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胃镜可以检查哪些部位
河北医大一院内镜中心提示:做胃镜检查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窦,胃大弯,胃小弯,胃角,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
❷ 什么是胃角
胃有入出两口,大小两弯,和前后两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角是胃小弯在最低端角处形成一切迹,一般呈90°转角,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界。胃小弯在胃的右上侧边缘,胃角就在胃小弯转折处。平时要多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保障胃气流通顺畅,多注意腹部的保暖。选择养胃的食物,如牛奶,粥类,面条,菠菜,红薯,南瓜等。
❸ 胃窦在胃的什么位置图
胃窦主要指幽门与胃角切迹平面之间的位置。
胃窦属于胃的结构的一部分,“胃窦”为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在内的幽门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胃窦部的观察:大弯侧观察较容易,进镜时镜端正好对着胃窦大弯侧,胃窦前壁和后壁的观察需转动镜身,胃小弯的观察需在胃窦部做低位反转,正常胃窦粘膜皱襞呈纵向走行,较低,稍注气即可展平,粘膜较光滑,蠕动较活跃。
(3)胃镜检查图片胃角是什么部位扩展阅读:
1、小儿慢性胃窦炎:胃窦部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X线钡餐示胃窦部黏膜皱襞增粗并使该处黏膜从正常的纵行走向转变为横行、环行或紊乱走向,还可出现胃张力增高,胃窦部痉挛性狭窄、小弯幽门前区出现弧形凹陷或锯齿状改变。
2、胃窦炎:慢性胃窦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因其病变部位在胃窦而得名。此型胃炎绝大多数(90%)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也可由胆汁反流、消炎镇痛药、吸烟、酗酒引起。
3、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食暴饮;戒烟,戒饮烈性酒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❹ 胃镜检查的检查方法
1.观察及操作
(1)幽门及胃窦部以幽门为中心,调节弯角旋钮分别观察胃窦四壁,如果小弯无法全部窥视,可将胃镜沿大弯侧做反转观察。正常幽门收缩时呈星芒状,开放时为一圆形开口,经幽门腔可看到十二指肠的部分黏膜,甚至可观察到球部的一些病变。胃窦部尤其是胃窦小弯侧是胃癌的好发区域,胃镜检查中应在俯视全貌后做近距离仔细观察,注意有无溃疡、糜烂、结节、局部褪色、僵直变形等病灶,发现胃癌病灶后应仔细观察幽门管开发是否正常、对称,以了解胃癌是否已累及幽门管,一般而言,早期胃癌较少累计幽门管。
(2)胃角切迹胃角切迹是胃内观察的难点之一,它由胃小弯黏膜转折而成,从贲门侧观察呈拱门型,看到的是贲门侧黏膜;在胃窦部可用低位反转法(J形反转法),即尽量使弯角旋钮向上,推进胃镜,胃镜居高(可见幽门口),此时图像上下颠倒。胃角及其附近两侧是早期胃癌最常见的部位,必须重点观察。
(3)胃体胃体腔类似隧道,下方大弯侧黏膜皱襞较粗,纵向行走如脑回状,上方小弯为胃角延续部,左右分为胃体前后壁。胃体较大,分别称为胃体上、中、下部,中部又称垂直部,由于后壁与镜轴面呈切线关系,因而易遗漏病变。胃体部的观察一般采用U形倒镜以及退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可疑病变时将镜头贴近病变部位作重点观察,在疑及垂直部有病变时,可调弯角钮向右作仔细观察。
(4)贲门及胃底部此部位可采用高位或中位U形反转法观察,U形反转是将胃镜送入胃体中部,在看到胃腔弯向后壁侧时,将内镜角度旋钮向上顺时针旋转90°-180°,边观察后壁黏膜边将内镜向前推进,此时内镜则向贲门侧前进,直至可以看到贲门及从贲门进入胃内的插入管,此时插入管已呈U形,故称U形反转。U形反转时看到的内镜插入管(镜身)位于小弯侧,内镜的前端物镜是从大弯侧对向小弯侧,插入管遮盖的是小弯侧的黏膜,旋转操纵部即可将遮盖的部分露出。要注意在反转观察时,胃镜下方为小弯,上方为大弯,左侧为后壁,右侧为前壁。如需全棉观察贲门及胃底部,检查手法的关键是多方位转动镜身及提拉胃镜,这种检查手法也是当前提高早期贲门诊断水平中最重要的的内镜操作环节。
(5)食管、贲门观察结束胃部观察后,应吸尽胃内气体以减少术后腹胀,将胃镜退至食管下方,正面观察贲门口,除仔细观察贲门黏膜和齿状线外还应注意贲门启闭运动情况。食管全长25cm左右,等分为上、中、下三段,食管中段有左心房压迹,并可见搏动运动。由于食管为一直行的管道,因而食管壁定位与胃及十二指肠稍有不同,视野上方为右侧壁,下方为左侧壁,左右侧扔分为前后壁。
2.活体组织检查及细胞学检查
(1)选择活检部位发现病灶后先做全面仔细的观察,初步了解病变的性质,确定活检部位,调节好胃镜的方向,史病灶置于视野正中部位,并史活检钳尽可能垂直地指向活检部位,胃镜的头端离病灶的距离适中(3~5cm)。隆起病灶应取其顶部(易于发现糜烂、恶变等)及其基底部的组织;糜烂、微凹或黏膜粗糙、色泽改变等平坦性病灶应在病灶周边黏膜皱襞中断处及中央处取活检;胃癌时以溃疡凹陷性病灶最常见,应在溃疡隆起边缘上特别是在结节性隆起及溃疡边缘内侧交界处下钳以提高阳性率,因为在胃癌的组织坏死处取材阳性率较低。
(2)活检数量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用途时会有差别。早期胃癌的活检次数与阳性率呈正比,在多块活检标本中只有一块,甚至只有一块中的小部分为胃癌组织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活检数为4~8块;慢性胃炎在用于研究时活检部位定位为5点,而用于临床时只需3点。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应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标本应注意及时浸入甲醛固定液中。
❺ 胃镜报告四副图片分别是什么
胃镜一般可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球后三段,胃镜报告单主要是围绕这三部分进行描述的。
食道粘膜正常应为淡粉红色、半岛型、锯齿型、血管纹理清晰、最下端的齿状线呈规则的园弧状、或蝶型和壁光滑等。病理性改变成粘膜充血(发红)、水肿、不光滑、血管纹理不清、可见条状红斑、甚至有糜烂、溃疡。齿状线也失去正常形状等。这样改变往往是物理化学性因素导致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的表现。
假如食道下端粘膜粗糙、齿状线有缺损、水肿、糜烂、溃疡和血管纹理模糊不清等改变、病理是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往往是Berrett食道病。
若见到胃粘膜突入食道腔内,尤其在恶心时明显,放松后又退回复原,齿状线上移、这往往是食管裂孔疝滑脱型的镜下表现。
除此以外食道壁上见到兰色或紫色的迂曲,向管腔突出的静脉血管者,往往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所至的食管静脉曲张。
管壁见到突向管腔的隆起性病变可能是平滑肌瘤、食管癌、食管血管瘤和食管息肉等。假使是凹陷下去的病变往往是食管憩室等。
食贲门是指食道进入胃的门户部位,可规律地开闭。主要观察粘膜有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有否狭窄、有没有隆起性改变等。如有可能是贲门炎、贲门癌、贲门食道失弛缓症等。
胃底胃底是胃的最上面部分、人体平卧位时、胃液皆集中于此处称“黏液池”。主要观察粘膜有否充血、水肿、出血斑点及有否隆起性病变、糜烂和曲张的血管等, 更应该注意黏液池中液体颜色!正常应为清亮的黏液。如黏液混浊、考虑为炎症。如变黄色是胆汁反流,如为咖啡色或暗红色则肯定上消化道有活动出血情况。
胃体胃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及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及后壁四个方位,大弯侧可见正常的纵行脑回状粘膜皱襞。
正常粘膜应为浅红或橘红色,粘膜光滑柔软,表面一层半透明黏液,如有充血、水肿、条状红斑、糜烂、出血、局部有龟背纹样改变的可能是慢性浅表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