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环蛇、白环蛇和白链蛇怎么区分
白链蛇曾名白环蛇。
1、环纹样式:白环蛇成体幼体环纹间距明显比银环蛇大 尤其是细白环蛇但是黑背白环蛇幼体之类和银环蛇环纹差不多 这个到成体时候会越来越明显。
2、头部白斑:银环蛇头部白斑就像一个极细沙漏标志的样子 更像是蝙蝠侠或者文胸标志白环蛇是一个白色的大斑覆盖包裹了整个头颈交接的地方 大起来银环蛇白环蛇两种蛇头部白斑都会变浅消失。
3、分布地区:白环蛇大多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银环蛇大多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⑵ 银环蛇是什么蛇
银环蛇别名银脚带、簸箕甲、雨伞蛇、过基甲、寸白蛇、金钱白花蛇(幼蛇干制品中药材名).
银环蛇全长1000—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色,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不明显,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银环蛇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台湾、海南与香港。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
银环蛇栖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300m的山区,常见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近水处。夜晚活动,到水边捕食鱼、蛙或蛇类。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6月产卵3—15(最高纪录为20)枚;孵化期l一1.5月,刚孵出的仔蛇全长200——270mm。
银环蛇在人类活动之处已不多见;人迹罕到之处估计还有一定数量。
银环蛇为着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或干制、蛇胆均可入药,孵出7—30天的幼蛇盘卷干制后称“金钱白花蛇”,是着名的传统中药材,故历年来大量被捕杀,幼蛇也不幸免。目前野生状态已不多见。
从50年代起就已开始人工养殖银环蛇,其主要目的是取卵孵成幼蛇以制备“金钱白花蛇”。
⑶ 一节白一节黑是什么蛇图片
是银环蛇,图片如下: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
(3)银环蛇的图片长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毒性: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
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⑷ 这是什么蛇啊,有毒吗
赤链蛇,,,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 无毒。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 赤链蛇为无毒蛇,但是要注意,因为其食物中包含蟾蜍,所以进食后口中可能带有蟾蜍毒液。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⑸ 这是什么品种蛇
玉斑锦蛇
属于游蛇科,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
⑹ 这是什么蛇
看起来挺像银环。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又名寸白蛇、过基甲、过基峡、簸箕甲、雨伞节、金钱蛇、银蛇、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小白药蛇、台湾克雷特等。银环蛇长0.6-1.2米,大蛇可达1.6米。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躯干部有30-50个白色环带,尾部有9-15个白色环带,头颈部为黑色,黑色部分较白色长许多,腹部乳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银环蛇分布地区包括中国大陆西南、南部、台湾、缅甸、越南等地。
⑺ 晚上在农村钓鱼碰到几条图片上这种蛇,是不是毒蛇呢
首先从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我国一种典型的小型剧毒蛇,它的学名叫做银环蛇,在我们这个地区水库也是经常的见到,我们地区人们通常叫它“白节黑”,因为这种蛇类全身都是白色的圆环和黑色的圆环相间排列的,通常情况下白色的圆环较窄,黑色的圆环较宽,所以我们当地人叫它“白节黑”,这种蛇类体型不大,成年蛇的长度一般在1.5米左右,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
银环蛇的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以麻痹人的神经,在被银环蛇咬到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疼痛,因为它的毒素里有一种天然的麻醉剂,但是被其咬到以后半个小时如果没有及时医治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中毒反应,所以被银环蛇咬到切不可疏忽,一定要做好相关急救措施然后及时送医进行相关救治。
总之这是一种常见的剧毒蛇,如果在野外遇到一定不要前去招惹,通常情况下银环蛇不会主动攻击人,遇到以后只需要及时走开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而且这种银环蛇目前已经被国家列为中国红色频危野生动物,我们不可以私自捕捉,不然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⑻ 银环蛇的形态特征
银环蛇
银环蛇的头部呈椭圆形,体长大约在1米左右,比较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它的背部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外观非常精致美丽。它的腹面、上唇、颈部均呈乳白色。
银环蛇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银环蛇是神经性毒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短的沟牙。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⑼ 求金环蛇,和银环蛇的资料~!~!~!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雨伞柄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是具前沟牙的毒蛇。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中国之外分布于缅甸、越南北部。
(9)银环蛇的图片长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金环蛇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金环蛇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
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见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金环蛇
网络——银环蛇
⑽ 斑马蛇和银环蛇区别
你说的斑马蛇可能是本地人对银环蛇的另一个称呼,毕竟,银环蛇是学名。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动物。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2] 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