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诗配画: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2. 沁园春雪诗配画手抄报
陈于王·《题桃花扇》
玉树歌残声已陈, 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黄景仁《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龚自珍《夜作》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黄庭坚《竹枝词》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3. 沁园春雪手抄报简笔画
纤枝东素几多春,半入雁塔半入墙
春色正中,一席点睛
春半日暖时,昼夜恰等分,傲踞央心景观,悠享烂漫
新燕呢喃唤醒春风,载一岸欣欣柳色,勾画着一种全新的生活
百草回芽,水暖三分。家门前的树木花草,即将绽放蓬勃生机
双湖湾里二月春,东风解冻年未到
春山日和风,大地万物苏萌
杨柳新燕墅院中,春光暖日温和风
满目釉绿今犹诗,一束迎春破雪来
草木最知春日情,有心方晓幸福意
春意款款,岁月缓缓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
国门墅院早春至,和风暖日花木生
美好的一年,至此温柔生长
4. 四大书法家写出四种风格的《沁园春雪》,到底哪幅更好看
很多人对中国的书法文化是十分感兴趣,一提到书法家我们就会想到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所作,意境开阔,气势宏伟,毛主席借雪言志,抒发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这首词也使得很多书法家为其挥毫泼墨,在四大书法家中,各有其风格,我最喜欢的就是田英章和顾仲安的。
三、书法的意义
诗人的胸怀情感,除了作诗词,还可以通过写书法表达情意,《沁园春雪》一直是成为历代书法家进行创作的题材,经久不衰。这些书法家在国内都是享有盛名,看了这些书法名家的《沁园春·雪》,触动很深,领略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虽然是同一篇文章,同样的字,却能写出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美,不仅让人赞叹。
5. 沁园春雪诗词楷体书法作品图片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有独特的文学特色,展现了我国宏伟壮丽的江山。现如今,许多人将这首诗用楷体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沁园春雪诗词楷体书法作品图片。
沁园春雪楷体书法作品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沁园春雪的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6. 《沁园春雪》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沁园春雪》作者描绘两幅虚与实的雪景和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借雪花飘飞的动态写山原的“舞、驰”,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雪是实景,“须晴日”三句中,“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景,虚实相间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7. 沁园春雪隶书书法学生作品
沁园春雪隶书,看着也是蛮不错的,沁园春雪诗词气势磅礴,隶书书法大气醇厚,两者结合在一起,也是蛮美的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隶书沁园春雪
8. 沁园春雪这首诗的配图(彩铅画简单一些)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