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看图片 » 手工制作五谷丰登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制作五谷丰登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1-05 07:28:45

① 怎样做灯笼的手工制作儿童手工

《手工灯笼》网络网盘免费下载手工灯笼

链接:

提取码: pesk

小学生手工灯笼制作方法,如何制作简单的灯笼

② 怎样做灯笼的手工制作儿童手工

裁剪出一张长方形的卡纸,长方形的两端用尺子和笔各画出一条宽一厘米的线,这是灯笼的上下边缘。

用小刀把纸中画出的线条一条一条的割开,把一开始画出的两个线条用力往后折,折出折痕,然后再展开。

把卡纸的两端弯曲,两端放到一起,在其中的一侧粘上双面胶,把两端进行粘合,然后用手往下压,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灯笼的形状了。

灯笼上的内容比较传统的有“福”、“吉祥”、“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等等,而由于是羊年,所以“三羊开泰”等美好祝福也映然纸上。

当然,门庭的灯笼还可写上自己心水的对联,卧房的灯笼不忘写上自己的格言,或是深情地写上自己爱侣的昵称等,再不就来一首自己与爱侣姓名等的“藏头露尾”诗也别有一番情致。

③ 剪纸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剪纸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剪纸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左右对称图案的剪纸,乐意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制作方法并大胆表现各事物形象。

2、对剪纸活动感兴趣,感知图案的对称美。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勾线笔、糨糊、白纸、剪刀、爱心制作示意图、欣赏范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图案,感受其对称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剪了一个爱心图案,漂亮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剪出来的吗?(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请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将手工纸一折二?)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

2、出示爱心制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幼儿观察,归纳为: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制作过程。

师:在画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它的一半图案又会是怎样的呢?

二、请幼儿尝试剪爱心,将爱心贴在白纸上当成花儿。

针对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爱心图案不能连接等问题。

三、运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拓展。

1、请幼儿为花儿剪叶子。

2、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案(小猫、小狗)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儿,小猫、小狗也来了,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来呢?如果你有信心也来试试吧!

3、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图案进行制作。

四、欣赏教师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力。

1、出示蝴蝶、蜻蜓的剪纸,让幼儿欣赏。

师:除了地上的小动物,空中也飞来了小动物,你们看是蝴蝶、还有蜻蜓呢!真漂亮。

2、欣赏镂空的剪纸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也制作一幅剪纸画,漂亮吗?只要一把小剪刀,几张彩纸,就能够变出这么丰富多彩的画面,剪纸有趣吗?下次老师再教你们更多剪纸的方法,剪出更精致的图案,好吗?

剪纸教案 篇2

一、活动的设计构思

剪纸是最为流行的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中国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每逢春节或结婚等喜庆节日和活动,人们总要在窗户上或居室内贴满剪纸,以示喜庆欢乐。剪纸内容,有反映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的作品;有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运用谐音、象征和寓意手法的作品;有表现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如“武松打虎”“杨门女将”等类作品。它贴近我们的生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会与剪纸零距离的接触,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活动,全身心的去体验这门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活动难点: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活动目标

① 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 进一步了解剪纸的各种风格和种类。

四、活动准备

① 幼儿收集的剪纸作品或者图片

② 录音机、磁带

五、活动过程

① 欣赏: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剪纸作品。

② 谈话:

引发幼儿谈话:我最喜欢的剪纸,引导幼儿说出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幼儿的谈话内容。

③ 教师参与:

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剪纸作品,引发更多的幼儿参加谈话的热情。

④ 总结:

继续幼儿的谈话。大家一起倾听谈话的录音,并请幼儿评价自己的讲述情况。

⑤ 拓印:

请幼儿把收集的最喜欢的剪纸平整的放在纸的下面,然后用蜡笔在书页上均匀涂色,把剪纸的图案拓印下来。

⑥ 制作: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剪纸标注上剪纸名称及收集者的名字,参考下面的方法制作《我们最喜欢的剪纸》小书。

A:先准备一些大于剪纸规格的纸张。

B:将剪纸粘贴在上面。注意固定剪纸的四角。

C:将收集这个剪纸的幼儿的名字写在剪纸的下面。

D:一起选择一个剪纸粘贴在纸上做封面,并写上《我们最喜欢的剪纸》的书名,写上制作的时间。另一张白纸做封底。

E:将所有的纸张对齐,左侧用打孔器在中间有间隔的地方分别打两个孔。(或者左侧用订书器装订)

F:将绳子穿过并在封面的一面系蝴蝶结。

六、变化与延伸

① 将幼儿收集的剪纸制作成小书和录音机、幼儿谈话的录音磁带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在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听谈话录音。

② 幼儿可以继续收集,逐步增加小书的内容及录音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活动目标:

1、能比较清楚的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理由。

2、知道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产生喜欢读书的情感。

活动重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难点:

说说阅读的作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介绍喜欢的图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呢?为什么?”

(1)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说出理由

(2)幼儿自由结伴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2、讨论阅读的作用

“你们读过那么多的.书,想想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呢?”

(1) 幼儿交流阅读的作用

(2)教师小结阅读的作用: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许多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3、交换图书阅读

幼儿相互交换图书进行阅读,也可向同伴介绍数的大致内容。

剪纸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剪出漂亮的小雪花,并把雪花贴在彩纸上,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创造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折成六边形的形状的白纸,剪刀,彩纸,胶水。

活动重点: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剪出各种花色的雪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唱边出示手中的小雪花,引起有幼儿的兴趣。

想不想知道这朵漂亮的小雪花是这么做出来的啊?

二、教师示范剪纸。

1、 把已经折好的六边形给小朋友瞧一瞧,请小朋友看老师是如何变“魔术”的。

2、在折好的纸上随意剪一些图案下来,然后把纸拆开铺平,一朵小雪花就剪好了。

3、然后把它贴在彩纸上,可以贴在窗上,仿佛小雪花飘到了窗上变成了一朵漂亮的窗花。

三、幼儿动手剪小雪花,教师在旁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导。

四、请幼儿把剪好的雪花贴在彩纸上,并且布置到主题墙上。

五、在歌曲《小雪花》中,结束活动。

剪纸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心灵手巧的姥姥给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什么都剪,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看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牛兔”剪纸图?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看到了()……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剪纸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 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 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 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 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 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 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剪纸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审美心理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剪纸朴素的美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不仅美化了生活,而且为现代生活工艺设计了丰富的资源。

3、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较熟练的掌握工具,体验纸的平凡与神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收集剪纸作品、资料

1、工具、材料

2、剪纸作品

3、剪纸介绍

4、剪纸的应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美化教室、贴上剪纸作品。(师生共同创设)

2、介绍剪纸作品的来源。(展示介绍相结合)

3、谈谈你对剪纸的感受。(组、班口语交流)

4、综合交流对剪纸的认识。

三、欣赏探究、了解剪纸历史

1、直观展示或创设氛围(选择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欣赏介绍)

2、多媒体拓宽知识(通过站或计算机储存的大量的剪纸作品、资料介绍、人机互动对话,增大信息量)

3、查资料探究学习(通过自查资料、互动交流、加深对剪纸的认识)

4、观察生活:剪纸的应用(课前布置,学中交流)

四、直观示范,感悟剪纸的方法

1、用录象机直观展示剪纸过程。

2、学生观摩,掌握制作程序(组内交流,教师检查)

3、自学程序,加深认识。

五、实践体验,掌握剪纸方法

1、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重在指导。

2、同学互助互学,逐步掌握剪纸方法。

3、独立设计、制作完成剪纸作品。

六、互动展评,交流感受

1可以说出对剪纸的感受

2、对自己的剪纸作品优、缺点的认识

3、互动点评

七、课外延伸

剪纸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蝴蝶和花,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画面。

2、让幼儿体验剪贴和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剪纸时良好地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剪好形状的2开白纸6张,各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胶水每人一瓶,筐子12个。

2、将白纸分贴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欣赏春天的景物图片、展示教师范画,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和蝴蝶的形态。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请小朋友们看看她带了什么礼物来呀?(展示范图)

2、学习剪纸

1)我们今天就要自己动手来剪蝴蝶和花,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剪的。

2)教师示范蝴蝶剪法,(先把纸对折,再用笔在对称线旁边画蝴蝶的身子,接着画蝴蝶的翅膀,边画边念:一个大椭圆接着一个小椭圆,最后用剪刀剪下来,打开就成了。用磁铁将蝴蝶固定在“花园里”,启发幼儿观察:蝴蝶还少了什么东西?

3)示范花的剪法。 师:花园里没有花,蝴蝶会来吗?所以我们要做出美丽的花去吸引蝴蝶。学习

3、分组剪贴 幼儿动手剪贴,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学会剪,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花和蝴蝶,并使构图更美观)

4、评价展示:将作品展示教室墙上,幼儿根据画面丰富、整洁、美观的标准互评。

剪纸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页——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 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请大家看录象。

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说出: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体说出来怎样对称),图片的摆放也是对称的。

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

二、学习剪纸

1、学习折纸的方法。

完成教材6页中间内容。

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2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实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和2。

通过观看录象、剪纸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剪纸的文化传统以及剪纸的由来以及各种精美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剪纸艺术的美。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碧眼的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知识。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到剪纸艺术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大全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大全,我们一般买来的水果都会套有水果网,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水果。 吃完水果之后的水果网不要丢,可以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以下分享水果网做手工作品大全。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1

1、 水果网变身彩色的水果小圆球,挂满枝头,黄橙橙一片,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2、 当然,同样的小球球换一种组装方式,放在书桌上,风格和韵味就完全不同了哦!

3、 这是我一开始用水果网做的最多的一种花,名叫满天星,花枝灿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 这个就是发了视频后,大家很喜欢的一个作品。大大的水果球花。很鲜艳,很灿烂,放在桌上,真的'有点百看不厌。

5、 这个作品是不是看起来比较粗壮一点呢?对哒!这个就是用紫色的水果网,做成的一束薰衣草。当然,除了水果网,我们还用购物袋、吸管都做过不同品种的薰衣草哦!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的视频。

6、 用红色的水果网做的一束红梅,算是冬天雪地里最鲜艳的一抹红了。颇有种“踏雪寻梅”的感觉。

7、 水果网在冬天里化身一枝红梅,那么在秋天里当然要化身成收获的喜悦。下面这个作品就是用黄色的水果网做成的麦穗,有没有五谷丰登的感觉呢?

8、 这个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在做这朵花的时候,也是完全凭脑子去想象的,所以暂且叫他想象的美好吧!

9、 想象的美好,其中有一种美好就叫做勿忘我。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网做成的勿忘我,希望大家也别忘记火火。喜欢的话还请帮忙点个赞、分享、关注一下哦~在这里谢谢各位啦。

10、 这个水果网球就厉害了。你们知道它里面是什么吗?其实是纸巾揉成的圆球,外面的水果网碎末,就是平时做手工时剪下来的垃圾。但是垃圾我都没舍得扔,保留下来,最后就成了这个球球。

11、 最后这个作品叫做红红火火,希望2020年不开心的一年马上过去。2021年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够红红火火,开开心心。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2

准备好需要的工具及材料。

把黄色水果网剪开,然后顺着纹路剪下来。

把白色水果网向外翻对折,把剪刀来的黄色水果网放在白色的水果网中间。

用白色的线把它系起来拉紧。

剪平下面多余的部分,然后把白色的翻外翻过来,用前刀沿的纹路剪开。

用绿色卡纸剪出枝叶。

把做好的部分全部拼贴在纸面上。

水果网做手工作品3

准备材料:水果网套、剪刀、双面胶、橡皮筋。

1、用剪刀将水果网套剪开,并且修整成合适的形状大小。

2、在水果网套的一侧贴上双面胶,如下图所示。

3、将水果网套合上,与有双面胶的那一边重合,如下图所示。

4、如下图所示,花瓣就做好了。

5、将绿色的水果网套卷起来,如下图所示。

6、使用皮筋将水果网套绑起来,如下图所示。

7、使用剪刀将水果网套修剪成球形,如下图所示。

8、在修剪好的球形上贴上双面胶,如下图所示。

9、最后将球形作为花心粘在黄色花瓣中间就可以了。这样水果网套花朵就做好了。

⑤ 闻喜花馍的传承意义

山西面食,汉族传统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面食之根”。山西面食有280种,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
最高龙王
龙王神像面塑位列花馍展的第一位,高14米,创造了世界最高的面塑纪录。由闻喜县畖底镇众村民制作。 设计者闻喜县文化馆馆长支建康是闻喜花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王用面粉、钢筋和泡沫三部分组合而成,用泡沫45立方米,用面粉2000余斤,钢架结构有三吨之多。历时半个月时间,20多个人才把它制作完成。
最长飞龙
神龙面塑曲线长30.05米,创世界最长的面塑纪录。神龙面塑是由礼元镇阜底村制作,共用白面100多公斤,用人力每天80到100人,制作时长达半个月。
最大花馍
龙腾盛世大花馍,高4.06米,直径2.012米,近二十层的馍馍凝聚了民间艺人的独特设计。最上层是天安门城楼的造型,下面盘着九条世龙,底座的第二层是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兴盛的向日葵,第三层是百花争艳,第四层是四季发财,第五层是五谷丰登。
最大面塑群
裴氏宰相将军群塑由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民一起制作的裴氏宰相将军群体面塑排成长长的两列,望不到边。裴氏宰相将军群塑共有113尊闻喜历史人物花馍造像,平均身高为1.8米,创世界最大的面塑造像群像纪录。原材料就地取材,用龙骨搭架,蒸熟以后用彩绘把像勾勒出来,共用白面两吨。
2012年,闻喜县把打造花馍特色产业列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闻喜县妇联与13个乡镇联合举办闻喜花馍技艺培训班,聘请花馍艺人,为农村妇女传授花馍制作技术,3500余名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后,成为手工花馍加工能手。通过扶持培养卫嫂馍、玫瑰红花馍等一批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妇女从事花馍加工业。县妇联和金融部门,联合通过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了农村妇女发展花馍这一产业的瓶颈,激发闻喜花馍产业的活力。

⑥ 五谷是指哪五种请附上图片,谢谢

1、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

2、黍,黍米。它有红、白黄、黑几个品种。白黍米粘性次于糯米,红黍米粘性最强,可以煮粥,可以包棕子吃,起源地是内蒙古敖汉旗。

3、稷,为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新疆偶见有野生状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都有栽培。

4、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5、豆,主要是指豆科植物的种子或荚果。豆类的正品有大豆、菜豆、绿豆、黄豆、蚕豆、红花菜豆、印度菜豆等。

⑦ 五谷杂粮贴画用的胶水是什么

五谷杂粮贴画用的胶水一般是这两种:

1、乳白胶 ,这种多是民间五谷画常用。

2、一种固体胶,胶体是透明的朔料棒,有胶枪,将朔料棒放入胶枪内然后通电将胶棒融化即可粘东西了,绝大多数五金店都有卖。

(7)手工制作五谷丰登图片扩展阅读:

五谷画也叫粮食工艺字画、豆子画、豆塑浮雕画、豆粘画等等,源于民间用五谷做画的习俗,在民间基础上,依据豆子的本色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豆子五谷的内外壳、形状、豆茎、豆杆、纹路、天然颜色等(甚至利用虫子咬过的痕迹)经过防腐处理、粘贴做画,画面小巧精美、朴实雅致。

民间艺术家们用一捧捧五颜六色的豆子把对理想与生活的热爱变成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品,是以纯天然的各类植物的种子如:

谷、黍、米、豆等,经过高科技的防虫,防腐,防霉变等特殊处理,通过粘、贴、拼、塑等纯手工精制而成,五谷画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谷画

⑧ 枣山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枣山的寓意和象征是粮食堆山,寄托五谷丰登的愿望。

枣山也是一种特色的地方食品,通常会在重要的节日期间制作,比如结婚、春节等。它由面和枣子做成,是过年时的重要祭品之一。

枣山是花馍中的典型代表,做起来并不容易。制作枣山的过程费时又繁琐,从选面,发面到辅料搭配,手工捏制再到上笼蒸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枣山有其吉祥寓意,红枣的颜色象征吉祥与好运,“枣”又谐音“早”,寓意“早春、早福、早富”,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红红的枣儿点缀在层层叠叠的山性面食上,寓意着一家人的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枣山”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圆形的底盘象征太阳和月亮,以示日子红火,家庭团圆;周边的12个“云”字边代表12个月,镶嵌24颗红枣象征24个节气。

中间放上双鱼代表年年有余,刺猬则寓意来年翻身,小猪则是猪拱福门等等。

枣山的意义:

枣山,作为豫东春节民俗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伴随着百姓的生活而生的,是依附着民俗风情而传承的。

虽然它是一种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但它却具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是一种执着于对祥瑞、忠孝、伦理、至爱、向善、求美的追求,散发着浓郁温馨的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枣山原有的某种功利意义已经被改变,然而在长期的传承演变过程中,枣山所包含的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崇尚美好等具有启迪教化思想的文化精神,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枣山,作为豫东人民抒发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是一门根深叶茂的传统艺术,更是豫东辈辈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对未来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⑨ 黑米做五谷丰登怎么做

1、糯米、黑米、大黄米、红豆分别洗净,放碗内,加入适量的沸水蒸熟,取出,分别加入白糖(30克)、化鸡油(20克)、桔红末拌匀。鲜玉米、红豆、木瓜丁、青枣丁分别焯水。青、红、黄果脯切成2厘米长、0.6厘米粗的条。
2、取大蒸碗1个,依次放入红豆、鲜玉米、青红黄果脯、熟糯米、熟黑米、熟大黄米岔色摆好,放沸水笼内蒸熟,取出翻扣大盘内。
3、锅内加入清水,余下的白糖烧沸,待糖溶化后,放入枣丁、木瓜丁、湿淀粉,勾成薄汁芡,放入西瓜丁和余下的熟鸡油推转,起锅,浇淋于菜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