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门关在哪里!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它与洒泉的玉门关是两个地方).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薪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式各样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时性邮驿之路.
阳关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阳关因陋就简居玉门关之南,古以南为阳, 故称“阳关”,是古代中外 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洌.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址,与脚腕一样高低的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2. 玉门关在哪里
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籍记载,玉门关在敦煌西北90千米的地方,人们在这一带的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名叫小方盘的土城堡,它曾经被认为是汉代玉门关遗址。登上古堡远眺,它的北面,有北山横亘天际,山前有疏勒河流过。残存的汉长城由北向南,连贯阳关。在这里还发现过写着“玉门都尉”的木简。看起来像是“铁证如山”,小方盘定是玉门关无疑。
3. 玉门关在什么地方
甘肃呗!
满意请采纳
4. 玉门关关址在哪
西北地区
名称单行: 玉门关
分类: 长城
年代: 汉武帝时设关,宋代以后废
位置: 甘肃
注释
玉门关是汉代在河西走廊设置的着名大关,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为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的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古城堡被沙阜环绕着,它的北面为北山,北山南侧为疏勒河下游。在古城堡北墙外边数十米处有一碱湖,汉代长城由此横向西北。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坦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在汉代,为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对中国的对外交通,文化、经济交流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使玉门关声誉远播。今日登上玉门关,还可看见汉代防御匈奴的长城(又称汉塞)的一段,它从东沿着群山戈壁蜿蜒而来。建在小山坡、沟口旁或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在玉门关东面约20公里的地方,汉时建有大方盘城,这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供应玉门关一带官兵的食用。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许的自然土台上,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在大方盘城的正南面长城内侧3米处,是汉代的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系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
5. 玉门关在哪里
在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西域的和阒玉就是从这里传入中原的,故名“玉门关”。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 “两关”,即阳关、玉门关。玉门关成为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北路上的关隘。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矗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为633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西、北墙各开一门。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有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以北是 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在东西长城的南边,还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的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中转及邮驿之路。
(5)玉门关在哪里扩展阅读: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张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 玉门关在哪里,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玉门关的所在地,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具体地址,现在大多认为是在小方盘城遗址。之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面有气象学的知识,也有地理学的知识,接下来跟大家详细说明。
玉门关是皇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防御设施的一个关节,距现在已有上千年的时间了,在这千年之间,经历了自然和历史的各种变化,所以玉门关的地址无法准确判断,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在现在的小方盘城遗址,之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气流很难留存下来。
7. 玉门关在哪里
甘肃省敦煌市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7)玉门关在哪里扩展阅读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主要景点
1、汉代烽燧
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2、碑文长廊
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3、南湖和葡萄长廊
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4、丝绸之路
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说到阳关,就不得不提它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丝绸之路开辟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阳关就是其中一个。
经过阳关后,商队穿过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