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如何形容美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我们绞尽脑汁,用最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心仪的美人时,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写美人的呢?其实,古人为了描写美人也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的。
兰苑仙葩林妹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曹雪芹
峨眉轻蹙,凤目含情,更兼体态娇弱,犹如西子,这样的“神仙妹妹”谁人不爱呢?何况这个美人还心思玲珑,诗才旷世!
2.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这要看哪个朝代。在汉朝,是赵飞燕那样的纤细女子,可在掌中舞。在唐朝,是杨贵妃那样的丰腴女子,肤若凝脂。
3. 古人眼中的美女标准是什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是人类永远的话题,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我们不会再像古人那样对三寸金莲变态的痴迷,而西方文化的传入使我们的审美越来越看重各种拐弯。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按照我们的祖先的审美标准来看,和我们今天还真的是很不一样。
在古人眼中,一个女人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她的三围,而是她的一双小脚。所以古人选美,首先看脚。传说在明正德年间就举办过“晒足会”,类似我们今天的各种选美大赛。晒足会以山西和直隶两地最盛,或六月六,或元霄节,庙会、集市之上,士女云集,围坐于空场,头上蒙着盖头,脸可以不给人看,但都要把自己的尊足亮出来,供游人点品,评题,最后,由看够了小脚的众男人,民主测评,定出状元、榜眼、探花,优胜者,从此名传遐迩,如果未嫁,那么肯定身价百倍,媒婆盈门。没办法呀!咱祖先就好这口。
除了看脚,还有几方面的评价
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发型也是一项标准。
肢体透香。女性肌肤中自带的香气,可视为美女,大家熟知的干隆的香妃,但也有人指出,这种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的说的狐臭。哈哈哈。
指如葱根。这就是要肌肤胜雪。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小脚、小脚、小脚。比如潘金莲何谓也,三寸金莲之谓也。大家这下知道西门庆、武大郎、为什么喜欢她了吧!
4.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选美的呢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
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肢体透香:如果一个女人天生不用喷香水就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想必能令所有的男人发狂。这种自然香的美女向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据说除了清代着名的香妃,西施也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美女。这是男人的极致幻想,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列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美女是男人永远不会离嘴的话题。时代的进步使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对“三寸金莲”再生出近乎变态与偏执的喜爱。而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也使我们的审美逐渐趋向于“丰乳肥臀”的西方标准。其实,不同的人审美标准自然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过,当我们知道古代的这些审美标准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如果穿越到现代,到底还是不是一个美女还难说呢。
5. 古人说的美人指什么人
只谈个人观点:
标准解释里,“美人”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从字义分析,“美人”就是“美”之“人”,“美”这个词绝对可以形容男人,而“人”不特指的话一般也是指男人,这个我还是认同哒。
但是我认为,“美人”指从古至今都是指女人的时候更多,而且越往近古越趋向于形容女人。
有人认为在先秦时期“美人”专指男人,这个绝对不是真的。
《六韬》:“厚赂珠玉,娱以美人。”珠宝美人并称,还可以送来送去,应该不会是男的。
《诗经》:“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个显然是指“静女”。
《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我认为唯一一个可以确认指男人的,是这个:
《诗经》: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从全诗的语气和微妙的少女情结看来,应该是小姑娘YY美男子的一句话。
在我看来最有争议的,就是屈原的“香草美人”了。
在屈原的诗中,“美人”绝对是指君王或者贤才或者自己,这个没话说,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比喻,所谓“香草美人之喻”。既然是比喻,本体和喻体肯定不一样啊。所以我认为,屈原的美人还是指美女,用美女来比喻君主贤才罢了。
更何况,在屈原先生的脑洞里,四处求女,抒发思念,还要找媒人,分明是在描写爱情婚嫁啊。在屈原的诗里,佩香草,娶美人是相提并论的,都是比喻。
都怪屈原开了楚辞之先例,后世很多人都效法他用美人比喻贤才。长久下去,人们也就默认了“美人”指贤人。后来唐诗宋词里面也有直接拿“美人”指男人的啦。
最要命的是,汉代的“美人”是一种后宫品级啊,更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专门就是写美女的啊。我想自那以后,大家提到“美人”这个词肯定就要女性化了。
然而还是要强调,“美人”虽然指女人的时候多,“美”还是指男人的时候多呀。要想确定是男是女,还是联系上下文好了。
6. 美人是什么意思
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也喻君上、品德美好的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着名的的有,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一、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
二、喻君上。
三、品德美好的人。
四、妃嫔的称号,起于东汉,止于明朝。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艺术大师布南坦认为,标准的美人必须具备如下八个三:
三长:身材长、四肢长、秀发长。
三短:耳朵短、牙齿短、脚板短。
三白:皮肤白、牙齿白、手面白。
三黑:眸子黑、眉毛黑、睫毛黑。
三宽:胸前宽、眉间宽、额头宽。
三窄:嘴巴窄、腰围窄、脚跟窄。
三细:鼻子细、颈项细、指头细。
三小:后脑小、鼻孔小、乳头小。
近英国一家着名权威女性时尚网站宣称:
新世 纪人们将从以下10个方面来衡量现代女性的健与美。
1、骨骼发育正常,身体各部分均匀相称。
2、肤色红润晶莹,充满阳光般的健康色彩与光泽,肌肤有弹性、体态丰满而不肥胖臃肿。
3、眼睛大而有神,五官端正并与脸型配合协调。
4、双肩对称、浑圆,微显瘦削,无缩脖或垂肩之感。
5、脊柱从背视成直线,侧视有正常的体形曲线,肩胛骨无翼状隆起和上翻的感觉。
6、胸廓宽厚,胸肌圆隆,乳房丰满而不下垂。
7、腰细而有力,微呈圆柱形,腹部呈扁平状。标准的腰围应比胸围细1/3左右。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
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 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于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对美丽而又流转生辉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佼佼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着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
7. 古代文人用“美人”来指代什么(附带例句)
一、君王,详见屈原的《离骚》,原句我就记不清了; 二、后宫称谓,在唐朝开始用,级别低于嫔。 三、就是常指的美女了。
8. 谁知道古代人评价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美女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美人的骨骼要像玉那样,“石蕴玉而山晖”,这玉虽然看不见,但能令整个大山别有一番灵气。
此外心中还要有诗词歌赋,
9. 古代女人以什么为美
女性的美色第一在肌肤,而以肤色白为最难得。“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为美,到明、清时代,这种“一白遮百丑”的观念更为强烈。李渔经过多年观察,总结女演员化妆的经验,认为某些肌肤不白的人,也可以使其变白。他把皮肤是否白嫩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其次是眉眼。“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粗细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眉眼以细长清秀为最美,其性格必然柔和聪慧。
再次为手足。手以“纤纤玉指”为最美,但具有“纤纤玉指”的女子太少,“十百之中,不能一二靓也”,因而在“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就可以了。美女的脚“但求窄小”而又善于走路者为最美。“直而正者,非止美观便走,亦少秽气。”
最后是修饰,李渔认为女人“无论妍媸美恶”,都要讲究修饰。但他同时又指出,修饰不能太过份,也“不可不及”,而要适度。对妇女的衣着,提倡洁和雅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他特别强调衣服的色调要与人的脸色相协调。“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
10. 古代美女美的标准,
一、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最为难得。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皮肤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二、明眸善睐
明洁灵动、富有神韵的眼睛,也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面为一身之主”,而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动静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三、云发丰艳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审美标准。“云发丰艳”出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云发”,形容头发象乌云一样又黑又浓;“丰艳”,则形容头发不仅浓密,而且亮丽有光泽
四、蛾眉青黛
细长、弯曲、淡青色是中国古代美女眉毛的审美标准。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
五、杏脸桃腮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中国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多强调其艳光照人。古人常用“玉”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颜”或“颜如玉”,取义玉的温润、光洁和美好
六、樱唇贝齿
色泽红润、口型小巧是中国古代美女嘴唇的审美标准;晶莹洁白、整齐均匀是中国古代美女牙齿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人们常以“红唇皓齿”、“樱唇贝齿”来赞美女性唇齿之美,晶莹洁白、整齐均匀的牙齿配以小巧红润、充满活力的樱唇,当然会给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对容貌美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七、杨柳细腰
纤、柔是中国古代美女腰肢的审美标准。纤腰是自古迄今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腰肢之美,不仅在于其纤细,还在于其柔软、柔韧。柔并不是弱,而是要表现出一种韧性,柔而有力。
八、纤纤素手
白嫩细腻、修长灵巧是中国古代美女手指的审美标准。古代美女,除了面孔之外,人体最频繁外露的部分要数双手了。古人在评论美手的时候,瞩目最多还是手指的白嫩,常用“柔荑”、“玉”、“葱”等物作比。
九、三寸金莲
纤小、弓弯、白净是中国古代美女双足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女性对自己身体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西方美女那样的肥臀丰乳,而是美丽的小脚,古人称之为“三寸金莲”。这不仅令众多西方人感到困惑,也令对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相对陌生的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
十、软玉温香
娇柔、白腻、芳香是中国古代美女身体的审美标准。“软玉温香”是对女子身体美的描写,其中“软”、“温”是柔和、温和的意思,“玉”、“香”两个字颇有概括性,一个表现视觉和触觉方面的白腻,另一个表现嗅觉和味觉方面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