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美女还有什么称呼
①以服饰、化妆品代美女: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首先是从服饰、化妆品着眼的。因此“红袖”、“红裙”、“金钗”、“红粉”、“粉黛”、“红颜”、“红妆”等,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是女子的代称。“钗”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类乎现在的眉笔,“红粉”则是胭脂和铅粉,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红妆”则是从“裙”、“钗”等具体的服饰到束妆完毕,以整体的盛妆代称女子。
②以玉代美女:
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说来,是取玉石的珍贵、晶莹、雅洁之意。如“玉颜”、“玉人”、“玉奴”、“玉儿”、“玉姝”、“玉容”、“红玉”等。
③以蛾代美女: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又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等。
④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美女,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⑤用含“妖”的词语代美女:
妖,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或指装束、神态不正派。此处作媚、艳丽之意。以含“妖”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妖娆、妖女、妖姬、妖艳、妖冶等。
⑥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姝丽、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⑦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争如我解语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场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女子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⑧用“夸张”的手法称极品美女:
古时极言美女俏丽的近于“夸张”修辞格的别称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绝色”、 “国色”、“惊鸿”、“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等。
⑵ 美人在古代除了被称为“姬”,还被称为什么
1、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2、丽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3、佳人:指美人。
4、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
5、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6、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
7、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8、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
9、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10、二八佳人: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古代着名的美人有潘安、董贤、龙阳君、慕容冲、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等。
(2)古代美女又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美人的标准: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于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对美丽而又流转生辉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佼佼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着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⑶ 古代小常识:古代美女别称知多少
古代美女别称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指美人。
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称。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娥眉”的省称。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专用作“自己的妻
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后用来形容中年妇女仍保留青
年时的神态。
巾帼英雄:指才智出众的妇女。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
中国古代女子别称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
代李商隐《马嵬》: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颜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
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
《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因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
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
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干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
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
中国女性称谓多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
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
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
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
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
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
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
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
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
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
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
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
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⑷ 女子的别称或雅称有哪些
古代女子的雅称有:红袖、红粉、粉黛、蛾眉、红颜、巾帼、婵娟、娇娃、丽人、淑女、玉女、玉奴、青娥、仙子、姝丽、惊鸿、倾国、倾城、尤物、软玉温香、小家碧玉、二八佳人。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是女子的别称,其中沉鱼是指西施,落雁是指王昭君,闭月是指貂蝉,羞花是指杨贵妃。
淑女是指贤良淑德的女子,在仪容仪表、言行谈吐、家庭教养、文化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十分得体大方。
具体介绍
红袖:本意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后来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词。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旧时借指年轻妇女、美女。
粉黛:原意指白粉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红颜:原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代指美丽的女子。
巾帼:原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
婵娟:用来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中常以此形容女子。
娇娃:指美丽的少女。
丽人:指美貌的女子、美人、绝色丽人。
淑女:指贤良淑德的女子。
玉女:传说中的仙女,后代指美女、仙女,也可做对他人之女的美称。
玉奴:常见于诗词中,泛指美女。
⑸ 诗词中的对美女的雅称有哪些
1、倾城
"倾城"一词,意义甚多。古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后形容女子美丽或花色艳丽,又有全城出动之意。
2、红颜
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意思为表面嫽妙以蛊惑啊,红颜刘晔的扬华。
3、粉黛
粉黛,读音为fěn dài,汉字词语,原意指白粉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意思为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4、红袖
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意思为长安众多富人,盘菜罗膻荤;不懂文字饮,只有能醉红裙。
5、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意思为希望马燕犀动地来,从埋红粉白成灰。
⑹ 中国古代对美女的称呼有哪些
有
碧玉、婵娟、蛾眉、粉黛、红粉、红袖、红妆、花娇、娥娇、娇姿、娇姝、惊鸿、佳人、丽人、美姬、青娥、倾国、倾城、姝丽、仙子、玉人、玉面、玉女、玉儿、玉娥、玉娇、玉姝、玉真、玉妃、妖女等等。
⑺ 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
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
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在古代人们对于女人的别称有很多,有的是根据女人的装饰或是容颜等来起的,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的相关内容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1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目
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称。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裙钗:因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智慧出众的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干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佳人:指美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称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维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2
为什么未婚的姑娘称为“黄花闺女
在民间,人们常把未婚的姑娘称为“黄花闺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古时候的女子十分注重梳妆打扮,尤其是一些名门贵族的姑娘。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非常爱美。有一天,她躺卧于宫殿的檐下,适逢腊梅盛开,北风吹得梅花片片飞落,几瓣梅花掉在了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了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了,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到前额。
寿阳这种打扮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又有人开始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黄”。也有将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额上或两颊作为装饰。久而久之,黄花也就成了女性的特征。《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可见当时已经很普遍了。从此,“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
这种习俗直至金、元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以后,才慢慢消除。妇女们虽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爱把没有出嫁的年轻女子称为“黄花闺女”,一直流传至今。
趣味链接:代“丫头”仅指小女孩吗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要在头上梳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如同一个“丫”字。所以小女孩被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曾写诗《寄赠小樊》:“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其实,“丫头”不但可以指小女孩,也可作为对小辈女子的亲热称呼。如《红楼梦》三十五回贾母说过:“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在书中,凤姐并非小孩,而是贾母的孙媳。
另外,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又用以称呼婢女。宋代王洋在《弋阳道中题丫头岩》一诗中咏道:“不谓此州尤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
⑻ 古代女子的别称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