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元旦的手工作品
有关元旦的手工作品如下:
元旦的手工作品有大红纸灯笼、纸鞭炮、漂亮的纸花、中国结、剪纸、自己写的春联等等。这些手工作品都包含了一些新年习俗特有的喜庆元素,让节日气氛更加浓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剪纸窗花和对联了。
除了春联之外还有窗花、“福”字、年画都是新年要贴的年红,也能够为新年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在门上、墙上还有家具上都会贴大大小小的年红,让新年更加丰富多彩。
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贰’ 高中生手工制作比赛作品
1、易拉罐手工帆船,准备材料:易拉罐,两双环保筷子,红头绳子,自画的帆船彩帆,双面胶纸,橡皮条。
‘叁’ 优秀的儿童陶艺手工制作作品
一个优秀的儿童陶艺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喜爱。现如今,这些作品的制作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的儿童陶艺手工制作作品。
精美的儿童陶艺手工图片欣赏
传统陶瓷艺术
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红…等。
‘肆’ 全国一等奖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哪些
全国一等奖变废为宝的作品有不倒翁、热气球、手电筒、太阳灶、指南针、武功小人和小天平等等。表现如下: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注意事项
1、实用性。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更方便,应尽可能接近生活、生产实践。作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可预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节约性。作品应该充分利用废旧物品、材料制作。作品需要充分体现节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
‘伍’ 苏州木雕的获奖精品
◎《佳人赏荷》(顾国伟)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获优秀奖。
◎紫檀木雕《大荷叶笔筒》(陈忠林)
1999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紫檀木雕《吉祥如意》、《九龙笔筒》(陈忠林)
1999年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赛获世纪杯银奖、优秀奖。
◎紫檀木雕《云龙笔筒》、《松鼠笔筒》(陈忠林)
1999年江苏省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博览会获金奖、银奖。
◎紫檀木雕《苏州北寺塔》(陈忠林)
1999年首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
◎紫檀木雕《西厢记笔筒》(陈忠林)
2000年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获铜奖。
◎紫檀木雕《百年好合》、《出污泥而不染》(陈忠林)
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均获银奖。
◎紫檀木雕《大如意》(陈忠林)
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紫檀木雕《鹭鸶荷花》(陈忠林)
2002年首届江苏省农民艺术节获优秀奖。
◎紫檀木雕《江南鱼水情》、《特大松竹梅笔筒》(陈忠林)
2002年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银奖。
◎紫檀木雕《荷叶秋韵》(钟锦德)
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展获金奖。
◎紫檀木雕《九龙宝船》(钟锦德)
2002年中国华东六省一市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银奖。
◎紫檀木雕《郑和宝船》(钟锦德)
2002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艺术展获银奖。
◎ 木雕《武财神》(李兴荣)
2002年中国华东六省一市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
◎《九猴笔筒》(钟锦德)
2002年获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
◎木刻《仿南宋彩绘观音菩萨》(陈忠林)
2003年江苏省工艺美术旅游品博览会获特别金奖。
◎《六子戏弥勒》(钟锦德)
2004年获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紫檀木雕《圣洁》(钟锦德)
2004年中国首届现代工艺美术展获华艺奖银奖。
◎紫檀木雕《争》(钟锦德)
2004年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获银奖。 ◎《黄杨梧桐叶嬉龙》、《荷叶青蛙》、《蟹菊》(苏州红木雕刻厂)
1981年全国木雕、立雕评比中分别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作品奖。
◎《红木小件》(苏州红木雕刻厂)
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
◎《紫檀龙凤宫扇》(苏州红木雕刻厂)
1991年获北京国际博览会获银奖。
◎《郑和宝船》(钟锦德)
2002年获(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银奖。
◎《玫瑰三件套》(周雪英)
2004年杭州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菱花套床》(苏州红木雕刻厂)
1992年获首届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
◎《灵芝太师椅》(周雪英)
2002年11月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陆’ 运动会手工制作的作品
运动会手工制作的作品具体如下:
一、小推车
1、利用废旧的牛奶罐、竹竿、钢丝,制作小推车。在竹竿外包裹一层彩色即时贴,一下子就漂亮了许多。
2、训练幼儿双手握住小推车的柄,向前跑着推动小推车。
3、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奔跑速度,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三、沙包
1、剪6块大小一致的正方形小块布。
2、把布块缝在一起。
3、几块布首尾缝在一起,剩下的把底部也缝上一块布。
4、把所有的六块布都缝好后,剩一个角,把沙包翻过来。
5、从留出来的边角装填充物进去。
6、装完沙子后,最后把剩下的边角缝起来就可以了。
‘柒’ 七巧板拼图画获奖作品有哪些
一等奖获奖作品作者蔡雨芮陈颖欣:作品运用了七巧板画的,颜色用了马克笔和水粉。画了一位医生,想表达医生在疫情当中很辛苦,以这幅画当作祝福送给医生,希望他们健康。
一等奖获奖作品作者杨雅淇杨雨嘉:这次参赛作品是我们两个一起完成的,作品画了汽车、公路,还有人员不断从世界各地往武汉送资源,帮助武汉,全民抗疫,想要表达中国很团结。
活动现场,一幅幅色彩斑斓、构图巧妙的七巧板创意制作优秀作品展现在眼前。参赛选手以在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创作出逆行者的背影、全民抗疫行动、给武汉支援的场景,每个作品都诠释着“中国加油,战胜疫情”的主题。七巧板拼图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
‘捌’ 徐晓星的荣誉及获奖作品
2002年《扁仿古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闻鸡起舞壶》被中国名茶博览会文化节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
2004年《六片梅花》获第七届中国“三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礼品、收藏品)博览会银奖
2005年《虚扁壶》荣获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中国紫砂艺术节大展“太湖杯”金奖
2006年《云钟壶》被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精品壶评选金奖
2007年《玉乳壶》获现场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二等奖
2008年《满石瓢》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9年《四方如意壶》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
2011年《德钟壶》荣获大连茶节暨紫砂艺术品博览会“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
2012年《秦权壶》获京城百工坊首届宜兴紫砂壶展览百工坊艺术奖一等奖
2012年《璧泉壶》被临沂市收藏协会紫砂名人名作艺术馆永久收藏
‘玖’ 林霞的获奖作品
2000年《仿古壶》获2000年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茄段壶》参加2001年西湖博览会暨国际茶博交易会获作品优秀奖。
2002年《德钟壶》中国名茶博览会暨首届碧螺春文化节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
2002年《西施壶》获2002年中国华东工艺精品赛优秀奖。
2003年《笑樱壶》第四届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2004年《美人肩》在中国苏州首届茶博会上荣获一等奖。
2005年《万福壶》作品入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收藏。
2005年《节节高升壶》获第七届中国“三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礼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欢欣如意壶》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
2006年《松竹春》在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2007年《柿圆壶》获现场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二等奖。
2008年《井栏壶》获第二届东莞紫砂壶艺评比大赛金奖
2008年《花半月壶》全新作品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09年《搓球壶》在东莞茶文化博览会一等奖。
‘拾’ 全国一等奖变废为宝的作品是什么
全国一等奖变废为宝的作品有不倒翁、热气球、手电筒、太阳灶、指南针、武功小人和小天平等等。表现如下:
在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举办的2021全国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中,蚌端口市参评作品以巧妙构思和创意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
据悉,此次全省共推荐参评作品20件,获得全国一等奖作品5件,蚌端口市2项全国一等奖作品分别来自于龙子湖实验学校的“羽毛球发球筒”和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的“会动的连环画‘小蝌蚪历险记’”。
变废为宝作品
“会动的连环画‘小蝌蚪历险记’”灵感来自于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用中国画的手法在册页上画出场景和小动物,以屏风为载体进行展现,制作材料是生活中废弃的木条、木板、铁盒、旧挂历等,真正做到环保节约、废物利用。
作品呈现出一个会动会变的连环画,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操作,演绎不同的情景故事,增强了故事陈述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水墨屏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