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武灵王图片怎么和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武灵王图片怎么和

发布时间: 2023-01-10 19:50:20

1. 【猪猪侠之变身小英雄】中,五灵王与魔龙王,谁才是最厉害的,谁才是最强者,谁才是童话世界王者!

第一季中魔龙王和玫瑰王子合体以后,猪猪侠变成五灵王,根本不是对手,然后猪猪侠的心灵被五灵王操控以后,魔龙王就怂了,然后被封印了,虽然没有完全被封印,第二季中魔龙王被神秘人解封了,吃了三个x晶体,猪猪侠它们都没召唤五灵王,用五灵合击就把魔龙王KO了,所以魔龙王不可能是。

2. 武陵王上圭和干隆年制的佛像,帮忙看看真假

是真件。你留着吧 这是干隆年间官员大户下葬时的陪葬品,不只四个,你只不过挖到了这几个。白玉狮和青铜羊一般是成对的。玉碗和下面的碟子也是成对的,碟子有印花的,有印太极的。菩萨像这个做的太简单了,很不尊敬 ,只有头,说明墓主家境中等。古代一些富人把佛菩萨放进棺材本身就不尊敬。

人生百年,最后都要入土的,挖到就留着吧。卖了一般你不懂的话也会被骗的。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到这些古物,你会深有体会的

3.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有哪些关于他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隐居乡间耕种,生平好吟诵乐府歌《梁父吟》。

《三国志》中描写他身高八尺,常自比管仲、乐毅,与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为友。《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公元206年,徐庶在驻屯新野的刘备处受到器重,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刘备与诸葛亮关系之亲密。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在东吴经历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等精彩片段,使得赤壁的漫天飞焰更具传奇色彩。

赤壁之役曹操败北后,诸葛亮协助刘备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荆州诸郡,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察零陵、桂阳、长沙诸郡。小说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描写也为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做下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经过:

1、公元211年益州刘璋派法正迎接刘备入川攻打汉中张鲁,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从葭萌返回时进攻刘璋,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将率兵逆江而上,分头平定诸郡,和刘备一起包围了成都。平定成都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事务。

2、公元221年,刘备经诸葛亮劝谏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3、公元221年张飞死后,诸葛亮又兼任司隶校尉。

4、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召来诸葛亮托付后事。留下诏书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5、公元223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

6、公元225年,诸葛亮“五月渡泸”,率兵南征,同年秋“深入不毛”,平定了南部诸郡叛乱。小说中正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剧情所在。“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于是诸葛亮“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7、公元227年,诸葛亮上疏刘禅,那道奏疏便是有名的《出师表》。诸葛亮率各路大军北上,驻扎汉中。

8、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疑兵据守箕谷,自领兵进攻祁山。

9、公元228年冬,诸葛亮出兵散关,围攻陈仓,魏国派都督曹真抵御,诸葛亮粮草耗尽,在被迫撤退的途中,打败魏军,斩杀魏将王双。

10、公元229年,诸葛亮派陈式平定了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11、公元231年,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使用木牛流马运送军需,粮草尽而退兵,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张郃。

12、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从斜谷道北上,据守于武功县的五丈原,在渭水南岸与与司马懿对恃。蜀魏相持百余天后。

13、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军营去世,享年54岁。诸葛亮留下遗嘱,把他安葬在定军山。刘禅追赠诸葛亮丞相武乡侯印绶,追封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去世后,两袖清风,在成都仅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诸葛亮一生擅长思考谋划,他改进出连弩,制造出木牛流马,推演兵法,创出着名的八阵图。无怪乎杜甫有诗云:“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3)武灵王图片怎么和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1、主要作品: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廉政建设:

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3、制定法律:

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4、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5、治军思想

诸葛亮擅治军,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就曾提到,诸葛亮“治戎为长”。诸葛亮也曾在《论荐刘巴》一文中亲言:“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可见,诸葛亮治军有方。

4. 武陵王上圭怎样辨真假

市面上没有真的在流传,就没有必要谈辨别了。

真的在当时干隆镇压他们动乱时,有的丢失了,有的损坏了,武陵王就又命人给照着原来圭的样子补制的复制品也就是现在考估学家说的高仿品。

武陵王,古代王爵。

西晋宗室司马澹受封武陵王,在宁平城之战被俘虏,后被石勒杀害。儿子武陵哀王司马喆继嗣爵位,无嗣。司马晞过继给堂伯叔父武陵王司马喆为嗣子,太兴元年(318年)六月袭爵武陵王。

5. 关于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及他的故事情节及背景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卧薪尝胆
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6. 武陵王上圭价值多少钱

圭目前出土相当少,可以忽略不计,但又是存在的东西,不排除你运气好,那么,这路东西,如果是真的,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远高于它的经济价值,硬要给个保守估价的话百万左右应该合适。

圭(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最早见于金文 。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康熙字典

《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𠀤音闺。《说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书·禹贡》:禹锡玄圭。《诗·大雅》:锡尔介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又《周礼·春官》: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注:土,犹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7. 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战国七雄地图古今对照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而如今的战国七雄的位置,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中东部地区的主要省份,如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

1、齐

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国所在位置如今为山东地区,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2、楚

先秦芈姓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国所在位置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3、燕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

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杀秦王赵政 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

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燕国所在位置为北京、冀北、辽西一带,曾建都蓟(今北京市)。

4、韩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

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5、赵

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

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

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魏赵矛盾升级。前375年,赵成侯继位,公子朝作乱。魏武侯公开支持,并帮助公子朝攻打邯郸,魏、赵彻底决裂,宣布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时魏国正盛,齐、秦、楚悄然崛起。

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孙膑谋,围魏救赵。

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

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孱弱,屡见欺。武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

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

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

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立邢为信都(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

6、魏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

公元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

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

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

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

7、秦

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秦国之贫瘠,中原诸侯皆卑之。

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后三家分晋,三晋联合攻打秦国,秦国更衰。

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

8. 男马+女马和女马+男马的不同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薄春霞
每次看到徐悲鸿先生画的奔马,心就会沸腾起来。马,从田野走来,从神话里走来,从竞技中走来。当它矫健的身姿风尘仆仆地跨越千年,奔向我们的时候,我知道,马,是人类无言的朋友。
我喜欢我家乡田间小路上拉着车飞奔的马,它们的身型十分匀称,肌肉结实,步态优美,鬃毛还透着油油的亮光。它们很是驯良,主人往往只用几个简单的口令,就让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它们几乎不会把主人的命令执行错。它们熟练地前进、停止、倒退、转弯、爬坡,像机器一样的精准。它们脾气很好,我想一定对善待它的主人怀有深深地感激,于是拼尽气力为主人干活,而且总是保质保量。它们很少伤人,很少耍犟脾气,总是默默地、勤恳地劳动着,不管年富力强的还是老掉了牙的,他们总以自己的勇敢为主人担起风雨,驮起责任。他们像脚下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拉车、拉磨、拉犁,它们已经是主人家的一分子。他们总是默默无语,只听到那奋力蹬踢的蹄声,只听得那清脆的脖铃声,只听得那吃饱时或卖力时那欢快而高亢的嘶鸣声。
我喜欢《西游记》里忠心耿耿的白龙马。喜欢那一袭一尘不染潇洒的素装,喜欢小白龙传奇的身世。对善良俊美的小白龙总有一些婉惜:唉,可惜了,从龙王之子变成他人的坐骑;有时又会为他而庆幸:幸亏观音菩萨网开一面,没有置他死地,而是将他变成马,赋予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使命,总算让小白龙这颗忠心没有泯灭。可爱的白龙马,与师徒四人共同面对艰难,任劳任怨。它不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英雄,却总是驮得最重的走得最累的无名奉献者。他总是默默地,不张扬不争功也不抱怨。当困难难以逾越时,它却能挺身而出。孙悟空赌气离开时、他善意地劝说八戒找回师兄,唐僧身陷囹圄时,他化作舞剑的女子大显身手,勇敢机智地与敌人周旋、较量。无言的白龙马,你是唐僧师徒的好助手,你是西行途中的善良使者。忠诚在你身上尽展无余。
我喜欢“盛装舞步”中典雅高贵的马。“盛装舞步”已经被列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可见,人类在最隆重最神圣的奥运会上也需要一种最可爱的动物朋友与我们共同分享。于是,选中了马。骑着马表演的是绅士,高贵的气质与高贵的衣着高贵的动作造就了极至的风度。那同台演出的马呢,也盛装登场,显得光鲜亮丽、华贵无比。高难的动作、曼妙的舞步、无言的默契,让人心中生出无数的赞叹:这两位选手可真是一对“黄金搭档”啊!在那一刻,我们得到的不仅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心灵的震撼, 源于人与动物的和谐之极。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可以随处见到马了,但是,新世纪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携龙马精神,成为奔跑在阳光下的千里马呢?
[点评]
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马深深的情感。从体裁看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三种关于“马”的场面描写,突出了“马”的任劳任怨、知恩图报、典雅高贵等品质和精神。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把把每个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但风格迥异。写它的任劳任怨笔风朴实无华,与马的精神交相辉映。写知恩图报时则情真意切;而写到“盛装舞步”时则将奔放热情的风格和内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如此妙文是作者感情和妙笔的自然结合,非偶得而不能至也!
[美文2]
邯郸寻马
李延军
其实,钟情于马的邯郸人大有人在,武灵王首当其冲,堪称邯郸历史上爱马、用马第一人。胡服骑射、击三胡、灭中山,武灵王把马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马为武灵王赢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盖世英名。遍布邯郸各处的武灵王雕塑作品,无一不有矫健的战马与之昼夜相伴;邯郸博物馆大厅那匹迎面奋蹄的矫健青铜战马,更是把邯郸勃勃奋发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虎虎生威!
务实的武灵王对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独到见解,他一生只骑马,从来不坐马拉的车,那样走起路来虽然八面威风,但过于四平八稳,招摇过市,骚扰坐不起马车的邯郸百姓。马车既不能林苑逐鹿,也不能草原猎鹰,还会拖慢赵国崛起前进的脚步,很容易被如狼似虎的齐、秦追杀,更摆脱不了骑马的三胡侵扰、掳掠。所以,武灵王从小就只学骑马,不学坐马车。他一生都在马背上生活和工作,日里万机,行军打仗。
所以,邯郸才有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韬光养晦的千古绝唱;才有了赵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奇迹;才有了邯郸人津津乐道的秦汉古都的千年辉煌。
其次,对马情有独钟的还有起源于邯郸赵奢的马姓家族。他们的祖先赵奢因善驭马率兵、攻城掠地而成为赵国这辆超级马车的服马,被敕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后裔们遂以马为荣,弃赵姓而改姓马。是马服君的马,使他们世代荣耀,代代牢记马的骁勇善战;是只知道在兵书上空谈骑马的赵括使他们代代蒙羞,纸上谈兵成了他们家族永远的耻辱。所以马对于马姓家族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更为刻骨铭心!
再有邯郸的李牧,日夜厮守着赵国的千军万马,马不停蹄地奔驰在赵国千里边防线上,声声嘶鸣,划破雁门关的霜晨晓月,换来赵国百姓信马由缰、安宁祥和的和平天空。挂五国帅印的乐毅更是与马情同手足,心心相印,一人独率五个国家的千军万马,马踏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威震华夏。
……
翻遍青史故书,处处都会闪烁着邯郸曾经的宝马良驹的矫健身姿。一想到邯郸的马,就会使我激情飞扬,感慨万千;一提到马,今日的邯郸就会倍觉精神焕发,趾高气扬,扬眉吐气。马使邯郸成为了商王朝的京畿之地;马使邯郸成为赵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马使邯郸“富冠海内”,晋身中国汉代五都中的第二都,一举成为天下名都。惹得紧邻邯郸的燕昭王醋意大发,筑黄金台广招天下宝马,奋发图强,不惜用重金买了一副千里马的死骨。所以,河北自古以产良马而着称,宝马常被称为“骥”,马以地名名之,邯郸的马,功不可没。
马,成就了邯郸的辉煌和荣耀;马,使邯郸有了英雄的豪情侠气;马,无可争辩地成了邯郸的城市之魂,所以,浩浩的青史中到处活跃着邯郸宝马的飒爽英姿。滔滔江河上、巍巍青山间,邯郸的千里马纵横驰骋,天马行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邯郸人的英雄业绩。
点评:
文章借马为文,写了邯郸的历史,更写了邯郸人的精神。在文中马即是人,人即是马,把马和人的融合在一起,在穿越了历史星空眼光的审视下,让我们看到了邯郸乃至整个燕赵地区的人文传统和历史精神。作者用翔实的资料和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编织了一首关于马的颂诗,关于邯郸人精神的颂歌。特别是结尾的点睛之笔,更是让感情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使得文章中心深化,感情升华,这是一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品。

360回答者: 清涟家居 - 试用期 二级 2008-6-16 14:21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有关马的作文400字 2009-10-2
• 写唐三彩马的作文 128 2009-9-10
• 求一篇关于马的作文 367 2009-6-22
• 速求关于马的作文500字答上加50分 2009-7-8
• 关于马的作文 336 2009-6-16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作文
其他回答 共 1 条
白马非马
甲:“白马非马”,可以这样说吗?

乙:可以。

甲:为什么呢?

乙:马,是称呼形体的;白,是称呼颜色的。称呼颜色的并不能称呼形体,所以说白马非马。

甲:有白马的性质不可说不具有马的性质,难道白马不是马吗?有人说白马具有马的性质,以白来称呼的马不是马,这是为什么?

乙:如果求一匹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如果求一匹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可以了。所以说若求白马和求马是一样的,那么他所要求的就是一样的了。既然所求的是一样的,那么白马和马也就没有两样了。既然所求白马和马是一样的,那么黄马、黑马又为什么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呢?可以与不可以,在于没有确定他的属性,因此从黄黑马一样的角度来说,黄、黑马应有马的性质,而没有白马的性质,故而白马非马是很明显的了。

甲:因为马有颜色而说其不具备马的性质,而天下没有无色的马。说天下无马,可以吗?

乙:马本身就是有颜色的,所以才能有白马。若马没有颜色,则只不过具有马的概念而已,怎么样分辨出白马?所以白色不是马。白马,是白和马相加得来的名词,马和白都不具有马的性质,所以说白马非马。

甲:马没有与白结合称作马,白没有与马结合称作白。把白与马结合相加,就成了白马,把没有结合的和相结合的一起称呼,不可以。所以说:白马非马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