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成虫是什么东西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成虫是什么东西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26 17:32:55

⑴ 这是什么虫子

沟眶象

昆虫名,鞘翅目,象甲科。分 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甘肃、四川等地。危害臭椿、千头椿等。以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以致死亡。为害症状是树干或枝上出现灰白色的流胶和排出虫粪木屑。

  • 中文名

  • 沟眶象

⑵ 黄粉虫的成虫是什么虫

黄粉虫也叫面包虫,成虫就是长的不一样,是扁平长椭圆形,体长(13.02±0.91)mm, 体(4.11±0.33) mm ,刚羽化成虫的鞘翅为米黄色, 前胸背板为褐色, 3h后鞘翅变为红褐色, 3~4d后, 成虫鞘翅颜色变为黑褐色,触角念珠状, 第3节长度短于第1、2节之和, 末节长宽相等, 且长于前一节, 鞘翅表面刻点很密。

⑶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

这应该是米象,俗称蛘子,归属鞘翅目象虫科,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米象,是米谷中的小黑甲虫[rice weevil],俗称蛘子。学名Sitophilus oryzaeLinne。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分类学定义

  • 中文学名:米象

  • 拉丁学名: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

  • 别称:蛘子、牛子(赤峰地区)、蛀牛子(川西北)、米虫、谷牛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 亚门:六足亚门

  • 纲:昆虫纲Lsecta

  • 目:鞘翅目Coleoptera

  • 科:象甲科Curculionidae

⑷ 第一张图片是成虫(像飞蛾),第二张图片是虫卵,过一段时间会有个小虫子爬出来。请问这是什么昆虫

两只都是飞蛾。第一种具体名称不知。第二种是衣蛾的幼虫。
衣蛾幼虫是一个小型褐色的毛毛虫,一般藏在丝质的袋状物或网状物(称为筒巢)内,在墙壁上可见到一个黏着水泥的纺锤形丝袋,内有一深褐色头的幼虫。成虫为浅黄色的蛾子,惧光。如将其按死,会发出难闻气味。

⑸ 家里出现小虫子,请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虫

从图片来看像是面粉里出的虫子,学名赤拟谷盗,见下图所示:

身体红褐色,成虫有一个方方的背部,通常有两种: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混生。与米虫一样,拟谷盗也喜欢躲在角落里。在气温升达28-30℃时,它们就大量繁殖,每头雌虫可产卵1000粒。因此,当见到面粉里有它们出现时,数量已很多了,这样会加速面粉霉变而不能食用。此外,赤拟谷盗还可在人参补品、大米、玉米、洒曲等物品中出现,使这些食品在食用时受到影响。

⑹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吗一开灯就特别多,不知道怎么消灭

楼上说的没错,这东西叫“叶蝉”。

二、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苗圃内的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喷施2.5%的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90%敌百虫原液800倍,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三、家庭可以使用超市售卖的杀灭蚊蝇的杀虫剂,也可自行配制“敌 敌 畏”杀灭。

⑺ 这是什么虫子

天蛾幼虫 的一种。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它又像蜜蜂,能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急驶,时而在花前盘旋。但其实它是蛾类,

⑻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黄粉虫。

黄粉虫俗名面包虫,为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的昆虫。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4种 。

成虫体长而扁,长1.4~1.8厘米,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 。

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

⑼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臭虫,又称壁虱、木虱、床虱、扁螂等。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群类 。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体扁,腹部宽,卵圆形,红褐色,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藏于头下沟内。翅退化,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跗节3节。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藏于缝隙中。

根据报道,全世界有臭虫74种,但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与人类有关的种类较少。[1]我国有2种: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属世界性种;热带臭虫C. hemipterus分布于华南、台湾及热带地区。[3]

臭虫长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可留下难闻的臭味,故名臭虫。[2]

近10多年来,臭虫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我国部分地区也日趋常见,有广泛发生的风险。大多数人被臭虫叮咬后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免疫反应症状。臭虫侵扰会引起焦虑和失眠。虽尚未有臭虫传播疾病的报道,但在臭虫体内检测到了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菌。

  • 中文学名:臭虫

  • 外文名:bedbug

  • 别名:木蚤、目虱、床虱、壁虱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 纲:昆虫纲

  • 目:半翅目

  • 科:臭虫科

  • 属:臭虫属

形态特征

臭虫卵椭圆型,长约1mm,带卵帽,卵白色,卵壳有明显的网状花纹。常粘负于缝隙和粗糙表面上。

若虫

刚孵化和新蜕皮的若虫为淡褐色,以后变深,若虫形似成虫,习性相近,唯虫体小,性未成熟和颜色较浅,能吸血,经5次蜕皮羽化为成虫。

温带臭虫、热带臭虫两种臭虫形态相近,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前胸部形态:温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深,两侧角较宽;热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浅,两侧角较窄。

成虫

体扁,椭圆形,红棕色,体长4-5mm,宽约3mm,厚约0.5mm。雌虫稍大于雄虫。


臭虫吸血前后对比


雌、雄虫成虫和若虫均吸血,吸血时间多在夜间。吸血时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此种涎液对人有刺激性,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若虫初孵出后,即能吸血,每次吸血需6-9min。臭虫很贪食,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小时吸血1次。成虫每次吸血大约持续10-15min,吸血时,一般不爬在皮肤上,而是停在紧接皮肤的被褥、衣服或家具上。

耐饿

大家知道,虱子寄生于人体上,它不离开人体,随时吸血。而臭虫只有吸血时才接近人体,吃饱就离开。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到人,它只好挨饿,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里,通常成虫能耐饿6-7个月,甚至可达1年以上;若虫也能耐饿2个多月。

产卵

雌虫每日产卵2-8枚,一生产卵6-50次,产卵总数可达200-300枚,多可达500枚以上。卵产出后粘附于产卵处的物面上。

活动规律

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1.25m。臭虫喜群居,并可随衣物、行李而到处散布。

栖息场所

臭虫主要栖息在室内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被褥、草垫、床席等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臭虫栖息处常有许多棕褐色的粪迹。

季节消长

臭虫于夏季极其活跃,繁殖旺盛,其繁殖适温度一般为28-33℃,相对湿度为55%-60%。温带臭虫一般是从5月份开始活动,8月份多,10月以后较少出现,冬季则停止活动和产卵。

⑽ 这是什么虫子 成虫长什么样

桑褶翅尺蛾---幼虫

,Apochima excavata (Dyar, 1905),鳞翅目尺蛾科的一个物种。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宁夏,其他国家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危害的植物有苹果、梨、核桃、山楂、桑、榆、毛白杨、刺槐、雪柳、太平花等。 桑褶翅尺蛾是中小型蛾类,食性较广主要为害阔叶树的叶片。

中文学名 桑褶翅尺蛾
别 称 桑刺尺蛾、桑褶翅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