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发布时间: 2022-04-25 07:52:37

① 《在那遥远的地方》算是北方民歌吗

似无“北方民歌”一说,太宽泛,民歌界倒有西北民歌这一称谓。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老人的经典之作之一,也是世界音乐中的一颗璀璨东方之珠。2007年,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特别搭载了这首歌曲,可见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创作于三十年代的青海湖畔,歌中的女神却是位藏族姑娘……因此,把它称为西北民歌或者青海民歌更为恰当,它是中华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参考资料:网络http://ke..com/subview/37818/5987339.htm#viewPageContent)
——祝您愉快。

②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民歌

青海民歌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当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 参加演出。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阜玛,充当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 丝镶边的彩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 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卓玛却对此毫不理会,忽然纵马狂奔,王洛宾一时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卓玛狂驰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这才把马缰 交在王洛宾手中,靠在他的怀里,不再撒野。

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轻轻点拨入栏,王洛宾痴痴地看着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玛。卓玛感觉到他的眼神,她转过身去,拴好羊栏,那张徘红的脸对着王洛宾——一个26岁的 汉族青年。卓玛眼中跳出了火苗,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王洛宾依旧木然地站在栅栏旁,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轻抚着被卓玛打过 的地方。这个俏皮、美丽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王洛宾徘徊在卓玛父亲的帐房外,毡窗落了下来,将那千户长的女儿和这位汉族音乐 家分隔在两个世界里。

第二天清晨,电影队离开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宁去。卓玛和她的父亲骑了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个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地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略,王洛宾心中的情感,化为词曲,唱了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③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清海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

④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青海民歌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当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 参加演出。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阜玛,充当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 丝镶边的彩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 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卓玛却对此毫不理会,忽然纵马狂奔,王洛宾一时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卓玛狂驰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这才把马缰 交在王洛宾手中,靠在他的怀里,不再撒野。

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轻轻点拨入栏,王洛宾痴痴地看着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玛。卓玛感觉到他的眼神,她转过身去,拴好羊栏,那张徘红的脸对着王洛宾——一个26岁的 汉族青年。卓玛眼中跳出了火苗,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王洛宾依旧木然地站在栅栏旁,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轻抚着被卓玛打过 的地方。这个俏皮、美丽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王洛宾徘徊在卓玛父亲的帐房外,毡窗落了下来,将那千户长的女儿和这位汉族音乐 家分隔在两个世界里。

第二天清晨,电影队离开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宁去。卓玛和她的父亲骑了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个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地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略,王洛宾心中的情感,化为词曲,唱了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⑤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

正确答案:D
解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青海民歌,由“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创作。

⑥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已成了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在三天的拍摄过程中,两人共乘一马,在青海湖边奔驰,如同歌词中写的那样,卓玛的皮鞭轻轻地敲打在王洛宾的身上。两人分离之后,王洛宾在回西宁的路上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⑦ 1.我国着名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2.是那个民族的民歌

“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首动人的歌,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支歌,人人会唱。这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

郑君里找来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在赶羊时王洛宾无意打了卓玛坐骑一鞭子,马跳了起来,卓玛回头看看王洛宾,显得很高兴,又很生气,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谈,不知卓玛是怎么想的。过了一会王洛宾赶着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玛趁王洛宾不备,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大概是对刚才王洛宾抽他那一鞭的报复吧。

他们在一起拍了三天电影, 第四天早上摄影队就要离开青海湖,回到西宁去。卓玛和他的父亲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朦胧之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脸,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世界着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曾梦想过留学巴黎的王洛宾,虽然一辈子没有踏上欧洲大陆,但他的作品却登上了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一首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几十年来却被当作“青海民歌”传唱。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给他们这偏远的地方带来的荣誉,1988年特别邀请王洛宾老人重游旧地,共度龙年。卓玛姑娘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藏族人民传说中的卓玛女神却世代相传。

⑧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个省的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是在青海创作的,所以可以算作青海民歌。歌词如下: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8)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扩展阅读

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创作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⑨ 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青海

这一首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属于青海民歌。但它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就是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又名《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信》改编的。

⑩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这一首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属于青海民歌。但它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就是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又名《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信》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首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传开,几十年来被当作“青海民歌”传唱。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给他们这偏远的地方带来的荣誉,不久便流传到全国各地,数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