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看图片 » 苗族手工制作品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苗族手工制作品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8-31 14:24:12

‘壹’ 我国少数民族做的工艺品有哪些

1、赫哲族-鱼骨雕:鱼骨雕是赫哲人渔业生产的衍生物,是生产生活资源的附属品。鱼骨雕是赫哲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赫哲工艺者发现了鱼骨有着令人惊纯的结构力量和形体的坚强的扩张感。

一种鱼身各个部分的骨架有所不同,每种鱼的骨架又各有不同,大鱼和大鱼的骨架又有所不同,赫哲工艺家将不同的骨场、骨刺巧妙组合,由一种“本形”过度到另一种“再生形”的变化,具有形体的极大的多样性和不可重复性。

如:雄鹰等各种图案,根据鱼骨的天然形状进行艺术构思,神行并貌,栩栩如生,这也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可以获得一件完美的骨鱼雕,至少半个月才能完成,鱼骨雕是赫哲人对自然一种新发展,可为“赫哲一绝”。

2、水族-马尾绣: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是民间传统工艺,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

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3、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少数民族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4、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

5、维吾尔族-喀什土陶:少数民族工艺品—新疆喀什土陶历史悠久,远任新石器时代就有生产,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具有古老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喀什的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着名。它继承了传统工艺,又有开拓创新,兼有观赏和实用价值。其品种主要有碗、盘、壶、罐等。一种供少数民族群众洗手用的“阿扑土”(即水壶),可称作喀什土陶的代表作。

(1)苗族手工制作品图片扩展阅读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网络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贰’ 苗族女人的头上都会戴一种银饰,这种银饰叫做什么

苗族银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护头花、银顶花、银瓢头排等。

一、银童帽饰属于头饰,通常钉在童帽上。

二、贵州苗族银角,以地域分为三种类型: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1、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一厘米。

2、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似扇骨而得名。

3、排调型银角,银角似角似羽。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

三、银帽分为三种类型: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

四、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

五、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六、插针的类型: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

七、银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

(2)苗族手工制作品图片扩展阅读:

苗族银饰特征:

1、以大为美,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错的,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2、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3、以多为美,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