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卦图是甚么
干坤震艮离坎兑巽
天地雷山火水泽风
为八种属性,用三个阴爻和阳爻组成一个卦,共八个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代表天地万物。
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八卦就是在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这四象里生成----三个阳爻是老阳,三个阴爻是老阴。两个阳爻是少阳,两个阴爻是少阴。
这八卦在太极两仪图的外围,用图画出来就是八卦图---中间是太极两仪图外围是八个卦。
八卦图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是干坤对峙,而后天八卦是坎离对峙。先天是天上地下六合生成。而后天讲水火既济山泽通气。
但话说回来,伏羲的八卦是不是现在的摸样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因为太极图出来是唐末宋初的事情了(好像是陈抟,邵康节和周敦颐还有程颢他们一伙人弄出来的)。而把八卦和太极图结合起来画,用也是这个以后的事。就是说易经在发展到后期才出现了易理、图像和术数结合起来的现象。
这是术数八卦图
等等等等。
如果要用数学的方法画八卦图会画出很多来。
其实八卦图就是所谓的“表”,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画呈现出来,把不明的事物用明了的图述说出来,这就是“表现”。
2. 八卦图的起源和含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周易》和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周易》和八卦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国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周易》和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在《周易•说卦传》中有显示关于八卦图卦位具体位置的图腾属性说明,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如果将上述八卦图图腾属性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巽,鸡股;坎,豕耳;离,雉目;艮,狗手;兑,羊口。”八卦的图腾属性就相当清晰和具体化了。八卦的图腾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学家通过几十年合作,运用最先进的卫星、红外、声波仪器勘测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库绘制而成的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 (见图1),这幅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通过三维的方式把海底和陆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在一张平面图上表现出来,恰恰是这一代表人类目前对地球地理构造最深刻科学认识的地图上,显现出图腾象形地表现地球地理的构造和形态的真实面容,揭示了中国古文明文化中八卦和图腾的奥秘。
八卦图腾属性所指的马、牛、羊、龙、鸡、豕、雉、狗形象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图腾形象与地球地理构造形态呈现出对应状态,因此,八卦图也和地球地理联系在一起了。
详析之:
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乳房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
“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
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
“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
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映大洋洲为头部,亚洲南洋群岛为鸡、雉(鸟)图腾颈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印度洋段则构成鸡、雉(鸟)图腾颈腹部的连线。欧亚大陆和亚洲东部大陆架为身躯,非洲大陆和亚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为鸟翼的地球地理组合构造。鸡、雉图腾也同样显现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
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按照图1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图2)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共有三部记叙八卦的着作,除《周易》外,还有《连山》、《归藏》两部已经失传的着作,《周易》始卦为乾,《连山》始卦为艮,《归藏》首卦则为巽。可见乾、兑、巽、艮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型的图腾卦位排列,皆能满足《周易》、《连山》、《归藏》论及八卦起始卦位的要求,这种卦位的排列组合既是八卦图腾象形地表现地球理构造的客观反映,又符合中国古代历史沿袭的要求。此图的排列与《周易》文王八卦隔位、八卦相错的格局对应,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仅只有兑卦有所不同。
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
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图1)上按照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八卦图表现为
艮 巽 兑 乾 北半球 北冰洋 动卦
坤 坎 震 离 南半球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艮 坤
| |
乾…北极…巽 离… 南极 …坎
| |
兑 震
图2 图3
从地球球体剖面上分析,八卦图分布在球面上。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的地磁的两个中心点,在《周易》和八卦图来讲是“两仪”或者“阴阳”之形容,《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体剖面就是太极,南北极为两仪,南北极各领一组四个卦象,南北极卦象相错、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
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八卦坤、艮、坎、震、巽、离、兑、乾进行排列,干坤卦是头尾,也是两仪,即阴阳,各统领三卦组成八卦图。
坤、艮、坎、震一组;巽、离、兑、乾一组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所有的阴阳对卦象和伏羲八卦图是对应的,但是在震卦、巽卦阴阳属性上有不同,或者颠倒。这样的八卦图阴阳爻的排列更合乎阴阳爻的变化规律。
中国古代论及八卦图的着作,除《周易》外,还有《连山》、《归藏》,可惜的是《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因此《周易》八卦图没有了参照物,古人或者后人在研究和分析《周易》八卦图时,只能根据不全面的资料以及八卦图阴阳爻的组合变化规律来猜测、揣摩八卦图阴阳变化的文化内涵,对《周易》八卦图的成因缺乏实质性有说服力的证明。
《周易•系辞》中有“古者包牺氏之王者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意味深长。
图腾崇拜是人类远古原始社会广泛的文化共生现象,古代图腾文化又多与地理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就是集大成者。研究表明,远古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文化是以形表意为特征,阐述地球地理自然形态结构的文化体系,或者是古代文明体系。中国的《周易》八卦图也是图腾崇拜文化的一个部分,《周易》伏羲八卦图的组合排列,八卦图腾的属性也确实能够在地球地理自然形态结构中反映出来,表现出对应的关系。
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如二进制、原子结构、生物遗传等学科理论,都可以从八卦理论和变化中发现与之对应的形态。因而人们曾经猜测《周易》八卦图可能是一个包含先进文明体系的数据库,人类如果能够找到开启的钥匙和方法,将使人类进步出现更大的飞跃。
地球地理的格局变化是以百万年计算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如果《周易》八卦图的排列组合是依照地球地理自然形态作为基础,并且为我们和科学所证实的话,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3. 八卦图是什么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干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干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中天八卦图】
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诸葛八卦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 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4. 八卦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呢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下有详解。 八卦符号说明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干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普通话读音:gèn;粤音:gan3,同“靳”,吴音:ken(去/3))为少男;巽(普通话读音:xùn;粤音:seon3,同“信”;吴音:sen(去/3))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 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yáo ),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 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 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 这些星象之学, 古称天文. 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 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结合, 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横叫初爻, 中一横叫二爻, 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5. 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
八卦图上的符号名称分别为“乾(☰)、坤(☷)、坎(☵)、离(☲)、震(☳ )、巽(☴)、艮(☶)、兑(☱)”,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坐在方坛之上,倾听着来自八个方位的气息,于是画出了八卦图。)
八卦中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5)八卦图片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八卦的起源与发展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干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从宋朝开始,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6. 八卦图的含义
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性质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分类方法如同五行,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亦是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古老始祖。
7. 太极八卦图寓意是什么
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太极图有两个鱼眼,气的阴阳升降,地球有两极,围绕太阳自转,站在地球上看太阳,产生周年视运动,则观察太阳运动的一年时间,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存在由南至北、由北至南的往返现象。
太极八卦图风水意义
中国文化千年流传,文化源远流长,那八卦图作用及禁忌有什么呢,八卦图作用及禁忌,八卦乃中国古老之文化,代表八个不同方位,对应五行不同。
八卦分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其中干坤乃表五行金,主西北方,表事业,财运,影响家中事业。震位,正东方,五行属木影响家中子嗣,表领头之人,求子正财可悬挂正东方八卦图。以求子孙安宁,事业顺心。
坤位,西南,五行属土。表家中长辈,母亲之意。寓意家宅祥和。砍位,五行属水,正北方,表寿限,运势,贵人相助之意。离位,五行属火,影响家中女子,凶刹在正南则家中女子气虚血弱。
8. 道教的八卦图标志是什么意思
道教的八卦图标志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你不知道就太打脸了!
道教一般用太极图或者加上八卦。道教的太极八卦图中间为太极,周围为八卦。太极图中的大圆圈象征道,道生一,一即太极(指宇宙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黑白两个鱼形图案象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白鱼中有黑点,黑鱼中有白点,象征阴极生阳生,阳极阴生,任何事物都蕴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图中的八卦源自《周易》,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它是根据事物的运行规律以及阴阳消长而排列的。
如下图:
八卦图的图像化发现:我们知道太极图有八卦,而每卦当中却有三条线,并且每个卦中的断线、连线有着一种奇妙的规律,现在用这三条线的变化规律应用到现在的图形学-三原色值,“—”为阳,故为255,以“--”为阴,所以为0。如果三条线都是直线的话,那么就是极阳,对应色值也就刚好是255,255,255白色,对立的那个卦中而是同样的道理,为0,0,0,黑色。
111=乾255,255,255 白色
000=坤0,0,0 黑色
001=震0,0,255 蓝色
100=艮255,0,0 红色
010=坎0,255,0 绿色
101=离255,0,255 品红色
110=巽255,255,0 黄色
011=兑0,255,255 青色
将它制作成图像,就可以显现出一个奇妙炫彩的八卦图了。
上面的太极八卦颜色图有很大的问题
八卦图衍生自中华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传为伏羲所作。其中《河图》演化为先天八卦,《洛书》演化为后天八卦。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性质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分类方法如同五行,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亦是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古老始祖。
9. 太极八卦图有什么特殊含义
太极八卦图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到今天却成了韩国的国旗。太极图中,左侧的白鱼代表阳,右侧黑鱼代表阴,白鱼的尾巴在下,头在上,黑鱼相反。白鱼的尾巴很尖很细,代表阳气初生,时间上是冬至这一天。意思是冬至以后,大自然的阳气开始萌芽,阴气的量达到了极点。夏至时阳气的量到达最大,阴气开始萌芽。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太极图实际上反映的是一年中自然界阴阳之气量的变化。
冬季气候寒冷,地面以下最热。冬季如果去游溶洞,进入溶洞只需穿比较单薄的衣服;夏季地面上酷暑难耐,地下寒气逼人。这一点,常年在地下挖煤的矿工体验最深。一年中地面之上和地面之下这种阴阳之气量的变化,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达到平衡。所以,太极图在节气的表示上,上方为夏至,下方为冬至,左侧为春分,右侧为秋分,其他节气排列其间。
冬至时,沉降到地下的热量达到极点,冬至是阳热降极而升之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说: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意思是,初伏以后,地面上的热气开始沉降到地面以下。
一日之内,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正午时分阳气的量升到极点,正午以后,阴气逐渐产生,到夜晚子时(12点)阳气萌发,阴气退尽。这是昼夜之间阴阳此消彼长的变化。
阳主动,阴主静,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睡眠是阳入于阴,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现代人的夜生活比较多,长期这样,使人身的阴阳逆乱,气血失调,对人身体不好。
春夏为阳,人身气血浮盛于外,内里则寒。所以春夏养阳,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不要过食生冷的食物。春夏阳气旺盛,树木花草快速生长。秋冬为阴,树木叶子脱落,根部蓄积养分,以待来年生长。秋冬时节,人的腠理闭塞,表寒而里热,是人一年中身体最好的时节。因为阳气聚于内,注意滋补阴液。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总结说: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生。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唯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径》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