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将军是什么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1 官职名称领兵统帅 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 大将军霍光 ,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汉武帝时以大司马为大将军卫青所兼官号,其后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为中朝官领袖。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 三国至南北朝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最高军职,三军最高统帅,夏侯惇、姜维、朱然都曾任此职。北周时行府兵制,编24军,每军设开府1人以统领、二开府则由一大将军统领。24军共有12大将军,两大将军由一柱国统之。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统率禁军之高级将领。唐代之府兵12卫,每卫有上大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2人。禁军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亦设大将军,往往以宦官任之。宋代之16卫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唐至元,定大将军为武散官之首阶。明清两代于战争时由皇帝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于大将军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皆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军事辞海》对大将军的介绍:军事职官名称或高级武官衔级。 ①战国始置大将军,为最高统军将领。 ②秦汉魏晋南北朝,战时设大将军,掌统军,主征伐。为将军最高称号,战时最高军事指挥官,不常置。 ③大将军或冠以大司马之号,以示尊宠。 ④汉代,有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则兼摄台阁,位极人臣,如卫青、霍光等,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首脑。魏晋南北朝沿置,有时并置大司马、大将军,称“二大”,但大将军渐渐变得位崇职轻,有时亦不管时政。 ⑤西魏、北周府兵制,中央设八个柱国大将军,其中六个柱国大将军各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又督两个开府将军,共24开府(军)。 ⑥隋、唐禁军高级将领。为诸卫禁军的主管官。唐贞元二年(786)以后,于诸卫大将军之上设上将军,大将军始退居第二位首长。 ⑦宋代沿唐置诸卫大将军,为不居职事的环卫官。辽、金同宋制。 ⑧汉魏(三国)晋南北朝,于战时设有杂号大将军,有的则是以各种杂号将军加“大”字,以示其尊至明、清两代,仍于战时设诸种名号的大将军,作为临时统兵征战的最高指挥官。三国时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这是为了表彰陆逊的功绩并进一步提高他的官职而新设的。上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除陆逊外,吕岱曾任此职(黄龙四年,吕岱迁上大将军。孙亮即位后,吕岱拜大司马)。后世亦有相似之例,如北周亦设此职,如或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殊功,故封其为“天策上将”。 ⑨大将军亦作为赠典、勋阶、散官阶或军衔称号。南朝齐、陈以大将军为赠官。北周始以大将军作为勋官,其上柱国和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和大将军四级勋官,皆正九命,居勋官之首。隋初沿置。唐、宋两代以骠骑、辅国、镇军、冠军、怀化五大将军名号作为武散官阶,且位列榜首。金、元两代以昭武、昭毅、昭勇、安远、定远、怀远六大将军名号,作为武散官号,位次诸上将军。以上诸类大将军名号,达百数十种。 女官名 北魏女官官名。掌宫内诸事,次于内司,与作司、女侍中同相当于外廷二品官。 大将军和上将军官职同时存在过 </B>唐朝官制,上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将军从二品 上将军是唐代十六卫的主官,大将军为副手 《新唐书.职官》: 左右卫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将军以下,品同。 [编辑本段]2 军衔称谓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军队军衔制中的军官军衔称号,是上等官佐中的最高一级。上等官佐分为三级,原先的称谓为: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后改成: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2. 什么叫大将军
历史上在汉武帝时只有卫青和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弟)才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李广利是贰师将军。
大将军
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汉武帝时以大司马为大将军所兼官号,其后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为中朝官领袖。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三国至南北朝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北周时行府兵制,编24军,每军设开府1人以统领、二开府则由一大将军统领。24军共有12大将军,两大将军由一柱国统之。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统率禁军之高级将领。唐代之府兵12卫,每卫有上大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2人。禁军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亦设大将军,往往以宦官任之。宋代之16卫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唐至元,定大将军为武散官之首阶。明清两代于战争时由皇帝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于大将军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皆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太初元年,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3. 古代时期的大将军和大司马有什么区别
大司马是一个比拟罕见的武将官职。好比在曹丕代汉建魏后,封曹仁为上将军,又迁大司马。而在曹仁以后,曹休也曾官至大司马。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北,不久因背上毒疮产生生机而逝世。两年后,曹魏的别的一名上将曹真代曹休为大司马。分外非常显着的是,在三国时代,大司马险些是最高的武将了。而就现代汗青来讲,大司马能够说是一个汗青悠久的武将官职。
起首,在商周甚至更早的汗青阶段,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凡则仍置大司马卖力同样平凡的军事事件。好比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分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大司马田穰苴,也被称为司马穰苴。在秦始皇剪灭六国,设立扶植秦代后,改设三公九卿。此中,不只太尉形同虚设,也没有大司马的相干设置。在秦代末年,陈胜吴广叛逆揭竿而起,彼时的项羽封龙且为大司马,后者是项羽部下第一虎将。在项羽的西楚国,大司马是最高武职。
末了,进入到南北朝这一汗青阶段,大司马的设置和破除没有显着的纪律。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上将军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隋朝设立扶植了,破除大司马这一职位。而在明代和清代时代,大司马曾被用为兵部尚书的别称,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主管天下的军事事件。总的来讲,在现代汗青上,大司马同样平凡是最高武职,位置经常在上将军之上。
4. 大将军和大司马分别是什么职位
大将军这个职位起始于西汉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在大部分朝代中,大将军相当与三军总司令,一般掌握实际兵权。而大司马虽然地位高于大将军,可以说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地位 ,管军队和军备经营,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
“大司马”这一官职的历史则更加悠久,”《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大司马”一职了,在这之后,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大将军”,始于楚汉战争时期。彼时,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由此,韩信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大将军”。
(4)什么是大将军图片扩展阅读
大司马不仅历史比大将军更加悠久,而且,在地位上,大司马也不逊色于大将军,甚至高于大将军。根据史料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刘彻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时,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在汉武帝在位时,卫青、霍去病等大司马除了掌管作战等事务,还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中,并且直接辅佐皇帝。
到了东汉时期,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先担任大将军,后晋升为大司马,也即大司马的地位在大将军之上。
比如就魏国来说,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后升迁为大司马。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进封邵陵侯,升任大将军。公元230年,曹真到洛阳朝见皇帝,被升为大司马。至于蜀汉和东吴的大司马,也基本是在大将军的基础上升迁而来的。
5. 大将军是什么意思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
6.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还有大将军,相当于什么职级
曹操是汉朝的臣子,虽然当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并没有真正的自立为王,直到去世都没有推翻汉朝政权。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才将汉朝推翻,建立起来了曹魏政权,并为自己的父亲追封。在这期间有许多非常有资历并且有着显赫功绩的人,与曹氏父子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三公九卿之列,也没有进入尚书台的名单,因为他们是武将,而以上说的这些官职多是文官的职位。
而在这些武将的上面有几位官职很大的将军,大将军为最大,在他下面还有骠骑将军,以及车骑将军,当时的大将军放在现在来说,就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而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则可以说成是副,如果大将军不在军中的情况下,另外两位大将军其中的一位就会被当作代理大将军来看,在古代时期,骠骑与车骑两将军相当于三公的品级,而大将军的品级则还要高于三公。
7. 什么是大将军
大将军只是个名称,就是个狗我们都可以叫他为大将军的。
8. 什么叫大将军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古代大将军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
9. 古代军队等级划分最好是图片。(详细一点)
.汉朝: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
10. 图片里是什么
图片中的人物是摩洛希亚共和国的现任总统,叫做凯文·巴夫。
摩洛希亚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国中之国”,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之中,占地只有0.25平方米,不足一个足球场大,该国总人口现在是6人(原来是4人,后来总统夫人生了两个孩子)。这个袖珍小国在1977年成立,后来得到了国际认可。
总统与参观者国界握手(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