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教茶叶手工制作方法!
手工制作
一手工制作方法:
1.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2.摊放、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4、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毛尖
5.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左右,即可下炕。
6.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7.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8.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9.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左右,每烘摊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Ⅱ 制茶的步骤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蒸使茶再多热受潮。
压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在一起,稳定了往后陈放期间受潮、陈化的速度。
继续紧压前一些成分的降解与陈化,使茶质变得更醇厚。紧压茶的陈放年份是决定市价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陈放的品质也很重要。
紧压的形状有圆饼状、有方砖形、有碗状、有球状、有柱状...等,紧结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紧压茶只要用手一剥就可以剥开,有些紧压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紧结的程度也会影响陈放的效果,紧结程度高者,陈放的效应慢,茶性显得结实,紧结程度低者,陈放的效应快,茶性显得豪放。
(2)手工制茶工具图片及名称扩展阅读:
各种茶的功效作用
1、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降火,敌烟醒酒。
2、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
3、武夷岩茶: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和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等.其药理性能特别显着.不但能醒心、明目、健神、消愁、止渴、杀菌、去垢、利尿、解暑、醒酒等,还有降压、减肥、抗辐射、防癌、延缓衰老等延年益寿效。
4、龙井茶:可以净化血管,预防中风和心脏病。
5、碧螺春:属于绿茶具有抗衰老,抗菌,防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用。
6、黄山毛峰:对出尽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增加毛细血管单行,增强血液抗凝性都有一定好处:同事,黄山毛峰对防癌、抗癌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7、庐山云雾茶:具有六大功效,即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抑制肿瘤细胞产生;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消炎、杀菌、治痢;抗衰老等这样的一些功效。
8、六安瓜片: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
9、君山银针:具有一般茶类索有的保健功效: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还有杀菌、抗氧化、抗衰老、预防癌症的功效。
Ⅲ 手工竹子茶盘制作教程
先将茶盘表面磨得平整,磨粗,喷漆,待干了,再磨粗,再喷漆。磨粗是为了让油漆能很好地吸附在上一层木层或漆面上,不至一层很光滑地脱层。
茶盘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也有各种款式,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等等。
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净。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不能给人条条框框拘束的感觉;色要纯净,不能看起来杂乱晃眼;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材质】
制作茶盘的材质广泛,玉、石、金、竹木等皆可取。
一、玉石类茶盘,名贵,漂亮,收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此类茶盘的优点是外形漂亮且色彩丰富,但玉石茶盘自身色彩十分绚丽,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反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品茶的氛围,再者在喝茶时,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一点茶渍和茶垢,这样久了就会影响茶盘的整体美观,再者玉石茶盘造价比较贵,且易磕碰,易裂,易碎等,而且现在造假也很厉害,稍不注意就容易上当受骗。
二、石茶盘,美观大方,高贵典雅,和红木一样,富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内涵,能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韵味。伴随岁月蹉跎,不但是一件与众不同茶具,同时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但其硬度和紫砂壶、瓷杯接近,使用时需小心,最好有壶垫杯垫相托,以免碰裂。
三、金属类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但是偏生冷,没有“中国味道”。但在闽地安溪,经营铁观音的茶商多喜此物,家家必备,亮晶晶的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四、竹制茶盘,轻便小巧,清雅相宜,不过略轻,质感稍差,耐腐性低,易损坏。
五、红木类茶盘,自然雅致,别有韵味,历来为中国文人所推崇,天生就是茶道组合的最佳搭档,富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内涵,最能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韵味。近些年加工水平逐年进步,雕工栩栩如生,自然雅致,美观大方,不足之处是需要保养。
【流程】
我很喜欢红木类茶盘,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红木茶盘的制作过程。
以红木制作成的茶盘就叫做红木茶盘。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5属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 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第一步:切片,木料要斜面切割,或者纵切,这样才能体现红木的纹理,因为垂直的横切面,一方面是易出现碎末,另一方面横切面纹理比较生硬,不美观。
第二步:规划,画出大概的模型,用雕刻机刻出大概的轮廓。
第三布:要初步精雕,这一步非常考验手劲,心无杂念,手要稳,按照第一步规划的图案雕刻,新上手的雕刻师要按部就班的,不能大幅度抖动,否则就会破坏一副好胚子,雕刻师都要带上口罩,防止吸入大量的木料粉尘,否则时间久了会损害肺部,患上职业病。
经验丰富的雕刻师,都是胸中有沟壑,腹里有干坤,每一步怎么走,力道大小,辗转腾挪的空间有多大,都精确万分,不错毫厘,而且还会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雕修改,让纹理更漂亮,雕刻更生动。这一点是机器所不能比的,机器雕刻的非常的精细,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老师傅说是少点灵性,没有那种灵动的感觉。第四步:雕琢打磨,经过第三步之后,就需要开始精细打磨,在第三步的基础上,把细节在雕琢打磨,把有瑕疵或者雕刻不到位的地方,细心的雕琢,以达到完美,然后要进行初步的打磨,打磨是为了把雕刻过程中的一些小棱角打磨完美,这一步茶盘的形状基本上就定型。
第五步:做保护,上漆打磨,成型的实木茶盘需要防腐防水防高温,因为是需要长时间接触热水或者茶水,如果不涂上一层清漆,水或者茶水很容易渗入木质中,导致色泽变乌,变得没有光泽,所以红木茶盘一定要上漆,主要目的是保留木质本色而防腐防蛀增光防干裂,增加表面强度、耐脏等等优点。除了上漆,还有一种观点是上蜡,天然的蜂蜡,这种上蜡,没有实用意义,除非做收藏,不做实物器具用,因为蜡遇热可是会熔的,试过很多次,上蜡真的不能接触水,沾了水就要重新打蜡。
手工雕刻的茶盘,每一刀,每一道,满车间的粉尘,每一片木头的重量,每一块油漆的味道,在胃里,在肺中,浸透了师傅的汗水与艰辛。而这些成品却没人看到背后的功劳,在机械化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很多产业都逐渐的被机器所代替,茶盘雕刻行业未能幸免,机器雕刻速度快,精确,但是总感觉少一些什么,老师傅说是少那一份灵性,少那一份用心,少那一份辛劳,这些却都是凝聚在雕刻师的汗水里,这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Ⅳ 手工制茶的步骤是什么
1、手工浪菁
手工浪菁,促进茶叶中的水分散失,并促进发酵。整个制程下来大约要四至六次,最后一次时时间要拉长,因为水分散失得差不多,要让它发酵了大约20、40分钟。茶要时常动,才会保持活性。而茶叶摘下来十几个小时,叶身还很柔软的很有活性。
制茶的禁忌:
1、茶叶杀青后忌立即揉捻。
因为在杀青过后茶叶中的含水量明显提高,如果马上进行揉捻,茶叶中的茶汁很容易被挤出,让成茶失去应有的色泽,使其变成暗黑色。杀青过后,要等茶叶中含水率降至40%左右时,再开始揉捻。这样茶汁才不会外溢,才能制作出成色好的绿茶。
2、茶叶烘焙忌用炭火加笼烘形式。
这种传统的烘焙方式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适用,但它烤出的茶叶常常带有木炭味的异味。如今制茶最好使用烘干机烘茶,烘干机不带异味能够有利于制出色香味较好的绿茶,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
3、茶叶干燥过程不宜低温长烤。
低温长烤制出的茶叶色泽暗、汤色黄、香味钝熟,只能够制出下品茶。不过也有例外,黄茶就适合用低温长烤。在制作绿茶过程中尤其是优质绿茶,干燥时间不宜过长,需要用旺火快烤,这样能够去除茶中的青草气,增加茶香。
4、茶叶干燥不足是大忌,正常情况下干茶含水率在5%左右。
如果茶叶没有达到足干,在存放过程中就会逐渐出现问题,茶叶的品质会随之下降,最终会导致茶叶价值下降。我们在市面购买茶叶时注意手捻茶叶呈粉末状时为足干。
Ⅳ 人工炒茶需要哪些 工具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
“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Ⅵ 制茶的过程、和工艺(详细的 谢谢)
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不同,以绿茶为例制作工艺如下: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