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海风藤中药图片什么颜色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海风藤中药图片什么颜色

发布时间: 2023-01-08 13:19:07

Ⅰ 海风藤中药

【出处】出自《本草再新》

【拼音名】Hǎi Fēnɡ Ténɡ

【英文名】Kadsura Pepper Stem

【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kadsura (Choisy)Ohwi[P.futokadsur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割全株,洗净,晒干。

【原形态】风藤 木质藤本。茎有纵棱,幼时被疏毛,节上生根。叶近革质,具白色腺点,卵形或长卵形,长6-12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稀钝圆,上面无毛,下面通常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或近基部发出;叶柄长1-1.5cm,有时被毛;叶鞘仅限于基部具有。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3-5.5cm;总花梗略短于叶柄,花序轴被微硬毛;苞片圆形,近无柄,盾状,直径约lmm,上面被白色粗毛;雄蕊2-3枚,花丝短;雌花序短于叶片;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苞片和花序轴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球形,离生,柱头3-4,线形,被短柔毛。浆果球形,褐黄色,直径3-4mm。花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茎藤扁圆柱形,微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有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有灰黄色与灰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及多数小孔,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做苦、辛。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小形,角质层突起呈浅齿状。皮层最外侧为2-3列厚角细胞,内侧有2-3列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石细胞偶见;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维管束20-30个,环列,韧皮部外方有l-5列纤维排列成冠状,与束间部位的石细胞联结成环;木质部导管大。环髓纤维4-6列,髓部维管束4-9个排成1轮,髓中央有粘液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砂晶和小方晶。

【化学成份】风藤茎含细叶青萎藤素(futoxide),细叶青萎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萎藤醌醇(futoquinol),细叶青萎藤酰胺(futoam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挥发油。

【药理作用】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

【鉴别】理化鉴别(l)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加适量乙醇湿润,待稍干后,加水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针状结晶析出,加稀硫酸则溶解。(检查胡椒碱)(2)取本品己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在365nm的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绿色荧光。

【炮制】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②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

Ⅱ 海风藤指的是用根部入药还是茎

海风藤的药用部位:

胡椒科植物风藤i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cm,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Ⅲ 海风藤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方法/步骤
1/5 分步阅读
海风藤又被叫做满坑香、岩胡椒,是细叶青蒌藤的藤茎。一般生长在低海拔的丛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2/5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35~60厘米,直径3~7毫 海风藤(6张)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纫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6~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才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易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它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3/5
常绿攀缘藤本,全株有特殊香气。茎灰色,略扁,有关节,表面具纵沟;枝通常两分歧,关节处常生有不定根。叶互生,有长柄,叶片狭卵形至卵形,长5~8.5厘米,宽2.8~4.5厘米,先端长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全缘,质稍厚,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散生白色软毛,叶脉5~7条。穗状花序生于枝梢,与叶对生,长2~8厘米,直径2.5~3毫米,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苞片盾状;雄蕊3枚,罕为2枚,花药2室;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海岸或深山的树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4/5
茎、叶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挥发袖主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香桧烯、莰烯、异细辛醚。

5/5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Ⅳ 海风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拼音名
  • 5 拉丁名
  • 6 英文名
  • 7 海风藤的别名
  • 8 来源
  • 9 原植物形态
  • 10 产地
  • 11 采收与初加工
  • 12 生药性状
  • 13 海风藤的炮制
  • 14 性味归经
  • 15 海风藤的功效与主治
  • 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 17 海风藤的化学成份
  • 18 组方精选
    • 18.1 治跌打损伤
    • 18.2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 19 《中华本草》·海风藤
    • 19.1 出处
    • 19.2 拼音名
    • 19.3 英文名
    • 19.4 海风藤的别名
    • 19.5 来源
    • 19.6 原形态
    • 19.7 生境分布
    • 19.8 性状
    • 19.9 化学成份
    • 19.10 海风藤的药理作用
    • 19.11 鉴别
    • 19.12 炮制
    • 19.13 性味
    • 19.14 归经
    • 19.15 功能主治
    • 19.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 19.17 附方
  • 20 海风藤的药典标准
    • 20.1 品名
    • 20.2 来源
    • 20.3 性状
    • 20.4 鉴别
    • 20.5 检查
      • 20.5.1 水分
      • 20.5.2 总灰分
      • 20.5.3 酸不溶性灰分
    • 20.6 浸出物
    • 20.7 海风藤饮片
      • 20.7.1 炮制
      • 20.7.2 性味与归经
      • 20.7.3 功能与主治
      • 20.7.4 用法与用量
      • 20.7.5 贮藏
    • 20.8 出处
  • 21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海风藤的方剂
    • 2 用到中药海风藤的中成药
    • 3 古籍中的海风藤

1 拼音

hǎi fēng téng

2 英文参考

caulis piperis futokadsura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aulis pipers futokadsur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iperis kadsurae,cau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kasra pepper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pper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Piperis Kadsur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adsura pepper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海风藤为中药名,出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的干燥藤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拼音名

Hǎi Fēnɡ Ténɡ

5 拉丁名

Caulis Piperis Kadsur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kadsura pepper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海风藤的别名

风藤、巴巖香[2]。

风藤、巴巖香(《中药志》)。

8 来源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的干燥藤茎[1]。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的藤茎[2]。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蒟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9 原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藤本,全株有特殊香气。茎灰色,略扁,有关节,表面具纵沟;枝通常两分歧,关节处常生有不定根。叶互生,有长柄,叶片狭卵形至卵形,长5~8.5厘米,宽2.8~4.5厘米,先端长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全缘,质稍厚,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散生白色软毛,叶脉5~7条。穗状花序生于枝梢,与叶对生,长2~8厘米,直径2.5~3毫米,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苞片盾状;雄蕊3枚,罕为2枚,花药2室;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海岸或深山的树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10 产地

海风藤主产福建、台湾[2]。

海风藤主产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8~10月割取藤茎,除去根及叶,晒干。

12 生药性状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60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木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界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色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13 海风藤的炮制

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14 性味归经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入肝、脾、肾经[2]。

《中药志》:"辛,微温。"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15 海风藤的功效与主治

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2]。

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理气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浙江中药手册》:"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饮[2]。

17 海风藤的化学成份

海风藤茎、叶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挥发袖主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香桧烯、莰烯、异细辛醚。

海风藤茎含细叶青蒌藤素(Futoxide)、细叶青蒌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蒌藤醌醇(Futoquinol)、细叶青蒌藤酰胺(Futoamide)、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蒎烯、柠檬烯、莰烯等[2]。

细叶青蒌藤素有抑制肿瘤作用[2]。

大鼠静注海风藤提取物可减轻内毒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引起的血压降低[2]。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2]。

18 组方精选

18.1 治跌打损伤

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18.2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19 《中华本草》·海风藤

19.1 出处

出自《本草再新》

19.2 拼音名

Hǎi Fēnɡ Ténɡ

19.3 英文名

Kadsura Pepper Stem

19.4 海风藤的别名

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巖胡椒。

19.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kadsura (Choisy)Ohwi[P.futokadsur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割全株,洗净,晒干。

19.6 原形态

风藤 木质藤本。茎有纵棱,幼时被疏毛,节上生根。叶近革质,具白色腺点,卵形或长卵形,长612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稀钝圆,上面无毛,下面通常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或近基部发出;叶柄长11.5cm,有时被毛;叶鞘仅限于基部具有。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35.5cm;总花梗略短于叶柄,花序轴被微硬毛;苞片圆形,近无柄,盾状,直径约lmm,上面被白色粗毛;雄蕊23枚,花丝短;雌花序短于叶片;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苞片和花序轴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球形,离生,柱头34,线形,被短柔毛。浆果球形,褐黄色,直径34mm。花期58月。

19.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19.8 性状

性状鉴别茎藤扁圆柱形,微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有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有灰黄色与灰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及多数小孔,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做苦、辛。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小形,角质层突起呈浅齿状。皮层最外侧为23列厚角细胞,内侧有23列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石细胞偶见;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维管束2030个,环列,韧皮部外方有l5列纤维排列成冠状,与束间部位的石细胞联结成环;木质部导管大。环髓纤维46列,髓部维管束49个排成1轮,髓中央有粘液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砂晶和小方晶。

19.9 化学成份

风藤茎含细叶青萎藤素(futoxide),细叶青萎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萎藤醌醇(futoquinol),细叶青萎藤酰胺(futoam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挥发油。

19.10 海风藤的药理作用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

19.11 鉴别

理化鉴别(l)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加适量乙醇湿润,待稍干后,加水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针状结晶析出,加稀硫酸则溶解。(检查胡椒堿)(2)取本品己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在365nm的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绿色荧光。

19.12 炮制

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19.13 性味

辛;苦;微温

19.14 归经

心;肾经

19.15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

19.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19.17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20 海风藤的药典标准

20.1 品名

海风藤

Haifengteng

PIPERIS KADSURAE CAULIS

20.2 来源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0hwi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20.3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cm,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歹0,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20.4 鉴别

(1)粉末灰褐色。石细胞淡黄色或黄绿色,类圆形、类方形、圆多角形或长条形,直径20~50μ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暗棕色物。草酸钙砂晶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2~25μm,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人字形。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2~28μm,微木化,纹孔稀少,有的可见分隔。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5~90μm,纹孔排列紧密,有的横向延长成梯状,排列整齐。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胶G3g,混匀,置水浴上挥干溶剂,加于硅胶G柱(15g,内径为1.5~2cm)上,用环己烷一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海风藤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丙酮甲醇(7: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0.5 检查

20.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H第一法)。

20.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 K)。

20.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20.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20.7 海风藤饮片

20.7.1 炮制

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晒干。

20.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经。

20.7.3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20.7.4 用法与用量

6~12g。

20.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20.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1

Ⅳ 生活小常识: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海风藤不是那么的熟悉的,海风藤是一种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它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那么海风藤到底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让生活小常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海风藤,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300px,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肾经;气香行散;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海风藤主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脘腥冷痛,跌打损伤,水肿,脚气。

1、海风藤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

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

2、海风藤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

关于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Ⅵ 海风藤有什么作用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以及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及咳喘胸闷等症。

1.祛风除湿
海风藤味辛,有发散作用,能祛风除湿,可治疗风寒湿痹。当关节受到寒湿之气侵袭时,会引起关节疼痛、肿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应用海风藤治疗可促进症状减轻,使体内的寒气和湿毒尽快排出体外。西医诊断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属风寒湿邪痹阻型,也可应用海风藤治疗。

2.通络止痛
海风藤药性温,有通络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能缓解肢体疼痛、筋脉拘挛以及屈伸不利等症。如发生急性腰部损伤、肩周炎等疾病,且属风寒湿邪痹阻型,均可服用海风藤治疗。

3.润肺止咳
海风藤也有一定的润肺作用,主要针对的是肺寒,可清除肺内寒气,改善咳嗽症状,常用于治疗肺寒引起的咳喘胸闷、痰多气急等症。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哮喘属肺寒留饮型,应用海风藤治疗效果较好。

Ⅶ 海风藤泡水颜色浅正常吗

正常。海风藤属于天然植物,天然植物泡水色泽都是很淡的,色浅是正常现象。海风藤,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