龟子、甲虫、步行虫等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和幼虫。 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⑧ 谁知道这是什么鸟

这是褐翅鸦鹃
亚成鸟

别名 大毛鸡、毛鸡、红毛鸡、红鹁、黄蜂、绿结鸡、落谷

褐翅鸦鹃主要栖息于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也出现于靠近水源的村边灌丛和竹丛等地方,但很少出现在开阔的地带。

生活习性
褐翅鸦鹃喜欢单个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平时多在地面活动,休息时也栖息于小树枝桠,或在芦苇顶上晒太阳,尤其在雨后。它善于隐蔽,遇到干扰或有危险的时候就很快藏在地上草丛或灌丛中,也善于在地面行走,跳跃取食,行动十分迅速,还常把尾、翅展成扇形,上下急扭。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速度不快,通常飞不多远又降落在矮树上。它的鸣声连续不断,从单调低沉到响亮,其声似“hum-hum”声,好像远处的狗吠声,数里之外都能听见,尤以早晨和傍晚鸣叫频繁。

褐翅鸦鹃食性较杂,主要以毛虫、蝗虫、蚱蜢、象甲、蜚蠊、蚁和蜂等昆虫为食,也吃蜈蚣、蟹、螺、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它无脊椎动物,以及蛇、蜥蜴、鼠类、鸟卵和雏鸟等脊椎动物,有时还吃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褐翅鸦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⑨ 请问这是什么鸟类🐤

斑鸠--亚成鸟(未完全成年的半大鸟)

⑩ 请问下这只鸟叫什么

褐翅鸦鹃--亚成鸟

你的图片

  • 中文学名

  • 褐翅鸦鹃

  • 拉丁学名

  • Centropus sinensis

  • 别称

  • 大毛鸡、毛鸡、红毛鸡、红鹁、黄蜂、绿结鸡、落谷

褐翅鸦鹃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栖息于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善于隐蔽,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还吃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褐翅鸦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