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儿童看图片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儿童看图片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 2022-09-19 02:30:04

Ⅰ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看图写话的方法

教一年级的孩子看图说话首先给孩子看图,让他能想到什么说什么,而不是固定的让他去表达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然后一点点引导的话图画上来表达图画的中心思想。

Ⅱ 二年级学生学习看图说话,可以使用哪些办法呢

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其实是为以后的作文练习的铺垫,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图片描述事件的一次小练笔。

另外,除了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之外,额外的提示也必不可少,那就是:学会串联。就是要求孩子把心目中的这句话,用合适的字词,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么,之前的问题就不够用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开始、经过、结果。结果部分还可以加一条,感受如何。

如果一个看图写话,能够看懂图意,说清楚六要素,我们的习作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除非你的书写被扣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Ⅲ 小学的孩子该如何掌握看图写话的技巧

链接:https://pan..com/s/1noH_Bs59RCJ1XCFCbdkQCw

提取码:kcqa

“看图写话”是写作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


Ⅳ 二年级看图写话的方法与技巧

看图写话,考察方式:单幅情景图,多幅情景图。还有的是看图把情景补充完整。看图写话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四步骤:一看,二想,三说,四写。这四个步骤,看和想可以同步进行,说和写是分开进行的。下面是具体步骤。

02、想人物,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这一步很关键,是仔细观察之后,动脑联想的。如果是单幅图片,就通过图上信息去想,人们在做什么。通过人物的表情,去猜测人物的心情。如果是多幅图片,就要有意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之间的联系,图片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这个是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家长平时可以陪孩子看一些绘本,然后让孩子给你说一说他看懂了什么。如果孩子说得不太好,家长不要说他说错了,而是和他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样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能引发他的思考。


03、说图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话是写话的重要条件。有句话说:我手写我心。如果我的口都不能言,那我的手又怎能写好呢!教会孩子说话、乐于说话,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中的说的能力的培养。


04、写话,开头空两格,把事情叙述完整

写话,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步。学生一定要掌握写话的格式。看图写话可以拟题目,也可以不拟题目,直接写正文。正文部分,开头空两格。写的时候,一定要把图片中事情叙述完整。用我们前面三个步骤,在什么地点,都有谁,做了什么事情,事情最后怎么样,人物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写的时候,时间一句话带过,发生的事情要写详细。事情写详细了,字数就上去了,内容也就丰富了。最后,人物的心情,也是一句话带过。这样,一段话就详略得当,达到标准了。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通往高年级写作的一个门槛,它是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渡。看图说话训练的好,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掌握了这四个步骤,看图写话只要多训练,都不是难事。

Ⅳ 3岁儿童只能看着图片认字是什么记忆现象,如何教儿童认字

形象记忆法,3岁的孩子抽象想象力还不够发达,还是以具体实物认知为主,可以给那孩子用图片教学,或者是用视频教学,现在网上有很多的这种识字APP软件可以去学习一下

Ⅵ 少儿看图说话

少儿看图说话

少儿看图说话。开始写看图说话练习的时候,不少家长都会遇到启发难的问题。学生不会写,一幅图还能简单说上几句话,碰上两幅图以上的,就不会说了。以下是少儿看图说话的教育方法

少儿看图说话1

看图,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小孩能够看懂图上说的是什么,有哪些东西,这样慢慢的去引导小孩子,让他们能够自己看东一张图片。

让小孩自己说,看懂了图片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小孩自己说出来,根据图上的东西,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个小孩子所说的东西看出来小孩哪些东西没懂。

给适当的补充,根据孩子说的情况,适当的引导孩子,并且给孩子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发现哪些地方他们没有说正确

帮助孩子理清楚大概的思路,因为在小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是比较差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起到一个归纳整理的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清楚的来进行写作。

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由于孩子的汉字水平是有限的,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要求孩子用汉字代替的,但是应当尽量用自己会的字来代替,实在不行的情况下,是可以用汉字代替的。

保持语句通顺,这个年纪的孩子,不需要他们使用很多华丽的词藻,而是保持语句的通顺流畅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

多给孩子对话,多给孩子引导

少儿看图说话2

教孩子看图说话方法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五六岁的孩子观察能力有些弱,缺乏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这就需要父母在旁边好好引导。

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幼儿教育温馨提示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

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让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事件,故事情节才能更加曲折动人。

不要以图画所提供的答案为唯一标准

在教孩子看图说话时,成人习惯于按图画的方案说明,过于拘泥单一的答案。比如说,画面上有一个人拿着一个装着透明液体的杯子,文字说明是喝水,就教孩子说:“喝水”。

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说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家长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孩子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

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因为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孩子创新思维,在符合图画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

让孩子成为看图说话的主角

在孩子看图讲述时,家长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件事,过程中适当启发孩子,凡事要多问为什么,如果是多幅图,除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多问问什么了?怎么办?怎么回事?等,以弄清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让孩子自己看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必要时给与一定的补充与纠正。这对于孩子理解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总之,我们在辅导幼儿讲述故事是要知道讲述的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物/景+怎么样(外形、给人的感觉);主要的用词:

1、多用几个形容词。如:美丽的、灿烂的、可爱的。

2、记住几个修辞句式:......好像......,一......就......。

3、可以运用的词语:“好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同时指导孩子说话要到位,要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孩子说不清楚家长要引导,必要时可以示范。

少儿看图说话3

一、引导学生看图,首先,教给观赏方法。

就是训练学生根据图画的具体情况,确定观察顺序、主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其次,强调看图有序就是训练学生按照自己确定的观察顺序,细致、准确地观察图画。最后,必须看准图意,发挥想象,就是要正确地理解图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从而对图展开合理想象。

二、引导说话。

1、说完整的一句话。

说好一句完整的话,是一年级说话训练的起点、基础,训练时应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首先让学生说出句子要素,采用提示、填空等方式让学生说清楚句子的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及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主要内容。进而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学生较难说清楚的做什么、怎么样上,通过比较画面、回答问题,扩充句子等形式,让学生逐步把句子说得更具体。

2、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拿一些有代表性的图面,组织鼓励学生参加说话游戏,说话比赛。如看图演演图中小主人、我们来争当小主持、我也能讲故事等,这些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说话水平,对看图写话,写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Ⅶ 如何看图说话

一、观察时不要走马观花。

很多小朋友看图的时候会犯这样的错误:扫上一眼,看个大概,开始动笔。实际上,写话之前的观察越细致,写话的内容才能越丰富。如何才能做到细致观察呢?

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来引导。比如: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时间——在哪里——谁——做什么。

第二,注意主要人物(动物)表情,判断出喜怒哀乐,并联想理由,

第三、注意主要人物(动物)动作,看清楚他(它)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第四、注意图片中的其他人物(动物)在做什么,动作如何,表情如何。

第五、一定要通过想象,丰富图片内容。比如,猜猜图中人物(动物)在说什么,还将要做什么等。

二,说话时不能随心所欲。

小朋友在看图的时候,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老师和家长按顺序提问引导,他也按顺序说出了看到的内容,等到他自己再复述的时候,依然会没有条理,随心所欲。这一点,一定要帮助孩子纠正过来,让他有意识地记住:只要说,就要按顺序说,才可以说清楚,有条理。

三、写话时不要缺乏条理。

看过,说过,落实到笔头,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动笔之前,一定让孩子明确:凡是要说清楚写清楚一件事,关于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具体事件等要素是一定要全面,并且,语言顺序一定要清晰。比如:什么时间——在哪里——谁——做什么——旁边的谁又在做什么,可能会说什么等等。这对于孩子以后学习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写话后不要忘记修改。

修改,是写作后对作品必须进行的一个检测的环节,也是提升作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孩子从一年级看图写话就养成写后修改的习惯,他将来到二三年级开始写片段、写完整作文时,家长就不会太操心。

修改的方法是先朗读,再动笔;修改的内容包括字或者拼音写得是否正确;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等,总之,要检测孩子是否完整地再现了刚才看到、想到、说到的内容。如果有错误,要及时改正;如果有遗漏,就一定补上,做一个必要的简单的修改。

五、家长指导时不要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缺少耐心,容易心急,甚至发火,批评孩子。其实,家长越着急越烦躁,孩子越发蒙越糊涂。因此,家长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看仔细,想到位,说清楚,写明白。千万不能一着急,替孩子说,帮孩子写,那样,孩子既没有成就感,也无法形成自信心,更可能对写话失去兴趣,形成厌倦心理。那样,孩子将来的语文学习就要非常吃力非常痛苦了。

总之,看图写话,观察不走马观花,说话不随心所欲;写话不缺乏条理,写后不忘记修改,家长更不能拔苗助长,每一个环节都要按顺序有条理地完成。避免这几个误区,孩子的写作能力就会非常棒。

以下为再您分享小学一二年级的几个看图写话练习和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写话能力。

一、小鸭子学游泳

范文:

一年级:鸭妈妈有四个孩子,一只白色的,三只黄色的,都非常漂亮。夏天到了,鸭妈妈带领孩子们去河里学游泳。两只蝴蝶看见了,也飞到它们身边,跳起了舞。

二年级:鸭妈妈有四个孩子,一只白色的小鸭子是哥哥,它的羽毛像洁白的雪花,长得也很高大;三只黄色的小鸭子是弟弟妹妹,羽毛跟鸭妈妈一样,像秋天里盛开的金黄的菊花,都非常漂亮。

一个夏天的早晨,鸭妈妈带领孩子们去河里学游泳。哥哥游得很快,在他们最前面。弟弟妹妹都叫起来:“哥哥,哥哥,等等我,等等我。”鸭妈妈慈祥地说:“孩子们,别着急,注意安全。”两只蝴蝶看见了小鸭子一家,也飞到它们身边,为跳起了舞。

二、放风筝

一年级:春天到了,哥哥和我一起去野外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连小鸟都比不上,小狗也一跳一跳地,好像要跳到天上。啊!放风筝真好啊,我们真是太开心了!

二年级:一个春天的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哥哥和我一起去野外放风筝。野外的风景真美,草地绿油油的,各种花五颜六色。哥哥的蓝色大蜻蜓风筝飞得好高好高,我的大金鱼也追了上去,好像在空中游泳更自由自在。天空中的小鸟看见了,觉得不服气,也来跟我们的风筝比一比,看看谁飞得更高。它们好像在说:“快点飞啊,我们怎么能让一只金鱼落在后面呢?”我家的小狗也着急了,跟着我们跑,一跳一跳地,好像要跳到天上去。啊!放风筝真好啊,我们真是太开心了!

三、下大雨了

一年级:那天放学,下起了大雨,妈妈来接我回家。妈妈背起我,我撑着伞,我们都没有淋湿。

二年级:那天放学,下起了大雨,同学们有的带了雨伞,有的穿了雨衣,只有我,什么都没带,不知道该 怎么办。不一会儿,妈妈顶着大雨来了,她带着雨伞,来接我回家,我高兴极了,一下子扑到了妈妈怀里。妈妈背起我,我撑着伞,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怕我淋湿,来为我送伞,我也要为妈妈遮风挡雨。风雨虽然很大,但是,有妈妈的爱,我的心,就不会淋湿。妈妈有我,也会感到幸福。

四、不要摘花

一年级: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儿。我看到了有些花非常漂亮,就跑过去,准备摘一朵。妈妈赶忙阻止我说:“宝贝,要爱护花草树木!”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没有摘花。

二年级:星期六,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儿。公园里非常漂亮,远处的山上一片绿色,一座凉亭坐落在山顶。近处的假山掩映在绿树中,各种花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我跑过去,准备摘一朵花送给妈妈。妈妈赶忙阻止我说:“宝贝,要爱护花草树木!”我有些不开心。妈妈又说:“花朵也是活着的,也有生命,你把它摘下来,她会疼,也会死的。”我才知道,原来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做听话的好孩子,也要做保护花草树木的使者。

五、保护眼睛

一年级:小明特别爱看书,但是,他不注意保护眼睛。他上学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书。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看书。吃饭的时候,也要边吃边看书。后来,他觉得看东西不清楚,去检查视力,结果近视了。我们一定不要像小明一样,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二年级:小明特别爱看书,但是,他不注意用眼卫生。他上学或者放学的时候,在公交车上要看书;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也要看书;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边吃饭边看书。有一天,他觉得自己看东西模模糊糊,不太清楚,妈妈就带他去医院检查视力。结果,医生告诉他,他近视了。医生说:“小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在公交车上看书,也不要边吃饭边看书。”小明说:“我知道错了,以后看书,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

Ⅷ 儿童相机怎么查看照片

1、数码相机拍摄的每张照片都会带有包括相机型号、拍摄日期、曝光参数、分辨率等内容的“EXIF”信息。
2、需要在电脑上浏览照片时“查看一张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摄的”,则可以使用每台电脑基本都安装有的图片浏览软件“ACDsee”打开你的“照片”并按回车键转换到“完整图片查看器”模式;
3、然后右击照片,选择“属性”即可以查看照片的“EXIF”信息了。

Ⅸ 如何引导幼儿看图创编

一.如何引导孩子看图写话?

常规的几种提问引导方式有:

(1)图中画着哪些人或动物?

(2)这是在哪里呀?

(3)他们在做什么呢?

(4)他们的表情分别是怎样的?

(5)跟孩子一起猜一猜,他们之间的对话吧!看看谁猜得最有趣!

(6)我们把刚才孩子说的简单记录下来,这样就有了一条故事线——谁在哪里做什么,他们的心情与可能发生对话。

故事线是最主要的。没有必要非要求孩子说出六要素,六要素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时还会限制孩子的拓展空间。六个要素,只保留三个,即:环境、角色和情节,对孩子来说,先简化一下这些概念,简单一些,好记一些。其余的,让孩子发挥。

二.引导发散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对一二年级来说,注意不要有太多限制。确定故事主线后,就要为这个故事线增添各种各样的小细节,就像为一棵大树添加枝叶。这时,可以跟孩子一起编,问问她,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呀?当孩子在讲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他,不过如果他讲着讲着停下来了,不知道怎么编了,这个时候要问他问题。一定要鼓励他多说,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咱得有耐心。哪怕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启发了,就不断地问他然后呢,小猫在吃鱼,那然后呢,别的动物在干嘛呢……

举例说明:



初期是让孩子努力多说,不管说得靠不靠题,也一定要多说,说完之后。在去引导他注意图画中最重要的部分:小猴子为什么哭?孩子只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了,那么这个故事一定不会跑题。

三.引导孩子发散的时候有什么小技巧

如果既想让他们思维发散,锻炼想象力,与此同时,还要求认字识字写字,这其实蛮难的,有必要稍微舍弃一样。所以不建议一边讲故事一边把故事写下来。

有个很实用的技巧,即:用手机录音。在编故事的时候,不让孩子写任何东西,因为孩子本来认字量有限,但是他们的想法很多,碰到不会的字,就会避开,思维会被打断,刚开始就是看图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再一边梳理录音,一边整理思路。在整理的时候,让他自己参与整理,这个时候就可以完整地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教他查字典。

此外,当孩子说得特别比如“这个故事要是写出来,可以拿去投稿,万一要是中了,全国小朋友都能看到咱们一起编的这个故事了。”有很多小孩会很开心,非得把故事写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要挟”他,“那你自己写好了。”

四.孩子讲故事语句不通顺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孩子的思维跟咱们大人的确实不一样。

举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跟我们讲故事,说到一句:“小蜜蜂的心里长出了石头!”

我们只听说过“心里开出了美丽的花”,什么时候听说过心里长出石头来了呢?!

然后她告诉我,就是因为那个小蜜蜂没有帮到朋友,所以心里面特别压着。

哇!这种真的是太赞了!但是句子不通顺,不说明白的话谁也看不懂。

我们就引导她说通顺一点,然后她就改成“心里长了一块大大的石头,压在那里,很难受。”过后自己还在那儿纠结,问我,到底是压着好,还是挂着好

通过这个事儿,我就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厉害的!只要他们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真的非常丰富!而只要把句子捋顺了,孩子们讲出来的故事都是亮点!

所以,讲的时候让他们可劲儿地讲,但句子一定要通顺,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句子通顺的重要性,“如果句子不通顺,最起码别的小朋友没有办法读懂他的故事了。”

五.如何培养孩子对看图写话的兴趣,看到图画书不打怵

一些看图故事的图画还是挺有意思的,细节挺丰富,不如换一种方式或说法,比如先玩个游戏。这样他就不觉得是非得叫他写作文或者很严肃的事情,继而激发他们看图写话的兴趣。

举个例子:

一开始不告诉孩子们我们要看图写话,而是让孩子玩个视觉大发现

Ⅹ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最好的办法是亲子游戏,在游戏中父母提示儿童对游戏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观察,并提问的方式要宝宝有意识的去看,形成提高儿童的观察的能力。对大一点的儿童可以进行训练提高。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儿童观察一幅图30秒左右,然后由父母对这幅图提出问题,问题一定要很细节的东西,比如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