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国哪些着名的女作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八卦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是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写文章,出版报纸,送醋,互相讽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个女人是谁?有人的地方就有河流和湖泊。女人的世界充满了刀剑。
在那个动荡动荡的时代,各种思潮激烈碰撞,文艺界焕发出无比的生机。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闺蜜们拿起笔,时代创造了她们。他们在文坛上的名声成了现代人难以企及的传奇。
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女作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它们虽然无害,但也有自己的手段。那么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女人是谁?
说到民国女作家,人们最熟悉的是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此外,还有近现代名气不大的潘柳岱和脱离作家圈子、专注于翻译的杨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学领域有自己的优点。很难说谁是最强大的。张爱玲、冰心、林徽因、杨绛今天都有很多粉丝,但其中虽然都是当时着名的女作家,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05
人老有温度
虽然杨绛对张爱玲评价很低,但晚年的张爱玲性格平和许多,年轻时的傲气也远去。
杨绛在八十年代出版了《干校六记》,有人给张爱玲寄去了一本,张爱玲在回信中写道:“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这话出自张爱玲之手,已是很高的评价。
只是不知张爱玲是否知道杨绛对她的评价,如果知道还能给出如此客观公正的赞美,晚年的张爱玲真的是心胸豁达。
林林总总这么多,到底哪位民国女作家才是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呢?
当然是世纪老人杨绛啊,杨绛1911年出生,2016年去世,活了105岁,活得越久,在人们心中越被神化,剩下的只剩赞美,谁舍得对一个百岁老人过分苛责呢?
冰心1999年去世,活了99岁,潘柳黛2001年去世,活了81岁,而张爱玲1995年去世,活了75岁。
红颜薄命的林徽因1955年去世,只活了51岁,死的太早,管不到身后事,任由丈夫的续弦对其肆意污蔑,大泼脏水,林徽因所有不好的传言都是这个续弦的“功劳”,明明是个爱国忧民心系国家的奇女子竟被污蔑成“绿茶婊”。
可见要想笑傲东方,日出不败,没别的法子,唯有长寿,熬死你所有的敌人。
‘贰’ 80后着名女作家有哪些
80后着名女作家
(80后作家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人数众多。
主要代表人物有韩寒、张悦然、郭敬明、颜歌、笛安、姚良、春树、冷宁、刘一寒、安意如、徐小雯、蒋方舟等。其中以韩寒、郭敬明最具争议性和代表性。)
张悦然
女,1982年出生,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代表作《樱桃之远》。
网上正在为张悦然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吵得不亦乐乎。按照某些媒体的说法,张悦然与郭敬明、韩寒、春树、孙睿并称为"80后5大偶像",但更多读过《樱桃之远》的读者却认为这是对张悦然的侮辱。因为《樱桃之远》中那种隐秘、细腻的女性成长描写,实在不是随便一个美女都能写出的。"玉女"张悦然成了"偶像"和"实力"的争夺对象,这就充分说明了她今日之人气。
春树
女,1983年出生,高中辍学至今。代表作《北京娃娃》。
当初愤怒的"北京娃娃"如今在《时代周刊》上已经一脸无所谓。20多个国家的版税使她终于不用为买一双运动鞋而愤怒。还听说她将要去美国签名售书了。不管怎么说,《时代周刊》救了这个在整个2001年都横眉侧目的小女孩,因为已经不再愤怒的她,自从《北京娃娃》之后就再也没有当初的红火了。
颜歌
1984年出生,就读于四川大学。代表作《关河》
网上甚至传出郭敬明的《幻城》是抄袭颜歌的XX作品。真是墙倒众人推。不过因此也把一向默默无闻的颜歌给带了出来。原来这个小女生也相当了得,同样是新概念的一等奖,工人出版社还出版过她的小说集《马尔马各的樱朵》。听这名字,就小资得很。她的文字也是委婉得可以拧出水来的那种。我读犹怜。颜歌低调。不然早出名了。
徐小雯
徐小雯原名 徐湘丽中国作家。80后女性情感作家。(1980年11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其间散文、随笔、诗歌,散见于《青年文摘》《时代文学》《都市小说》以级各省,地(市)刊物,英文作品:《Who stole my love》
王虹虹
(1989-)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会员,广东省东莞市青联委员, 东莞市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13岁开始文学创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娲娘与虹》、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童话小说《湖娃》和短篇童话集《沉睡中 的小鱼》、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中篇童话小说集《神狼林》,21世纪出版社出版长篇奇幻《三梦之一》,并在京、沪、穗等地多家报刊发表童话作品50余篇 (部),出版、发表作品达一百二十多万字,其童话作品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获得全国性影响。
阿娜尔古丽
(1981-)女,她先后出版、刊发了长篇小说《吃饱穿暖娶老婆》、《官场中的女人》,中短篇小说集《大 山无语》、《小县愚人》。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报刊上连续发表小说《鱼刺的故事》、《冷梅》、《僵硬的微笑》、《大爷看你不想活了》、《望宣化》 等。
南飞雁
(1980-)祖籍河南唐河。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省委宣传部首批签约作家。出版有《冰蓝世界》、《大路朝天》、《大学无烦恼》、《梦里不知身是客》等多部小说。荣获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文联 联合举办的2002年度、2003年度河南省首届五四文艺奖金奖。
莫小邪
(1981-)女,原名马冬玲,祖籍北京。近年作品散见《青年文学》、《芙蓉》、《作品》、《都市小说》《芳草》《海峡》等。有多首诗 歌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新诗年鉴》、《被遗忘的经典》。2007年荣登中国80后实力作家榜。2009年荣登中国80后青年作家网络风云榜。
‘叁’ 台湾女作家有哪些
简媜、席娟、三毛、席慕容、琼瑶。
1、席娟
台湾言情小说作家,其作品被称为“冰淇淋”文学。90年代初,以穿越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出道,风靡两岸,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篇章,从而成为言情界领军人物。
‘肆’ 当代着名女作家有哪些
舒婷:她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写的文字非常恬淡优美,像写家乡的真水无香,还有首诗叫神女峰,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里引用过。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席慕容:内蒙古的女子,却心境温柔。当年她画文并行,轰动中国。代表作七里香诗集,写法非常美丽,内容多为思念故土。现在文章重归蒙古,又多了一份豪情。
三毛:辗转反侧于梦里的撒哈拉,命运多舛而坚强地生活,写的文字真实而有活力,非常能感染人。她慢慢料理自己的感情,却没有收获永恒的幸福。当爱人死去,她的心灰飞烟灭,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只是多了悲痛、冷漠和沧桑。
龙应台:曾是台湾最冷酷的一支笔,痛指社会。但是她同样是母亲,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使人看到她的温柔。写出目送,写出了生死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但文章似乎显得平淡,我想你不一定会很喜欢。
张晓风:我没有看过她的很多着作,但是她的文章的确有平淡但是轰动的力量。生活小事也可以成为笔下的锦缎,她用文字铺设自己的锦瑟年华、
毕淑敏:曾做过医生,写出来的文字也会有一点规规矩矩,擅长散文,写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哲理气息很浓。
问一句,为什么只要女作家呢?我觉得余光中,周国平,余秋雨的文章一样很美啊。
打了这么多字,终于能复制一下了……我把神女峰粘上来,你看看喜不喜欢。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伍’ 写言情小说的美女作者有哪些(岁数不得超过24)
西子情,黄焱儿,诗瞳,匪我思存,阳光晴子
‘陆’ 谁有第一美女作家李巍的照片啊
是她吗??
‘柒’ 中国历代女作家有那些
1.班昭
汉朝班固,班超之妹。代表作:续写汉书。
2.蔡琰
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作《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3.文君
汉朝司马相如之妻。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 与 司马相如 私奔的故事家喻户晓...
4.道韫
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代表作:《登山》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然。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5.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大帝 古往今来唯此一女
6.上官婉儿
上官仪孙女,号称巾帼首相第一人
7.班婕妤
班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立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捌’ 恐怖小说女作家都有谁
●魏晓霞:女,原籍山东,做过教师、广播电视主持人、报刊记者。现居北京,独力撑起自己的恐怖小说品牌“黑狐•恐怖体验系列”,并已出版《死亡时间表》、《12小时惊魂》、《鬼谷逃生》等恐怖小说12部。恐怖电影《七夜》原着作者及编剧。
●七根胡:女,设计师;
70年代末生人,现居北京;2003年开始上网写作,成为网络写手;2004年成为新浪专栏作家。出版有《寿衣裁缝》等。
●麦洁:女,自由撰稿人,新浪网专栏作家;一个喜欢在都市午夜街头游荡的精灵、一个喜欢看书、写字、听音乐、旅游的时尚女子。出版有《绣皮》等。
●大袖遮天:女,广告策划人,新浪网专栏作家;文风多变,长篇推理,短篇写意,擅长营造恐怖悬疑氛围,结尾出人意料且发人深省。已出版长篇恐怖小说《逻辑》。
●鬼谷女:以一部《碎脸》盛行网络及书市。鬼谷女是一对夫妻合用的笔名,丈夫易铭,妻子余扬。
●嫣青:本名王彦姗,湖南长沙市人。创作有中、长篇恐怖小说多部。合着出版有恐怖小说集《黑梦》。
●谷小妮:女,诗人,小说家,编剧。在文汇出版社的悬念小说集《窒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收购,改编成同名电影,由葛优,秦海璐主演,成为2005最受关注的国产恐怖电影之一。
●王秀梅:山东烟台人,曾在《青年文学》等刊发表小说数十万字,出版有长篇恐怖小说《五夜》、《凶岛》、《灵猫》等,是目前国内最有潜力最有灵气的恐怖小说女作家。
●狼小京:女,1984年12月生。新浪网年龄最小的专栏作家,同时,还在龙的天空、清韵书院、黄金书屋等着名网站开设专栏,至今已有200万字的作品问世。
出版有《怨灵》等。
●吕鸣凤:女,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曾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任职二十年,转业后曾受聘于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要从事编剧、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版有恐怖小说《黑白底片》。
‘玖’ 大家对虹影认识多少呢她是一名海外女作家。
虹影,一九六二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代表作有:《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
编着有《海外中国女作家小说精选》《海外中国女作家散文精选》《以诗论诗》《中国女作家异域生活小说选》《墓床》等。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短片小说奖、新诗奖。两部长篇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学在英美德法意等国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现居伦敦。
《K》我看过呢, 很特别,让人怀疑是不是真人真事
她是中国当代文学圈里绝对的“另类”:她毫不掩饰地自恃美貌,在文字里对性爱浓墨重彩,却大肆针砭卫慧们的“集体精神贫血”;她的作品因为性和官司备受争议,她却始终被正统文化圈欣然接受。她今年42岁,她说——
本刊记者/粲然 丁尘馨
也许,多年以后,修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时,人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一个出格、离经叛道的女人的文字,在这个波澜不兴、大师缺席的新世纪小说界,令人无法归类。
虹影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最富争议的小说家。1997年,其成名作《饥饿的女儿》获得颇具权威性的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循规蹈矩的正统文化圈因此破例向她伸出接纳之手。
她一面毫不掩饰地自恃美貌,在文字里对性爱浓墨重彩,一面却大肆针砭国内以卫慧为首的所谓“美女作家”们的“集体精神贫血”,她称她们只“重视个人感情生活,对社会变革无动于衷”。
然而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均使她官司缠身、心力交瘁;同时,围绕着《英国情人》(原名《K》)是否以真实人物生活为历史背景,是否“侵犯他人名誉”,也引发文学圈对“文学与法律”界限极大的争议。
她的书起印数大都在10万本以上(这种情况在国内一流的作家中仍不多见),并常名列各大书店畅销榜。
她的身世经历也颇为传奇:私生女、出生在大饥饿年代,成长于长江边的贫民区。18岁离家出走,选择流浪和写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所谓“疯狂约会,疯狂写作,疯狂做爱”的文学“黄金期”后,1991年她远赴英伦,和知名学者赵毅衡结婚。
她已42岁,评论家李敬泽说:“当年,她倾倒众生。现在依然是。”
虹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经历对她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写作中她的真实感受又是怎样?
12月27日下午,圣诞的欢乐还残留温度,虹影在英国的家中接受采访。谈话中,她经常停下来,放肆而妩媚地哈哈大笑。她说,阳光很好,她花园里的玫瑰仍茁壮繁茂。
“靠写性来吸引读者是低级趣味。我的小说是女性自己的性发现”
(虹影的新书《上海王》刚刚在中国上市,描写了一名妓女“成长”为旧上海十里洋场黑帮老大的故事,被舆论称作“妓院小说”。和以往作品一样,这本书一面市便因“大胆出位”再次遭遇争议,但出版社首印10万本)
新闻周刊:新作《上海王》到底写了什么,令人不能接受?
虹影:我实际上在写个人对1927年前上海的见解和感觉。当时,上海是整个中国现代性的浓缩,“妓院”只是个隐喻。
新闻周刊:这个故事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妓院里,但你却否认它是一部“妓院小说”?
虹影:它当然不是一部“妓院小说”对我来说,一个青楼女子是最下层的,那些女人的心计比《红楼梦》里还来得直接。她们靠自己的色艺幸存于上海,本是一种很尴尬的生活状态。
我喜欢这些青楼女子,我可以重新写出她们的命运。我的主人公虽然身在青楼,是被人利用摆布最惨的,但又是很要强的一个人,这一生,一步步走过来,最后才明白什么才是她真正需要的。
小说就是讲述了一个女性在现代化形成中的种种处境,这处境也包括她的性自觉的过程,和对自己的身体的发现。
(虹影的小说,从《饥饿的女儿》、《孔雀的叫喊》、《英国情人》到《上海王》,无不让主人公——几乎都为女性,身处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演绎命运的跌宕和无常,这种写法在当代中国女作家中是极为少见的。她因此被称作“脂粉阵里的英雄”。而每部作品中都会有大量对主人公身体和性经历的描写,其篇幅和细致在与她同龄的作家中也是少见的)
新闻周刊:可以说,性描写一直是大众对你小说争论的焦点。这是你为吸引眼球有意为之吗?
虹影:靠写性来吸引读者,是低级趣味。我的小说是女性自己的性发现,也就是发现自我。或者说,发现自己的现代性。
传统中国女性,似乎几千年没有过性高潮。这部小说(《上海王》)中,我觉得得意的地方,就是我安排了女主人公的四段高潮幻觉、四重奏,渲染了四种色彩。
新闻周刊:你和卫慧她们那些被称作用“身体写作”的作家有何不同?
虹影:我和与所谓“身体写作”的女作家不同。她们写作,仅仅写一个房间,当作展览馆给人看。但我写,是写自己的一个连着一个环环相扣的房间。
“饥饿”是我的胎教,那是我根本无法再经历的世界
(小说《饥饿的女儿》被虹影称为“自传体小说”,这使1997年35岁的她一举成名。小说讲述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时代,长江边上贫民区女孩成长的故事。虹影解释,《饥饿的女儿》既是那个时代人对食物的饥饿,也是灵魂上的饥饿,同时也是性的饥饿)
新闻周刊:从成年到1997年,为什么事隔近20年,你想重新提起这段经历?
虹影:我觉得这本书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使我的家人更理解我,更了解我。我的母亲非常骄傲,再也不觉得生下了我就像霍桑的《红字》一样,是一个耻辱,在她的脸上印着。当年她曾经抵抗一切把我生下来,把我养大,她觉得非常值得。
(虹影母亲怀过8个孩子,死了两个,她第6,是幺女,是母亲的私生女,给母亲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麻烦,从小她就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新闻周刊:在写《饥饿的女儿》时,你说曾经想到过自杀。那段经历那么不堪回首吗?
虹影:写完这部小说,等于我重新经历过一遍地狱——就是我以前的那种生活。那是我根本无法再经历的世界,但是我又重新进去了,我根本受不了。
写它的时候我肯定很平静,但是我觉得我退出来的时候更贴近从前那个世界,我整个状态不对了,所以有一年时间我需要跟英国的心理医生见面。
“饥饿”是我的胎教。以后不论遇上什么天大的苦事,我想,我不吭声,熬过今天,度过明天我就有后天。我只要活下来,我就肯定有一天会比现在过得更好。我知道在整个一生当中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想我咬着牙就可以顶过去。
新闻周刊:你在很多文字中提到80年代的文学黄金期——“人们疯狂约会,疯狂写作,疯狂做爱”,那时你最疯狂的经历是什么?
虹影:我有10年的时候在路上。(上世纪)80年代,我称之为“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从艺术方面来说,那段时光对我一生影响最大。
那是我的一个大学。我觉得我的经历跟高尔基特别相似,童年是我作为作家的最早的训练,然后是社会这个大学。我阅尽人间悲苦,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比我的家庭更惨、更不像人一样活着的人。
新闻周刊:现在你的生活条件优越而稳定,可你说,你眼中永远有一种恐惧,你在恐惧什么?
虹影:恐惧来自于外界对我的偏见。比如从我未出生开始,人们就把我看成带着耻辱的符号——一个私生女。我的离经叛道从来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现在一些评论家把我列入“黑名单”——拒绝读“虹影”,原因是“虹影是官司作家”,等等。
“我想直到老,我都会觉得自己很美”
(虹影从不说自己是美女,她说,我是镜头里最美的女人。写小说时她喜欢面前放一面镜子,她解释并非是为了看自己,而是为了看她制造的那个想象的世界)
新闻周刊:你的小说中,女性身体的美丽都是通过性得以绽放,而且全是离经叛道的性。你认为现实就是如此的吗?
虹影:在所有女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两难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引发截然不同的结果。要做“离经叛道”的女子,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我的成长过程,从来没有受到女人应得的呵护。我一生就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女人应当有权享受软弱,享受手足无措,享受被人原谅“见识短”——没有这事,我从不存有这种奢侈。
新闻周刊:而你目前处在一个稳定的婚姻状态中,没有了离经叛道的经历,你觉得一个42岁的女人,将如何维持身体之美?
(回答这个问题时,虹影狡黠地避开自己关于“性塑造美”的理论。她只说有一年在北京过的圣诞大PARTY上,她打扮成一个“小女生”,为的是“避免艳遇”)
虹影:直到现在,我的身体还很美。一直都像个小女孩。体重保持在96~102斤之间,三围从来没有变过。我想直到老,我都会觉得自己很美。
我还要去那些我没走过的地方,让写作从40岁重新开始,我还保有无穷无尽的想象世界。
虹影承认自己自恋,坦言自己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影子,她说希望她本人就是备受争议的小说《英国情人》中的“林”。她甚至这样描述自己和书中主人公的“相遇”——“于是我们在某一天,就成为一本书的纸和字,无法剥离。好了,现在你可以跟随我的声音,跟着我的脚步,和我一起回到书页里。”
‘拾’ 惊艳的湖州女作家群
湖州,是个很独特的地方,适合颐养,适合吟咏,适合人文理想的生根、发芽。 湖州英才独众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湖州人从古至今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进而形成了湖州人独特的气质。
网络长篇小说改编的《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网名“流潋紫”)名动全国,《绝恋大清》在红袖添香网上暴热,湖州美女作家以一种罕见的姿态,朵朵金花横空出世,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熟悉。
我们熟知的《天下粮仓》、《汗血宝马》、《一江春水向东流》、《玉卿嫂》、《孔雀树》等一大批知名的影视剧作,无不是影视“女湖军”的成果。近年来,飞天奖、金鹰奖被这个团队屡屡斩获,在全国也属罕见。
经济有时可以一蹴而就,但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可不是二三十年可以积出来的。湖州的文化软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彰显出来了。全国百强前十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可以超越湖州,但文化积淀却是短期内无法逾越的。
湖州是一个让人住下来就不肯走的地方,与湖州有过渊源的那些文人,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总能找出湿润的、原生态的“江南味”。
《茶经》里那种温婉含蓄、娓娓道来的行文自不用说了,再比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句子,里面有太多湖州的影子。
去湖州的街道上走走,那江南水乡特有的人文气息至今仍深深地蕴藏在小巷古宅中,让人割舍不下。湖州清氛源远,韵致流长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湖州人“文气、灵气、大气、和气、豪气”的性格特点。
而今的“女湖军”作品取得的一些成就,离不开其先天的文化基因。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她们不可多得的优势。那些作品,都是对文化的一脉相承。
细细来看女作家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的惊讶着实不小。与前辈们仅仅靠一支笔和个人见识写东西不同,她们都是有很高文化基本功和文学素养的新一代。湖州女作家群有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她们的学历背景涵盖了工学博士、文学学士和在读大学生。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文化气息极浓的家庭,或者父母本人平常就爱舞文弄墨、或者长辈从小就注意培养她们的文学水平、或者家庭成员本身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界人士。
她们的文字也各有所长,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吴雪岚、吴瑜等人更多吸收了新兴网络文学的营养;潘无依、朱思亦等人则扎根于当代主流文学的土壤;茅立帅、黄璐叶丹等人的题材源自校园,充满了青春阳光和少年人的思考;钱好则坚持维护着古老文学的传统。再如潘无依诗歌的跳跃、朱十一小说叙述主体的分解、流潋紫和钱好优雅的语言、黄璐叶丹和黄慕秋编织故事的能力和吴瑜的悲剧意识等,都是值得一提的特点。
吴雪岚的畅销书《后宫·甄嬛传》,发行量达50万册。黄慕秋一开始创作城市类小说故事,当年就斩获《南风》杂志新人佳篇奖;潘无依先是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群居的甲虫》,后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去年出走的猫》,且已有多篇诗歌、散文被翻译到国外;朱思亦迄今已有多部长篇小说出版,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发表……
粗略估计,如今活跃在文坛上的小有成就的湖州籍年轻女作家共有20多位。比如湖州女孩潘亚君(网名“江南清秋月”)的长篇小说《绝恋大清》在红袖添香网上连载销售,被多家出版社看中;工学博士生张欣15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有多篇武侠小说散见于《名侠与大探》等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百余万字,还翻译出版传记文学《泰格·伍兹传》。她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想象奇特、意境深厚,其疏朗的文体十分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确实,能诗擅文的江南女子秀美细腻,更如一片云,一段梦,惹人遐思。而当这沾染了一段诗意的梦突然以井喷的形式在我们面前出现时,那就不得不受人瞩目了。
她们一直扎根在湖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中成长,重要的是,湖州的人文氛围对女性的包容、鼓励和支持,让她们的写作有了表达自由天地和挥洒才情的自信。
当今社会女性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文学与女性本身内在的细腻气质很好的贴和。这种情况在湖州这个安逸的鱼米之乡特别典型,所以众多女作家井喷成了不是巧合的巧合。
她们的文学创作大多成名于网络,还有的则是从“新概念作文”和“浙江少年文学之星”等征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虽然青春年少,但她们却已成为中国文坛最具活力最具人气的一批嫩芽,在中国的“80后”作家群体中占得先机。尤其可贵的是,她们是一群职业作家,发表的作品没有一个是自费出版。都是因其社会影响和写作能力而被出版机构看中,说明了她们在文坛的竞争优势。
湖州的文学创作后继有人,无论是这年轻女作家群的作者,还是他们的作品,给人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在建设文化大市的车道上,湖州正踩紧油门,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