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头颅是指身体的哪里
人类颅骨人类颅骨通常由29块骨头组成。除了下颌骨,其他骨头之间由骨缝连接,只允许微量的运动。
8块骨头组成脑颅,容纳并保护大脑和延髓;14块骨头组成面颅(用在其他动物时也称脏颅或咽颅),支撑面部,形成面部轮廓;颞骨包住中耳的6块听小骨;舌骨,支撑喉,通常认为不是颅骨的一部分,因为它与其他骨头没有关节连接。
颅骨也包括副鼻腔,它连接着呼吸上皮细胞和大气管。副鼻腔的功能不明,有可能是为了减轻颅骨重量而不损害强度,或者为了加强声音共鸣。以象为例,副鼻腔非常宽阔。象的颅骨因为要附着颈和躯干的肌肉而非常巨大,但它的重量出乎意料得轻。较小的脑颅被宽阔的副鼻腔包围,减轻了重量。
脑膜有三层,包围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它们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对于人类来说,颅骨的解剖位置是法兰克福平面,即眼眶下边缘和耳道上边界所处的水平平面。这个位置是主体直立且平视前方的位置。作为比较,研究其他灵长动物颅骨时也会使用法兰克福平面。但那并不代表是自然位置。
骨头通常由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形成。面颅以及脑颅顶和两侧的骨头由膜内骨化形成,支撑大脑的骨头(枕骨、蝶骨、颞骨和筛骨)大多由软骨内骨化形成。
[编辑]脑颅脑颅由1块枕骨,1块额骨,2块顶骨,2块颞骨,1块蝶骨和1块筛骨组成。他们一同组成颅腔,整个脑部处于颅腔中。颅腔的顶部称为颅顶,颅顶前起眶上缘上方呈弓形隆起的眉弓,后抵上顶线和枕外隆凸,在两侧位置通过上颞线与颞区分界。颅顶的最前方(也就是额头的位置)是额骨,额骨通过冠状缝与后面的两块顶骨紧密结合;两块顶骨之间是矢状缝,顶骨之间还有被称为顶结节的光滑隆起,顶骨再通过人字缝与后方的枕骨相连。颅腔底部称为颅底,由于人脑与外界的绝大多数联系都是通过颅底部进行的,因此颅底有大量的开口,结构显得相当复杂。从内面观察,颅底部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个窝室:颅前窝、颅中窝与颅后窝。
颅前窝(anteriorcranialfossa)由额骨的眶板、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和筛骨的筛板构成。颅前窝体积较小,左右对称,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在凹下的正中央前方是被称为鸡冠的纵形骨嵴,两侧是筛骨的筛板,筛板中有许多筛孔,嗅丝从这里通向鼻腔。筛板外侧颅前窝的底由薄而不平的额骨眶板构成,它同时又是额窦和筛窦的顶以及眶顶。
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形状如蝴蝶。颅中窝由蝶骨骨体、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构成。分布着除枕骨大孔外几乎所有的开口。颅中窝中间狭窄,凹陷的两侧容纳大脑的颞叶。中间部分是蝶骨骨体,骨体中的空穴称为蝶窦,骨体上方垂体窝及垂体窝后方的骨隆统称蝶鞍,蝶鞍中央凹陷处是容纳脑部垂体的垂体窝,垂体窝两侧与蝶窦仅相隔一薄骨层,大脑垂体位于此处。蝶鞍后方高起的鞍背两侧角称为后床突,蝶骨小翼后缘的内侧端也明显增厚,称为前床突。蝶鞍前方是视交叉沟,沟的两端同时也是垂体窝的外侧是视神经管,视神经从此处通向眶腔。视神经管外侧为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支、外展神经由此入眶。蝶鞍两侧有颈动脉沟、破裂孔、海绵窦、圆孔、卵圆孔和棘孔。颈动脉沟为一浅沟,向前通入蝶骨大翼、小翼间的眶上裂。破裂孔则续于颈动脉管内口。海棉窦为一空腔,从眶上裂内侧延伸至颞骨岩部尖端。其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支、外展神经。海棉窦外侧壁内,又分别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圆孔、卵圆孔、棘孔分别是三叉神经上颌神经支、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进入入颅腔的通道。
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容纳脑部的脑干和小脑。颅后窝最大的特征为巨大的枕骨大孔,该孔位于颅后窝中央最低处,连接颅腔与脊髓腔——脊髓与延髓在此衔接。大孔后方可看见称为横沟的浅沟,横沟前方是容纳小脑的小脑窝。横沟与另一条起自枕骨大孔的纵沟相交汇,交汇处形成称为枕内隆凸的十字形隆起,横沟向上延续与颅顶内面的上矢状窦沟连接,向下通枕内嵴连接,两侧续于横窦沟后又转向前下方同乙状沟相连,止于枕骨大孔外侧的颈静脉孔。颈静脉孔内的乙状窦出颅后成为颈内静脉。颈静脉孔又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进出颅腔的通道。枕骨大孔前方斜面为斜坡。孔的前方外侧有供舌下神经通过的舌下神经管内口。在颅中窝与颅后窝之间为弓状隆起,而弓状隆起后方同时也是颞骨岩部后面开孔称为内耳门,面神经与位听神经经由此处通往颅腔。
当从外部观察时,颅底又可分为前部和后部:
前部主要为面颅骨,前部中央的被称为骨腭的水平薄板由上颌骨与腭骨构成,骨腭前方是牙槽弓,上腭的牙齿排列在此处。骨腭正中的腭中缝后方是供腭大动脉进入鼻腔的切牙孔。其后方为腭大孔,腭大动脉从此出颅再进入切牙孔。腭大孔的位置在颌第2磨牙、第3磨牙腭侧之间,具体位置则因人而异,主要以第3磨牙腭侧为主。再往后是被鼻中隔后缘分成左右两半的鼻后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骨板称为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根部后外方排列着卵圆孔和棘孔。前部两侧是属于颧骨的颧弓。颧弓根部后方有是与下颌头组成关节的下颌窝。窝前缘有称关节结书的隆起。
后部中央,鼻后孔后方为枕骨大孔。25岁以后,孔前方的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结合(之前通过软骨结合)。枕骨大孔两侧为枕骨髁,枕骨髁同寰椎侧块上关节的关节窝。其后方为髁孔,髁前方外侧为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髁外侧,位于枕骨与颞骨岩部之间前后依次分布着不规则的颈静脉孔和圆形的颈动脉管外口。两对颈静脉孔和颈静脉窝之间、枕骨大孔前方是咽结节。颈动脉管外口内侧可见蝶骨、枕骨和颞骨围成的破裂孔,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是茎突,颈突前外侧是外耳道。茎突根部后方为茎乳孔。再后方为乳突。最后方为枕骨的枕外隆凸及两侧相互平行的上项线与下项线。
颅侧面称为颅侧,颅侧得最前方是额骨,最上方同时也是额骨后方是顶骨,后方为枕骨。顶骨下方是颧骨,顶骨、枕骨与颞骨间以颞鳞缝相接。颧骨与额骨之间还可看见蝶骨大翼,蝶、额、顶、颞4骨相结合处称为翼点,该处位于太阳穴下方,骨质薄。额骨下方可见颧骨与颧弓。颧弓后方可见外耳门,外耳门后方为乳突,前方为茎突,乳突与顶骨和枕骨间的骨缝分别称为枕乳缝于顶乳缝,都是人字缝的延伸。颧弓上方有被称为颧窝的凹陷,容纳颧肌。颧窝下方为容纳咀嚼肌,外形不规则的颧下窝。其前壁为上颌骨和颧骨。卵圆孔与棘孔从颅中窝通向此处,眶下裂从眶腔通向此。颧下窝又通过翼上颌裂通向翼腭窝。翼腭窝向前经框下裂通眶、经蝶腭孔通鼻腔,向经圆孔通颅中窝。
[编辑]面颅面颅由2块上颌骨,1块下颌骨,2块颧骨,2块泪骨,2块鼻骨,2块下鼻甲,2块腭骨和1块犁骨组成。有时舌骨也被认为是面颅的一部分。
面颅形成了眶、骨性鼻腔和口腔。面颅的最上方为眶部。
② 额骨在哪,没搞明白是哪个
额骨分为三部:1,额鳞,是瓢形的扁骨,构成前额;2,眶部,为水平位的薄骨板,分隔眶和颅前窝;3,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现在我拍一张图片给你,你就容易明白了。
③ 什么是眉骨它的位置在哪里
眉骨是俗称,解剖上是一部分额骨。眼眶是由七块骨头组成的:额骨、泪骨、上颌骨、颧骨、颚骨、蝶骨、筛骨。
其中额骨靠近眼眶的部位有一个横行的、长条状的骨性突起,这个骨性突起在皮肤下会形成隆起,并有眉毛在此生长,这个部位就是所谓所谓的眉骨,但是只是额骨的一部分,这个骨性突起形成了一个加强性结构,保护眼眶内部的眼球。
(3)额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有的用户出现了眉骨突出的现象,诱发原因是非常多的,有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使用电脑,或者是坐着姿势不对引起的眼睛凹陷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从外表上看起来会出现的,眉骨突出的症状,应该及时进行调整。
2、有的人眉骨突出,也可能是由于长期熬夜引起的,这一现象,由于长期的熬夜,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了精神不振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了眼睛凹陷和眉骨突出的现象,对患者会有很大的影响。
3、 出现了眉骨突出,也可能是由于患有了鼻窦炎等疾病导致的这一现象,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视力健康,也可能会导致眼睛出现了黑眼圈或者眼袋的现象,影响到人的五官,也可能会导致美股突出的情况。
④ 人的头骨最脆弱的地方是哪里
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暴力打击,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
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4)额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头骨(cranium)是脊椎动物骨骼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头骨是中轴骨骼的最前端部分。除下颌骨、舌骨外,其余骨借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头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脑颅位于头方,有额骨、顶骨、蝶、枕骨等8块骨构成颅腔,容纳并保护着脑。面颅位于头的前下方,由鼻骨、颧骨、泪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等15块骨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阳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头骨
⑤ 脸上各个骨头的名称, 最好带图片的
这个
顶骨,额骨,颞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
再下面就是颈椎了
⑥ 颧骨是哪里啊
颧骨位于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颧骨共有四个突起,分别是:额蝶突,颌突,颞突和眶突。颧骨的颞突向后接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
颧骨及颧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撑,是人体面形轮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保护作用,第二个功能是构成面中部两侧的外形轮廓,第三个功能是对深层的颞肌和浅层的皮肤起到分隔的作用。
(6)额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颧骨高低没有明确界限:
面中1/3的宽度主要决定于颧骨和颧弓的高度。颧骨的高低和面部其他位置的比例有关系。如下颌骨的宽度、颞部颞骨宽度和颞肌的发达程度有关系。另外,颧骨是否明显突出还与皮下脂肪多少有关系,如皮下脂肪过少、人明显消瘦者,也可显得颧骨、颧弓相对增高。
所以,颧骨和颧弓的高低属于一种相对概念,没有明确界限和诊断标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和临床上确实可以从视觉上分出明确的颧骨、颧弓的大和小,所以又可将高颧骨分为“真性”高颧骨和“假性”高颧骨。
⑦ 脸上的额骨和两颊是什么位置
额骨位于前额处,是颅前上部的一对膜化骨。主要由额磷,眶部和鼻部组成,前与筛骨和鼻骨相连,后通过冠状缝与顶骨相连。
两颊就是左右两边的脸颊,颊部位于面部两侧,是口腔前庭的侧壁。主要由皮肤、皮下脂肪、面部浅层表情肌、颊脂肪体、颊肌及黏膜等所构成。
(7)额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
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
脑颅骨共有8块;包括前部1块额骨,后方1块枕骨,上方2块顶骨,两侧各有1块颞骨,颅底前部中央的1块筛骨和颅底中部的1块蝶骨。
面颅由15块骨组成:口腔上方,左右各有1块上颌骨,上内侧有1对鼻骨,后方有1对泪骨,外上方有1对高起的颧骨,后方接1对腭骨。内侧有1对伸入鼻腔的下鼻甲骨,鼻腔正中的骨板是犁骨。下颌骨是构成关节而能活动的颅骨。另外,还有游离的骨块即舌骨。
⑧ 人体骨骼的结构图是怎样的
人体共有206块骨,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人体的骨架——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颅骨主要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蝶骨大翼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等。躯干骨主要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共51块。四肢骨主要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足骨等。具体结构图如图所示:
(8)额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人体骨骼的具体构成:
1、颅骨:(8脑颅骨)额骨、筛骨、蝶骨、枕骨(不成对) 顶骨、颞骨(15面颅骨)鼻骨、泪骨、腭骨 上颌骨、下鼻甲、颧骨 下颌骨、舌骨、犁骨(不成对);
2、躯干骨:24脊椎、一胸骨、12对肋骨、一尾骨、一骶骨;
3、四肢骨:1肩胛骨、1锁骨、1肱骨、1尺骨、1桡骨、8腕骨、5掌骨、14指骨*2(上肢骨64)、1髋骨、 1股骨、1髌骨(膝盖骨)、1胫骨、1腓骨、7跗骨、5跖骨、14趾骨*2(下肢骨62)。
⑨ 求 头部骨骼图片(越详细越好)
头部由24块骨骼组成,其中头盖骨8块,面部16块,除下颌骨能活动外,其他的骨架是固定的,形成一个
坚固的颅腔。眼眶以上为额骨,额骨以上为头盖骨,两侧向后与颞骨相连。颧骨上连额骨,下接颌骨,
横接耳孔。上颌形成牙床,鼻骨形成鼻梁,眼眶围于颧骨,鼻骨于额骨之中。下颌骨像个马蹄形,上端
与颞骨部分连接,通过咬肌的作用,可以上下活动,头颅骨本身是不能活动的。头骨的起伏,形成形体
上的变化,是表现造型特征的主要部位,尤其是隆起的骨点,更是造型的重要标志。
⑩ 颚骨在哪里 示意图
额骨èɡǔ下巴上的骨头。分上额骨和下颚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