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使用自己的“丹田之气”
.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㈡ 如何用丹田讲话
1.在说话时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尽可能地撑住肋骨而不使它垮塌。
2.正确的呼吸方法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腹部充气,肋骨向两边扩张,丹田鼓;呼气时:肋骨、小腹收缩。
3.丹田位于肚脐下三寸左右的位置,也就是肚脐下三个手指的位置,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腹。
4.找到共鸣的方法:将嘴竖开到感觉两腮打开的程度,找到打哈欠的感觉,发“MI MA ”。不要刻意的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多挑几首高的歌练一下。
5.气沉丹田,用手顶压肚子,但是要保证不陷下去,试着练一下声,练到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就成功了,唱的时候一定要把声音从腹腔里甩出来。
(2)如何控制丹田图片扩展阅读:
1.腹式呼吸练习方法
①吸气
采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
②呼气
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动。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呼出去,这样做时,横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腹式呼吸的关键是: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即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为度;同理,腹部也要相应收缩与胀大到极点,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
2、共鸣的练习方法:
①概述:
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积的骨面上振动。
有经验的歌唱家们为获得头腔共鸣的感受,常常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中去,认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这种唱法,声音不会疲劳,永远年轻。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而且声音是十分不悦耳的。
②鼻腔共鸣及作用:
鼻腔共鸣不是鼻音。是声波进入鼻腔后经过控制产生的共鸣效果。从生理结构上看,鼻咽腔的上部是颅骨,下部是软腭,由鼻腔和鼻咽腔组成共鸣空间,体积大,共鸣振动在鼻腔内而产生,是由无气息的固定空间形成共振的。
要获得良好的鼻腔共鸣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软腭的运用:软腭即平时称为的小舌头。软腭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于用咽壁对声音推送。通过软腭的运用,促使鼻咽腔形状的变化及音色的变化。用哼唱练习,便于使软腭中部产生振动,扩大鼻咽腔,同时还能使鼻咽腔下部也打开。
打开并控制颌关节:上下颌关节活动应张开小半寸,对于取得共鸣有好处。下颌轻轻下移,感觉好像没有重量,声音就轻松自如了。还要记住,鼻咽腔既可以使声波进入鼻腔共鸣的较大空间里去,又能不让气息进入这个空间中来。它起着声气离析的作用,能够促使共鸣的色彩变化。
③口腔共鸣及作用:
口腔共鸣是可变共鸣腔。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间衔接区,是咬字清楚的部位。它的共鸣区包括口腔、喉腔。通俗唱法多采用口腔共鸣。
鼻咽腔,它的前壁同鼻腔相通。下方以软腭为界,通向口咽。
口咽腔,上与鼻咽为界,同口腔相通。下通喉咽。
声道,在声带以上,同口、鼻、喉、咽腔相连,形成类似管状的口咽喇叭管。它的出口在鼻腔、口腔。喇叭嘴是喉室。声带、声道是主要的共鸣腔体之一。
④总结:
人体的固定共鸣腔、可变共鸣腔,经训练都会引起美好的共鸣反应。咽腔和口腔、胸腔相连,它是重要的共鸣腔。胸腔在共鸣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除了人体歌唱发声系统的全部空腔为歌唱共鸣发挥作用之外,共鸣在人体的骨骼中也会发生作用。
人的声音共鸣主要是腔体共鸣。人的上咽管的大小和容量是可以变化的。经过共鸣的作用可以增大音量,变化音色。使声音发出泛音,得到美化,从而发出动听的声音来。
㈢ 如何运用丹田气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如何用丹田唱歌呢?以下拷贝信息
大家都应该听过丹田这个名词, 但究竟丹田是什么东西呢?
你们一定会指着自己的腹部说"丹田在这里呀".
对, 丹田就是发生在腹部. 为什么我用"发生"这个词呢?
因为丹田并不是一个属于身体的器官, 丹田袛是一个名词,
丹田的意思是"呼吸的方法", 或者是"运用呼吸的方法".
平常的生活里, 有些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运用了丹田,
例如: 搬动和推动重型东西, 停不了的大笑, 用力咳嗽, 高声讲话, 如厕, 柔软体操等.
在运动方面, 更加需要丹田. 最明显的是骑马, 打太极, 打功夫, 跳舞等等.
以上的动作, 极需 要吸入大量气体来令身体产生力的支持点, 这就是"丹田".
唱歌同样道理, 用丹田的力量来支持我们的声音,
令声音稳定, 令身体内的气体得以控制,
令唱出的高音, 低音, 轻音, 重音都缊藏力量. 更使你的呼吸量越是丰厚.
总括说一句, 丹田 不只是一个呼吸的方法, 她还可以让你利用, 使你唱出来的歌声,出神入化.
如何制造丹田.
简单来说, 丹田是利用吸入的空气, 加以压力, 令体内气体在挤压的情况下, 形成一股力量, 这样就制造出丹田来.
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 用口呼吸, 因为口部经过气门吸气的气量和速度, 比用鼻孔吸气快得多.
二. 肺赃是一个没有弹性的器官, 我们日常呼吸是靠拉开胸骨, 横向扩肺, 气便吸入了. 但唱歌需要的气量比平常直向下推, 让气直达腹部. 此为"气聚丹田"是也. 这样, 我们便可以利用腹部的肌肉向肺脏施压, 形成丹田. 如只吸气至胸部位置, 胸骨便成了肌肉施压的障碍物了.
现在, 你是否想知道构成丹田的一刹会有什么感觉呢?
请试做以下的练习一:
首先深深地吸入空气直达腹部, 然后用力发出"zeeeeeeeeeee"声持续十至二十秒, (声音就像车轮漏气或水 床漏气一样) 直至秏尽体内的气体. 记着一定要用力发声, 才会造出丹田来. 在用力发声的过程中, 请用你的 手指按着你腰腹间的肌肉, 你会发觉肌肉硬硼硼的滕起来, 这种情况就是丹田的效应.丹田并不是在唱歌时偶尔发动三两次便可以, 而是要有耐力地持着丹田去完成整首歌曲.
所以请试做以下的练习二:
先重复练习一直至腹部气体完完全全用尽, 你的丹田力量会导致你的身体颤抖, 此时你可以放松丹田, 让空 气自动地被真空的肺脏徐徐的抽入, 使其再次直达腹部, 又再重复又重复地吸气, 用力呼气. 如此重复多次之后, 你的吸气量会比开始时多了. 而且丹田的力度也渐渐增强. 如果这个练习对你起不到作用, 你要留意吸气是否直吸至腹部, 或可能在发出zeeeeeee 的声音时力度不够.
一个提腿的练习, 当能做到以上的动作, 丹田便已经出现了.
你会发觉腰腹部的的肌肉都hold得很紧, 像石头一样如果能常常做这个练习, 你的丹田会锁得很好很有耐力, 对唱歌的任何一个要项都帮助很大.
开始做这练习的时候会很困难, 特别是平常少做运动的朋友会更吃力, 但习惯了便觉轻松许多效果是难以想象的好.
㈣ 丹田在哪里,怎么练习用丹田唱歌!!!
丹田的位置在腹部,练习丹田的方式如下:
1、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后脊梁,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
2、增加自己的肺活量,可以通过慢跑等锻炼方式来提高肺活量。
3、经常做仰卧起坐,可以锻炼隔肌,使得唱歌拥有足够的气息。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
(4)如何控制丹田图片扩展阅读
一、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1、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2、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3、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二、丹田唱法:
先练放松全身,然后呼吸的时候尝试吸气的时候肺部扩充,呼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如此循环熟练,每次唱歌的时候发音不要从嗓子里面把气压出来,而是用小腹的力量把腹部的气体挤压出来,这样长期以往的训练下去,就能够做到正确的换气。
㈤ 怎样气沉丹田怎样用气唱歌
唱歌时要做到气沉丹田,字腔圆滑,歌曲才能美妙,下面说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其实,就是你的气要沉到丹田这里(就在你的肚脐眼下方三个指头的位置,这里就是丹田,具体一点就是下丹田。)其实就是让你的气息吸到我们的肚子,不仅肚子前面会微微的鼓起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腰两侧也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整个肚子就像一个游泳圈一样,鼓鼓的就对了。(我们平常吸进来的气都是停留在胸腔)
接下来的就是重点了,我们呼气唱歌的时候也要保持住吸气时气沉丹田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唱歌的时候,腰两侧要有一种往外扩张的感觉才可以,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时候更要往外扩张,这就形成了一股往外的劲,我们唱歌很多人声音软弱无力,就是你没有用好这股劲。
要想能够熟练运用气息这一块,平常的多练多唱是必不可少的。
2、控制气息。 很多朋友们都会唱歌,但是很多人会出现漏气现象,这就是气息的支撑不够,解决
办法很简单,就是控制气息。可以像闻花香一样,把气吸满,吸气的时候要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吸,
也就是‘惊讶’似的吸气状态。这样吸的速度够快,而且够多。气要直接吸到小腹,也就是丹田的
位置,小腹可以感觉到在膨胀,就说明你吸的位置对了。接着保持几秒钟,也就是不吸也不呼。然
后让气在门牙中间慢慢的吐出来,同时发出“si(丝)”声,呼气越慢越好,这样时间久了,你会觉
得你可以控制吐气了。
㈥ 如何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气沉丹田的炼精化气,是积累内气,以成内劲功夫。然后炼气化神,以使内劲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这样,内气、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实施于较技攻防中。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印堂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撞丹田
道家养生功。 对“丹田”的具体位置,自古说法不一,通常分为“上丹田”——两眉间,中丹田——两乳间膻中穴,下丹田——脐下1寸三分。今天要撞的就是这个“下丹田”。咱们要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位置就在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找个如水泥电线杆一样粗细和平滑的大树来撞效果最好,两腿略分开,站在树前,肚子离树干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树就可以了。 动作要点: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请先感受一下撞“丹田”时腹内脏腑的感觉,和心里的感觉,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呼吸自然而悠闲。说是“撞”,其实那是以后的事,开始练习应该叫做“靠”更为准确。每天撞个几分钟,慢慢的,您多半会撞上瘾呢! 这个功法,可以说适合于每个想要身体强壮的人,“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如果您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您觉得“有劲使不出”、如果您觉得“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如果您觉得“体力透支,难以积蓄”,都可以从“撞丹田”中找到解决之法。 “撞丹田”将帮您找到人体的能量库,使您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人体的“内力”。很多人打坐难以入静,“撞丹田”却可让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撞丹田”会使您的内力增长很快,一段时间后,您就可以从“靠”自然转成较为有力的“撞”了。这时,您会发现原来腹部松弛的赘肉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肌肉,这种肌肉没有突显的棱角,与健美运动员的完全不同。但比后者的远为结实。 如果,有年轻的朋友,想练成“钢肚”,这种方法,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捷径,若每天坚持,大概三年时间,当你气运丹田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类似汽车轮胎那样强健了。 撞丹田的禁忌: l 孕妇及腹部有过较大手术的病人。 l 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 l 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功法心有疑惧的人。 练此功要顺其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与“推腹法”同练,效果更佳。有些朋友肚子赘肉较多,用推腹法跟本没啥感觉,一撞“丹田”便发现敏感点了。这时再用推腹法,事半功倍。 呼吸精气,锻炼丹田 关键在于做到“气沉丹田”就是吸气的时候小腹肾区有纳气的感觉。怎么做到这一点呢?练气功必须循序渐进,不然便有走火入魔的危险。第一步:意守心下绛宫(即中丹田),积敛宗气;第二步:顺式呼吸。要注意的是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是有差别的:顺式呼吸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逆式呼吸,却是反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一定不要弄错。顺式呼吸是一种深度的腹式呼吸,能把中丹田的元气引导到下丹田之中,储存到人体的奇经八脉,从而提升人体的种种机能。
在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就意味着脱胎换骨,武功突飞猛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
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简介
任督二脉 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借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来源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编辑本段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
编辑本段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
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借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之不易。不过,这个修练脉络,却清楚标示从身体到心灵、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灵性的质变过程,是具体可循的。至于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中虽确实可见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但除了武侠小说,正典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说。布气治病,是在当时医学环境条件下,面对疾病的无奈对策;当今医疗科技已百倍于布气之功效,若说借由外力就能轻易打通任督二脉,应属夸张之词。 医家与道家对任督两脉行径的说法,就我个人练功的心得,其差异可从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的锻赞区隔。经书说“顺成人,逆成仙”,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只要练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体原气,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性命双修,即此是也。
编辑本段任督二脉经络循行
01、 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循腹里 03、 上关元,至咽喉 04、 上颐循面入目 05、 属阴脉之海也 以上为难经?第二十八难中的经络循行描述 01、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 03、 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04、 上颐循面入目 督 脉 经 络 循 行 01、 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 02、 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03、 属阳脉海也 以上为难经?第二十八难中的经络循行描述 01、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02、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 03、 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04、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 05、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 06、 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07、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08、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 09、 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㈦ 如何快速练习出丹田,用气唱歌。
用丹田出气唱歌的练习方法:
1、气入丹田:先用腹式呼吸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气,用手放在腰的两侧,感觉腹部有在涨大。
2、闭气宁神:当无法再吸入时,憋住口中真气,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感觉丹田周围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撑着。
3、聚力吐气:只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支撑着,其他部位放松,并缓缓的将气吐出来。
4、气尽神散:把身体里的气全吐完后,全身放松,准备再吸一口气。
如此几遍后,会感觉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点酸,每次用力时与上大号的感觉是相类似的,即可正确把握丹田的位置。接着要做快吸快吐的训练,把气快速地吸入小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气,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动,让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缩运动,全身的其他部位放松,可以强化腹肌的力量。
强化练习后,便可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丹田气,找到正确的声气结合唱歌感觉。
(7)如何控制丹田图片扩展阅读
丹田发声的好处:
1、美化声音
不管是什么嗓音,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丹田发声训练,都能够迅速改变自己的声音,男声变得浑厚大气,女声变得圆润动听。
2、美化气色
气是人的立命之本,丹田气训练能够调动全身气血运行,帮助疏通经络,,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3、治疗疾病
丹田发声训练用的是丹田之力发声,而不是用喉咙的力量发声。掌握了丹田发声,能够长时间发声不累。很多打针吃药动手术难以根治的喉部疾病,如咽炎、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弱、声带麻痹等,只要坚持进行丹田发声训练,便能不药而愈。
㈧ 怎么练气息控制还有怎么做到气沉丹田话说丹田是什么😂
脐下三寸为丹田,控制主要为观想,把注意力凝聚在身体内的一个点
㈨ 如何用丹田,如何才能唱高音
哈哈哈,你运气好了,正好我有点时间,就跟你手打一下吧!!
首先唱歌主要的是强力气息,高共鸣,强力声带振动!这样才能发出有质量的高音!唱高音你要一步一步来,听你的情况,你要先学会开嗓!,就是把嘴张巨大,感觉耳朵处的骨头撑起来一样的感觉。
这样有力于,声音的发出。也有容易找到高共鸣!还要告诉你声音的高度完全由声带的振动来决定,共鸣只是让高音变得不刺耳,让高音变得好听!当然你的高音要刺耳的话,你也就已经是高音高手了!,反正共鸣就是让你的声音变得好听。
还有强气息。这得多练练腹肌。还有打嘟嘟练习,狗喘气,这些都很管用。
当然你如果不介意混声(真声和假声的很合体)的话。你,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混声,一般男歌手,唱到了真声极限是,就会转混,高音很容易就上去了,但问题是刚练混声时候,声音会很难听!这是一种高技巧!
实在不行我推荐你用赛亚人法!就大声喊,别管其他,就长大嘴大声喊!几乎这样什么都练,共鸣,气息,声带能力,混声,等等……加油啊!!
喊出咽炎最好,等咽炎好了,你的声音起码可以高一个k,甚至几个,听我的没错!
都认为高音很难,其实只要你大声喊出来,就行了!在喊破的那一刹那,就是混声,找到种感觉你就学会了混声!!而且比正统学会的混声更有力,更强!正统的混声学习要点天赋,他们刚学出来就是,软绵绵的,很偏假,没有力度,气息力没有完全用到声带上,然后他们慢慢加强锻炼,熟练才学会的正统混声。
但是赛亚人的混声,是在喊破的那一刹那学会的,每一次的破音的混声都是你最强的地方,你的气息都用在了混声上面,混声十分有力,具有穿透性!由于的的乱喊,声带韧性也得到了锻炼,,先天上就在正统之上!
但是如果你喜欢唱肉绵绵的歌的话,建议不要用这方法,因为这个方法用了,你会变成像“信”一样的声音!
好了纯手打!给分吧!最好在来点,追加!!哈哈哈哈我会更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