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会计循环的基本流程
第一,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真实情况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第二,根据每笔会计分录所确定的应借、应贷金额,分别过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和名细分类账户之中。
第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来检查、验证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有无错误,以确定账本记录的正确性。
第四,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按照收入、费用的归属期,对账本记录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正确的计算出当期损益和反映企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第五,根据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查的结果,在每一个会计期末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薄所反映的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和可靠。
第六,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将各种账薄记录结算清楚,即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标准的资料。
第七,根据分类账户中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从而使得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及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地了解报表单位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相关部门做出经济决策的需要。
⑵ 会计每月做账流程
会计流程就是由做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过程,也叫会计循环。简单点说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记明细账,接着汇总,然后根据汇总表记总账,最后依据总账进行报表。
一、每个月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会计每个月要做的整个流程就是这样。
⑶ 一般,会计的工作流程有哪些
一般会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二、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
三、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
四、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⑷ 简述会计循环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一、会计循环的定义如下: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重复进行的会计过程。从会计过程的角度来看,会计循环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来看,会计循环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整理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二、会计循环的主要内容有八个,具体如下:
1、对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确认和记录,即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
2、填写会计凭证,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填写会计凭证;
3、登记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4、编制调整分录,实现收支的转换,改为权责发生制;
5、结账,即结算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7、试算平衡,即根据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部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与贷方总额的试算平衡;
8、编制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
(4)会计循环的10个步骤图片扩展阅读
会计循环的基本流程有七个,具体如下:
1、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情况,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2、根据每个会计分录确定的应付借贷款金额,分别录入相应的总帐科目和明细账科目名称。
3、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核对会计分录、过账是否存在错误,以确定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4、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根据收支归属期间,调整会计记录,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反映企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5、根据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单的结果,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账户进行核对,以确保反映在账簿中的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6、根据一定时期内记录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对各种会计记录进行清理,即本期和期末余额的结算,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标准信息。
7、根据分类账户中相关账户的金额和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明细表和财务报表。使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申报单位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部门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
⑸ 会计循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会计循环基本内容:(1)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确认和记录,即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填制记账凭证,即在审核的原始凭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4)编制调整分录,其目的是为了将收付实现制转换为权责发生制;
(5)结账,即将有关账户结算出本期总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7)试算平衡,即根据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部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与贷方总额的试算平衡;
(8)编制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
(5)会计循环的10个步骤图片扩展阅读
会计循环步骤和程序:
(1)填制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
(2)根据原始凭证在各种日记账中序时地登记经济业务,或者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
(3)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或是日记账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日记账或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将经济业务过入或记入总分类账;
(5)编制调整前本期发生额和余额表(或称试算表),试算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之和与贷方发生额之和以及借方余额之和与贷方余额之和是否相等;
(6)将期末账项调整分录记入日记账,或者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据以过入或记入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
(7)将期末账项结转分录记入日记账,或者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所友过入或记入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
(8)将计算确定本期利润的分录记入日记账,或者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过人或记入总分类账和有关有细分类账,结转各种收入和成本、费用账户;然后将利润分配分录记入日记账,或者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过入或记入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
(9)编制结后本期发生额和余额表以及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明细表,检查期末账项调整、账项结转和其他结账等记录的正确性,然后结计各账户;
(10)根据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报表,总括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⑹ 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步骤,有哪些
会计循环步骤:
(1)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确认和记录,即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填制记账凭证,即在审核的原始凭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4)编制调整分录,其目的是为了将收付实现制转换为权责发生制;
(5)结账,即将有关账户结算出本期总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7)试算平衡,即根据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部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与贷方总额的试算平衡;
(6)会计循环的10个步骤图片扩展阅读
基本流程
第一,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真实情况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第二,根据每笔会计分录所确定的应借、应贷金额,分别过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和名细分类账户之中。
第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来检查、验证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有无错误,以确定账本记录的正确性。
第四,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按照收入、费用的归属期,对账本记录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正确的计算出当期损益和反映企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第五,根据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查的结果,在每一个会计期末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薄所反映的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和可靠。
第六,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将各种账薄记录结算清楚,即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标准的资料。
第七,根据分类账户中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从而使得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及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地了解报表单位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相关部门做出经济决策的需要。
⑺ 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会计循环(AccountingCycle)是会计记录、分类和总结会计记录的过程。会计信息起始于商业交易的初始记录,包括正式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合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个循环意味着这些程序必须持续重复,在合理的会计期间准备新的、更新的财务报表。
会计循环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完成一个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
企业将一定时期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依据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加以记录、分类、汇总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处理全过程。在连续的会计期间,这些工作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进行。
基本流程
第一,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真实情况编制必要的会计
会计循环
分录。
第二,根据每笔会计分录所确定的应借、应贷金额,分别过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和名细分类账户之中。
第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来检查、验证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有无错误,以确定账本记录的正确性。
第四,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按照收入、费用的归属期,对账本记录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正确的计算出当期损益和反映企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第五,根据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查的结果,在每一个会计期末进行对账,以确保账薄所反映的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和可靠。
第六,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将各种账薄记录结算清楚,即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标准的资料。
第七,根据分类账户中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从而使得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及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地了解报表单位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相关部门做出经济决策的需要。
会计循环流程示意图
循环要点
1、分析交易过程和商业文书会计循环
2、记录交易日志(制作凭证日记账)
3、将凭证记入各个账户
4、确认会计报表平衡,编制试算平衡表
5、编制工作底稿
6、编制财务报表
7、编制调整分录
8、结账
9、编制结账试算平衡表
10、制作回转分录注意上述步骤中的第1步至第3步在会计期间发生,步骤4至9仅在会计期末发生,步骤10仅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开始的时候发生。
特殊步骤
第一步:分析交易过程和商业文书会计循环的第一步是分析交易过程和商业文书(销售发票、支票存根和其他交易记录凭证)。商业文书是确认交易发生和确认交易记录金额的。会计人员必须采用最适当的方法处理这每一笔交易,判断到它对会计平衡的经济影响。这是会计循环的关键步骤。
第二步:记录交易日志会计循环的第二步是定期记录交易结果。作为原始凭证,日志提供所有实体交易的流水账。他们现实交易日期、合计数和受交易影响的特别会计账户。通常一笔交易的表述也包括这些内容。公司可以使用总账和明细账去记录所有的交易。一个特别的形式被使用在总账中的记录日志中(日记账)。先写借方,再写贷方。通常凭证的时间和摘要被认为是基本要素。这种形式被认为是日记账。
第三步:将凭证过到账户中一旦交易被确认,记录在日记账中,就需要分类和汇总相同的信息。这以过日记账到相应的科目完成。所有以会计记录维护的账户叫总账。分类账是将日记账记录并根据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集合。一个公司将或多或少地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处理后的分类信息。一个公司使用的会计清单通常是会计图表。
第四步:确定会计科目平衡和准备试算平衡表每一个会计期末,在所有完成交易的凭单记账并归类到分类账户后,试算平衡表将被制作出来。因此,它通常被称为期末调整的试算平衡表一个试算平衡表列示了所有的借方和贷方科目。通过添加所有的借方和贷方平衡表,会计人员可以发现借方合计等于贷方合计。即使试算平衡表借贷相等,也可能存在错误。一笔交易如果被完全删除,或者记录金额错误,或者使用了错误的科目。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以上各种类型的错误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额外的分析。
第五步:准备工作底稿财务报表直到所有调整分录编制完成才可以编制。未经调整的试算平衡表必须调整所有对公司有影响的调整分录。这些调整可能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完成:(a)记录所有在会计日志中的调整分录并迅速过度到总分类账,同时从总账获得调整过的试算平衡表用于准备财务报表。(b)将未调整的凭证直接记入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可以被设计成包括调整过的试算平衡表和未分类的损益表,保留收入报表和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要求能体现财务状况的变化。注意:工作底稿不是基本会计记录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个别的简化的技巧,这种技巧通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流程中的错误。它不可以代替会计报表和任何日记账。
当我们讨论工作底稿的时候,该期调整分录不能被删除。众所周知,交易一旦发生,总是以日记账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过户到分类账户中去。制作日记账的基础是当时可见的最好的信息。科目的平衡包含在财务报表中。然而在会计期末一些账户需要进行调整以反映现实环境,因为他们不是那时最新的。同样,为了合理地反映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精确计算当期收入和费用,会计人员需要制作任何需要的调整分录来制作财务报表。那些调整分录凭证被称为调整凭证。他们通常以最近会计周期的分析为基础被记录,而且在以下情况中被用到:未入账收入、未入账费用、预付款和应收账款。
第六步:准备财务报表一旦所有交易的分析、记账、提交工作完成和所有调整分录编制完成,会计科目就可以被汇总,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如果采用了工作底稿,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从中得到。如果工作底稿没有被采用,那么财务报表的数据将直接来源于分类账户。财务报表的某些细节将在随后的课文中讨论。
第七步:记录和提交调整分录调整分录必须记录汇总的日记账,随后以与其他日记账相同的方式提交到总分类账。注意,每笔调整分录必须包括一个(或多个)永久性科目(资产负债表科目)和一个(或多个)临时性科目(损益表科目)。通过编制和提交调整分录,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将反映出适当的经营结果和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第八步:制作结账凭证当财务报表制作完成,调整分录被记录和提交,结账的程序就必须完成。结账的目的是将所有临时科目借贷平衡的两方过到留存收益科目。其结果是留存收益将随净收入总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净损失的增加而减少。每个临时科目将清零后,出现在下一会计年度期初。除非留存收益发生变化,永久性科目不会受结账程序的影响。
结账凭证仅在每个会计期末记录,并被标注日期。如果没有编制工作底稿,结账凭证可以从工作底稿获得,或者从被调整的试算平衡表获得。
第九步: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表的目的是确认借贷方平衡和提供平衡的会计科目用于其他用途。未调整的试算平衡表和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已经讨论过。编制完结账凭证后的第三种试算平衡表通常被采用。这种报表被称为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它通常被用于确认下一会计年度的期初借贷方是否平衡。
第十步:编制回转凭证调整凭证和结账凭证被记录和提交到总分类账户后,会计科目将为下一年度的信息录入做好准备。在于输入新的信息之前,许多公司往往编制和提交回转凭证。(回转凭证在下一年度的第一天制作出来,仅将上一期末所做调整分录做相反的记载,即仅改变账户借贷方向,金额不变)转换分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简化下一年度的会计分录。根据规则,以下两笔调整分录需要做反向记录:1、产生费用和收入的分录,2、记录在临时账户的递延费用和递延收入。
⑻ 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内,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遵循一定的会计步骤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汇总、报告,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通常,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之为会计循环。具体来说,参照以下几个步骤循环进行:
(1)初始建账。
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
(2)会计事项分析。
包括经济业务分析、原始凭证审核等工作。
(3)编制会计凭证。
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根据其结果,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填写会计凭证。
(4)登记有关账簿。
即根据会计凭证分别登记有关的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并结出发生额和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即根据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和明细分类账试算平衡表,检查记账有无错误。
(6)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
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本期的.应得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并据以对账簿记录的有关账项作出必要调整,编制调账分录和试算平衡表,并结合分类账和日记账的会计数据,据以编制工作底稿,以方便下一步对账和结账工作,并为最后编制报表提供便利。
(7)对账和结账。
对账是为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真实,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的对账工作,主要有账账相对、账证相对和账实相对。
结账即结清账目,在把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将各种账簿记录的经济业务结算清楚,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或将余额结转下期,以便编制财务报表,分清上下期会计记录和分期继续核算。
(8)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
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