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看图片 » 纸杯龙的做法步骤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纸杯龙的做法步骤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2-19 13:36:33

A. 如何用纸杯做条龙

用纸杯做龙的步骤:

  1. 首先用线将纸杯的口对口,底部对着底部用透明胶连起来就可以形成龙的形状了。

  2. 接着可以多余的杯子剪出四肢、尾巴、头。用胶水固定,记得要给龙头装上装饰,这样可以更加的形象。

  3. 接着成型之后,可以用画笔或者颜料笔,给自己的纸杯龙上色,这样可以更加的突出龙的形象。

B. 纸杯小蛋糕,用电饭煲的简单做法

1. 黄油酱:细砂糖50克,水25ml,黄油125克,蛋白25克
2. 把小奶锅烧热,放入黄油30克,溶化后马上关火,将低筋面粉迅速倒入黄油中搅拌。
3. 将牛奶、蛋黄各分2次加入面糊中,每次加入后都要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下一次,搅拌至面糊顺滑即可。
4. 在蛋白中加入柠檬汁,用电动打蛋器将蛋白打至9分发。此时预热烤箱。
5. 分三次将蛋白和面糊切拌均匀,装入纸杯模具中,只放7分满即可。放入烤箱中层,用170度的温度,烤20-25
分钟,烤好后取出自然晾凉。
6. 黄油酱做法:
将细砂糖50克,和清水25ml倒入锅中,煮至白糖完全融化,有点变色且粘稠状,闻到轻微的焦糊味道即可
(如果有烤箱温度计的话,最好测一下,160度最好)。煮糖的同时将两个蛋白打散备用,将煮好的糖马上离
火,一边冲入蛋白中,一边迅速用打蛋器搅拌,直至蛋白冷却。
7. 黄油提前一小时从冰箱中拿出,放在室温内软化。用打蛋器打发软化后的黄油,再与打好的蛋白混合均匀,
装入裱花袋中,挤在晾凉的蛋糕上即可。最后放上自己喜欢的装饰糖豆,或彩色巧克力豆等。

C. 纸杯龙的制作过程详细

准备材料:一个空纸杯、假眼睛、一些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步骤一:将彩纸剪裁出龙的龙角,尾巴,胡须,鼻子嘴巴等部位;

步骤二:将剪好的龙角下端贴上双面胶,两只角都要粘贴双面胶,然后将外层撕掉;

步骤三:将龙角贴在杯子的内侧部分,两边要保持对称,并且将龙眉毛上方的头发粘贴在龙角下杯沿边;

D. 纸杯龙头的做法

用线将纸杯口对口,底对底的固定起来,然后连起来就形成龙的身体了,然后将一些纸杯用剪子剪出头和尾巴、四肢、用胶水粘牢固,要注意龙头的装饰,比如给眼睛加上一些特效。快快动手做起来!

E. 纸杯龙的制作过程详细

纸杯龙的详细制作过程如下:

1、首先,我们将5个纸杯用双面胶固定住。然后,用一个全新的纸杯来做神龙的头部。将这个纸杯反过来,和刚刚神龙身体的杯口口对口粘贴在一起。

纸杯龙的创意来源于起湾金龙,在中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于村民祭拜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后来发展成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庆祝丰收、表达百姓对和谐生活的向往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明末清初诞生以来。

每年的四月初八和秋收农闲以后,村中多会举行盛大的巡游活动。东区起湾金龙在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下得以传承。起湾金龙扎作技艺于2012年11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山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龙是起湾社区的图腾,是起湾社区源远流长历史的标志,通过开展纸杯龙制作课程,除了让社区青少年提高动手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之外,去了解自己所在生活地方的历史文化,将这种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F. 生活日记

一天又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生活日记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日记 篇1

星期六,我到乡下外婆家去玩,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也顺便去陪外婆。

刚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的冲进庭院寻找薄公英了。不过,在寻找之前,得先招呼下外婆:“婆婆,我回来玩啦!”“嗯,乖孩子。”婆婆笑着回答。“我去找薄公英啦!”我说。“去吧,”婆婆同意了。我便满庭院的寻找薄公英了,看着一朵又一朵的薄公英的种子乘着小小的降落伞飞向蓝天,那景色可美啦,我可开心啦!不对,应该是开心死啦,哈哈!

在吹薄公英时,我无意中看见外婆家的鸡笼,里面装着毛绂绂的小黄鸡,我大叫道:“哇,好可爱的小鸡呀!”“里面还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呢!”外婆说,“反正现在有一大群小鸡,那只公鸡已经没用了,每天早上有邻居家的鸡叫我起床,那鸡就不用叫了,嗯,乖孩子,你去把它抓起来,中午做个鸡汤。”于是,我又开始了捉公鸡行动。

捉鸡行动开始,我一个箭步冲过去,谁知它就像有准备似的,躲开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公鸡一个劲儿的跑,我也弯着腰追,是不是很像偷鸡贼?公鸡不知是昨晚没睡好还是闭着眼睛跑的,一个劲的向墙撞去,“砰”撞墙了,我说:“公鸡呀公鸡,你是要去找死吗?不过,中午本来就要拿你做汤,这样倒减轻了你的痛苦,呵。”于是,我提着这只“晕鸡”给了婆婆……

做菜时,我看着婆婆那熟练的手法,看婆婆怎么切菜,怎么切肉,一直看到菜做完,我小声的说:“好香啊!”

吃过了饭,我们就得走了,婆婆含着泪说:“再回来玩啊!”“好!”我回答,于是,我们上了车,车子动了起来,驶向了城市……

生活日记 篇2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

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的时候就在幻想着我的未来:我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挥舞着水袖,台下的观众为我而鼓掌。种种原因,我已带着我的梦想进入了小学。

那深深的乡音对我产生了诱惑的迷恋,那越剧带给我的艺术享受让我感觉这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的冬天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印在我蠢蠢欲动的心灵之上,优美的旋律与意味着绍兴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内心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由于自己的胆小,不敢放开歌喉,而以年纪小为借口,又把这梨园梦推迟到了我口中的“以后”。

流光似水,还是那乡音,而我却已不再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那个孩童了。

到了我敢于表现,敢于推荐自己的年龄了,而我却也没权改变我的宿命,眼前放着两条路,一条通向高中,一条通向艺校……

即使心里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条路,偏偏是我不能选的那条路。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上大学还有机会。

一直到十七岁,这个对于想在舞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却已是偏大了的年龄,才猛地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不再由我创造,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

此生注定与梦想擦肩而过,“以后”只是对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仅此而已。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

心中的梦,还是随着我,只是我没有机会实现了。

丝竹邀来水乡月,共诉悲欢离合;水袖轻舞杨柳风,醉了天上人间。但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以后”,可以让我醉一回?

我这儿是如痴如狂,一声越剧,一股情愫,不仅仅是越剧的清音,更是人事变迁的顿咽。

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一轮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隐秀,雾中蓬莱,那是我梦中的仙境,刹那间,拨动心魂……

生活日记 篇3

今天我把作业做完,我和哥哥看博客。

哥哥给我看了好多的图片。

可有三张图片给我的印象最深,第一副,有一个小孩的妈妈在辛辛苦苦的给一个富有的小男孩儿擦皮鞋,汗水湿透了那个小孩妈妈的衣裳,而一旁富有小男孩的妈妈却在嘲笑别人的母亲。

第二幅,有一个乞丐在拉小提琴,其实旁边有很多人,他们假装没有看见,袖手旁观,而另一乞丐走上来,却从自己的盆里,拿出了一元钱给了那个乞丐。

还有一幅图,一位老爷爷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捡垃圾,人们都以为他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其实不是,他是一位老教授,他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希望工程,自己靠捡垃圾为生。

看了一张张感人的图片,我们应该把自己的零花钱存到那里,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跟他们相比,我们真是幸福多了,能上那么美的学校,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生活日记 篇4

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生活,各种垃圾也特别多。过去北京人管垃圾叫“扫地土”或“脏土”。如今垃圾五花八门,其中扫地土的成分,已经占得很少了。

过去的“脏土”可以作为肥料肥田,如今的垃圾五花八门,处理不好污染环境,处理好了还能继续为人类造福呢。为此,我们全家决定垃圾分类处理。我买来四个筐:一筐装废纸,一筐装塑料袋,一筐装玻璃瓶和饮料瓶,一筐装菜叶、果皮和杂物。四筐一字儿摆在卫生间内,两红两绿,平添了一道风景,尚且有实用价值。

开始时,活儿一多,脑子一乱,常放错了地方,只好扣过来重新分好。妻子一时烦了,愣说这样做是没事找事。女儿说话了:“万事开头难,咱要敢为天下先。”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家的垃圾分类终于坚持下来了。

如今,最支持、最热心垃圾分类的就是妻子。垃圾一分类,转眼就生钱,一周卖一次,足有几十元。女儿每次提到我家旁边的一条河就愁眉锁眼。她说:“河里鱼没了,水草也不水灵了,昔日的旖旎风光不见了。实行垃圾分类,不但能变废为宝,还能为保护环境作贡献呢,多好啊。”

实行垃圾分类,我也同样乐不可支。首先是倒垃圾的活儿省去了四分之三;其次是打扫房间时女儿抢着收拾垃圾,培养了孩子的勤俭品质;再次妻子说我出的这个点子有功,给我增订了一份报纸。

举手之劳,何乐不为?细心一点,收益多多。按说,社会上根本没有什么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就以废纸来说吧,如今全通州区一天产生多少废纸?看看沿街收购废品的就会知道一二。进了小圣庙北京造纸七厂院内,更会让人有直观的感觉,那里的废纸堆积如山,可几天之内竟会变成“再生纸”。

生活日记 篇5

今年十一假期,我和妈妈坐火车来到了西安,我最难忘的就是那里的羊肉泡馍,还有引人注目的大雁塔呢!

到了西安后,我们随意找了一家宾馆就住下了,毕竟我已经来到这里好多次了嘛,也和西安算得上是“熟人”吧。安顿好了后,我们一起去吃陕西有名的“羊肉泡”。在一家有名的“孙记羊肉泡”店里,服务员先端来两个碗,然后又拿来一个篮子,里面装着饼,我洗净手后,随手拿了一块饼就开始掰了,不一会,我就掰了两块饼,再看看妈妈,妈妈一块饼还没掰完呢,我正准备催促妈妈快点,却发现妈妈每次都掰的块都很小,我又望了望周围掰饼的顾客,人人都这样,我就问妈妈:“为什么你们每次掰都总是掰那么小一块呢?”妈妈笑着回答:“块越小汤越容易入味,可以保持羊肉的鲜味和原气,让你充满食欲。”

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立即把碗里的'饼重新掰了一遍,累得我满身汗,当服务员把碗拿走然后再端来时,离我三、四米时就已经闻见那诱人的香味了,放到桌上一看,浓浓的汤水中堆积着如小山似的白玉碎块,再配上绿色的葱花,晶莹剔透的粉条,真是让人馋涎欲滴,最后,我不但吃完了馍块,还把碗里的汤都喝干了,真是美味啊!

十月三号的晚上,我和妈妈约好去大雁塔,听说那边还有音乐喷泉呢!坐了半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大雁塔,大雁塔好似一把宝剑耸立在地上,它的瓦片连起来后,形状好似一只大雁,怪不得叫大雁塔,看完大雁塔,我们又去看音乐喷泉,音乐响起来啦!只见那喷泉伴着有节奏的音乐喷洒着水花,洋洋洒洒,好似一位仙女在向人间喷洒着甘霖……壮观极了!随着音乐的结束,喷泉也不再喷了,人们一哄而散,但都在啧啧赞叹这美妙的景象。

十月八号下午,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西安,真是一个的快乐节日呀!

生活日记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奶奶,我奶奶住在农村。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两边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到了以后。我和我哥就去田里玩了。到了那里我们一起摘果子、抓虫子,我哥一会就抓了好几只,可我连一只也没抓到,到把自己身上能得很脏。我终于捉住了一只,可还是被它在身上拉了一卷屎它就跑了。他们都笑我是笨蛋。我就去摘果子,可我够不着,我一看我哥在树上吃果子。我也想上去,可是我不敢,但是我不能让他们笑话。所以我就去拿了个梯字,我顺着梯子往上爬眼看快到了,一不小心手一滑就要摔下来了。我哥一下抓住了我。好险差一点我就摔了下来。我终于上去了,在树上美滋滋的吃着果子。

吃完果子,我哥就带我去林萧家看电视。在路上突然有一条狗,向我们跑来。我吓的撒腿就跑,还差一点摔倒狗屎上。我心想这狗怎么光追我呀。这时狗的主人来了,把狗给带走了。我才松了一口气。我想今天我真惨。

时间过的真快,我就要回家了,真的不想走,在农村真有意思。

生活日记 篇7

20xx年4月17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的晚饭听的是外面的蛐蛐叫,喝的是蓝莓汁,吃的是岭北特产—米粉干。

晚饭后又在葛帅的带领下去了土质肥沃的菜地里抓蛤蟆,更准确地说是杀蛤蟆,一脚踩进草地上少说也有两只蛤蟆蹦出来,只是都是小蛤蟆,葛帅一脚踩死了一只,周靖茗也一脚踩死了一只。周佳锴在一边抓蛤蟆,突然周靖茗一脚踩进了沼泽地,他出来后就一拐一拐地回家了。我们也回家了,回到家里周佳锴为我做了一条可爱的纸杯龙。又一天过去了,快乐的时光已经还剩下不足两天的时间了。

生活日记 篇8

一个风日晴和,阳光尚好的日子,独自在电脑前,让班得瑞的轻音乐伴着我。大男孩去忙办理家事,大儿子在楼下替我看着晾晒的背单,我收拾完一切家务,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听听音乐,写写闲散文字。

好久没有喝茶了,只是配着一些决明子,菊花之类的轻淡饮品,而铁观音之类的正规茶叶却少饮了,因为日前一阵子忙着工作事务,忘了沏茶。

电脑放于窗台前,上午明媚的阳光射进来,将我映在屏幕上的影子,忽令心中生了骄傲,且又无意中点击了电脑自拍的功能,于是,拍了一张头像。呵呵,还不错。咋一下,还真的以为,是那青春年少的大侄女,大外甥女,有些自恋,女人天生的自恋。

女性,一定要做女性才该做的也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够年轻美丽。而拗悖了心愿的事情,或强于男子的事情,则会加助于皱纹和沧桑,催你历练成熟的同时,也让你逐渐走向苍老。

自从20xx年5月26日,在那个工厂工作两年的时间里,觉得真是憔悴了很多,而自去年一年多来在此企业中的工作与休养,也算回归了女性本来之使命。工作之余,读读书,相夫教子,喝喝茶,逛逛街,或研究一些或有或无的梦想之事,日子与从前峥嵘岁月相比要闲散许多,轻松许多。

而且关键的,调动了夫家的工作赚钱之积极性,使其在家庭使命方面,逐渐地冲到了前线,开始替我挡些生活中的枪林弹雨。我不再受伤,便不再衰老,虽因前些年的奋斗坎坷而多增白发,但因改变了心境心态,并且两个男人的日渐年复地成长,我也算得了回报。

G. 龙的做法手工

纸杯手工龙的制作方法:第一步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纸杯和一些彩色卡纸,以及假眼睛,剪刀和双面胶,并且将彩纸剪裁出龙的龙角,尾巴,胡须,鼻子嘴巴等部位,如图

第二步 将剪好的龙角下端贴上双面胶,两只角都要粘贴双面胶,然后将外层撕掉。

第三步 将龙角贴在杯子的内侧部分,两边要保持对称,并且将龙眉毛上方的头发粘贴在龙角下杯沿边

第四步 将假眼睛贴在剪好的紫色眼睛中,如图

第五步 按照顺序将部件逐一粘贴在对应的位置,逐一鼻子要最后粘贴,而鼻子上喷出来的气要在鼻子粘贴完后再粘贴在鼻孔上
.
第六步 将剪好的龙尾折出一小块折痕,在窄的小方块内贴上双面胶

第七步 将双面胶的外层撕掉,就可以把龙尾粘贴在杯子的后面啦!

第八步 稍微调整一下,一只纸杯手工龙就完成了!

H. 怎么用纸杯做龙

龙身:杯子口沿直径剪1--2厘米的口子,杯底对应处也剪切开1厘米左右的口子,然后把后一个杯口卡进前一个杯子的底部切口,10--13、4个杯子按同样方法连起来,完成龙身;
龙尾,把杯口剪出长锯齿状,去掉杯底,粘贴在龙身最后一个杯子的底部。
龙头麻烦些,再拿一个杯子,把杯沿一圈剪开(留一处一厘米左右不剪),然后把它反向卷曲,做成龙须;再把杯子沿杯口直径方向剪开至底部,开口处剪成锯齿,做成牙齿,再把它和身体连起来,眼睛和龙角可以剪贴上去。

I. 纸杯灯笼做法

用剪刀把一次性纸杯均匀地剪成一条条把纸条的这一端都剪细点再用一个纸杯,把底部剪下来并剪开与刚才的纸条等份,象个杯盖。
用红线贯穿杯子和杯盖. 在杯盖的每一片上都贴上一块双面胶, 把杯子和杯盖粘在一起.为了稳固并好看些,用卡通胶带纸缠上一圈把颜料刷在灯笼上, 此时的灯笼因为湿而变软,趁机把红线收紧系好疙瘩,灯笼就成型了。
用剩的纸杯剪成条捆成一束做灯笼的穗儿
染成红色后串好,用一根一次性筷子穿好,一个灯笼做好了。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西汉纸发明,东汉蔡伦改进纸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
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还有一种说法:清代雍正年间河北省有一个老汉,此人心灵手巧,酷爱民间工艺,有一套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他都要做几对鲜艳夺目的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的气氛,每年都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有一年老汉做了几对灯笼到藁城集上来卖,恰巧被游集散心的县太爷看见了,便把所有灯笼都买下,挂在府邸整日观赏。灯笼做工别致,富丽堂皇,县太爷视为珍品,爱不释手。这年又到向皇上进贡日期,县太爷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来取悦皇上,有人指点他送几对灯笼试试。县太爷虽有点舍不得,但为讨好皇上只得忍痛割爱。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重赏藁城知县,并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外到处挂上了这大红的屯头灯笼。河北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