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河南省有特色的建筑,最好带有图片和说明的,谢谢!
1.郑州大学(南校区)化学系楼、主教学楼(20世纪6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郑州大学是新中国建立后郑州第一所综合大学,是河南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缩影。建筑布局轴线对称、苏式风格、厚重大气。
2.郑州大学工学院原水利、机械、土建、电机系教学楼(20世纪6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1963年,原郑州大学的水利、机械、土建、电机4个工科系分出组建郑州工学院,形成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院校。4座教学楼轴线对称、苏式风格,特点突出。
3.东方红影剧院(1949年建成)
入选原因:当时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郑州保留不多的影剧院建筑。
4.河南省人民会堂(1979年建成)
入选原因: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造型简洁稳重,虚实对比强烈,条形窗韵律感强。
5.河南宾馆(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曾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建筑属中式建筑风格。
6.河南省黄河迎宾馆8号楼(1962年建成)
入选原因:1964年毛主席曾在此住过四天三夜,并召开重大会议。建筑为平房、红瓦,坐北朝南,平面为倒“山”字形。
7.河南饭店(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河南饭店是历届河南省党代会、人代会接待的主要场所,是环紫荆山商业、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
8.郑州市水上餐厅(1971年建成)
入选原因:二七路上较早建设的餐饮类建筑。
9.中州皇冠假日宾馆主楼(1959年建成)
入选原因:代号5902,意为“1959年第二号工程”。当年,它与同样始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即黄河迎宾馆,代号为“5901”工程)、郑州市委办公大楼并称为“河南三大工程”。建筑立面轴线对称,整齐有序。
10.嵩山饭店主楼(1963年建成)
入选原因:河南省规模最大,会议接待能力最强的旅游涉外酒店。
11.二七宾馆(20世纪7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二七广场较早建设的重要宾馆建筑之一,建筑造型简洁,富有韵律。
12.河南省体育馆(1968年建成)
入选原因:郑州市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采用网架结构,造型浑厚。
13.南乾元街75号院(民国建成、位于南乾元街与菜市街口)
入选原因: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住宅建筑。
14.郑州国营第三棉纺厂居民楼(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反映苏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一组院落式建筑,承载着郑州市民对纺织工业发展史的回忆。
15.北大女清真寺(民国建成、位于清真寺街)
入选原因:宗教史重要建筑。
16.天主教堂修女楼(1912年建成、位于解放西路81号2号院)
入选原因:意大利传教士修建,是郑州保存很少的欧式建筑和教堂建筑。
17.郑州国营第三棉纺厂办公楼、大门等(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作为“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郑州纺织基地的代表性工业建筑。
18.郑州市政府办公楼(1960年建成)
入选原因:郑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办公场所。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布局,比例协调。
19.中国银行办公楼1(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古典中式风格,花园路早期建设的重要建筑。
20.中国银行办公楼2(1954年建成)
入选原因:古典欧式风格,柱式比例合理。
21.铁路局北院办公楼(20世纪5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是郑州市铁路局成立后主要的办公场所,见证了郑州铁路发展的辉煌。建筑为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形式。
22.白鸽集团厂房(1956年建成)
入选原因:二砂集团曾是郑州市的龙头企业之一。
23.郑纺机武装部办公楼(1959年建成)
入选原因:郑纺机是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直属骨干企业和出口基地之一。保留建筑为坡顶独栋办公楼,传统建筑样式。
24.郑州绥靖公署大礼堂(1945年建成、位于南顺城街路西武警总队干休所大礼堂)
入选原因:邓小平在这里作“东进前的形势与任务”讲话,陈毅、张际春出席会议。具有革命纪念性意义。
25.胡公祠(1932年建成、位于人民公园内)
入选原因:胡公祠是一座五楹单檐歇山式建筑,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现存大殿、大门。
26.毛主席视察郑州燕庄纪念亭(20世纪6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为纪念毛主席视察而修建。八角攒尖顶亭子,汉白玉基座。
27.彭公祠(五亭)(1925年建成、位于太康路人民公园内)
入选原因:是纪念彭象干的建筑。现仅存五座六角攒尖顶纪念亭。
28.巴巴墓(亭)(解放初期建成、位于解放路52号)
入选原因:郑州“巴巴墓”是中国现存的回族古墓之一,对研究中原伊斯兰文化和历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
29.郑州国营棉纺厂生活区大门(20世纪50年代建成)
入选原因:记录着郑州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承载着郑州市民对这一时期工作生活的回忆。
30.熊儿河桥(清末建成、位于南关街熊儿河上)
入选原因:位于熊儿河上至今仍在使用的砖石桥梁。桥身局部雕花细致,有一定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价值。
31.郑州黄河第一铁路桥(1905年建成)
入选原因:为卢汉铁路修建的郑州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桥。目前仅保留160米长一段,历史纪念意义重大。
32.邙山黄河提灌站(1972年建成)
入选原因:郑州市引黄灌溉工程的重要水利构筑物。
33.青春雕像(1960年建成、金水路与沙口路口)
入选原因:郑州市较早建设的雕塑之一,体现当时雕塑特色和对郑州当时发展的展望。
Ⅱ 具有河南特色的宴席、宴会菜单。
河南菜又名豫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色香味俱全的宫廷风味菜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主要特点是:选料精良、讲究配菜、汤鲜香浓、色形俱佳。
豫系名菜有:鲤鱼三吃、鲤鱼焙面、扒猴头、番茄煨鱼、郑州鲜味鸡、道口烧鸡、河南烤鸭等,此外,还有着名的洛阳水席,
特色菜
洛阳水席
洛阳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亲好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三八桌”。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格,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成为洛阳人的骄傲。
合记羊肉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94年5月荣获“全中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
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小吃系列中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阳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汤,缘何会历久不衰呢?它以大众化的品位和低廉的价格,始终成为人们早餐时的首选。
长寿鱼
是以黄河鲤鱼为原料的一道名菜,河南省的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而驰名。长寿鱼即是由黄河鲤鱼加上枸杞子共同烹制而成,咸、甜、酸三味俱全,色泽红亮,极具药用价值。
相传,长寿鱼的来历和东汉光武帝还有一定的关系。一年春天,刘秀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邙山。这里山青水绿,景色秀丽,刘秀正看得入神之际,突然有一条金色鲤鱼跃出水面,只见这条鱼通体泛红,在阳光下甚是抢眼。刘秀吃了用这条鱼做成的长寿鱼后,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劳累之感顿消。后来,长寿鱼的做法渐渐流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琥珀冬瓜
琥珀原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因色泽深红,光亮艳丽而受人喜爱。因此人们习惯于在一些菜肴前面冠以“琥珀”二字,来形容其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以色定名的烹调方法——琥珀。在开封众多的琥珀菜中,以“琥珀冬瓜”最为着名。琥珀冬瓜属于甜菜类,制作时选用肉厚的冬瓜,去皮后刻成佛手、石榴、仙桃形状,晶莹透亮,然后铺在锅篦上,放进开水蘸透,再放进锅内,兑入去掉杂质的白糖水,武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至冬瓜呈浅枣红色、汁浓发亮时即成。在鱼肉居多的宴席上,尝上几口琥珀冬瓜,真是清爽无比。
炒三不沾
是安阳传统名菜,以蛋黄为主料,配以桂花糖、白糖、粉芡等炒制而成。成品软香油润,不沾锅、盘、筷,所以得名“三不沾”。
杞县酱红萝卜
杞县酱红萝卜创制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明德堂莫姓人始创。它素有四优(鲜、香、嫩、脆)三佳(色、形、味)之称。该产品选料考究,操作严格,所用红萝卜必须品种纯正,采收适时,成熟一致,无霉无伤,长介于4-5寸之间,直径不超过1寸。制作时必须严把制酱、炒盐、淹制三天。成品必须达到鲜红透亮、油润细腻,先甜后咸、咸中透甜、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方为享有较高信誉。
烫面饺
新安烫面饺,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千里陇海线上闻名。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
套四宝
是开封传统菜肴,集鸭、鸡、鸽、鹌鹑四味于一体,味道香浓独特,堪称“豫菜一绝”。其作法颇费功夫,必须将四种全禽剔骨后层层相套,不能有一只破损,这样吃时就可以逐层看到通体完整的四种家禽。盛菜用的是青花瓷汤盆,形体完整的全鸭浮于汤中,色泽光亮、不肥不腻,清爽可口,回味绵长。
桶子鸡
是开封特产名菜,源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五香风干兔肉
洛阳燕菜
是洛阳水席中的重头戏,也是洛阳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相传,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洛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当地官员就把它作为贡品献入皇宫。武则天一见,龙心大悦,认为这是上天对她政绩的褒奖,于是命御厨用它作一道菜。萝卜本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以它为主的菜肴更不是什么特殊美味,御厨经过百般思考,决定将其和宫中的山珍同煮。武则天吃后,觉得这菜味道极鲜,几乎可以和燕窝相媲美,遂赐名“燕菜”。从此,一道以萝卜丝加山珍海味的菜肴就上了宫中的御菜单,成为招待贵宾的佳品。
观音堂牛肉
Ⅲ 河南饭店的饭店简介
河南饭店占地面积25383平方米,建筑面积23743平方米。传统的庭院式建筑。拥有标准客房、床位665个,会议室7个,餐厅可同时接待千余人就餐,拥有大、小包间19个,经营正宗豫菜,荣获河南省豫菜示范基地称号。院内辟有宽敞的停车场,可容纳120余辆机动车,另设有防盗电子监控系统并提供日夜保安服务。
Ⅳ 河南的经典菜和代表菜有哪些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作为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河南的美食那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河南的十大名菜,每道菜都是河南人的心头爱,看看你都吃过几道?
十:桶子鸡
桶子鸡是河南开封的传统名菜,这道菜的主要工艺就是煮,不管是对选料还是工艺上都很讲究。其特点是咸香脆嫩,肥而不腻,越嚼越香。
Ⅳ 河南饭店的介绍
河南饭店由河南省城市建设局设计,是河南省省会迁郑后的第一个省级接待单位,隶属于省政府接待办公室,是河南省旅游涉外三星级饭店,党政机关会议、出差定点饭店。饭店坐落在郑州市花园路,地处商业、公务之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Ⅵ 河南饭店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88号(紫荆山立交桥西北角)简介:坐落在郑州市花园路88号,由河南省城市建设局设计,是河南省省会迁郑后的第一个省级接待单位,隶属于省政府接待办公室,是河南省旅游涉外三星级饭店,党政机关会议、出差定点饭店。地处商业、公务之枢。
Ⅶ 河南豫菜的十大名菜和五大名羹
豫菜十大名菜:
一、糖醋软熘鱼焙面
炸八块,又名八块鸡,是河南省传统名菜,属豫菜系。
它由童子鸡、鸡肫、鸡肝、淀粉(蚕豆)等食材烹制而成。本地菜馆颇有韵味的“干搂炸酱不要芡,一只鸡子剁八瓣”的响堂报菜语,后半句就是指此菜而言。
相传清干隆皇帝巡视河道驻骅开封时曾领略过它的风味,由此闻名于世,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9世纪20年代,经开封又一新饭庄厨师刘庚莲等人的改进和提高,风味更佳。
【(7)河南饭店用什么图片扩展阅读】:
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河南)菜系。
是对在带有中原传统文化内涵的烹饪理论指导下,运用具备中原地域特点的技术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点和筵席的总称。
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一说洛阳伊川,一说开封杞县空桑),当代豫菜是在原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间菜的基础上,根据中原物质条件,逐步积累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特色:
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锅(锅鸡、锅鱼)、北面(面食、馅饭)。
就烹饪技术来说,豫菜的特色是选料严谨、刀工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而河南菜的烹调方法,也有50余种。
扒、烧、炸、熘、爆、炒、炝别有特色。其中,扒菜更为独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另外,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质地脆嫩,汁色乳白。
今日豫菜不失传统,尤长创新。它四方选料,独特涨发,精工细作,极擅用汤,调和五味,程度适中。不论干鲜老嫩,煎炒烹炸以一味领色、香、形、器,以一和而悦八方食客。
因此豫菜没有时髦,没有浮躁,不以华丽逞一时,而以醇厚平和续千年。
从商朝、周朝宫廷的三羹、五齑、周八珍,隋、唐洛阳东西两市的大宴、素席,北宋汴京(开封)宫廷市肆的有美皆备,无丽不臻;
数千年来,河南名菜可谓是满天星斗,遍地锦装。商周古韵,汉唐遗风,汴京(开封)绝唱,仍强烈的表现在众多名品上。
烧烤之方肋、羔羊、肥鸭,煎炒烹炸扒熘烩的糖醋软熘黄河鲤鱼焙面,牡丹燕菜,白扒广肚,炸紫酥肉,锅贴豆腐、翡翠鱼丝,卤煮黄香管、东坡肉,决明兜子、芙蓉海参、果汁龙鳞虾,三鲜铁锅烤蛋,煎扣青鱼头尾;
Ⅷ 河南烩面的菜品介绍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 ,有着400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与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
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
烩面的面是用优质高筋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
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口味:清汤、微辣、辣 河南烩面的制作材料:主料:小麦面粉300克
辅料:羊肉(熟)100克,香菜20克,油皮50克,海带(鲜)30克
调料:小葱20克,盐10克,味精5克,辣椒(红,尖,干)10克 烩面的面是用优质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一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
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合记羊肉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94年5月荣获全中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萧记三鲜烩面
在郑州能与合记比肩抗衡的只有萧记。萧记烩面的创始人萧鸿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退休后领着两个儿子开起了烩面馆。他没有沿袭传统的羊肉烩面风格,而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萧记第一次创业时,挂的招牌是“三鲜萧记烩面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招牌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馆”,而今天其总店的招牌已经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美食城”。 近年来,76人老烩面秉承“传统的龙,传统的面”,认为制作烩面最好的秘方就是没有秘方。原汁原味,老锅老汤就是特色。获得了广大食客的强烈认可,发展异军突出。
76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因为动荡的岁月即将过去,改革开放的时代即将到来。
76人讲述郑州人的故事,吃碗出锅带辣椒的老烩面,说说地道的老郑州话:中、真中,聊聊属于70后的美好回忆 :捏泥巴、吹肥皂泡、扔沙包、纸飞机、推铁环、骑马打仗、画老头(一个丁老头....)、放风筝、跳马、拍花片、用气门芯玩的游戏、抓子儿、扎飞刀、弹弓……人生如戏,一晃几十年,这些东西你是否快要遗忘了呢? 76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因为这一年出生的人,既有对过去总结、反思的责任,更有开创崭新时代的义务。 76年,更是郑州老式烩面全面革新的年代,因为老式烩面总让人想起老郑州的味道。
裕丰源滋补烩面
裕丰源烩面也作为一个流派,构成了郑州烩面的三大流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裕丰源烩面的特点是加入了当归、枸杞等中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且味道也为许多人喜欢。
方便速食烩面第一是面体制作:选用全国最大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河南的优质小麦精粉,运用现代工业化的模拟工艺设计,通过对小麦粉的打制、搅拌、醒发、复合挤揉、连续压延等十二道工序的科学化手段处理,实现了传统烩面手工制作的一拉、二摔、三扯、四撕的工艺效果和工艺标准,泡煮后具有光滑柔软、弹力筋道、咬劲十足的良好口感,就像我们河南人说的“面筋拽”的感觉。第二是汤汁制作:“好味道源于好料道”,烩面汤汁选用高寒地区的精嫩羊肉及山羊骨为主要原料,运用传统熬制抽提工艺与现代生物酶解技术、美拉得反应技术相结合,去腥提香,冲泡后,汤白味浓、香而不腻、营养滋补,改变了传统制作工艺膻腥味的不适感,就像河南人常说的“唱戏的腔、烩面的汤”的感觉。第三是配方菜料:选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菜料,有效地保留了新鲜蔬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且选用了极富营养价值的枸杞、木耳、香菜,绿、红、黑搭配,极大地增强了食欲感。上述三项组合会使你真正品味到“河南烩面”的汤鲜味美、面弹劲足的传统美食特色,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河南烩面是遗憾!”。 羊肉烩面”的制必须经过熬羊肉汤、制作面坯、准备调配料、拉面煮面四道工序,而每道 工序中又有若干个小步骤。笔者下面就按四道工序的顺序介绍“羊肉烩面”的制作方法(其中原料用量均以50碗计)。
熬羊肉汤
食材准备
羊肉3000克 羊骨架6000克 羊油750克 生姜100克 大葱250克 花椒10克 八角15克 三柰5克 桂皮5克 小茴5克 草果5克 良姜5克 丁香2克 精盐、料酒各适量。
制作步骤
1、羊肉切成大块,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约1小时后捞出; 羊油洗净切成丁;生姜拍破;大葱挽结;将花椒、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良姜、丁香用纱布包住,制成香料包。
2、将羊骨架放不锈钢桶中,掺入清水约60千克,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再放入羊油丁、生姜、大葱,倒入料酒,用中火煮约2小时后,放入香料包(用羊骨架压住),续煮约1小时至香味溢出时,放入羊肉块,改用小火煮约5小时,至羊肉软时,调入精 盐,将羊肉捞出晾凉,另将汤面上的浮油撇净(留用),即成羊肉汤(此时桶中汤汁约剩45千克)。熬羊肉汤时亦可在汤中加入鸡骨架,以增加汤的鲜味。
制作面坯
食材准备
高筋面粉10千克 精盐200克 色拉油适量
制作步骤
1、将面粉与精盐和匀,再加入清水约4千克,揉成稍硬的面团后,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将面团反复揉搓,然后再给面团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揭开纱布,再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滑,接着将面团搓成直径约6厘米的长条,然后下成每个重125克(湿重)的剂子。
2、将每个面剂搓成长15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条,盖上湿纱布饧约5分钟后,再用擀面杖擀成15厘米长、8厘米宽、1.5厘米厚的长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匀地抹少许色拉油,即成烩面面坯,将其整齐地摆入托盘内,用保鲜膜盖严,约20分钟后即可进行抻拉。夏季可在面团中加入少许食用碱。这样既可防止面团变酸,又可增加面团的筋力。
准备调配料
食材准备
熟羊肉1500克 豆腐皮600克 水发粉丝600克 水发黄花600克 水发木耳600克 香菜300克 当归、枸杞各30克 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香油、羊油、糖蒜、油炸辣椒各适量
制作步骤
1、熟羊肉切成丁;豆腐皮洗净切成丝;水发粉丝切长节;水发黄花撕成细丝;水发木耳撕成小块;香菜洗净切节;当归、枸杞用清水浸泡10分钟;糖蒜、油炸辣椒分别装入小碟内。
2、将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分成50份;将当归、枸杞入锅加清水熬出味后,分别舀入50个大海碗内,再分别往碗中放少许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及羊油,即准备好了调配料。
拉面煮面
制作步骤
1、取一块烩面面坯(面片),两只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两头,再用两手的拇指按住面片两头的边缘,然后两只手掌左右抻拉(手臂基本不用力),将面片拉成长约1米的片,接着两只手掌上下晃动,手臂均匀用力,将面片继续抻拉成约3米长、8厘米宽、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夹住面片的两头,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即可下锅煮制。
2、小锅上火,注入羊肉汤1250克,烧开后即下入拉好的面条,并用手勺将面条轻轻拨散,使之受热均匀,待锅中汤汁再开后,下入一份配料(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煮至面条、配料均熟后,起锅装入放有调料的碗中,再舀入锅中汤汁,淋少许香油,撒上香菜,随糖蒜、油炸辣椒碟上桌,即成。 面体制作
选用全国最大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河南的优质小麦精粉,运用现代工业化的模拟工艺设计,通过对小麦粉的打制、搅拌、醒发、复合挤揉、连续压延等十二道工序的科学化手段处理,实现了传统烩面手工制作的一拉、二摔、三扯、四撕的工艺效果和工艺标准,泡煮后具有光滑柔软、弹力筋道、咬劲十足的良好口感,就像我们河南人说的“面筋拽”的感觉。
汤汁制作
“好味道源于好料道”,烩面汤汁选用高寒地区的精嫩羊肉及山羊骨为主要原料,运用传统熬制抽提工艺与现代生物酶解技术、美拉得反应技术相结合,去腥提香,冲泡后,汤白味浓、香而不腻、营养滋补,改变了传统制作工艺膻腥味的不适感,就像河南人常说的“唱戏的腔、烩面的汤”的感觉。
配方菜料
选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菜料,有效地保留了新鲜蔬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且选用了极富营养价值的枸杞、木耳、香菜,绿、红、黑搭配,极大地增强了食欲感。上述三项组合会使你真正品味到“河南烩面”的汤鲜味美、面弹劲足的传统美食特色,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河南烩面是遗憾!”。 食材准备
面粉、羊肉、姜、香菜、葱花、豆腐皮、海带丝、菠菜、盐、味精、辣椒
制作步骤
1. 和面,面稍微软一点(面里要放盐);
2. 每半个小时和一次,一共和个3、4次就行了;
3. 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不然面没劲儿;
4. 带骨牛肉,或羊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5. 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
6. 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7.炝锅;
8. 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备用;
9. 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10. 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拉成细面条;
11. 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2. 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
13. 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即可。
Ⅸ 河南饭店的手工捞面那么好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自古以来“南人食米,北人食面”,这种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几千年,主要是由地里环境决定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作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们最常吃的就是面条,面条一直是北方的招牌,吃起来比较劲道,有弹性,嚼起来口感好,煮出来的面吸附性强,能吸骨头汤汁,再加上重口味的臊子,卤子浇头,所以吃起来比较过瘾,口齿留香,让人难以忘怀。
4、开始调味,放半勺盐,少量十三香,翻炒均匀盛出即可
1、如果在家里做手工面条不方面的话可以到超市买那种湿面条,只是没有自己手工做出来的更劲道好吃。
2、面条煮好之后最好过一遍凉水,这样夏天吃起来更爽口而且做出来的面条不粘连
3、面条擀好之后先做卤菜,卤菜做好之后再下面条,这样面条不粘不坨,如果先下面条再做卤菜的话,面条容易坨,影响口感
其实卤菜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可以用蒜苔肉末,还可以用黄瓜丝等等都可以,最近家里的豆角成熟了,小董用了豆角肉末和西红柿鸡蛋,这两样都是家里面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