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信息 » 美女摄影师王征在哪里工作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摄影师王征在哪里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1-24 08:11:50

❶ 孩子对转学的想法

如果孩子还小的话,那孩子对新的学校只会充满好奇。如果孩子大的话,那会有些不情愿和不舍得。

❷ 中外名人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 故事 ,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 方法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中外名人创业成功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中外名人创业成功故事一

鞍山岫岩80后小伙靠修脚创业,9年开了十家连锁店

80后王征靠修脚创业,9年开了十家连锁店

朋朋修脚店的鞍千路分店,近日正式开业,这是其在鞍山地区的第十家分店。这一天,对来自辽宁鞍山岫岩的80后小伙王征来说意义非凡。这个年轻的创业者,用9年多时间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有挫折与失败,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凭借一把柳叶刀,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艰难开局

1985年出生的王征来自岫岩石庙子镇石佛村,初中没读完就辍学的他,曾经做过押运员,也在街头发过传单。后来王征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凭借这股勤奋劲儿,他成了班里的思想教员。

退伍之后,王征曾纠结是回家乡养鸡,还是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我曾患过脚疾,很痛苦。后来经过治疗,康复了,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修脚这个行业了。但在家人看来,修脚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听说王征要靠“摆弄脚丫子”挣钱,乡里乡亲的闲话可是没少说。

2007年,刚结婚不久的王征向父母提出到鞍山开修脚店。“虽然他们是不赞同我的,但还是给我凑了3万块钱。”王征说,带着这3万块钱他只身来到鞍山,租下一个不起眼的门店开始了艰辛的 创业之路 。

5元、10元、20元……这是当时王征平均每天能挣到的钱。近一年时间下来修脚店只盈利500元钱。为了节省开支,他连续数月每天只吃薯仔白菜。后来妻子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和他一起生活,三口人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入不敷出的状态让王征几度想要放弃。“那时候亲戚朋友都不敢接我的电话,就怕我跟他们借钱。”王征苦笑着说。

第一桶金

支撑王征坚持下来的,是一次难忘的修脚经历。

2007年末的一天,王征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想让他上门修脚。那是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因患严重的甲沟炎已经连被子都无法盖严。王征小心翼翼地去甲、清创、上药,整整40多分钟。待一切处理妥当,老人终于可以盖上被,安稳地休息。

凭着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小店客源开始多起来。到2008年末,王征的修脚店盈利5万余元,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为了树立品牌,王征随后加盟了大连朋朋修脚,此后的生意愈加兴隆。与此同时,王征的许多年轻同乡也纷纷投奔他,希望一同实现创业梦。

2009年,王征开了第二家分店。虽然也经历了一段“赔本”时期,但很快扭亏为盈。就这样,经过9年的“摸爬滚打”,王征的修脚店从最初一家发展到十家,遍布鞍山各城区,并正在向海城、辽阳等地发展。所有店铺的营业总额也在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几万元,增加到近300万元。

公益之路

这些年,王征在摸索创业的同时,也将目光投注于公益事业。

2012年,王征带着自己的团队走进了敬老院,义务为那里的孤寡老人修脚,并送上崭新的袜子。起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在“作秀”,然而,他们每个月至少一次走进敬老院、社区,义务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修脚,几年来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公益理想。

今年3月,王征带着他的创业经历,去北京参加了中国沐浴行业交流会,得到与会领导的认可。其间,王征与来自全国的19名修脚从业者,获评“中国修脚大师”称号,成为行业新秀。“这是我创业路上的又一次提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修脚行业一定会越走越宽。”

那个曾经纠结于回乡养鸡还是坚持梦想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的业界翘楚。

中外名人创业成功故事二

福建80后小伙开宠物店追逐梦想的 创业故事

天生的“宠物爸爸”

林锦捷从小喜欢小动物,小学就当起“宠物爸爸”的他养过的宠物宝贝数量已经数不清了,种类从最初级的小金鱼到最常见的猫狗再到较个性的蜥蜴、大型鹦鹉,“宠物爸爸”的 经验 丰富。

与林锦捷对宠物充满了爱截然不同的是他的父母极其反对他在这些小生命身上花时间,父母甚至偷偷把宠物送人,但是林锦捷总是掏光身上所有的钱再一次带小宠物回家。

“狗爸爸”变身疯狂打工仔

“每天下班之后骑着电动车去遛狗是我觉得最快乐的日子。”在林锦捷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他都身兼多职,为创业做贮备。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逸的生活,林锦捷对自己的期待远不满足于此。他跟父母陷入了无声的斗争,父母不愿给他创业基金,他只能靠打N份工来积攒,货车司机、搬运工、快递员都曾是他的身份,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做3份工作。

两年后,他带着他的第一笔创业基金开了第一家宠物店。

宠物小店1.0 逐梦

第一家小店在塔头附近,沿街却只要1000元左右的月租,由于资金有限,林锦捷的第一家宠物小店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店面比较旧,里面没有任何区域分割,一进门就是浓浓的气味。”

初次创业的林锦捷没有任何经营的经验,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省钱。为了采购有营养又能让毛色发亮的食物他每天一大早就上市场,雇不起员工的他不仅负责了宠物的美容,还要做育种、接生。在狗狗的生产期临近的时候,他还得24小时吃喝睡在店里,以保障狗妈妈 安全生产 。虽然小店环境不吸引人,但是年轻老板的投入与认真,还是为小店带来了回头客。在经营了几个月后,小店基本能保持每月上千的盈余,但是付出的就是林锦捷的每一个清晨和黑夜。

背负生活的压力,林锦捷的宠物小店无法纯粹,盈利变成了经营的第一目标。一年半后,虽然小店经营稳定,但是位置和环境受限让经营无法做出突破,再三思量林锦捷选择了关门。

宠物小店2.0 圆梦

关掉第一家店后,林锦捷没有再仓促的选择好地点重开宠物店。正巧这时他的表哥从深圳回来,在表哥的鼓动下,他加入了表哥的 创业项目 ,这三年的工作中,林锦捷不断学习提升,充实自己。三年后,他有积蓄了,心中开一家宠物店的梦想依然还在,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关于这间店的方方面面他有了全面的规划。

1、选址明确。这一次林锦捷将店址选在了五四北的富人区,这边大多数人家都养宠物,而且不止一只。在于福州“遛狗群”的交流中他也得知这附近有一块极好的遛狗场地,可以说这附近的“顾客”很多,而且具有消费能力。

2、主打温馨牌。这一次林锦捷手头有相对充分的资金,能将心中的设想一一实现。走进他的旺财小宠就会发现有一层玻璃将宠物隔离在另一个区域,这使得店内的空气质量大大提升。在等候区摆上了沙发、茶几,让主人在等待自家小宝贝的时候能够更惬意。

3、只做专业的事。与第一次的盲目、瞎忙不同,这一次林锦捷对小店的定位更清晰。他熟悉宠物相关产品,擅长宠物美容,他就只做这些,将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宠物店一直是林锦捷的梦想,从三年的前的“向钱看”到现在的“追求品质”,他完成了从逐梦到圆梦的转变。梦想跟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呢?“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或许就能一步步地拉近。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中外名人创业成功故事相关内容

❸ 心怀善意的例子100字

24岁的王征是陕西武功县人,4年前从咸阳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应用专业毕业,先后做过技术维护、
商品销售等工作,2014年10月从一家公司的销售岗位辞职后,正在谋求新工作。11月4日,他在省体
育场附近参加完一个面试后,准备坐公交车回到自己的住处。因省体育场到住所没有直达车,于是他先
上了14路车,再中途转车到目的地。

上车后没多久,王征见身边空出一个座位就坐下了。刚坐下,他就发现身后站着一位60岁左右的
阿姨,手里还提着两袋东西,王征赶紧站起来要把座位让给她。阿姨说:“我不是太远,你坐吧。”王
征说:“我年轻,站一会儿没关系,您就坐下吧。”

阿姨坐下后,与王征聊了起来。当王征说坐车去找工作时,阿姨就问他学什么专业,想找什么工
作,王征就说了自己的意向。这时,阿姨突然让他把电话号码留给她,说她能帮他找到工作。王征也没
多想,认为阿姨是出于好心说的.一句客气话,就把电话留下了,到站后,两人就各自走了。

11月5日晚10时许,王征的手机响了,一看是个陌生号码,他刚接通手机,就听那边传来一个男子
的亲切声音,问他4日是不是给一个阿姨让过座,他如实做了回答。那边说,他是那位阿姨的儿子,又
问他的工作有没有眉目。当听王征说目前还没啥进展后,对方马上就说,自己可以介绍一个工作,让王
征去面试。随后又给王征发了短信,让他11月6日上午去凤城五路赛高国际城参加面试。
接完这个电话,王征的心情格外复杂,兴奋、惊喜,还有无法言表的感动,他不断地问自己:“这
是真的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品爆发’?”

这个电话对王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目前确实需要一个工作机会。于是,11月6日一大早,他
就去了赛高国际城参加面试。
面试时王征才知道,那位阿姨姓王,给他提供帮助的人是王阿姨的儿子朱先生,也是这家公司的一
个大股东。经过面试,王征如愿以偿获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❹ 王征南墓志铭 求翻译

少林拳以拳勇闻名天下,然而以打人为主,别人也可以乘机反击。有所谓内家的,以静制动,来犯的人应手就跌倒,因此把少林别称为外家。内家大概起源于宋代的张三丰。张三丰是武当山炼丹士,宋徽宗召见他,在路上受阻不能前进。夜里他梦见真武大帝传授他拳法,天明,他以一人之力杀贼百余名。张三丰的武术,百年后流传于陕西,以王宗最为有名。温州的陈州同从王宗学到其技,并用来教练本乡人,于是其技在温州流行。嘉靖期间,张松溪最为着名。松溪的土地有三四个,以四明人叶继美字近泉的最为第一,由此,其技又在四明流传。四明的到近泉传授的,有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都各有传授。昆山传给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给于波仲、吴七郎、陈茂弘。云泉传给吴绍岐。贞石传给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给柴元明、姚石门、和僧耳、僧尾。而思南的传人就是王征南。
思南从军征关白(即日本,应为丰臣秀吉,抗日援朝),年老后回家,以自己的内家数传授徒弟,但其中微妙精深的地方,就深自密惜,关起门来独自温习,跟他学的人都不能看到。征南在楼上把楼板挖了个洞偷看,得到一个大概。思南的儿子不成器,思南为自己的身后事无人料理而伤心。征南知道后,便取了几件银酒器,奉献给他最为购买上好棺木的费用。思南有感于他的诚意,才完全把不传的秘技统统传授给他。
征南为人机警,学到真传后,绝不显露锋芒,不到十分危急的时候不拿出来。他曾于夜间出去探查情况,被守卫的士兵俘获,反绑在廊柱上,有几十个人聚集在一起一边喧闹狂饮一边看守着他。他捡起一块碎瓷片偷偷的割断绑缚的绳索,拿出怀中的银子,往空中抛掷,趁几十个人正在抢夺,征南就逃了出去。几十人追赶他,都跌倒在地趴着起不来。跑了几里地后,迷失了道路,田间看守的人又以为他是贼,聚集众人围住他。征南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受伤的。某年底,他一个人出行,碰到七八个营兵要拖他去背重东西,他苦苦推脱求免,均不被理睬。征南就走到桥上,丢掉背着的东西。营兵拔出刀朝他砍,征南徒手相拒,营兵都自己跳起来扑到在地上,刀也锵然落地。象这样跌倒的营兵有好几人。最后,他夺取营兵的到丢到井里。等到营兵取来井绳取出刀时,征南已经走得很远了。他凡打人时都利用穴位,死穴、昏穴、哑穴,一切按铜人图法。有一恶少侮辱他,被他打了,这人便几天不能小便,登门谢罪后,才得以回复正常。有个牧童偷学了他的打人方法击打同伴,同伴马上死去,王征南看了说,“这是晕穴,不久会醒转过来。”过一会果真如此。征南好打抱不平,曾经为人报仇,那是激于不平而干的。有人与他是很久的故交,送钱要他去与自己的弟弟为仇,征南毅然与他绝交道:“这是用看待禽兽来看待我了。”
征南名来咸,姓王,征南是他的字。他家是从奉化迁来鄞(音进)县的。祖名宗周,父名宰元,母陈氏。世代居住在城东的车桥。到征南是迁到同岙(音奥)。年轻是他隶属海道卢若腾,海道衡量个人的武艺给与口粮,他曾领用过几个人的口粮。巡按御史巡视部属,征南七箭中的,补授临山把总。钱忠介公起兵,他以中军统领军务,屡立战功,授为都督佥(音千)事、副总兵官。失败后,他仍同华兵部联络海岛上的人,用药写密信往来。华兵部被害,而仇人的头还未被悬挂(杀掉报仇),他终身素食,以表明自己的志愿,知道的人都为他悲伤。他不问世事家居,羡慕他技艺的人,认为他贫穷必定容易招致,营将也都向他通殷勤,他却漠然不顾,耕田挑粪,象不知道自己擅长的技艺有易于求食的本领。一天,他去看一个老熟人,老熟人与营将住在一起,正请了一位松江教师讲习武艺。武师傲慢的坐着弹三弦,把身穿布衣的 王征南不放在眼里。那位老熟人向他说王征南擅长拳法。教师斜视着说:“这个你也会吗?”征南推辞说不会。教师敞衣扬眉说:“可以试一试吗?”征南坚持推辞说自己不会。教师以为征南惧怕自己,更加强邀他,征南不得已便答应了。教师被征南跌了一跤,要求重来,第二次更跌得流血破面。教师于是向他下拜,并用两匹细绢送给他。征南不曾读过书,但与士大夫谈论,却含蓄有物令人欣喜,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粗人。我弟晦木曾与他一起去见钱牧斋老先生,钱老也觉得他很奇特。当他贫困潦倒无以为生时,却不以为苦,而为能见到钱老、同我们兄弟交往而沾沾自喜。他喜爱结交到了这样的地步。我曾经一起同他去天童寺,有个和尚叫做山焰的很有力气,四五个人不能抓住他的手,他稍稍靠近王征南,就负痛跌倒。王征南说:“现在的人认为内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炫耀,于是将外家功夫搀入里面,这个学问很快就要衰败了。”因而同意述说内家的源流。倏忽又过九年,王征南因为悲痛儿子夭亡而死。高辰四把王征南的一生写了出来要求我写墓志。我于是在此写了这篇墓志。这哪里是他许诺时想到的呢?征南生于定思念三月五日,卒于己酉年二月九日,享年五十三。娶妻孙氏,有两个儿子:梦得,前一个月夭折,次子,祖德。以某年某月葬与同岙之南。
墓志铭为:有这样的技艺,却不施展出来。终究不肯将技艺出卖,志气让人悲悯。一旦水浅山老,孤坟难保,看了这段铭文,就几乎可以考证了。

❺ 王征执导作品

《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变成你的那一天 》、《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我的奇妙男友2之恋恋不忘》、《最亲爱的你》。

2004年进入影视圈,参与创作影视作品多部。作为一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在职位转换中,灵活运用自身优势在行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以家人之名》简介

《以家人之名》是由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张新成特别出演,涂松岩、孙铱、何瑞贤、安戈等主演,张晞临、杨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长治愈剧 。

三个没有血缘关系、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痛的孩子,机缘巧合下凑在一起成为了兄妹。大哥凌霄(宋威龙饰)、二哥贺子秋(张新成饰)、妹妹李尖尖(谭松韵饰)在两个爸爸李海潮(涂松岩饰)和凌和平(张晞临饰)的抚养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高中毕业后,两个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边是彼此认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边是无法选择但关系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在两个家庭中迷茫徘徊。九年后,哥哥们回到了新家人身边,三人终于团聚,但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仍如影随形。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三个人选择齐心协力,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他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过去阴影,让父母直面了自己的问题,也让彼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❻ 浙江广厦男篮球员名王征是哪里人

王征

球队:广厦

生日:1990-02-08

身高:221cm

体重:140kg

号码:13

位置:中锋

籍贯:河北廊坊

❼ 群体性迷失:拿什么拯救中国老板

不求知识,但求“能量”—一个老板培训班学员的自述很多老板去上课不是去学知识,而是去要“能量”——原来还有这种氛围!刺激一下自己,感受一下自己,因为麻木太久了。口述·王征在我的眼里,中国有两种老板:一种是真的想做企业,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XX理想之类的;另一种是被迫创业,是为了讨一口饭吃。我属于后者,中国绝大多数老板是像我这样的。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由于在武汉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去创业,也希望能通过创业出人头地。我是做计算机软件的,我经常对别人说,我的公司是靠技术起家的,但其实真没有什么技术,只不过比更垃圾的公司要好一些而已。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老板们常常失眠。离政府太近,怕麻烦;离政府太远,又怕搞不到资源。赚不到钱,焦虑;赚到了钱,却惶惶不可终日。大多数老板不知道钱是怎么赚来的,东一铲西一耙,捞到什么算什么。我认识的很多老板是做超市、美容美发、房地产等行业的,都没有什么门槛,管理和经营的模式很简单,很容易被复制和替代,发展起来都是靠机会、靠资源,风险很大,不安全感很强。大多数老板过着这样的生活:对上要做假账欺骗政府;对下要“语重心长”地欺骗员工;对外要营销包装好欺骗消费者;对内呢,说假话哄骗自己的亲人。我们欺骗所有人,甚至是自己。我们的世界没有真实,都是虚假和欺骗,都是在利用别人赚钱。中国90%的老板都是偷税漏税的,有几个公司不是两套账?不偷税,没法活,很罪恶但没办法。在我看来,中国老板活得不真实,很难说真话,什么事都是秘密进行,自己、公司、家庭都不真实,有太多偷鸡摸狗的事。随便抓个老板出来一问,都是有4个老婆6个孩子什么的。在市场竞争中也不择手段。我知道一个挺大的火锅店的老板,就自己制作地沟油,每年光这就能省下500多万。做了那么多坏事,有时候自己心里也会过不去,有一种耻辱感,公司和员工随之早晚也会出问题。我到底要什么?我从2006年开始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听过很多课,港台和国外的成功学之类的都听过。虽然都价格不菲,但基本没有感觉不值的。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去听这些课程的投入产出比,其实老板大多没有这个概念,因为他们与常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老板上课都是有选择的,但不会细致地去衡量,感觉差不多就行。因为对他来说,什么事都是有风险的,骗别人和被人骗、坑别人和被人坑都是经常的事。大多数老板创业都是为了钱,但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开始迷失了。比如,现在你有5000万,要干什么?真的不知道!做企业是为了钱,但已经有钱了啊!你可能会说,那就继续投入企业啊!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首先,投入企业是有风险的;其次,其实他从根本上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企业。于是开始变得很嚣张,自我膨胀,大言不惭;开始乱消费,裸体派对、沙漠裸奔的事是不少的。在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上,老板们自己不认可自己,不接受自己的过去,甚至看不起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极为错综复杂,白道、黑道、员工、顾客,心力交瘁,疲于应付,没有办法圆满,很难做,不想再做了。但人又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舍,对自己拥有的舍不得放手,即使有时想通了,真想放手也不好放,因为不信任任何人。最终就变成进不得,也退不出。于是开始追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很多人干巴巴地给老板培训管理学课程,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老板们为什么要学习—老板们是希望能够解脱烦恼。很多老板去上课不是去学知识,而是去要“能量”—原来还有这种氛围!刺激一下自己,感受一下自己,因为麻木太久了。“爱”是一切的法门2006年,我去上了刘一秒的《赢利智慧》的课程。刘一秒认为,智慧就是般若,是放下,是舍得,是爱众生,是追求关系的圆满。《赢利智慧》是要老板们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它没有告诉你在术的层面的一二三,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让你自己去找操作的方法。我上完课后感觉挺有收获,回到公司就尝试建立一些机制。比如将工作定额定量地进行层层承包,效果挺不错的。于是,我又去上了《影响智慧》和《演讲智慧》的课程。这两门课说的是老板的影响力,谈了很多儒释道的东西,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从根源来说,人要靠什么来影响别人?靠爱!有爱就有变化。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变化体现在家庭和公司。对家人而言,原来我都是漠不关心的,现在开始关注他们了;原来我和员工之间是猜疑和博弈的,现在开始用另外的眼光去看他们了,愿意发自内心去成就他们了。我发现自己变了,周围的人也跟着我变了,这种感觉挺好。我也开始做一些公益的事。两年前,湖北某地一个女孩被烧伤,惨不忍睹。我牵头组织了一些老板,捐了二十多万,并亲自去操作相关的事情。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以前也会捐点钱,但绝对不会这么用心地去做。之后,公益方面的事情我们越做越多,基本都是“不留名”的,但真的感受到一种做人的尊严,这种感觉特别好!后来,我又去上了《宗教智慧》的课程,谈的是企业的永续经营的问题。我觉得讲得都挺好。这些培训其实回答了老板的一个根本问题:你为什么挣到钱了?是因为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是很多老板都明白的。大多数老板总以为是搞定了XX关系,获得了XX资源等等,这就是中国的商业生态。在我们眼里,商业是一门社会关系学,不是企业管理学。钱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钱要怎么去,我们更没有想过。但其他的培训大多是就商谈商,老板的根本问题—心的问题(压力来自当下烦恼无法解脱)—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就不在“商”啊,我们都不想赚钱了,还和我谈什么企业管理?刘一秒的好处是,他谈心,同时将谈心和谈商业结合在一起了。反正我信了我从刘一秒那里学到了“德”,学到了“爱”,爱是一切的法门,学到了放下,最重要是我的“善”被激发出来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祖宗八代都没有信佛的,但我现在信佛了。至于外界怎么评价刘一秒,我不关心,至少我感受到的刘一秒也是有“爱”的。但我对他没有什么崇拜。刘一秒没有告诉我怎么诵经,他会不会我也不知道,但他把我引到这个门里了,剩下的事要我自己去做。我后来就拜访过很多大师,研读了不少佛经。今年春节期间我到港澳台走了一圈。在香港遇到一位马来西亚姑娘,我们一路相伴,但最终别离时,我并没有给她留我的联系方式,这就是我的变化。对我来说,我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现在挺自在的,按佛教里的说法是 “轻安”。我知道世界永远不可能圆满,但走在圆满的路上就可以了。[应被访者要求隐去真实姓名]评述“野孩子”需要什么?有个老板说自己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稻盛和夫,另一个是刘一秒—这让人哭笑不得,却很能理解。老板们就像没人管的野孩子,饿极时不管脏不脏,有吃的总比没吃的要好。在武汉的一个咖啡厅,我见到了王征。相互寒暄坐下后,他将手中的书放在桌上,书里还夹着一支笔,可以随时做读书笔记。这是一本名为《生命智慧》(繁体)的书,王征说,这是台湾的一个大师送给他的,今年春节期间,他到台湾拜访了不少大师。如王征所说,他是为了一口饭去创业的。为了赚钱,他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有官员、合作伙伴、员工、消费者,还有所谓黑道的兄弟。这些年让他无所适从、烦恼丛生的,却也正是这张复杂的关系网。这正中了《华严经》中所言: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中国老板的不能承受之轻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混沌的商业生态孵化了一群背景庞杂的中国老板。当年创业多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而如今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日子并不好过。如果说“挣钱”的快感让他们的生命进入一种惯性的运转,那么“市场转型”则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止步反思—我为什么要做企业?我爱做企业吗?不做企业还能做什么……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他们解不开的心结。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谈及:“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在地上。但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当中国老板们“为一口饭吃”的这根“灵魂的稻草”随风飘去后,他们的灵魂漂浮在空中不知去向。于是开始不安心,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当然,老板们可以将其归结于被社会生存环境所裹挟,但在心灵轻飘飘的状态之下,他们终究逃不过内心的挣扎。出路在哪里?王征给我们的答案是—刘一秒给他打开了一扇门。王征也上过成功学的课程,但他认为,成功学只是一种皮层按摩,它只告诉你如何成功,但老板们大多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更深层次的心理按摩没有做到。显然,王征们想要的“能量”不只是刺激皮层那么简单,而是要帮他们的内心重新找出一条出路。“大师”们不是稻盛和夫王征阐述的刘一秒“智慧”最终在自己企业中的运用,比如在企业中层层分包,以及要真正发自内心去成就员工等等,其实都可以在西方管理学中找到出处和依据。对管理学并不精通的“大师”们之所以能够横空出世,除去中小企业老板是没人管的“野孩子”,以及许多管理学教授的理论教学让他们“难以下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带来了心灵层面的按摩。独立咨询学者白立新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个老板告诉他,自己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稻盛和夫,另一个是刘一秒。这让白立新哭笑不得,但却很理解。老板们“饿极了”,“脏不脏”先不管,有吃的总比没吃的要好。“培训大师”们某种程度上看透了中国老板心灵纠结的本质。如王征所说,他们在心灵空虚无助没有出路的同时,仍然放不下自己打下的“基业”。于是,大师们重新赋予老板们放不下的“基业”以宏大意义(如“爱众生”),为老板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虽然谈得很务虚,但老板们觉得非常实用。谈及稻盛和夫,我们都知道,他言论平和、以身说法、娓娓道来、不打诳语;而“培训大师”们的“智慧”则十足刺激,以“绝对肯定以及一定”的语气告诉你“真理”,仿佛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稻盛和夫针对的是广大众生,他的观点是赋予工作以极大的意义,让人们从工作中去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觉悟;而“培训大师”们主要是针对老板群体,赋予老板群体本身以极大的意义,给老板以心理按摩,在此基础上告知夹杂着几大宗教内容的“智慧”。稻盛和夫强调人应从劳作修炼中获得幸福,而“大师”们则直接给老板们“卖票”,让他们搭上通往幸福的“高速列车”。稻盛和夫强调的是“原点”和“过程”本身的正确性,从而理所当然地实现“终点”的正确性。刘一秒则强调“结果”的达成性,而不论“原点”和“过程”的正当性。以“爱”为例,稻盛和夫强调“利他”,原因在于—作为人,本就应“利他”,同时强调以“内修”达成“外爱”,以“热爱工作”实现“利他”。刘一秒所说的“爱众生”则是出于这样一种逻辑—爱别人才能让更多人爱你。也即,刘一秒所说的“爱”是世俗功利而非真正的“仁爱”,而这正与很多老板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契合。很多老板觉得自己从刘一秒处找到了“真爱”,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明白个中机微。作为一个企业主,当以所谓“宗教智慧”去运作企业难免令人担心。正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所言:“个人道德之长,不能弥补组织和技术之短。在明朝,道德至高无上,它不仅可以指导行政,甚至可以代替行政。而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则应具备体制和技术上的周密,才不至于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做救命的符箓。”对于企业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在当下经济和社会转型期,迷茫的不只是老板群体。怀疑自己,说明你已经一只脚迈进了领导企业的正道。老板们要做的正是借这个机会真正去重新认识企业之于社会和自己的意义,而不为旁门左道迷惑,自己为自己找到一条心灵、生活与事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