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球到底长什么样
月球为圆球形,其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撞击坑,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月球的结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4.7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1500℃,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贰’ 月亮是长什么样子的
月亮的样子是: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着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结构特征:
月球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叁’ 月球的背面是什么,和正面是一样的吗
从古至今,月球的背面一直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1959年10月7日,前苏联的太空船月球3号传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月亮背面的样子。随后的探测器不断更新月球背面图片,使得月球背面不再陌生。月球背面不像正面那样有许多的月海,而是有非常多的陨石坑,这可能是为了保卫地球。
月球的背面(月亮的古老黑暗面——这里的“黑暗”指的是不被地球所见,而不是未被照亮)是月球的另一个半球,它总是背离地球。月球背面的地形崎岖不平,有许多撞击坑和相对较少的月海平面。它拥有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 南极 - 艾托肯盆地。月亮的正面和背面会先后经历两周的阳光照射和两周的夜晚; 月球的背面被称为“月亮的黑暗面”,意思是从地球上看不见,而不是缺乏太阳光照射。
由于天平动,大约18%的月球背面可以从地球上看到。剩下的82%直到1959年才被观测到,当时苏联的月球3号太空探测器拍摄到了它。苏联科学院于1960年出版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地图集。1968年,阿波罗8号任务的宇航员是第一批在月球轨道上直接观察到该地区的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踏上月球背面。
天文学家建议在月球的背面安装一个大型射电望远镜,这样月球就可以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
为什么背面一直看不见?
来自地球的潮汐力减慢了月球自转的速度,使得月球的同一面总是面对着地球,这种现象叫做潮汐锁定。然而在地球上,月球另一面的大部分我们都不可以看见。由于天平动的缘故,我们看见的月球正面大约有59%。
因为背面看不见,所以有时候人们也会称背面为“月亮的黑暗面”。这里的黑暗面不是指太阳光永远照射不到,主要是由于潮汐锁定以及月球为实体,所以黑暗面看不见的意思。实际上,如果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时,黑暗面就完全在太阳光的照射中。
背面与正面的差异
月球的两个半球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观结构,月球正面覆盖着许多个宽广的月海(拉丁语为“海洋”,因为古代天文学家错误地认为这些平原是月球的海洋)。然而月球背面有一些古老而密集的坑洼(撞击坑),几乎没有月海的特征。背面只有1%的表面被月海所覆盖,而在正面有31.2%。这种差异最贴切的解释是热量的生成集中在月球正面的半球上,如已被证实的来自月球勘探者的γ射线光谱地质化学图。
还有人提出,两个面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与较小的伴星相撞而引起的,这个伴星也起源于忒伊亚碰撞事件。在这个模型中,撞击导致了一个增生堆而不是陨石坑,造成了半球范围的层和厚度可能与背面高地的大小一致。
月球背面有更明显的陨石坑。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月球熔岩流造成的,它们覆盖和遮蔽了陨石坑,而不是来自地球的屏蔽作用。根据NASA的计算,从月球上看,地球在41000平方度的天空中只遮蔽了大约4平方度。这使得地球作为月球的“盾牌”可以忽略不计......月球的每一面都可能受到相同数量的撞击,但是熔岩的重铺使得正面可见的陨石坑数量远远少于背面,尽管两面都受到了相同数量的撞击。
最新的研究表明,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撞击坑较少的原因可能是月球形成时来自地球的热量造成的。月球地壳主要由铝和钙凝结并与地幔中的硅酸盐结合形成的斜长石组成的。较冷的背面会较快地凝结这些元素,因此会形成较厚的外壳;流星体撞击正面有时会穿透这里较薄的地壳,并释放出玄武岩熔岩,从而形成月海,但在背面这样的事件很少发生。
人类探测器拜访背面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对月球的背面依旧知之甚少。月球的天平动允许我们看见了月球背面的小部分景象。然而,这也只是低角度的观察而已。背面剩余的82%的表面仍然是未知的,其特征一直有很多的猜测。
通过天平动我们可以看到背面特征的一个例子是东方海,它是一个横跨近1000公里(600英里)的显着的冲击盆地,然而直到1906年,这个特征才被德国天文学家尤利乌斯·海因里希·弗朗茨给予命名。盆地的真实性质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的。该盆地在1967年被月球轨道飞行器4号拍摄到。
在太空探索开始之前,天文学家并没有预料到背面居然会与地球可见的一面不同。1959年10月7日,苏联探测器月球3号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其中东方海是解析出的18个地形特征之一,覆盖了三分之一从地球上看不见的表面。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1960年11月6日,苏联科学院出版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地图集。它包括了500个景观特征的目录。一年之后,前苏联以月球3号探测数据为基础,制做了第一个月球仪(比例为1:13 600 000),其中也包括了地球上不可见的月球背面的特征。1965年7月20日,前苏联的另一个探测器“Zond 3”传回了 25张质量非常好的月球背面照片,分辨率比月球3号高得多。特别的是,还发现了数百公里长的陨石坑链,但是出乎意料的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像地球那样的平原。1967年,“月球背面地图集”的第二部分在莫斯科出版,根据Zond 3的数据,目录新增加了包括4000个新发现的月球背面景观特征。同年,苏联发布了第一幅“月球完整地图”(1:500000比例尺)和更新的完整版本月球仪(1:100000比例尺),呈现了95%的月球表面。
因为侵袭月球正面的太阳风受到地球的遮蔽,所以估计月球背面的月海会有月球表面最高的氦-3浓度。相对而言,这种同位素在地球上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在核聚变的反应堆中是很好的燃料。这种物质的存在给了主张在月球建立基地的支持者一个很好的理由。
月球背面的彩色照片.图片来自: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肆’ 月亮长什么样
月亮的样子是:
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结构特征:
月球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月亮
‘伍’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什么样子的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图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相周期变化:
1、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这时是农历初一。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蛾眉月。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4、盈凸。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满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亏凸。
农历十六到-农历二十二左右,满月以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此时的月相称为亏凸月。
7、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陆’ 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的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有一段时间,因为科学观察的手段十分有限,人们曾怀疑过月球上可能会有未知的生物。实际上的情况就是月球背面是啥都没有。先上图
月球背面有更明显的陨石坑。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月球熔岩流造成的,它们覆盖和遮蔽了陨石坑,而不是来自地球的屏蔽作用。根据NASA的计算,从月球上看,地球在41000平方度的天空中只遮蔽了大约4平方度。这使得地球作为月球的“盾牌”可以忽略不计......月球的每一面都可能受到相同数量的撞击,但是熔岩的重铺使得正面可见的陨石坑数量远远少于背面,尽管两面都受到了相同数量的撞击。最新的研究表明,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撞击坑较少的原因可能是月球形成时来自地球的热量造成的。月球地壳主要由铝和钙凝结并与地幔中的硅酸盐结合形成的斜长石组成的。较冷的背面会较快地凝结这些元素,因此会形成较厚的外壳;流星体撞击正面有时会穿透这里较薄的地壳,并释放出玄武岩熔岩,从而形成月海,但在背面这样的事件很少发生。
‘柒’ 月球是什么样子要图片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着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撞击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撞击坑多达33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撞击坑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撞击坑,深达8788米。除了撞击坑,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7)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称,月球内部可能蕴含“白金宝藏”——埋藏着铂、钯等贵重金属。研究人员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撰文指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检测到这些金属,但他们认为,在月球火山岩样本中检测到的硫与其内部存在的硫化铁相关,而硫化铁是储存铂和钯等贵金属的好地方。
解释月球形成的一种主流假设认为,45亿年前,一颗大小与火星相当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因此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相似。如果这一假设正确,月球火山岩中贵金属的含量应与地球相当,但测量结果却远低于预期,这让科学家们困惑不已。
为厘清这个谜题,最新研究负责人、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詹姆斯·布伦领导的团队首先在实验室里重现了月球内部的极端压力和极端温度,以观察有多少硫化铁形成。
结果发现,在月球内部形成的大多数贵重金属都附着于硫化铁矿床上,这意味着它们不能被岩浆带到月球表面,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岩石样本中发现的贵金属数量如此之少。
‘捌’ 月亮都有什么形状
月相共分八种:
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
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
渐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
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农历月最后一天又变为新月: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8)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月相意义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2、照明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动有关系,特别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有斋月一说。
4、寓意
中国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往往代表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5、其他
顺便说一下,因地球纬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颠倒的,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顶,看到月亮的情况就是在南半球的样子,月亮的脸它真会“偷偷的在改变”。
‘玖’ 初九的月亮长什么样
上玄月,月牙状。
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从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二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在朔和上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残月。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