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知道以前的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吗
截至目前不能确定以前的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匈奴人擅长骑马射箭,民风十分彪悍,跟现在的蒙古族十分相似。
所以说现在的欧洲民族应该拥有匈奴的血统,还有一部分匈奴人融入了匈牙利,成为了现在的匈牙利人。但很多有关于匈奴的问题都还是未知的,所以具体说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也并不能够完全肯定。
古代匈奴的疆域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东到内蒙古东部,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西到费尔干纳盆地,北到贝加尔湖,曾被称之为 “百蛮大国”。在匈奴分裂以后,匈奴人逐渐迁移,于是古代的匈奴便渐渐的不存在了。
人种相貌:
分子人类学对匈奴墓葬的分析显示,南匈奴基本处于古华北人种和古北亚人种的过渡区间内,北匈奴则包括欧亚混血的南西伯利亚类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种的塞种遗存。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额金河匈奴时期墓葬遗址的基因分析推测,匈奴人群父系成分有C3*、N1、R1a、O3、R1b、O2*、Q1,相当多元的群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匈奴人
B. 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血缘最近的就是现在的匈牙利人,其次是我国境内的土族、藏族!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C. 古代匈奴人是现在什么民族
古代匈奴的后裔是今天的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等突厥民族;中亚匈奴演变成阿富汗普什图人和南亚的廓尔喀人;欧洲匈奴变成了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和土耳其人。
D. 古代匈奴人现在是哪个国家。或者是现在中国哪里人
现在已经没有匈奴这个民族了,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公元前119年,将军霍去病在汉军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拥下“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
汉元帝刘奭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嫁与其为妻,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
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
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过胡夏。
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之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匈奴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4)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扩展阅读:
历史上匈奴建立的政权:
1、前赵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
公元319年赵国分裂为二赵:关中的刘氏“赵帝”和关东的石氏“赵王”两个独立政权。史家为加以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国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国,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国称为后赵。
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 )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
308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迁都平阳。310年病卒。长子刘和即位,后庶弟刘聪弑篡。316年晋愍帝降汉,西晋亡。
318年七月,刘聪(汉昭武帝)死,其太子刘粲继立,八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粲。镇守长安的汉中山王刘曜发兵攻靳准。十月刘曜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前赵)。
之后石勒反刘而自称赵王(后赵),前赵丧失东土,赵帝刘曜独存西境。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由于刘曜在关中地区对各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上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日颓,石勒则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
公元328年,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
2、北凉
北凉(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
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时。
北凉都城先为张掖,蒙逊自称张掖公。412年迁都武威,称河西王,凉州牧。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之后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
3、大夏
大夏(407年~431年)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
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
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
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因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北边,前后俘获、坑杀数万。
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发胡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刑杀工匠数千人。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夏国共存在25年(407年-431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匈奴
E. j以前的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匈奴后裔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F. 古代的 匈奴人 是 现在的 什么人
1.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其根据是欧洲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说:“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而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而《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以此证明中国历史中的匈奴就是欧洲记载的匈人。
2.北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其后是否成了入侵欧洲的匈人尚无定论。肯定这一想法的人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G. 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兴起于现在的内蒙古阴山一带,在公元前215年的时候,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他在西汉前期开始强大起来,并控制了西域,曾多次进犯中原地区,后被汉武帝战败。
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匈奴就开始进入到塞内,直到46年左右的时候,匈奴国内由于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因而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而南匈奴附汉称臣,之后在南匈奴的支持下,东汉开始征战北匈奴,在91年时,北匈奴战败被迫西逃。
古代匈奴的疆域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东到内蒙古东部,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西到费尔干纳盆地,北到贝加尔湖,曾被称之为 “百蛮大国”。在匈奴分裂以后,匈奴人逐渐迁移,于是古代的匈奴便渐渐的不存在了。
匈奴人的历史
入居塞内的南匈奴部众不断南迁,在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化出屠各胡、铁弗匈奴、卢水胡等支系部族,彼此互不相属,分别活跃在我国今天的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和青海地区。
屠各胡在山西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卢水胡则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并于公元5世纪建立“北凉政权”。北方鲜卑族强大起来,一部分匈奴与鲜卑融合自称铁弗匈奴曾经建立胡夏政权。
H. 以前的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以前的匈奴人,和现在的朦古族十分相似,现在的欧胱洲明民族应该拥有匈奴的血统,还有一部分匈奴人慰入了匈牙利,成为了现在的匈历利人。
匈奴人骁勇善战,曾对大汉王朝造成过很大的打击,虽最终是不敌大汉王朝被消灭,而匈奴这个词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慢慢淡忘,但当时的皈奴人也同其他名族进行过融合。
古代勾奴的疆球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东到内蒙古东部,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西到费尔干纳金地,北到贝加尔湖,曾被称之为“百蛮大国'。在匈奴分裂以后,匈奴人逐渐迁移,于是古代的匈奴便渐渐的不存在了。
匈奴文化
匈奴人信奉萨满教,五月于龙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
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关于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I. 古时候的匈奴是现在什么地方的人
古时候的匈奴,就是现在的中国人。
确切地说,现在的北方汉族和蒙古族里,匈奴人的血统最多。北方汉族还比蒙古族的匈奴血统多一些。
以前还有人在传“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奴”,现在也不传了。
因为北匈奴向西跑到中亚,就被赶上来的汉朝追兵消灭了。
闯进欧洲的那拨野蛮人是匈人。不过,匈人又被阿瓦尔人取代。阿瓦尔人又被马扎尔人取代。匈牙利人的祖先就是马扎尔人。即使认为匈人就是匈奴人——匈人出自中亚,那也是被后来的民族替换了两拨。所以,根本不能直接说匈奴是匈牙利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