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stata画图
//lecture 6
cd /Victor/stata
use "nei_sample.dta",clear
edit zipcode
//split默认根据空格拆分 stub前缀 prase on these strings根据什么拆分(通过观察)
split facilityname_origin, generate(varnew) parse(,)
split zipcode,generate(zipnew) parse(-)//在2894行 有的没有破折号需要提取前五位
//按照某种符号拆分字符串
edit zipcode
help substr
//截取
gen zip5=substr(zipcode,1,5)
//生成zip5,表示截取zipcode的前五位 从第一位 截取五位
edit zipcode zip5 if length(zip5) ~=5
//展示长度不等于5的zip5和zipcode
edit zip5
gen len_cn = ustrlen(zipcode)
//生成中文字符串长度
edit fips
gen fips2 = substr(fips, 1,2)
edit fips2
gen fips3 = substr(fips, 3,3)
edit fips2 fips3
destring fips2, replace force
destring fips3, replace force
//字符变数值
tostring fips2 fips3, replace force
//数值变字符
edit fips2 fips3
replace fips2="0"+fips2 if length(fips2)==1
replace fips3="0"+fips3 if length(fips3)==2
replace fips3="00"+fips3 if length(fips3)==1
//前面用零补齐,补成五位
help plicates
//重复观测值
sort newid
plicates report newid year
//报告重复观测值
//copies代表这个数据一共有多少个 =1就代表没有重复 第4541只有一个观测值newid
plicates tag newid year, gen(p)
//标注重复观测值
tab p
//展示
edit new year if p>=177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去掉重复样本//两个都一样才丢掉
plicates report newid year
ssc install unique
//安装unique
unique newid year
//展示有几个是唯一的
unique fips
use nei_sample.dta, clear
help collapse
//压缩
collapse (sum) so2 co nox nh3 voc (first) facilityname_origin fips zipcode , by(newid year)
//根据newid year重复的字符串变量 (first)后面的三个只取第一个数据 数值变量so2等等。。加总(sum) 没涉及的变量就丢掉了
plicates report newid year
collapse (sum) so2 co nox nh3 voc (count) newid, by(fips year)
//关于fips year 加总。数出newid(在fips year全都相同的情况下有几个newid(企业))
//每个地区每一年污染物的多少,企业有多少
gen id = newid
//replace
//改变面板数据的结构
use nei_sample.dta, clear
help reshape
keep newid year so2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reshape wide so2 , i(newid) j(year)
reshape long so2 co nox voc nh3, i(newid) j(time)
//将宽表和长表相互转换
keep newid year co
reshape wide co,i(newid) j(year)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force
reshape wide co,i(newid) j(year)
reshape long co,i(newid) j(year)//观测值变成了999*12,转换两次之后,数据变成
*balanced data(平衡面板数据)了 也是为了便于做可视化分析,计量分析
//lecture 7
cd /Victor/stata
use "nei_sample.dta",clear
keep newid year so2
//保留这三个
help reshape
//数据重排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reshape wide so2 , i(newid) j(year)
//不同问题下i不同 这里的i是企业 j是时间
reshape long so2 co nox voc nh3, i(newid) j(time)
//reshape//long wide lecture7
use "nei_sample.dta",clear
keep newid year so2 co nox voc nh3 sic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reshape wide so2 co nox voc nh3, i(newid sic) j(year)
keep newid year so2 co nox voc nh3 sic
reshape wide so2 co nox voc nh3, i(newid sic) j(year)
//数据变少了是因为有的newid对应多个sic
reshape long so2 co nox voc nh3, i(newid sic) j(year)
//通过这种方式将它强行变成平衡面板 先wide 后long(意义重大)
use nei_sample,clear
keep so2 co nox voc nh3 newid year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force
reshape wide so2 co nox voc nh3,i(newid) j(year)
reshape long so2 co nox voc nh3,i(newid) j(time)//三千多个变成了一万多个
*reshape之后每一个企业都在每一年1990——2011有观测值,强行将数据变为balanced
ren (so2 co nh3 nox voc) (pol1 pol2 pol3 pol4 pol5)
//更改变量名 为了保证前缀都一样 才能转换
*sample
rename so2 pu1
rename co pu2
rename nox pu3
rename voc pu4
rename nh3 pu5
reshape long pu,i(newid time) j(type)
tostring type,replace
replace type="so2" if type=="1"
replace type="co" if type=="2"
replace type="nox" if type=="3"
replace type="voc" if type=="4"
replace type="nh3" if type=="5"
keep newid year pol1 pol2 pol3 pol4 pol5
reshape long pol, i(newid year) j(type)
//??? 没有drop
tostring type, replace force
//???
replace type = "so2" if type == 1
//替代污染物名称
use "nei_sample.dta",clear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去掉重复值
edit newid year so2
sort newid year
by newid: gen l1so2 = so2[_n-1]
//so2[1] so2[_N] n-1代表上一行的观测值 通过企业来分 每个n对于企业来说是不一样的
by newid: gen l2so2 = so2[_n-2]
//上两行
by newid: gen l0so2 = so2[_n]
by newid: gen f1so2 = so2[_n+1]
//滞后一期
bys newid: gen Nso2 = so2[_N]
//展示这个企业最后一年的数据
bys newid: gen n1so2 = so2[1]
//有时需要保证它是一个平衡面板:可利用以下命令
xtset newid year
//set panel variable 让他成为面板数据 如果不告诉它 它永远按上一行处理
gen lso2 = l.so2
//l.代表上一期的滞后变量(上一年)这个和上一行的数据不一样喔 有时可能上一行不是上一年 就没有上一期了
use "nei_sample.dta",clear
plicates drop newid year, force
edit fips year newid
sort fips year newid
by fips year: egen id_sum = count(newid)
//通过fips year来分 如果两个都相同就算一次
edit fips year newid so2
by fips year: egen so2_fips = sum(so2)
//missing values
//得到地区层面的数据 用于变量的构造 通过微观数据做加总数据又保留微观数据本身
//
use "nei_sample.dta",clear
help collapse
collapse (sum) so2 co nox nh3 voc (first) facilityname_origin fips zipcode , by(newid year)
//构造更高层面的行业数据 微观数据全部损失了. 加总相同年份的污染量,(first)后面的是只保留第一行
plicates report newid year
collapse (sum) so2 co nox nh3 voc (count) newid, by(fips year)
gen id = newid
//replace
//collapse by 2_digit sic and fips_stata (2_dight fips), and year,
use "nei_sample.dta",clear
gen fips3 = substr(fips,1,2)
gen sic2 = substr(sic,1,2)
collapse (sum) so2 co nox nh3 voc ,by( fips3 sic2 year)
//lecture 8
//图形的组成
sysuse uslifeexp2
decribe
scatter le year
//第一个是y 第二个是x轴
//connect(l) 表示以直线的方式连接相邻的两个点
//msymbol(i) 表示散点的显示方式为“看不见”
scatter le year, connect(l)
scatter le year, connect(l) msymbol(i)
scatter le year, connect(l) msymbol(smdiamond)
//散点形状改为棱形
scatter le year, connect(l) msymbol(smdiamond) mcolor(lime)
//标记间连线的方式,标记本身的形状,标记的颜色
help marker_options
//标记标签的选择
graph query symbolstyle
help marker_label_options
sysuse lifeexp.dta, clear
describe
list country lexp gnppc if region == 2
scatter lexp gnppc if region == 2, mlabel(country)
scatter lexp gnppc if region == 2, mlabel(country) mlabpos(9)
//将标签调整到九点钟方向 这样美国就可以显示出来了
//下面尝试利用 mlabvposition(varname) 选项为某些特殊选项的观测值设定标签的位置 为了单独为美国和洪都拉斯设定标签显示方向,
//需要生成一个指标方向的变量,命名为破碎,然后利用这个变量对每个案例的不同附值来调整各个散点的标签位置
generate pos = 3
//所有国家都是3
replace pos = 12 if country == "Honras"
replace pos = 9 if country == "United States"
scatter lexp gnppc if region == 2, mlabel(country) mlabv(pos)
//下面尝试利用改变坐标轴的覆盖范围来设定标签
//方法一:利用xscale(range())指定作图的区域
scatter lexp gnppc if region ==2,mlabel(country) mlabv(pos) xscale(range(-500 3500))
//方法二:利用plotregion( margin())来解决作图区域的微小变动
scatter lexp gnppc if region == 2,mlabel(country) mlabv(pos) plotregion(margin(l+9))
sysuse autornd, clear
descrbe
scatter mpg weight
scatter mpg weight, jitter(7)
//由于数据点太密集了,产生重叠,需要将数据点轻微地挪动位置,jitter(#)震荡选项
//二维绘图选项,help twoway
//标题选项,坐标,图例,增加线,by
sysuse lifeexp.dta, clear
scatter lexp gnppc
gen log_gnppc = log(gnppc)
//对数化,更线性
scatter lexp log_gnppc
//另一种方法:
scatter lexp gnppc, xscale(log)
//做散点图,并对比y轴刻度使用正常尺度与逆向尺度的异同
sysuse auto.dta, clear
scatter mpg weight
scatter mpg weight, yscale(rev)
//车重与油耗正相关
//下面绘制完全没有任何坐标的散点图和有坐标刻度但没有坐标线的散点图
scatter mpg weight, yscale(off)
//不要y轴
scatter mpg weight, yscale(noline) xscale(noline)
//去掉了坐标线,保留刻度
help axis_label_options
sysuse auto, clear
describe
sum
//下面分别绘值mpg、weight的标有大约坐标轴上5个10个刻度标识的mpg和weight散点图
scatter mpg weight
scatter mpg weight, ylabel(#5) xlabel(#5)
scatter mpg weight, ylabel(#10) xlabel(#10)
scatter mpg weight, ylabel(10(5)45) xlabel(1500 1970 2500(1000)4500)
//自定义规则
scatter mpg weight, ytick(#10) xtick(#15)
//绘制x轴大约有15个刻度,y大约10个刻度
scatter mpg weight, ymlabel(##5) xmtick(##10)
//把小刻度的标识也标上去,x轴主刻度之间有10个小刻度
scatter mpg weight , ymlabel(##5) xmlabel(##10)
//时间序列散点图时的轴线刻度标识问题
sysuse uslifeexp, clear
scatter le year, c(l)
scatter le year, c(l) xlabel(#10,grid)
//网格,用线连
scatter le year, c(l) xlabel(1900(10)2000,grid)
scatter le year, c(l) xlabel(1900 1918 1936 1950(20)2000,nogrid)
scatter le year, lcolor(yellow) c(l) xlabel(1900 1918 1936 1950(20)2000,nogrid)
line le year, lcolor(navy) lpattern(dot)
sysuse uslifeexp, clear
scatter le year, c(l) xlabel(1990 1918 1940(20)2000,grid) legend(on)
label var le_male "男人,人均寿命"
scatter le_male le_female year, legend(label(1 "Male") label(2 "Female"))
//绘制散点图并添加图例,将图例分别改为”male”和”female“
scatter le_male le_female year, c(l) legend(on)
//legend是图例
⑵ sic格式是什么文件
描述:
SIC file is an Intuit Quicken Order Data. Quicken is a personal finance management tool, with a vast array of features.
SIC 格式说明尚未公布
类别: 数据 文件
应用: Intuit Quicken
Mime类型: application/octet-stream
幻数: -
神奇的字符串: -
样品: -
SIC 别名:
-
SIC 相关链接:
-
SIC 相关的扩展:
.qph
Quicken Price History
.qel
Quicken Electronic Library
.qsd
Quicken Data
.cat
Quicken IntelliCharge Categorization
.zix
Quicken Data
.hif
Quicken Online Data
.kmy
KMyMoney Data
.ofx
Open Financial Exchange Document
.ofc
Open Financial Connectivity Document
.qfx
Quicken Financial Exchange Data
⑶ 尼康镜头中的AS是什么意思
尼克尔镜头标识
ED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是很常见的标识了,在尼康中端以上镜头上基本已经普及,它的含义是镜头中使用了ED玻璃制成的镜片。因为可见光(红、 蓝、绿..)之不同颜色的色光波长不同,经过光学镜片折射率也不同,无法汇聚在同一平面位置,尤其是在长焦距的望远镜头上,波长较短的红、蓝色容易明显造成色散,困扰很多数码相机的紫边也由此而来。ED玻璃具有异常的色光折射率,因此通过ED镜片的光线依然能准确的汇聚在同一点上,所以叫做超低色散,这种材料对于改善镜头的色散和提高明锐度及色彩表现作用非常大,ED镜片也可以称为是尼康看家本领之一。
SIC
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g超级综合镀膜),镀膜对于镜头的意义无需多言了吧?现代镜头为了更好的改善色彩和光学表现,一般都采用了多层镀膜,甚至有的镀膜能多至10来层(部分富士龙镜头的超级EBC镀膜),令人叹为观止,而镜头镀膜属于增透膜,它能使得组成镜头的镜片表面反射特性改变,光线更易透射而不是反射,同时还能改善镜头的色彩表现,比如某个镜片颜色偏黄,就镀上一层对蓝色有增透作用的膜来补偿一下,尼康的镀膜技术虽然没有排到世界最先进的那三大名模里面去,但是表现依然非同凡响,例如着名的金广角nikkor 17-35/2.8ED的抗眩光能力至少有一半来源于优秀的镀膜。
N
N有好多种,如果在比较老的镜头上看到的N,那八成是表示新款(New)的意思,但近年出的新款镜头上的那个六边形底镂空的N则是尼康的一个新技术纳米结晶镀膜(Nano Crystal Coat),此种镀膜最大的作用是防止镜片反光,增加透过性,例如新的Nikkor 105/2.8 micro就使用了此种技术。多说一句,由于CCD/CMOS的表面反光要比胶片严重很多,所以不少老镜头在数码相机上使用时像质都会略有下降,各家工厂所谓的专门针对数码相机优化,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镜头光学设计,尽量让光线垂直入射,这样即使反射也从来路出去了,不会太影像像质 ,另一方面的做法就是在后镜片上镀膜,来抑制镜片表面上产生的反射。
ASP
ASP(Aspherical lens elements)非球面镜组,这个大家都不会陌生吧,非球面的好处也不一一列举了,有趣的是尼康称自己最早使用非球面镜的镜头生产于1968年(隐约记得是个鱼眼镜头,参数我给忘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尼康使用了非球面镜片而且名气最大的镜头其实是NOCT 58/1.2,尼康比较厚道的是用了非球面自己也不怎么吹,不像宾得要标个醒目的AL,也不像莱卡会写个ASPH的抢钱符。
CRC
CRC(Close-Range Correction system)近距矫正系统(CRC)是尼康一项最重要的对焦发明,它可以使到于近距离对焦及增加对焦范围时,提供卓越画面质量。有了CRC系统,镜片便会构成“浮动镜片”的设计,对焦时每个镜组都会独立移动,这样可以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以有最优良的光学表现。用到这个系统最着名的镜头就是AF28/1.4D了。
IF
Internal Focusing (IF),内对焦。这个比较容易解释,就是对焦时候镜身长度不变,而镜片都在镜筒内部移动完成对焦工作,一般来说,要求密闭性比较好的镜头都会使用内对焦设计,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对焦速度较快(镜片移动距离比较短嘛),代表作是AF180/2.8ED。
RF
Rear Focusing (RF),镜后对焦。这个跟上面的内对焦有点区别。主要特点就是对焦时移动的是后组镜片,前镜组不会转动,这种设计方便使用滤镜,尤其是有方向限制的偏振镜或者渐变镜等等,典型的例子是AF85/1.4D。
DC
DC是焦散控制镜头的标志,有一段时间各大厂商都很着迷于焦散控制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因此出了不少此类镜头,比如尼康的AF 135/2DC ,美能达的那个看家镜头Minolta AF 135/2.8[T4.5] STF。
D
D代表着Distance information,距离信息。这个东西一点也不新鲜,主要意思就是镜头能向机身传递距离信息,其实这个系统最大的作用是配合闪光灯来实现更准确的闪光补偿的,尼康SB28因为补光准确而被称为神灯,D系统功不可没,当然平常也可以配合尼康独门的3D矩阵测光系统。
G
G是尼康新一代镜头的标志,不过这个标志的意思只是没有光圈环,全部依靠机身控制光圈。G镜可以实现对F4以后的相机的兼容,但在此之前的相机就没法子了,包括大名鼎鼎的F3(没有光圈环,不能向机身传递光圈信息,还用个P啊),注意哦,G镜只是没有光圈环,光圈和光圈拨杆还是有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G镜就是没有光圈的镜头那就错太远了。
SWM
SWM就是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是不是有很多人想说从来没见过这个标记?换个说法你就明白了,AF-S你总见过吧?就是这个东西,尼康的超声波马达。有人也许奇怪,超声波马达貌似也不是什么太高的科技,为什么前几年没有,这几年纷纷出世?原因很简单,佳能当初申请的超声波马达专利保护期只有15年,刚到时间,大家回忆一下,除了佳能其他家的超声波都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VR
Vibration Rection (VR)消除振动。VR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尼康引以为荣的像稳定(减振)系统,反应迅捷,效果很好,可惜带了VR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最经出来几支廉价的VR长焦镜,具体效果还成)。对于争议颇多的机身防抖还是镜身防抖,小编只想打个比喻来说明我个人的看法。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用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黑板,天花板,女孩子脸上等等)的小把戏吧?肯定知道镜子稍微动很小一个角度,光斑就会动很大一段距离,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想让光斑在墙上的相对位置不动,那么是稳定镜子来的有效还是稳定墙效果更出色?
M/A
M/A mode手动/自动模式。这个东西也要说下,在以前的机身驱动尼克尔镜头上,M/A表示自动手动切换,尼康最开始把这个机构做的像腾龙SP90那样,是套筒推拉式的,后来做成了一个圈旋转切换手动和机身驱动,不过这个圈的强度有些不足,很多都在寿命期断裂了,三代XGP就被这个麻烦困扰着,小编以前常用的镜头里有一支老版本的AF105/2.8 Micro也是同样结构,每每使用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AFS镜头大量涌现之后,尼康赋予了这个M/A新的含义,那就是全时手动对焦,也就是说随时可以手动调整镜头焦点,无论是否处于机身控制对焦状态,非常方便,这对于尼康来说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在佳能EOS系统上已经出现10来年了)。
DX
DX NIKKOR。DX镜是一系列特殊的镜头,他们专门为APS幅面数码单反相机而设计,因此像场不够大,不能用于胶片相机和全幅数码单反相机,不过胜在像质不低甚至更好,而且也更轻巧,符合广大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尼康此前没有全幅的时候死命的吹DX是未来的标准画幅,甚至还做了一支天价的AFS 17-55/2.8 DX,不过现在D3的发布不知道尼康会怎么说?好在D3上安装DX镜头之后会自动切换到DX画幅模式运行,还算是安慰了一下用户受伤的心。
另一个版本:
尼康镜头标识
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AI:Autonatic Indexing 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AI-S:Autonatic Indexing Shutter 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SWM:Silent Wabe Motor 超声波马达,对焦安静而快速。
AF-S: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其中的S就是其超声波马达SWM的表示。
AF-I:镜头内置马达,但不是超声波马达的镜头。
G:没有光圈环的镜头,在机身不能调光圈的尼康机身上不能实现光圈优先。
D:Distance带距离测量信息的镜头,可以实现3D矩阵测光和3D多重感应均衡补充闪光等功能,让测光和闪光更准确。
IF:Internal Focusing 内部对焦,对焦时第一块镜片不转动,镜头体积不改变,适合安装滤镜。
RF:Rear Focusing 后组对焦,对焦时只有后部的镜组才会移动作对焦之用。
DC:Defocus-image Control 尼康散焦影像控制技术,一般用于人像摄影镜头,可以创造出焦点以外环状的朦胧效果。
ED:Extra-low Dispersion 尼康开发的超低色散玻璃镜片,能降低色差,并拥有很好的锐利度。
VR:Vibration Rection 尼康的镜头防抖动功能。能够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大约3档左右。
NIC: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尼康多层镀膜。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尼康超级集成镀膜,最大限度减少鬼影及光斑。是NIC的改进。
ASP: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能除去慧形像差及其他不同的镜头色差等问题。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距离矫正系统,是尼康最重要的对焦发明,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在做优良的镜头表现。
DX:尼康专门为DX格式也就是其APS-C画幅数码单反设计的镜头,配备了一个更小的影像圈,更小更轻。但是不能使用在全幅上,否刚会有明显暗角。
IX:也是APS-C画幅专用镜头。
M/A:Manual/Auto focusing 手动/自动调焦切换,全时手动对焦。
⑷ 英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怎样的格式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I.文内引用
(一)直接引用
1.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
⑸ 运动控制器系统开发用的是basic还是vbasic
C++,JAVA,VISUAL BASIC是程序设计语言。就是说你如果要开发软件,就需要用到这些。
HTML是一种网页格式标准。
UNIX是操作系统,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另外一种WINDOWS系统。当然,实际并非如此。
SQL SERVER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
举个例子:在UNIX操作系统上安装了一套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现在我需要开发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可以使用C++/JAVA/VISUALBASIC之类的程序设计语言来开发这套图书馆管理系统。
⑹ vb中的int函数转化为数学格式
VBasic菜鸟: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转换,就是把字符串变量赋值给数值变量。
数值变量=字符串
如果必须转换,就使用
Val
函数赋值,会把字符串转换成双精度数。
比如:数值变量=Val(字符串)
例:
n
=
Val("3.5")
'
变量n赋值为3.5
或者使用取整函数,也可以转换。
比如:数值变量=Int(字符串)
或者
数值变量=CInt(字符串)
例:
n
=
Int("3.5")
'
取整数,变量n赋值为3
n
=
CInt("3.5")
'
四舍五入取整数,变量n赋值为4
⑺ 电影格式DVDsic是什么意思
DVD -SCREENER DVDScr一般是指从预览版 DVD 中获取,通过mpeg-4技术进行高质量压缩的视频格式,能比DVDRip早发布,但画质略逊。 DVD-SCREENER(DVDscr)和SCREENER相似,但是从DVD转制。通常是1.85:1宽银幕,但是不包括零售版会有的花絮。TICKER经常不在黑边里,所以会影响观看。如果转制者稍有技术,DVDScr应该很好。通常被转制成SVCD或DivX/XviD。 SCREENER(SCR)是在电影发行VHS 录像带之前送到录象出租店及其他地方用做促销目的。SCREENER使用VHS录像带,通常使用4:3(全屏)的高宽比,但有时也会有 LETTERBOXED(1.85:1宽银幕) SCREENER. 主要的缺点是有“TICKER”(在屏幕下方滚动的消息,包含版权和反盗版电话号码)。同时,如果录像带包含任何序列号或可以导致查出录像带来源的记号,这些记号必须被遮掉,通常使用一个黑斑遮住上述部位。有时这些记号只出现几秒钟,有时也可能不幸在整个电影中出现,而且有时会很大。根据使用的设备,SCREENER的质量可能是极好,如果是从原版拷贝;也可能很差,如果是从翻录的拷贝录制,同时又使用很烂的捕捉设备和录像机。大多数的SCREENER被转制成VCD,现在也出现了SVCD;有些看起来比另一些好。
⑻ ipodvideo和ipodclssic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从他官方网站 整理出来的 ipod video 与 ipod classic的技术支持资料 您可以参考下!
Ipod video
尺寸和重量 (80GB 机型)
高度:10.35 厘米(4.1 英寸)
宽度:6.18 厘米(2.4 英寸)
厚度:1.4 厘米(0.55 英寸)
重量:157 克(5.5 盎司)
容量30GB 或 80GB 硬盘(1)
可容纳 7,500 首 (30GB) 或 20,000 首(80GB)
以 128-Kbps 压缩的 AAC 格式歌曲(2)
最多可容纳 25,000 张 iPod 可浏览的照片(3)
可容纳长达40小时(30GB)或100小时(80GB)的视频(4)
通过 USB 硬盘储存资料
显示屏2.5 英寸(对角线)
QVGA 半透反射式 65,000
彩色 LCD与白色 LED
背光显示屏 320 x 240
像素分辨率,每点距为 0.156
音频频率范围:20 Hz 至 20,000 Hz
支持的音频格式:AAC(16 至 320 Kbps)、受保护的AAC (来自 iTunes Store)、MP3(16 至 320 Kbps)、MP3 VBR、Audible (2、3 和 4 格式)、Apple Lossless、WAV、AIFF
视频支持的视频格式:H.264 视频,高达 1.5 Mbps,640 x 480 像素,每秒30 帧,Baseline Low-Complexity Profile
支持 AAC-LC 音频,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H.264 视频,高达 768 Kbps,320 x 240 像素,每秒 30 帧,达到 Level 1.3 的 Baseline Profile
支持 AAC-LC,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MPEG-4 视频,高达 2.5 Mbps,640 x 480 像素,每秒 30 帧,Simple Profile
支持 AAC-LC,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 耳机 频率范围:20 至 20,000 Hz 阻抗:32 欧姆 Mac 系统需求配有 USB 2.0 端口的 Macintosh
Mac OS X v10.3.9 或更新版本 iTunes 7 或更新版本(5)
Windows 系统需求配有 USB 2.0 端口的 PC 安装过 Service Pack 4 或更新版本的 Windows 2000,或安装过 Service Pack 2 或更新版本的 Windows XP Home 或 Professional
iTunes 7 或更新版本(5)
输入与输出iPod 基座端口 3.5毫米立体声耳机插孔iPod 通用基座 基座端口 音频和复合视频输出 S-video 输出
电池和电源(6
)内置充电式锂离子电池 播放时间 (80GB 机型) 音乐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20 个小时 配音乐的照片幻灯片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6 个小时 视频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6.5 个小时 可通过 USB 或 FireWire 连接到电脑系统或电源适配(需单独购买)来充电 快速充电:2 小时(可达 80% 的电量) 完全充电:4 小时
Ipod classie
80GB 机型
高度:103.5 毫米/4.1 英寸
宽度:61.8 毫米/2.4 英寸
厚度:10.5 毫米/0.41 英寸
重量:140 克/4.9 盎司
容量80GB 或 160GB 硬盘1
最多可容纳 20,000 或 40,000 首 128-Kbps AAC 格式的歌曲2
最多可容纳 25,000 张 iPod 可浏览的照片3
最多可容纳长达 100小时(80GB)或 200 小时(160GB)的视频4
通过 USB 硬盘储存资料
显示屏
2.5 英寸(对角线)彩色 LCD 与 LED 背光显示屏
2.6 在163像素/英寸下,可达到320 x 240 像素分辨率。
2.7 支持多种语言和字体同时显示
音频
频率范围:20Hz 至 20,000Hz
支持的音频格式:AAC(16 至 320 Kbps)、受保护的AAC (来自 iTunes Store)、MP3(16 至 320 Kbps)、MP3 VBR、Audible (2、3 和 4 格式)、Apple Lossless、WAV、AIFF
用户可自行设定最大音量限制
视频
H.264 视频,高达 1.5 Mbps,640 x 480 像素,每秒30 帧,H.264 Baseline Profile 的 Baseline Low-Complexity 版本支持 AAC-LC 音频,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H.264 视频,高达 2.5 Mbps,640 x 480 像素,每秒 30 帧,达到 Level 3.0 的 Baseline Profile 支持 AAC-LC 音频,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MPEG-4 视频,高达 2.5 Mbps,640 x 480 像素,每秒 30 帧,Simple Profile 支持 AAC-LC 音频,高达 160 Kbps,48 KHz,.m4v、.mp4 及 .mov 格式的立体声音频
耳机
频率范围:20 至 20,000 Hz
阻抗:32 欧姆
Mac 系统需求
配有 USB 2.0 端口的 Mac 电脑
Mac OS X v10.4.8 或更新版本
iTunes7.4或更新版本5
Windows 系统需求
配有 USB 2.0 端口
的 PC
Windows Vista 或安装了 Service Pack 2 或更新版本的 Windows XP Home 或 Professional
iTunes 7.4 或更新版本5
输入与输出
基座端口
3.5毫米立体声耳机插孔
电池和电源6
内置充电式锂离子电池
播放时间(80B)
音乐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30 个
小时
视频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5 个
小时
80GB iPod
播放时间(160GB) 音乐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40 个小时
视频播放时间:电池完全充满后可播放 7 个小时
看看这个论坛http://group.zol.com.cn/3/272_25866.html
⑼ 怎么将CAXA电子图版文件转换为CAD文件格式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其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地发展中。1972年10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在荷兰召开的“关于CAD原理的工作会议”上给出如下定义:CAD是一种技术,其中人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个问题求解组,紧密配合,发挥各自所长,从而使其工作优于每一方,并为应用多学科方法的综合性协作提供了可能。CAD是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
人们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用有限的特征来描述设计问题,通过形式化用计算机的数据结构来表达特征,并将用数据结构描述的"特征"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之中。这样,"设计"过程变成了对数据库的处理。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建模过程,模型被用来表示实际的或抽象的对象,是对被处理对象进行计算、分析、模拟和研究的基础。因此,模型是实际结构在CAD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计算机"认知"产品的基础。我们知道,产品和工程结构本身能表现出来的属性("特征")是无限的,但可用的计算机资源、人们的认识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只能"认知"实际结构的部分属性,只能处理产品和工程结构设计的某些方面。
根据模型的不同,CAD系统一般分为二维CAD和三维CAD系统。二维CAD系统一般将产品和工程设计图纸看成是“点、线、圆、弧、文本……”等几何元素的集合,系统内表达的任何设计都变成了几何图形,所依赖的数学模型是几何模型,系统记录了这些图素的几何特征。二维CAD系统一般由图形的输入与编辑、硬件接口、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工具等几部分组成。
三维CAD系统的核心是产品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是在计算机中将产品的实际形状表示成为三维的模型,模型中包括了产品几何结构的有关点、线、面、体的各种信息。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描述经历了从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到实体模型的发展,所表达的几何体信息越来越完整和准确,能解决“设计”的范围越广。其中,线框模型只是用几何体的棱线表示几何体的外形,就如同用线架搭出的形状一样,模型中没有表面、体积等信息。表面模型是利用几何形状的外表面构造模型,就如同在线框模型上蒙了一层外皮,使几何形状具有了一定的轮廓,可以产生诸如阴影、消隐等效果,但模型中缺乏几何形状体积的概念,如同一个几何体的空壳。几何模型发展到实体模型阶段,封闭的几何表面构成了一定的体积,形成了几何形状的体的概念,如同在几何体的中间填充了一定的物质,使之具有了如重量、密度等特性,且可以检查两个几何体的碰撞和干涉等。由于三维CAD系统的模型包含了更多的实际结构特征,使用户在采用三维CAD造型工具进行产品结构设计时,更能反映实际产品的构造或加工制造过程。
随着CAD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逐渐融入到CAD系统中,形成了各种基于知识的CAD系统(或智能CAD系统)。知识的应用使CAD系统的“设计”功能和设计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对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支持程度大大加强,促进了产品和工程的创新开发。
单机CAD系统是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中,进行独立工作的CAD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因特网/企业内部网的网络化CAD系统得到高速发展。网络化CAD系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由多人、异地进行产品的定义与建模、产品的分析与设计、产品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等,是实现协同设计的重要手段,可为企业利用全球资源进行产品的快速开发提供支持。
专业化CAD应用系统是各专业根据各自的设计需要,利用通用CAD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或数据接口功能,将各类专业设计技术研制成CAD系统的各类设计工具和知识,从而使设计能直接按照专业设计的方法进行,大大提高了CAD系统的“设计”能力和效率。但这类CAD系统针对具体的专业进行开发,在专业设计方面不具备通用性。
⑽ 外文文献引用文献格式是什么
直接引用。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
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
文献格式注意事项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要求,另外,要注意毕业论文结束语是否恰当。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