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1、结构型车辙: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内的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这种车辙宽度较大,两侧没有隆起现象,横断面呈V字形。
2、失稳型车辙: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沥青混合料中颗粒之间沥青膜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剪切变形,引起集料颗粒出现相对位移,车轮反复碾压作用载荷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一方面是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反而向上隆起,在弯道处还明显向外推挤,车道线及停车线因此可能成为变形的曲线。对主要行驶双轮车的路段,车辙断面呈W形。 【题主给的图就是这种,轻微的车辙,横断面形状为W】
3、压密型车辙:该类车辙病害是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沥青面层本身压实度不足,致使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继续压密,在交通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下,空隙率不断减小,达到极限残余空隙率才趋于稳定。它不仅产生压实变形,而且平整度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车辙,在我国较普遍。
4、磨耗型车辙:当路面结构稳定,车辆行驶时,轮胎磨耗路表而产生此类车辙,车辙深度一般在5mm以内时不需处理。
一般维修:微表处车辙填补技术
挖了那一部分,把面层重铺。
原因可以通俗的理解为:
沥青混合料不够密,级配不够好,强度不够高,历经高温、重载等压的。
沥青路面不像水泥路面那么硬,总会有车辙的。
不要一有任何现象就觉得施工不行,反正车辙这一点,我一直觉得是中国车太多,超重过度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