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5-08 04:28:35

❶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摘要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❷ 黄河的源头在哪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2)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源头介绍:

1,卡日曲:

黄河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

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

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

2,约古宗列曲:

约古宗列曲是一条河流,该河流是黄河源头之一。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在藏语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该河道窄,深度约0.1米,流量小。

3,扎曲:

扎曲黄河源头之一。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

参考资料:网络---黄河

❸ 黄河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

黄河有三个源头,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入海口(尽头)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就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3)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

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录得最高含沙量达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❹ 黄河的源头在那

目前黄河源头有4个说法,1952年测得"约古宗列曲"发布者黄河水利委员会,1978年测得"卡日曲"发布者青海省人发政府,以上两个地方都立有标志,不过离测源地都有上百公里(在公路边),只供人们参观吧了,后来黄河委员会又在1999年在玛曲曲果立有纪念标志,直到2004(中科院刘少创)和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撰稿人黄效文)测得更远的源头在卡日曲的那扎陇查河

❺ 黄河的源头是哪里

黄河源头位于位于青海的腹地。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5)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黄河是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泥沙在下游淤积是洪水泛滥根源,历史上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流。过去黄河与灾难紧密相连,提起黄河即联想起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目前的黄河不是50年前的黄河,对黄河认识也不是50年前的认识,其治理方法也不应是50年前老办法!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曾以“节节蓄水、分段拦泥”的规划原则,对黄河做了全面规划,企图使黄河变清,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的洪水灾害。由于规划不符合国情,三门峡水库被迫进行两次改建,改“蓄水拦沙”为“滞洪排沙”运用。

黄河干支流上修建大量水利工程,洪水和泥沙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已经使黄河来水来沙条件与下游河道情况发生巨大变化,黄河来沙量与洪水流量均大幅度减小,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床发生强烈冲刷,洪水位大幅度下降,河槽过洪能力迅速增大。

水利部针对21世纪黄河治理,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宏观治理目标已经实现。黄河下游已是世界上最安全大河。

❻ 中国黄河源头在哪里

中国黄河源头在卡日曲,位于青海境内。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❼ 黄河源头在哪里呢

黄河源头位于位于青海的腹地。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洪水特征

黄河上游洪水多发生在9月,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兰州洪水主要来自贵德以上。由于降雨历时长,强度小,加之兰州以上植被较好,草地、沼泽等对降雨的滞蓄作用较强,形成黄河上游洪水涨落平缓,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洪水过程线呈矮胖型。

兰州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为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也有22天,实测洪峰流量一般为4000~6000立方米每秒。龙羊峡至兰州河段洪峰流量一般是沿程递增的,特别是洮河、湟水等较大支流汇入后,流量增加较为明显。

但是兰州以下至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与兰州以上洪水遭遇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宁蒙河套平原河道宽浅,河槽调蓄作用较强,灌溉耗水和河道损失较大。

❽ 中国黄河源头在哪里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中国黄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8)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黄河源头位于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1978年夏天,国家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

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参考资料网络-黄河源头

❾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9)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约古宗列盆地

    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

    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

    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这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着名的星宿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❿ 黄河源头在哪里

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10)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扩展阅读:

地质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河道变迁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2019年9月,是黄河治理史上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张黄河治理的新蓝图铺展开来 。

上游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