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中元节都会看到放河灯,是有什么样的讲究吗
放河灯,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祝福活着的人们。放河灯时,人们会把糊好的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河灯放到河上。本来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闪亮起飘动的灯火,灯火在河上随着流水移动,层次错落,让人会觉得美丽而又壮观。
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自瀛台南过金鳌玉蝀桥,绕万岁山至五龙亭而回。河汉微凉,秋蟾正洁,至今传为胜事。”
2. 中元节放河灯选择什么图案
中元节放河灯选择的图案可以选择元宝型的或者是莲花单都是可以的。
3. 放河灯,在中元节都有什么讲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因为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4. 中元节所放的河灯都有什么样的讲究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因为古代对于鬼神的崇敬。而中元节作为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自然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那么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河灯呢?中元节又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放河灯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为了投胎,往往会拉人下水让其溺死,来换取自己投胎的资格。民间就用“放河灯”的方式为它们超度,希望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间。传说二是,人间的河与丰都鬼城的河相连,人们把对先人的思念以及对地藏王菩萨说的话都通过河灯,带到阴间。
5. 中元节放河灯是怎么个放法放几盏、什么时间之类的,有讲究吗
中元节放河灯在晚上11点开始,为每个过世的人一盏河灯。
中元节禁忌: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尽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4、忌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鬼魂的食物。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在古时代,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并没有诸多禁忌,这些所谓禁忌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
(5)中元节古代美女放河灯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中元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6. 云南丽江的中元节,又叫河灯节,人们在这天祭祖祈福,为什么要放河灯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传说里这天所有游荡的鬼魂们都期盼能寄身在亲人放的莲花灯里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好像通往阳间的路很黑需要灯光照亮才能找到方向,所以放河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人们都会在这天放河灯来超度迷途在阴阳界间的亡魂。
7. 古代人们在中元节这天要放河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放河灯既可以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还意味着将厄运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文中提及的“盂兰道场”,讲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相传目莲的母亲死后受到折磨,目莲为拯救母亲,削发出家向佛祖求救。佛祖传给他《盂兰盆经》,并告诉他如设道场诚心诵读此经,则可拯救母亲,免除倒悬之苦。由此可见,古时人们放河灯的主旨之一是祭奠祖先:千百盏河灯放入水中,可照亮九幽黑暗地狱,为鬼魂引路,以解脱其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