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腰椎病患者手术后康复时需要什么训练
腰椎退变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常涉及脊柱的减压、固定、融合。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多数脊柱融合的患者可获得即刻的脊柱稳定性。着使得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成为可能。
术后早期开展过剩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腰背肌的牵拉训练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防止神经根粘连和瘢痕形成。每次牵拉动作可持续30秒,重复3次,左右侧分别进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时重复一次。
神经牵拉训练可以仰卧位进行,将下肢伸直,慢慢抬离床面,直到大腿后部感觉到张力为止。可用手于膝下辅助抬腿,同时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牵拉需仰卧位进行,使足跟尽可能靠近臀部。
一、术后1-9周:术后静态稳定训练
之所以称之为静态稳定训练是因为此期的训练只包括肢体,而应尽量避免躯干下部的旋转或屈曲。具体内容如下:
1、骨盆倾斜训练,俯卧位,膝关节屈曲,使腹部向脊柱倾斜。
2、相同体位,下肢交替抬起约3-4英寸,保持骨盆水平。
3、提髋,使躯干升起,自肩到髋关节保持直线,也称搭桥训练。
4、俯卧位,双手背后,将头和肩膀轻轻抬离床面1英寸,注意始终保持视线向下。
5、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双髋关节交替后伸,注意保持骨盆水平。
6、牵拉弹力带,作划船的动作,保持肩关节和胸廓固定,训练躯干上部的力量。
手术后的最初6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6周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量和训练项目。动态训练开始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脊柱的稳定情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决定。
二、术后6-12周:增加动态稳定性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活动躯干部,因此需训练球辅助训练。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1、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将头和一侧肩膀抬向另一侧的髋关节方,通过此动作训练腹部肌肉力量。
2、四点跪位,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交替抬起,以后伸背部。
3、上肢保持固定,躯干部后仰以牵拉阻力带。
4、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阻力带一端固定于地面,双手抓住阻力带另一端自左下向右上方向牵拉,同法训练另一侧。
使用训练球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关节活动度,而非最大限度的扩大关节活动度,这点对那些不熟悉训练球的患者尤为重要。每次训练强度以出现疲劳感或难以维持平衡为准。具体内容如下:
1、坐于训练球上,交替抬起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
2、坐于训练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移动训练球,注意保持肩关节水平。
3、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双上肢支撑并向前移动躯干,直到训练球移动到大腿下方,交替抬起大腿。
4、跪位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利用上肢向前移动躯干,注意保持躯干平直。
5、仰卧位,将训练球置于双小腿下方,抬起髋部,臀部和躯干下部,使腹肌保持紧张。
三、9-12周:在轻度载荷下开始强化训练
在此阶段常规有氧训练对促进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常规有氧训练可增加血供和氧供,保持体重,减少脊柱的所承受的载荷。训练时间可从每天几分钟增加到每天30分钟,以不出现疼痛为准。推荐的有氧训练项目包括散步、游泳、蹬车等。但不推荐跑步、跳舞和体育运动等。
因害怕融合失败而放弃训练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尽管医生对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有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对提高融合率和手术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具体的训练项目应根据患者术后的不同阶段和植骨融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
② 刚做完腰部手术,怎么做锻炼腰部肌肉,挺腰的动作有哪些
如果在手术恢复到可以开始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先从小燕飞开始锻炼,可以显示上半身的抬起,然后过度到上半身和腿部同时抬起,注意训练动作的速度和幅度都不要过大。
③ 腰椎手术后神经损伤,如何进行康复运动
此病是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只是恢复了椎管口径为神经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它不能恢复神经,其压迫受损麻痹的神经恢复术后除自身修复外是要靠药物的促进才能得到最佳的恢复状态。如本病在有效的治疗期内得不到最佳恢复,神经就可能因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萎缩软化,变性或坏死,本病恢复无望。故治疗恢复的关键在于早期。没提供资料为能为你提供理论性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预防受损神缺血变性坏死导致不能恢复。3、同时兴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不全的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以支配二便,运动等各种功能获得最佳恢复、4,如患者发生足下垂,需专业设计的校型鞋保护好踝关节免发生骨磨损畸形。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④ 腰椎手术后如何护理和锻炼
术后护理(1)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3)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5)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6)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7)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8)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1、术后一个月内,患者应该以躺为主,以坐为辅,禁止站立。
2、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前几天,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及伤口愈合良好。
3、在恢复期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以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复发,骨质疏松。
4、术后,腰椎间盘突出脑力劳动者两个月后可以工作,体力劳动者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腰椎间盘突出工作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同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或负重活动。
5、伤口愈合拆线后即刻洗澡。
⑤ 腰椎手术后 如何恢复
腰椎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很重要的,最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因为正确的锻炼有助于恢复脊柱功能,增加力量和灵活性。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始终维持脊柱的平衡和舒适。 下肢的拉伸运动平卧,用皮带套住脚,缓慢把腿拉高,注意保持膝盖伸直。重复数次。可避免坐骨神经周围瘢痕粘连。 蹲坐运动坐在椅子前端,手支撑膝盖用力站起来,保持扎马步姿势,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可增强大腿肌肉力量。 半仰卧起坐运动仰卧,胳膊向前伸,收缩腹部肌肉使肩抬起,然后缓慢平躺,重复数次。可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⑥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怎样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所以,矫正姿势是关键中的关键的,合理的姿势是康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否则,病因的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反复发作,恶性循环,越来越重。
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是倒走。其根本,就是作为反向运动,能有效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减小腰椎前凸,从而矫正姿势,(有时间可以试试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要选择安全的地带进行倒走锻炼)。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坚持,也不太安全。
⑦ 腰间盘手术后怎么锻炼
早期应该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这样可以防止手术后神经根与局部硬膜外组织粘连,从而充分缓解下肢放射痛。
如果是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话,有人说不要卧床,有人主张卧床6周以上,我个人主张老年人卧床不少于6周。其间应该于术后切开疼痛基本消失时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老年人采取俯卧位上身后伸比较容易完成,50岁年龄可以考虑三点或五点支撑锻炼,但是早期要慎重,腰背肌锻炼常规3-6个月以上,最好养成腰背肌锻炼的习惯终身坚持,一般可以预防慢性腰痛。如果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的话,绝大多数骨科医生主张卧床6-12周,其间仍要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同前。
⑧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应该怎样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有:
方法一:拱动腰部。两腿并拢站定,使劲将腰部、臀部往前拱动、挤压,直到极限,然后收回。如此反复15次。
方法二:捶击腰部。取站式,两腿稍分开,左右手半握拳,轮流朝后捶击腰椎间盘突出之处。做50次,力度以能忍受为宜。
方法三:退步行走。挺胸倒走,双手自然前后摆动,步子宜大些,默数500步。晴天在户外平地上走,雨天时可在室内走。
以上方法经常做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痛,但是想要彻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还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对于久治不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用中药调理治疗,中药复方通络消痛汤纯中药配方,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损伤,还是临床验方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情况给你对症下药,一人一方绝对比西药一药千人用效果要好很多。
可以搜“复方通络消痛汤官网”了解,也可以咨询在线医生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