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吹唢呐
慢慢来,不要着急。指法的话,D调指法应该和笛子一样,你可以买本书作辅导,陈家齐或刘英的。选一个你觉得顺手的指法,先练着,然后就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曲子吹吹了。至于哨片的问题,建议你找一个会吹唢呐并且会修的人,让他帮你处理一下,比你自己弄要强。而且,这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刚吹的话一定会觉得费力的,不要紧。加油哈。
㈡ 唢呐教学基本功及技巧
一、唢呐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唢呐发声的关键所在,腹式呼吸法是胸壁与肺部的张合,腹肌与横膈膜的扩张收缩来进行控制;胸式呼吸方法是使肋间肌的收缩从而肋骨上移,扩大胸腔将气吸入,反之,将气呼出;胸腹式呼吸方法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调动胸廓部的肌肉来增加肺活量;目前而言,胸腹式呼吸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吹奏方法。
二、吐音的发声
针对唢呐初学者而言,舌头放置的具体位置因人而异,吐音还要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吹奏,运用正确的口型(注意,唢呐初学者口型一定要运用正确)将气息均匀地运输到唢呐的管体内,在此同时运用舌尖均匀而有弹性地接触哨片的上端部分,正确的吐音方法是运用舌尖轻轻地点在舌头的上端振动位置;吐音的产生不能影响舌头与吹奏口型的动作,同时也不能影响唢呐的音准效果。
三:唢呐的吐音方法
唢呐的吐音种类比较多,不同的吐音技能而产生的音响效果也有不同;吐音效果的特点在于舌头吐出的强弱的不同;唯有正确地运用姿势、气息、口型,才能将唢呐的吐音技能运用的淋漓尽致;运用舌头去触碰所按哨片的上端时,此时舌尖触碰唢呐哨片的面积要小,舌尖伸向哨片与离开哨片的速度要轻、速度要迅速;注意,因为唇部含了唢呐的一部分,要用舌尖去碰哨片上端,必须将舌头往后伸缩。
四、影响吐音发音的因素
(1 )气息
气息与舌头的动作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练习运用气息的方法可通过练习长音来达到,进而对每个音形成准确、稳定音响效果。
(2)舌头的运用
舌头的根部要保持不动,吐音时用舌尖有弹性轻轻地去碰哨片的上端,吐音时舌尖触碰唢呐哨片的面积要小,保持舌尖与唢呐哨片之间有着较短距离为宜。
(3)舌指配合的运用
舌指结合的运用是唢呐演奏当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单独做舌头动作比较容易,在与指法的结合上,注意吐音、节奏的准确性;手指的配合往往出现时间差的问题上,演奏时手指的动作要平衡均匀为宜。
㈢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

㈣ 跪求唢呐曲子指法,简单的,我是初学者,谢谢
唢呐吹奏的基本指法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感情的表达都有着直接的干系。手指运用恰当,舌、指容易共同和谐,反之,则肯定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结果,以及本领的充实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据重要的职位地方,不行忽视之。 现在对唢呐指法的明白还不太划一,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罗着指法的变革运用之内容。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因此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谓。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 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差异。如全按作suo就等于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雷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样平常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 ,但偶然由于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下把位在 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以是,初学者一样平常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样平常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 把位)附着于杆壁,使唢呐连结肯定的平衡稳固状态,以利于手指的机动运用。实际这便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样平常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要是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要是必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离开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别的指花本领时,不光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临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一样平常打开第六音孔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本身的具体环境,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虽然也可以伴随打开,如允许以使手指的活动更机灵,然而奏五声音阶的快速旋律时,为了运指的方便,又可以保留第五孔手指。如第八音孔手指同第四音孔手指一样,要产生特别的指花本领时,那第五音孔手指也同样必须打开。另外,筒音指法,也是一种典范的保留指运用要领。以上是按sao的指法讲保留指,如换了指法;由于音阶音程产生了变革,以是保留指也随之产生变革。如sao的指法,奏fa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la指法奏fa时,第四音孔变成了保留指等。仅议决以上叙述足可以看出,精确地运用保留指,确实有助于手指的机动运用,本领的充实发挥,音高的精确控制和乐曲的感情体现。为使大家了解唢呐指法及其运用,指法的确定和选择,一样平常是根据乐曲的音域和魄力气魄要求,通常因此乐曲的最低音来确定指法,特别环境亦可接纳低于最低音的音或切合地方魄力气魄的要求来确定利用的指法。如《战斗举行曲》,其音域为从小字一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据其调式调性,确定为sao的指法;河北民歌“茉莉花”,最低音是do,本应接纳do的指法,为了顺应地方魄力气魄的要求,可接纳sao的指法,虽然也要考虑到它的音域。指法的运用与控制半音音准的干系是很密切的, 半开半按的指法 (实际占开少按多)控制半音,每每多用在稍快和快速的乐曲中;而用唇、气共同控制的半音,每每多在稍慢和慢速乐曲中。以上讲的多是变革半音的控制要领,天然半音,一样平常多用唇、气共同控制(包罗低控制和高控制〕,也有议决保留指办理的,也有议决半保留指办理的,如sao的指法奏fa时,mi音孔为保留指,奏si时,也可半开do音孔 (半保留指) 。在升半音(高控制)时,还可接纳以唇为主气为辅的控制要领;降半音(低控制)时,又可接纳以气为主唇为辅的控制要领。虽然,这种控制要领并非一概而论,在伴奏和合奏中,一样平常控诉 (半开半按,全开全按)多见。 由于乐的感情、魄力气魄和本领的差异要求,指法在运用中也是不停变革的(这里是指某一个调子中的指法变革) 。如sao指法中的第 六、七、八三个音孔,议决与气的共同控制,都可以分别发出sao的音高,而第八音孔又可以发出la、si、do三个差异的音高;另有用re 的指法,mi、fA、sao三个音都可由第八音孔发出,要是第四五六音孔手指为半保留指时,再加以唇气共同,可以发出一个八度内的几个音,虽然这里一样平常多实用于仿吹慢板中的唱腔。另有一种特别的泛音控制要领,由一个音孔发出几个高度差异的音,以sao指法为例,“ 5”可发出5512,“6”可发出6623,但一样平常很少用这种指法,以是也比较难掌握。如“百鸟朝凤”中的“春鸪鸪”的叫声,均由单开第六孔发音全按作re指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几个差异的音孔,可以发出同一个音高,一个音孔又可以发出几个差异高度的音。另外,另有借孔指法,如吹奏河北梆子唱腔时,高音多接纳上借孔指法sao 指法,do由do的上一孔re发出,re由re的上一孔mi发音(在奉高音时,略开第八音孔,也属于特别的借孔指法) 。上借孔指法所发出的音,给人一种轻松明亮之感,而且省力,不外仅实用于慢板唱腔中的摹 仿,而且多用于高音区;下借孔指法发出的音(如re指法,sao由fa 音孔发出) ,有刚劲内在之感实用,于上把位的中音区。奏山东民间 乐曲和地方戏曲时,用re指法,上把位的mi和sa0连用时,可接纳高控制要领使,mi音孔发出mi、sa0和sao、mi两个音高,其结果细 腻光滑油滑;而吹奏si、la、sa0三个吾时,又可同时半开do、si、la三个音孔,接纳低控制要领而发音,其结果含蓄幽默。由于乐曲感情的变革和内容的必要,上下把位的同度音,也可随之变革(特别是在同乐句重覆时)。如re指法①5656 2321和②5656 2321 ,①中的2321 用上把位,②中的2321就换用了下把位,这种上下把位交替的伎俩也属于拍法的变革运用。运用这种伎俩,使音色和结果产生了光显的 比拟,丰富了乐曲的体现力。 指法和口形,虽然是两个问题,但它们每每又是密不行分的。尤 其是音准控制和音高变革及特别本领等,都必要它们两者的密切共同 。如re指法,吹奏超低音(低于指法中最低音)的do时,按住re音孔 发出do音(重降re) 。由于指法产生了变革,口形也随着产生大幅度 (双唇放松前伸)的变革,虽然气息控制也必要给以相应的共同;相 反,在第八音孔mi音上发出sao音时,由于接纳了特别的指法,口形 也随之给以相应(双唇后收拉紧)的共同,这里同样也不能马虎气息 控制的和谐作用。《百鸟朝凤》中的各种鸟鸣,由于特别的音响,必要 特别的本领,以是必须议决特别的指法与特别的口形相共同才气擭得 。以 猫头鹰的叫声为例,它必要的口形,既不是双唇后收略包牙尖, 也不是双唇放松前伸,而是黑白签收,口轮匝肌紧贴牙床,下巴上提 ,有闭嘴感,双唇呈扁平状态,类似微笑状。而指法,既不是开某一 个音孔,按某一个音孔,也不是全开全按某些音孔,而是多指同起同 落略渐开略渐按某些音孔,全部活动的手指根本上不离开杆壁。又如 河北的筲音本领,虽然是弱音的一种,但由于接纳了特别的口形(上 唇向前触哨片根部,下唇后收触哨启靠近哨片部份,上唇用力向上和 下唇用力向下,有扩大口腔张嘴感)和特别的指法(除si开第一二音 孔外,其他各音是用哪个音开哪个音孔的指法)相联合,以是发出的 音具有别开生面的特别色彩。 指法的变革与高音和超吹高音的音准控制运用也有着特别的干系 。如sao指法中的“mi、fa、sao三个高音中的mi,偶然发音不纯洁 此时可以将re音孔作为保留指,大概是用mi的泛音指法保留mi以F的 三个音孔的手指,还可接纳将第八音孔略开少许(好像泰西管乐打开 高音键一样)的要领。高音fa、sao不易吐奏发音,可接纳只管即便少开多 按的控诉要领,再加以手指的速开速按以及顿吐的要领给以共同,一 般可以确保这两个音的吐奏果(sao的吐奏难度更大一些,必须有 精确的口形和肯定的黑白力)。另外,由于用保留指而破坏了旋律的连 贯性、流畅性,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把保留指变为发音孔为半保留指( 开半按)的要领。如la指法奏2346 3432 l -时,此中的fa 音就由原来的mi音孔保留指变为半开fa音孔而发音。 唢呐的指法是个很庞大的问题,以上就定指法与定调问题、保留 指的运用、半音控制、指法与乐曲感情、魄力气魄和本领的联合、指法与 超吹的音准控制等问题叙述了本身的见解。虽然,唢呐的指法问题还 不但这些,以上讲到的问题也另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文只是本身多 年教学和演奏的总结,管窥之见难免有疏漏不合错误之处,恭请大家批评 指正。 指法在运用中,必须是有目的有根据地变革运用的,否则将会产 生所得其反之结果。特别吹奏当代创编乐曲,以及伴奏、合奏、重奏 乐曲时,肯定要根据具体环境,确定合理的指法(包罗定调指法) , 切不行恣意滥用。 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以下都以第三孔作“do”,筒音作“sao”的D调唢呐为例) 。有风俗用D调筒音作 sao的指法,有风俗用C调筒音作re的指法,另有风俗用C调筒音作 la和A调筒音作do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于受地方魄力气魄的影响和要求,先接纳得当本身的指法后定调这也是正常的,这些乐曲每每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附属。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差异了(一样平常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唢呐 ) ,以是,并非是全部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环境,可换唢呐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根本要领,从音阶自低至高的按序来看,虽然开始先用sao的指法为好,要是用re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do,就肯定会出现翻高的吹法, (原来的l 2 3却变成i 2 3)这样一来,显然增长了控制音准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用sao的指法,这种指法既切合由浅入深,循规蹈矩的教学原则,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学要求。另外,有些人把第三孔作do的D调唢呐说成是G调,把E调说成是A调(也便是把第三孔的do视作sao) ,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我认为,以第三孔作do来确定调子较为切合,现在笛子也乡接纳这种指法定调。
㈤ 唢呐的超吹用几种方法怎么吹
唢呐循环换气,大家一定会想到唢呐。当然,这项技巧原本是唢呐所独有的,并且也是演奏时的一项风格。但是时至今日,这项技巧已经应用到其他的乐器上面了。除了笛子以外,也已经运用在西洋长笛,甚至于萨克斯风上面了。 循环换气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预先把气息储存在口腔中,然后在吸气的瞬间,将口腔中的气息以口舌等将之排出,然后才接续到正常的呼气排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呼吸的周期。唢呐上面的循环换气最早出现,因为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比起其他管乐器要来得简单些。因为唢呐有气牌辅助,可以鼓腮存气吹奏(目前也有不鼓腮以维持形象的),而且哨口的实际出气量很小。由于上面这几个原因,所以循环换气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已经是运用的极为广泛了。民间艺人唢呐的演奏,有许多时候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使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演奏到底的。以我目前教学的经验,在我的唢呐学生之中,国中生资质较好的就可以练起来了。
㈥ 如何自学唢呐
首先你要找到一个不打扰到人的地方,因为它的声音会和吵,其次可以从网上视频学习
㈦ 怎样才吹好唢呐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之。 目前对唢呐指法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含着指法的变化运用之内容。 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以下都以第三孔作“do”,筒音作“sao”的D调唢呐为例) 。有习惯用D调筒音作 sao的指法,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re的指法,还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 la和A调筒音作do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于受地方风格的影响和要求,先采用适合自己的指法后定调这也是正常的,这些乐曲往往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从属。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不同了(一般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唢呐 ) ,所以,并非是所有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可换唢呐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基本方法,从音阶自低至高的顺次来看,当然开始先用sao的指法为好,如果用re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do,就必然会出现翻高的吹法, (本来的l 2 3却变成i 2 3)这样一来,显然增加了控制音准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用sao的指法,这种指法既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学要求。另外,有些人把第三孔作do的D调唢呐说成是G调,把E调说成是 A调(也就是把第三孔的do视作sao) ,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我认为,以第三孔作do来确定调子较为合适,目前笛子也乡采用这种指法定调。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是以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呼。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 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如全按作suo就等于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相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般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 ,但有时由于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下把位在 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所以,初学者一般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般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 把位)附着于杆壁,使唢呐保持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以利于手指的灵活运用。实际这就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般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如果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如果需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脱离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不但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暂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一般打开第六音孔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当然也可以随同打开,这样可以使手指的活动更灵便,然而奏五声音阶的快速旋律时,为了运指的方便,又可以保留第五孔手指。如第八音孔手指同第四音孔手指一样,要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那第五音孔手指也同样必须打开。另外,筒音指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保留指运用方法。以上是按sao的指法讲保留指,如换了指法;由于音阶音程发生了变化,所以保留指也随之发生变化。如sao的指法,奏fa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la指法奏fa时,第四音孔变成了保留指等。仅通过以上叙述足可以看出,正确地运用保留指,确实有助于手指的灵活运用,技巧的充分发挥,音高的准确控制和乐曲的情感表现。为使大家了解唢呐指法及其运用,指法的确定和选择,一般是根据乐曲的音域和风格要求,通常是以乐曲的最低音来确定指法,特殊情况亦可采用低于最低音的音或符合地方风格的要求来确定使用的指法。如《战斗进行曲》,其音域为从小字一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据其调式调性,确定为sao的指法;河北民歌“茉莉花”,最低音是do,本应采用do的指法,为了适应地方风格的要求,可采用sao的指法,当然也要考虑到它的音域。指法的运用与控制半音音准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半开半按的指法 (实际占开少按多)控制半音,往往多用在稍快和快速的乐曲中;而用唇、气配合控制的半音,往往多在稍慢和慢速乐曲中。以上讲的多是变化半音的控制方法,自然半音,一般多用唇、气配合控制(包括低控制和高控制〕,也有通过保留指解决的,也有通过半保留指解决的,如sao的指法奏fa时,mi音孔为保留指,奏si时,也可半开do音孔 (半保留指) 。在升半音(高控制)时,还可采用以唇为主气为辅的控制方法;降半音(低控制)时,又可采用以气为主唇为辅的控制方法。当然,这种控制方法并非一概而论,在伴奏和合奏中,一般指控 (半开半按,全开全按)多见。 由于乐曲的情感、风格和技巧的不同要求,指法在运用中也是不断变化的(这里是指某一个调子中的指法变化) 。如sao指法中的第 六、七、八三个音孔,通过与气的配合控制,都可以分别发出sao的音高,而第八音孔又可以发出la、si、do三个不同的音高;还有用re 的指法,mi、fA、sao三个音都可由第八音孔发出,如果第四五六音孔手指为半保留指时,再加以唇气配合,可以发出一个八度内的几个音,当然这里一般多适用于仿吹慢板中的唱腔。还有一种特殊的泛音控制方法,由一个音孔发出几个高度不同的音,以sao指法为例,“ 5”可发出5512,“6”可发出6623,但一般很少用这种指法,所以也比较难掌握。如“百鸟朝凤”中的“春鸪鸪”的叫声,均由单开第六孔发音全按作re指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几个不同的音孔,可以发出同一个音高,一个音孔又可以发出几个不同高度的音。另外,还有借孔指法,如吹奏河北梆子唱腔时,高音多采用上借孔指法sao 指法,do由do的上一孔re发出,re由re的上一孔mi发音(在奉高音时,略开第八音孔,也属于特殊的借孔指法) 。上借孔指法所发出的音,给人一种轻松明亮之感,而且省力,不过仅适用于慢板唱腔中的摹 仿,而且多用于高音区;下借孔指法发出的音(如re指法,sao由fa 音孔发出) ,有刚劲内在之感适用,于上把位的中音区。奏山东民间 乐曲和地方戏曲时,用re指法,上把位的mi和sa0连用时,可采用高控制方法使,mi音孔发出mi、sa0和sao、mi两个音高,其效果细 腻圆滑;而吹奏si、la、sa0三个吾时,又可同时半开do、si、la三个音孔,采用低控制方法而发音,其效果含蓄诙谐。由于乐曲情绪的变化和内容的需要,上下把位的同度音,也可随之变化(特别是在同乐句重覆时)。如re指法①5656 2321和②5656 2321 ,①中的2321 用上把位,②中的2321就换用了下把位,这种上下把位交替的手法也属于拍法的变化运用。运用这种手法,使音色和效果产生了鲜明的 对比,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指法的变化与高音和超吹高音的音准控制运用也有着特殊的关系 。如sao指法中的“mi、fa、sao三个高音中的mi,有时发音不纯正 此时可以将re音孔作为保留指,或者是用mi的泛音指法保留mi以F的 三个音孔的手指,还可采用将第八音孔略开少许(如同西洋管乐打开 高音键一样)的方法。高音fa、sao不易吐奏发音,可采用尽量少开多 按的指控方法,再加以手指的速开速按以及顿吐的方法给以配合,一 般可以确保这两个音的吐奏果(sao的吐奏难度更大一些,必须有 正确的口形和一定的口角力)。另外,由于用保留指而破坏了旋律的连 贯性、流畅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保留指变为发音孔为半保留指( 开半按)的方法。如la指法奏2346 3432 l -时,其中的fa 音就由原来的mi音孔保留指变为半开fa音孔而发音。 指法在运用中,必须是有目的有根据地变化运用的,否则将会产 生所得其反之效果。特别吹奏现代创编乐曲,以及伴奏、合奏、重奏 乐曲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指法(包括定调指法) , 切不可随便滥用。 指法和口形,虽然是两个问题,但它们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尤 其是音准控制和音高变化及特殊技巧等,都需要它们两者的密切配合 。如re指法,吹奏超低音(低于指法中最低音)的do时,按住re音孔 发出do音(重降re) 。由于指法发生了变化,口形也随着发生大幅度 (双唇放松前伸)的变化,当然气息控制也需要给以相应的配合;相反,在第八音孔mi音上发出sao音时,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指法,口形 也随之给以相应(双唇后收拉紧)的配合,这里同样也不能忽略气息 控制的协调作用。《百鸟朝凤》中的各种鸟鸣,由于特殊的音响,需要 特殊的技巧,所以必须通过特殊的指法与特殊的口形相配合才能擭得 。以猫头鹰的叫声为例,它需要的口形,既不是双唇后收略包牙尖, 也不是双唇放松前伸,而是口角签收,口轮匝肌紧贴牙床,下巴上提 ,有闭嘴感,双唇呈扁平状态,类似微笑状。而指法,既不是开某一 个音孔,按某一个音孔,也不是全开全按某些音孔,而是多指同起同 落略渐开略渐按某些音孔,所有活动的手指基本上不离开杆壁。又如 河北的筲音技巧,虽然是弱音的一种,但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口形(上 唇向前触哨片根部,下唇后收触哨启接近哨片部份,上唇用力向上和 下唇用力向下,有扩大口腔张嘴感)和特殊的指法(除si开第一二音 孔外,其他各音是用哪个音开哪个音孔的指法)相结合,所以发出的 音具有别具一格的特殊色彩。 唢呐的指法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以上就定指法与定调问题、保留 指的运用、半音控制、指法与乐曲情感、风格和技巧的结合、指法与 超吹的音准控制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当然,唢呐的指法问题还 不只这些,以上讲到的问题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只是自己多 年教学和演奏的总结,管窥之见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恭请大家批评 指正。
㈧ 唢呐换气方法
唢呐演奏换气,其一是正常换气,就是按着节奏换;其二特殊情况,鼓腮换气,就是“循环换气法”,可以一口气演奏几分钟。方法:演奏的过程中,觉得气快不够时,鼓腮,在嘴里存一嘴气,最后时刻,用这口气,在紧腮出气的同时,迅速用鼻子吸气,就这样往复不断。

循环换气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预先把气息储存在口腔中,然后在吸气的瞬间,将口腔中的气息以口舌等将之排出,然后才接续到正常的呼气排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呼吸的周期。唢呐上面的循环换气最早出现,因为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比起其他管乐器要来得简单些。因为唢呐有气牌辅助,可以鼓腮存气吹奏(目前也有不鼓腮以维持形象的),而且哨口的实际出气量很小。由于上面这几个原因,所以循环换气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已经是运用的极为广泛了。民间艺人唢呐的演奏,有许多时候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使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演奏到底的。以我目前教学的经验,在我的唢呐学生之中,国中生资质较好的就可以练起来了。
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要能在循环换气的同时,手上的旋律还是要持续进行,不能受到影响。这才是真正实用的循环换气。单吹长音的循环换气,除了有着炫耀的作用外,老实说对于音乐本身帮助并不大,因为大多数的音乐都是有呼吸起伏句子等等结构,一个单纯的极长音就好像是唱歌不停歇换气一样,听多了是会让人难受的。但是如果能自如的穿插运用在旋律之中,那就不同了。有些唢呐演奏家,演奏时经常把此技巧运用在较长的乐句之中,但是由于完全没有影响到旋律的音准、节奏、音量、流畅,因此得以不着痕迹,加强了乐句表现的能力。例如最近正在练习的山西吹打‘大得胜’,唢呐的旋律虽然不是没有地方换气,但是地方很少也很紧凑,有的地方如果要等到有空档才换气的话,非得晕倒不可。这时就得运用循环换气了。除了需要吐音或者休息、断奏的地方以外,其他只要是吹奏中途的地方,不论是长音还是连奏一些音符,都可以用循环换气。
有些独奏乐谱以及练习曲,会特别注明在哪里作循环换气的动作,而且多半也是标注在长音的位置。但是我个人却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而是完全根据气息的使用情况来换气。所以说,如果觉得气息急促不顺的话,我有可能一个小节里面就换两次气,让自己得到一些喘息的空间,如果气息充裕,也可以吹一大段不换,等到气息用得差不多了才换。
憋气的感觉,相信大家都有体验过。循环换气演奏大段乐曲,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减少憋气的感觉,也就是尽量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能补充到肺部,这样演奏起来就会更为从容不迫,对身体也比较好。肺活量比较小的人,换气的频率就要比较密集些,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练循环换气,如果能够解决长音不断之后,就要开始让手上旋律与换气的动作完全独立开来,互不影响。这样才能实际运用在各种乐曲之中。其他乐器的循环换气,难度就比较高了。除了口风控制、苦练以外,我觉得也有些先天的条件。像我自己拿笛子来练,由于不能鼓腮,容气量较小,因此必须加快换气的过程。可是当我加速吸气时,平时老是过敏鼻塞的鼻子就会以鼾声回敬我的急速吸气,也阻断了气息的顺利进入,实在令人头痛。
目前几乎大部分的专业笛子演奏者,都掌握了笛子上面的循环换气甚至于循环双吐的技巧,真的是相当令人佩服。唢呐方面则应该是没有人不会的了。如果各学校中的唢呐手,自行摸索后仍无法突破的话,建议可以找个时间去旁观一下民间红白事的唢呐,看看他们是怎么吹的。虽然演奏风格大异其趣,但是就循环换气这个技巧来说,仍然可以从民间艺人身上得到许多启发。
㈨ 唢呐有几种吹法
在唢呐吹奏中,口形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与音准的控制,音色 的掌握,音量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口形应该是:双唇和口角自然后收(基本上不触气牌) , 并略包牙尖(一般是下唇多包于上唇) ,上下口轮匝肌紧贴牙床,含住哨片(含哨片深度一般不超过哨座,以充分发挥唇肌对哨片的控制 能力) ,稍有张嘴感,成微笑状态。这种口形,既增加了唇肌厚度, 使发音饱满结实,浑厚有力,富于弹性,又可防止唇肌因疲劳而局部 松动,发生口形变化甚至漏气等毛病,而且还会产生吹奏自然省力与 松弛舒服之感。 有的人对正确口形于唢呐吹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正确口形又缺 乏理解不掌握,因而在吹奏过程中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用 鼓腮吹法,口角松动,发音粗野;有的是牙床充气吹法,气流分散, 费气费力;有的是双唇过于里收,唇肌紧张,音响难听,形象表情欠 佳;有的是双唇大面积地平铺前仲,紧顶气牌,使发音响而不美,松 而不柔,亮而不脆。口形不正确,必然影响吹奏,甚至造成音准控制 和力度变化困难,强弱幅度和音色对比不明显,因而吹奏出的旋律只 能是“音“乐,而不是悦音。以上几种吹法基本上都属于离不开气牌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气牌在瞠呐吹奏中起什么作用?它与口形的关系如何? 唢呐吹奏使用气牌,与民间艺人的吹奏有关。以前的唢呐艺人(俗 称吹鼓手) ,为了谋生,长期走付串乡,生活无定,或为婚丧嫁娶红 白喜事吹吹打打,或赶上集市庙会欢庆节日出力卖艺,酷暑烈日,严 冬冰雪,风吹雨打,饥寒交迫,不敢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要吹奏 得好,才不致失去谋生的来源。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条件,迫使他们必 须练出一手过硬和超群的本领,以保证卖艺求生的起码条件。在民间 艺人中,特别强调要有能在长时间内吹奏的硬功夫,因为红白喜事一 吹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尽管中间有时有笙笛给以对答配合 ,唇肌力的消耗是很大的。特别当需要连续吹奏几首乐曲或一首乐曲 无限反复时,鼓腮换气法(亦称循环换气) ,便成为艺人不可缺少的 一种用气技巧。鼓腮换气法(这里指大鼓肥) ,必然导致唇肌松动, 口角力减退,这时气牌就能起到弥补缺陷减轻唇肌疲劳的作用。民间 艺人在很多场合要边走边吹,有时一走就是几里、几十里,遇到高低 不平上坡下坡时,远要抬头弯腰,扭头转身,遇到人多拥挤远会发生 碰撞,在此种情况下,要保持稳定的吹奏,除需要良好的吹功训练外 ,气牌起着相当重要的弥补作用。但如果过于长时间吹奏,仍然会使 口角失去控制力,甚至出现撒气漏风噪音怪音等现象。为了克服这方 面的弊病,有些艺人改进了气牌,如把一般为嘴宽二分之一左右的气 牌,改变为接近于嘴宽,以避免口角过于松动和撒气漏风,使口形处 于相对稳定状态,以利于长时间吹奏。也有人把气牌敢为大于嘴宽, 并带有凹形(即“~”形)和人的自然口形基本吻合,除起上述作用 外,还可以防止唇肌向外翻卷,有利于唇肌力的发挥和对哨片的控制 ,还能对欠佳的口形起到遮挡作用。 唢呐吹奏使用气牌是过去民间艺人吹奏的特定环境和 条件形成的。现在,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及吹奏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唢呐吹奏的方法和技巧也在变革和提高。不少民间艺人 一跃而为艺术院校的音乐教师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奏员。他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和舞台实践,在唢呐吹奏方法和技巧运用上,都有不少改进和提高。有些民间艺人虽仍在民间吹奏,但同样不甘落后,孜孜不倦的自我充实、学习,在吹上同样有了很大的进展和提高。记得前几年下乡采访,亲眼看到孙玉秀、菏泽何贯贤、成武冯桂臣的舞台唢呐吹奏,深得教益。特别是鱼台宋书彬的吹奏,不戴气牌,一连吹奏了五首民间乐曲,竟毫无费力之感。民间艺人不戴气牌吹奏的方法,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从此我对不戴气牌的吹奏方法,认识上更加坚定了。但由于平时习惯戴气牌吹奏,突然去掉感到别扭,出现口角松动,唇肌前移,含哨过深使哨片失去控制,撒气漏风,发吾松散,超吹高音困难,双吐音不清晰,甚至还会出现杂音、断音、呼吸紧张,换气脱节等现象。但时间一长,就能体会到它的长处。于是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相应的好效果。 采用去掉气牌吹奏的方法训练学生,使他们较快地掌握了正确的口形,增大了口劲,较快地提高了吹奏技巧。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具有以下优点:①使口形完全暴露在外,便于老师和学生自己检查,易于纠正错误的口形。②唇肌含哨位置深浅易于适中,口形自然松弛,形象美观,易于掌握正确的口形,为以后的吹奏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③力点集中,缩小了口角劲的训练过程,加快了基训进度。④可避免鼓腮和牙床充气,易于掌握音音准和控制音高 (持别是超吹高音)。⑤唇肌松紧、吞吐变化运用自如,音量音色能产生较明显的对比变化。⑥有利于唇舌各种技巧的发挥,为吹奏者全面掌握瞠呐的吹奏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是说气牌完全无用;或者学生也不必再掌握戴气牌吹奏的方法。在吹奏一些特定的乐曲,或舞台演出,或在特殊情况下较长时间用小鼓腮换气的方法连续吹奏时,气牌还是需要的,因此,学生同样需要掌握戴气牌的吹奏方法。习惯于不戴气牌的吹奏,突然戴上气牌,会不会影响正确的口形呢?只要唇肌不紧顶气牌,丝毫不会影响正确的 口形。这样,一般情况下不用气牌,必要时又可以利用气牌。实践证明,不戴气牌的吹奏方法,不但适用于学生的初学阶段,即使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采用此法仍然收效很大。如果利用气牌时,必须注意到,气牌的安装位置(即气牌至哨面之间的距离)对口形的影响,位置向下,等于哨面与气牌的距离加大一但需要依靠气牌时,会造成唇肌过于前伸,口形突然大变,影响 音准和音色;反之,唇肌被阻,口形变化受阻,两样影响正确的吹奏。另外,哨座的长短也要适中,过长等于加长了哨面至气牌的距离, 反之,又等于缩短了哨面至气牌的距离,都同样会影响口形的正确运 用及演奏。
求采纳
㈩ 哪里有学唢呐的
艺校最好了 可以学通乐理知识 比较详细 如果艺校不行的话可以请个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