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城的尽头在何处,蒙古铁骑为啥不从两端绕过
万里长城,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是中国古人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战略屏障。长城延绵万里,但终有尽头,万里长城的尽头在哪里呢?古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从两端绕过长城进攻中原呢?这样长城不就失去作用了吗?
长城延绵万里,关于他的起点和尽头,我们小学课本上讲过,每个人小时候也都背过“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像一条龙,盘踞在崇山峻岭。
古代中原人长期受游牧民族袭扰,不得安宁,总结战争经验教训,于是便在地势险要的崇山峻岭上修建了万里长城,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它是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
而西边嘉峪关外是千里茫茫戈壁滩,大沙漠严酷的自然气候,不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行军,而且重要的是没后勤补给,即使游牧部落的军队绕过大漠,也会损失惨重,成为强弩之末,毫无战斗力,所以游牧民族的骑兵历来不会选择绕道嘉峪关去进攻中原,选择绕道长城西端,只有死路一条。
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纵观整条万里长城,由衷的感叹古人的智慧,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筑,令人敬佩的五体投地。
东西两处关隘的选择,利用最佳的地理位置,险峻的山体形成天然屏障,关隘周围的自然环境又极其恶劣,这些因素都导致游牧民族的军队无法绕过长城两端,最大限度发挥了长城的作用,让中原大地能够少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北方大地上的长城,历经几千年岁月风霜,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
②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
汉朝长城: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2)长城的终点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长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天下第一台”之称。
3、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4、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千米。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
5、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
③ 万里长城很多人都去过,但长城的尽头在什么地方呢
每每地谈到中国,人们首先就会首先想到长城,它是中国的名片,几乎是世界上都知道。长城在古代的作用,是起到了抵御外敌侵袭,浩大的军事工城。长城修建于秦朝燕王,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所以谈到长城几乎是无人不晓得,但是,说道长城的尽头,肯定很多人不知道吧?看完长城的尽头后,很多人感慨:“祖先真的是太厉害。”
而且,根据它的东尽头,其实是设置在海边,而且在河北海关5公里的左右,它的设计,也是有原因,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防御。长城,对我们在古代来说是,很重要的防御攻城,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抵御敌人侵入的。但是以前的军队,都是在陆地上进行,没有办法在大海上进行,所以长城将尽头设置在这里,无形当中就是一种保护,让敌人无法逾越。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建筑瑰宝,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知名度很高,根据数据表现,长城每年接待的游客,都能够达到数亿万人数。尤其是在夏季人数较多,中国有一句话,“不等长城非好汉,”其意思是,登上长城的井段,我们才能够看到美丽的景色,对于如此完美的古人建筑,不知道你有没有来玩过,朋友们,你是否有什么想法,赶快留言对长城的一些看法吧!
④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是在哪里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话,分别说的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和终点,但是在有一个史料的记载中,却是这样写的:东起鸭绿,西抵嘉峪,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都是这样记的,那么万里长城的真正的起点到底在哪里呢?
图片
对万里长城的起点存在争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辽宁省的丹东市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一座孤山“虎山”的前后发现了绵延不断的古城墙墙体及墙基遗迹,这就让人们重新想起了关于“东起鸭绿”的记载。
图片
而考古学家根据一些记载,最终证实这段长城确实在辽东绵延一千多公里,一直向西延伸到山海关,属于明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考古的证据与史料的记载完全的吻合,因为万里长城又像东延长了一千多公里,所以长城真正的起点在丹东的虎山长城。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也得到了共识,而且教材也做了相应的改正。
图片
其实这个结论是在90年代就已经被证实的,但是到现在已经20几年了,这个正确的结论还是没有完全的覆盖以前那个错误的结论,也不就说现在大部分人所知道的万里长城还是“东起山海关”。
万里长城的起点虎山长城是在明成化五年的时候开始修建的,据了解这个长城是最早修建的长城,但是却很晚才被人们所发现。当时修建这个长城就是为了解决蒙古的威胁。后来每个朝代的修建,才形成了现在的长城,我想很多人认为长城就是秦始皇修建的,但其实每个朝代都有一些贡献。
图片
现在看到的长城都是重修过去,以前那些古来的遗迹已经看不到了,其实对于对于遗迹最好的就是保护,重修其实对古老的遗迹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破坏吧。
⑤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关啊
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
1、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被外敌入侵,
虎山首当其冲,总被视为军事要塞,最先遭到攻击,任何一个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占据制高点,就等于控制了战斗的主动权。在虎山建长城顺理成章,睿智的中国先人,身受卫国之命,责任、义务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们不选择虎山为屏障。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2、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5)长城的终点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1、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3、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