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体裁剪的立裁步骤
1. 备布(Preperation of muslin)
备布应根据所要立裁款式的大小,剪下相应大小的布块,然后用拽拉整烫的方法,把布丝纱向找正,并在需要的位置上用铅笔画出立裁的辅助线,此时备用布完成。
2. 垂平(Droping)
把备布披挂在人台上,采用收省、抽褶、打剪口,保持布的纱向在必要部位垂直水平,或理出想要的造型,用大头针针住布料固定造型。
3.墨刻(Marking)
用铅笔在以垂平好的布料上,刻画出各种部位和缝线标志。
4. 琢形(Trueing)
把墨刻好的布从人台上取下来,根据做的标记,把缝线和剪口精细准确的勾画出来,雕琢成形,产生原形布板。
5.追影(taecing)
把原形布板,用带针滚轮和制板复印纸转移到另一块布和纸板上,形影完全相同。
2. 什么是立体裁剪
这是一个含义丰富的饲,在时装业内使用频繁。可指自然褶裥、悬垂、悬垂性(面料)、立体裁剪等。软而沉重的布料悬垂性好,可以产生美丽的悬褶,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可以设制作出富于人体表现力的时装。近年来女装面料强调drape,上海人称之为"有荡势"。在各种富于悬垂性的面料中,强拈的粘胶织物近年来特别受青睐。 一 原型的立体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操作步骤如下:
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二)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
(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二 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
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1 省的概念与意义
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省的产生源自于将二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的凹凸起伏、围度的落差比、宽松度的大小以及适体程度的到低,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
2 省的转移及其运用
省的转移是省道技术运用的拓展,使适体装的设计走向多样化,立体裁剪中省道转移的原理实际上遵循的就是凸点射线的原理,即以凸点为中心进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围绕胸高点的设计可以引发出无数条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领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围绕着突点部位即胸高点对余缺处部位进行的处理形式——省的表现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结合设计进行省道转移。
3 几种省形的立体裁剪操作
(1)腰省——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将全部余量转至胸点下方。
(2)肩省+前中心省——这是将全部余量分成两部分分别转移推移到设计的位置,这与平面结构中所讲的省的分解与转移是同一概念。
(3)人字省——省形表现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于以上省形的对称特点,它表现为不对称,同时还表现为子母省的特点,这类的省还包括Y形、T形等。
4 立体裁剪中省与分割
分割是继省的之后的又一种裁剪技巧,当两个省都指向胸高点时,我们可以将这两省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分割线,这就是平面结构中所讲的连省成缝的结构形式,分割的技巧使用使合体服装在结构设计上又增加了一种表现手段,同时也使服装设计语言更加丰富。
(1) 纵向分割——将肩省与胸腰省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纵向分割线,如经典的公主线。除此之外,领口省与腰省、袖窿省与腰省等都是纵向分割。
(2) 横向分割——主要体现为一种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割线,如将袖窿省与前中心省连接形成横向分割,将肩胛省转移至袖窿处,连接两省形成后片的水平分割。
(3) 斜向分割——界于水平与垂直之间的分割形式,且是一种不对称的分割,如将右衣身的肩省与左衣身的侧缝省连接,形成贯穿衣身的斜向分割线。
(4) 直线分割与曲线分割——在服装结分割设计中其成型后的线形主要表现为直线分割与曲线分割两种基本形式,其余皆是在此基础上的变体。直线分割是分割的基本表现形式,而曲线分割是对分割设计的丰富,但应注意的是曲度越大,工艺难度也就越大。
(5) 操作要求——无论是哪种方法哪种形式,它们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确定分割部位,并用表示线标识出来,然后按照立体裁剪原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分片完成。
三 立体裁剪中的抽褶艺术
抽褶是服装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设计语言,它使服装显得更有内涵、更生动活泼,尤其是在少女装的设计中,抽褶是主要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褶分为规律褶和自由褶两种基本形式。
1 规律褶——主要体现为褶与褶之间表现为一种规律性,如褶的大小、间隔、长短是相同或相似的。规律褶表现的是一种成熟与端庄,活泼之中不失稳重的风格。
2 自由褶——与规律褶相反,自由褶表现了一种随意性,在褶的大小、间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种随意的感觉,体现了活泼大方、怡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服装风格。
3 操作要求——由于立体裁剪不同与平面裁剪能够很精确地计算出用料的多少,所以在布料的裁剪上首先应留有充分的余量,再根据需要来设定褶量的大小,并用笔做上记号。
3. 如何裁剪衣服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裁剪法有立体裁剪(将布料复合于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直接用剪刀进行剪切的方法)和平面裁剪(将布料直接铺放于平面的裁剪台上,用划粉在布料上绘制服装的衣片结构图,然后按绘制的衣片轮廓线进行剪切的裁剪方法)两大类。家庭使用的主要是平面裁剪,按其制图技巧又以原型裁剪法、比例分配裁剪法为主。 ①原型裁剪法是一种按人体基本部位的尺寸(胸围、背长、臀围等)绘制出基本纸样即原型后,再将原型通过分割、拼接、折叠、扩展等变化形式绘制出最终的服装衣片纸样的方法。原型由于人体的基本部位不同和形状不同而有许多种类,如英国式原型,日本的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中华式原型等。目前我国较流行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和登丽美式原型。本书彩照的裁剪图即是日本的原型裁剪图。原型裁剪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初学者及造型复杂的款式。缺点是制做宽松度大的服装时某些部位的尺寸精确度不高。 原型是服装图的基础,如果把适合自己体型的原型用稍厚的纸画好保存着,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款式,只要按原型的规律(制图方法),放大或缩小即成,如插肩(斜肩)的服装,前后身的肩部有缺角,只要用袖子上端补出来的部位,还于原位,仍等于原型。 ②比例分配裁剪法是按人体基本部位尺寸(胸围、领围、臀围等)为变量进行各种比例的计算,定出衣片各部位尺寸的服装制图方法,也是我国服装产业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本书的“裙服”、“童装”的裁剪图也是使用的这种方法。常用的比例分配法根据其比例形式有D式,胸度式等,其中,D式裁剪法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有理论根据的科学裁剪新法。其优点是部位尺寸精确度较高,且计算是通过简单的分数比例,易为初学者所接受。缺点是只适应已定型的服装款式,对于新的服装款式较难确定其比例式,故不适应于造型复杂的款式的设计。 比例分配法的制图一般应先画横向基础线,次画直向基础线,最后画斜线基础线。画线方向应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制好基础线后,在制衣片轮廓线时应先画近身的轮廓线,然后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地制好全部轮廓线。轮廓线线条应比基础线粗。这样制图才能步步紧扣,层次清晰。 (4)排料 根据服装的尺寸、款式和面料的门幅,排料时,衣料可以单层平铺,也可以双层铺排。单层平铺时,衣料的正面要向下;双层铺排时,正面应向里,这样,以使划线划在反面。 排料的方向注意要使衣样的纵向与布料的经向一致。在裁剪无图案织物时,可根据技术标准而适当歪斜。衣服正身的底边最好先靠着衣料的横断面。平对平,斜对斜,凹对凸,见缝插针,见空补白,做到物尽其用,节约用料。 排料的次序应是先大后小,先主后次。一般是先划前衣片和后衣片,后划袖子和领子,最后才划各部的附件,如袋、挂面、贴边、袖袢、袋盖等。 排料发生困难时,可用“借”、“还”尺寸的方法。例如因门幅缘故,袖大片排不下来,即可用适当缩小大袖片的尺寸(借),放大小袖片的尺寸(还)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借”“还”方法既保证了衣片的应有尺寸,又使现有的门幅的衣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此法常用于大小袖片,对前后衣片、前后裙片也适用。此法还可利用覆肩的宽度调剂前后衣片的长度,还可将横料、直料和斜料交替使用。 除“借”、“还”法外,还可用拼接的方法。各式上袋挂面可允许一拼,接缝位置必须在两纽眼之间,驳头剪位不能拼接。开袋袋布允许一拼或二拼,袋面布不允许拼接。横领领面、里布可居中对拼,斜料领面允许人字拼角,格子布领、条纹布领须对格、对条。覆肩里布可允许一拼。衣袖可允许在后袖部位拼5~6厘米以内的拼角。
4. 怎样设计一件衣服
需要掌握一个人的比例关系,画出大体,再往上加衣服。 最好在画之前,先临摹一些。有灵感。
相关技巧:在PHOTOSHOP里画服装主要要掌握钢笔工具的使用,明白贝塞尔曲线是什么概念。下面介绍下画服装画的技巧与步骤:
一、轮廓图 1)先在白纸上手绘轮廓图,注意只要线描,不要涂调子。线描的手法可以多样化,可以粗细线,可以单线描,根据个人的喜好。 2)把轮廓图扫描入电脑里。 3)把轮廓图层复制一层,把原来的一层填充白色,复制层命名为"轮廓线"。 4)把"轮廓线层"调整亮度对比度(菜单——编辑——调整——亮度对比度),最后看起来,底色是白色,线是黑色就可以了。 5)用魔术棒点击轮廓线层的白色部分——然后右击——选取相似——把所有的白色选取,选取后把所有白色部分清除,这样最后在电脑里就只有轮廓线了,其他部位是透明的,在后面的做图里,要求把"轮廓线层"放在最上面,而且总是放在最上面。
二、选取选区 1)把图片放大(放大工具) 2)利用路径工具(钢笔)把人物的各个部分分别准确勾画出来1上衣部分,2下衣部分,3人体皮肤部分,4配饰部分,5头发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分得更细),然后把路径变换成选区储存起来。 3)画出选取的原因是为了后面的多次修改,在做选区时利用路径工具可以做得比较细致,也可以利用其他的"选区工具"如“套索工具”。 把白描稿扫描入电脑,并处理明度对比度。
三、人体皮肤的画法 1)新建一层,把此层命名为"皮肤层",再这层里载入人体部分的选区--把选区羽化3个象素](注意图片大小要求200像素/英寸)——然后把前景色选取为人体皮肤色。 2)在这一层里,利用前景色填充,这样所有的皮肤部位就有颜色了,然后利用加深和减淡工具把皮肤的明暗关系画出来(这是素描的技法,在这里就不多写)。 在选区内上色并用加深工具画出明暗关系在这一层里,用选区工具选区脸颊部分并且羽化20像素,然后菜单-图像-调整-色彩平衡来调节腮红,同样,眼睛在画出明暗关系后,零用色彩平衡调节成淡紫色,以便和衣服呼应起来。 新建一层后,用选区工具画出头发的选区,并且进行羽化(10个像素)然后填入紫红色(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填什么颜色)利用减淡和加深工具画出头发的明暗关系,画完后在滤镜里把头发高斯模糊,去处选区后用涂抹工具(小手)在头发的边缘摸几下,使之有飘动的感觉。 新建一层后,菜单——选择——载入选区,把上衣的选区载入,羽化2个像素,然后填入你喜欢的颜色并且用减淡加深工具画出胸部的明暗,画出衣纹的明暗画出明暗关系后,把衣服上的装饰物用铅笔工具画上你喜爱的颜色,并画出明暗关系及高光(披肩和裙子的画法同上衣)从菜单-选择-载入选区把头饰的选区载入,新建一层,填入颜色,用减淡加深工具画出明暗,在皮肤层里用加深工具画出投影新建裙子层,裙子的画法同上衣,不过要把选区羽化的大一点,然后填入颜色,画出明暗,利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把画出明暗关系的裙子模糊一下,在下摆处,用喷笔喷上点白色,使之富有变化.最后用喷笔工具画出装饰物的光芒。点击喷笔工具,然后点击上面的笔刷属性栏把喷笔的笔刷调节成直径为800像素,硬度为0间距为1,园度为0。然后在饰品发光的部位画出光芒,然后把喷笔的笔刷角度调整,画出光芒的另一个方向,调整三次后,最后图的效果。 根据本人从事五年的服装设计来说,我建议最好用COREIDRAW、Illustrator、Freehand这三个矢量图软件来设计服装,不是说photoshop不能设计,而是设计出来修改起来没有那三个软件方便,而且PHOTOSHP最强大的功能是处理位图。在矢量图方面是无法和其它三个软件相比的。因为服装设计要表达清楚服装的结构,线条感要求比较强烈,而不像画服装画光漂亮就行了,最主要是打版师和做样衣的能看清楚结构。
5. 如何学好立体裁剪
方法/步骤
学习立裁一般经过对其初步了解后,都是从原型开始练习,通过对原型制作的感悟,了解立裁的基本制作过程,有了大体思路基本就可以自己进行模仿或创作了。所以本篇将重点从原型介绍中讲解立裁的一般制作过程。
将布料平顺的覆盖在人台上,用珠针固定肩线和侧缝线,胸围以上的余量归拢在袖笼处,胸围以下的余量归拢在腰围出,省尖朝向BP点,腰省中点位于公主线,将省用珠针固定。并在领围、袖笼 腰围线出打剪口,使面料更贴合人台。
6. 服装裁剪方法
各种服装裁剪当中 具体的量衣方法,大家可以仔细记忆一下,以方便以裁剪衣服知识中用到
1.总体高:代表服装“号”,由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根。
2.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围:代表上衣类服装“型”,在衬衫外,沿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宽:由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夸张时,肩可适当放宽。灯笼袖款可适当改窄。
5.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减长度。
6.袖口:围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还可根据款式的不同用胸围比例法计算。
7.领大:沿喉骨下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节:一般体型可按总体高算出。遇到特殊体型时,就需要量取前后的腰节尺寸(在腰部最细处,围一条皮尺成水平),分别量取前后腰节的尺寸。
9.裤长:由腰部左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脚跟减3厘米。
10.腰围:代表裤子类服装“型”。在单裤外沿腰间最细处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围:沿臀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松度。
12.上裆:由腰部右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7. 请问带珠的大头针与不带珠的大头针,在立裁操作时的区别是什么
大头针主要适合固定于手腕上的针插上,随时取用。珠针,立体裁剪的专用大头针针身细长,便于刺透多层次的布料之中。
用珠针以的两种方式将胚布固定在人台上。第一个是单针固定,直接将胚布固定在人台上,第二个是交叉固定,两个大头针一起将胚布固定好。大头针别合的方法重叠法,第一个是用大头针倾斜穿过两块胚布的方式将胚布别合在一起。第二个是先将一块胚布折叠一部分,然后盖在另一块胚布上,然后用大头针将三层面料穿过,把两块胚布别合起来。
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操作步骤如下1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2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3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4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8. 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件衣服
设计一件衣服得上学学习设计师,要是普通的人想设计一件衣服可以找裁剪的师傅一起设计。
9. 服装裁剪制作
学习服装裁剪的基本就是这些 希望你满意! 1)直观性:立体裁剪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所无法比拟的。 (2)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适用于西式服装,也适用于中式服装。同时由于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创作,所以它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 (3)适应性:立体裁剪技术不仅适合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掌握,也非常适合初学者掌握。只要能够掌握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能自由地发挥想象空间,进行设计与创作。 (4)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能解决平面裁剪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比如:在礼服的设计和时装制作中,出现不对称、多皱褶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如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难于实现的,而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的塑造出来。 (5)正确性:平面裁剪是经验性的裁剪方法。设计与创作往往受设计者的经验及想象空间的局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立体裁剪与人体几乎为零的接触,可以令正确性与成功率都非常高。 由于它有着上述许多优点,所以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一些企业、公司及设计师把它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元素,及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 立裁的主要步骤 1. 备布(Preperation of muslin) 备布应根据所要立裁款式的大小,剪下相应大小的布块,然后用拽拉整烫的方法,把布丝纱向找正,并在需要的位置上用铅笔画出立裁的辅助线,此时备用布完成。 2. 垂平(Droping) 把备布披挂在人台上,采用收省、抽褶、打剪口,保持布的纱向在必要部位垂直水平,或理出想要的造型,用大头针针住布料固定造型。 3. 墨刻(Marking) 用铅笔在以垂平好的布料上,刻画出各种部位和缝线标志。 4. 琢形(Trueing) 把墨刻好的布从人台上取下来,根据做的标记,把缝线和剪口精细准确的勾画出来,雕琢成形,产生原形布板。 5. 追影(taecing) 把原形布板,用带针滚轮和制板复印纸转移到另一块布和纸板上,形影完全相同。
10. 服装的制作过程
1、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衣设计,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规律性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设计时,不仅要选择面料、辅料,还要了解服装厂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类是时装设计,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时装潮流设计各款服装。
2、纸样设计
当服装的设计样品确认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将标准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大型的服装厂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
3、生产准备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例如对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和整理,样品、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4、裁剪工艺
一般来说,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裁剪、验片、编号、捆扎等。
5、缝制工艺
缝制是整个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
6、熨烫工艺
成衣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达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观。熨烫一般可分为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两类。
(10)立体裁剪图片步骤扩展阅读:
服装制作前量体的方法:
1、总体高:代表服装“号”,由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根。
2、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围:代表上衣类服装“型”,在衬衫外,沿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宽:由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夸张时,肩可适当放宽。灯笼袖款可适当改窄。
5、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减长度。
6、腰节:一般体型可按总体高算出。遇到特殊体型时,就需要量取前后的腰节尺寸(在腰部最细处,围一条皮尺成水平),分别量取前后腰节的尺寸。
7、裤长:由腰部左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脚跟减3厘米。
8、腰围:代表裤子类服装“型”。在单裤外沿腰间最细处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9、臀围:沿臀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松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