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看图片 » 布牛制作步骤图片与尺寸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布牛制作步骤图片与尺寸

发布时间: 2023-02-02 05:52:44

㈠ 手工蜗牛简单制作方法

以下是手工蜗牛简单制作方法步骤:

用布做蜗牛,小一点可以当挂件,大一点可以当抱枕摆设。

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非洲的水晶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㈡ 求牛排的详细制作方法

-- 教你几招做牛排

方法一:

第一步先把牛排用香料腌一下,用什么香料随便

第二步用烤箱稍稍烤几分钟(事实上你会弄的话不烤也行);

第三步找个平底锅稍稍抹点黄油(不抹也行),把牛排放上去稍稍煎一下。

忘了一件事,在拷牛排或者煎牛排的时候用个小一点的锅用黄油加香料做个酱汁(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个酱汁最后浇在装好盘子的牛排边上就行。

这样弄出来的牛排不至于太生。

最后,别五点钟就做啊,最好等到七八点,天黑之后,要有红酒,蜡烛,还得面对面坐,顺便弄个小的鲜花筐在当中,剩下的你们爱干嘛干嘛吧。书上都那么说的。

牛肉不要太厚,用刀背拍烂,少许红酒加盐洋葱碎腌20分钟,用橄榄油,没有将就用色拉油加一点点黄油中慢火焗,有没有cheese碎?最后应该撒上少许,配上小茴香。对了,还要找些胡萝卜、洋葱剁小丁微火黄油炒香,加上些卤汁,没有卤汁就算了,加些红酒盐(盐要刚刚好,别太咸)稍微开一下,最后勾芡,浇在做好的牛排上。最好再配上些沙司和辣椒酱。

方法二:

材料:(二人份)
1. 生牛排。 4. 红酒。
2. 海盐。 5. 干燥香料(Italian Season)。
3. 黑胡椒粒。 6. 橄榄油。

做法:
事前的腌制:
1. 在牛排的两侧洒上适量的小颗粒海盐(没有海盐,用粗盐也可以)、现磨黑胡椒。

2. 淋上料理用红酒(我们都是在量饭店买最便宜的),高度大约在牛排厚度的三分之一。(没有红酒,不使用也无所谓,然而,味道的丰富性稍微不足)。

3. 再洒上薄薄一层干燥香料。使用新鲜的迷迭香,味道也不错。

4. 整个腌制约十来分钟即可。

下锅煎罗:
1. 热锅,下橄榄油,下牛排。

2. 用大火将两面稍微煎过,以锁住牛排的肉汁为目标。

3. 一旦锁住肉汁之后,倒入刚刚腌制用的剩余酱汁,关小火,盖上锅盖,闷煮个几分钟,(端看牛排的厚度而定),即可起锅。

4. 切开来的肉片切面,是呈现粉嫩红色的。最后再洒上些许黑胡椒,就是美味的嫩煎牛排罗。

方法三:

它是把牛排用加梨汁的肉佐料调味后,放在炭火上烤的韩国传统菜。代梨汁可以放猴桃汁。 *酱油起着调味,增加食欲的作用,是韩国饮食不可缺少的佐料。甜味是因有氨基酸,特有香气是因有芳香成份,并有防腐剂效果。也因有香气,可除食物的膻味。 材料:牛排1Kg,白葱1棵,青椒20个 *佐料酱:酱油6大勺,白糖3大勺,切好的葱4大勺,捣好的蒜2大勺,芝麻4大勺,香油2大勺,胡椒粉1/2小勺。 做法 (1)把牛排切成5-6cm大小,抽出脂肪去皮,将粘在排骨上的肉放拉平。 (2)把收拾好的每块排骨一个个腌在佐料酱中,等佐料调匀后,在炭火上放上烤架,等烤架热了以后,放排骨烤出来。

方法四:

用料:
·2-3厘米厚牛里脊肉一块(半本书大小吧,可供两人份)
·适量橄榄油
·盐。黑胡椒
·适量芝麻菜(arugula),洗净,甩干
·适量罐装的烤红辣椒
·5-6茶匙balsamic陈醋
·适量Parmesan 奶酪

做法:
1。牛排撒上盐和黑胡椒调味
2。炒锅中加入3茶匙橄榄油,当油热至开始冒烟时,小心加入
牛排,一面大约煎6分钟,不要动它。翻面再煎6分钟。这样大
致成中度偏生。如果喜欢中度偏熟,每面多煎3-4分钟。
3。将牛排转移到盘子上,醒10分钟。
1。牛排撒上盐和黑胡椒调味
2。炒锅中加入3茶匙橄榄油,当油热至开始冒烟时,小心加入
牛排,一面大约煎6分钟,不要动它。翻面再煎6分钟。这样大
致成中度偏生。如果喜欢中度偏熟,每面多煎3-4分钟。
3。将牛排转移到盘子上,醒10分钟。
4。在适当大小的沙拉盘上铺上芝麻菜。将红辣椒(其实不辣的)
撕成碎片点缀在芝麻菜上。
5。在小碗中加2-3茶匙橄榄油,5-6茶匙balsamic醋,以及在
炒锅上收集的肉汁。加适量盐和黑胡椒,调匀。
6。牛排切成薄片,搬在沙拉上,浇上上一步做好的浇汁。
7。最后刨几片Parmesan 在上面。

方法五:

煎牛排

原料:
牛排,葱头汁,黄酒,鸡蛋,辣酱油,蕃茄沙司, 黄瓜片、薯仔条或生菜和蕃茄片。

做法:
将牛排切成10克重的小块,逐块用刀拍成 1寸 半直径的圆薄片,随即用刀斩几下,再把肉修圆, 把牛排逐片放入用葱头汁、黄酒等调成的卤汁内 拖一拖,取出腌五分钟,再用蛋糊涂拖; 下热油锅两面煎成金黄色,烹上辣酱油和蕃茄 沙司,翻几下出锅装盆,配以黄瓜片、薯仔条, 或生菜和蕃茄片上席即可。

方法六:

黑胡椒牛排 (简单制作方法):

主料:牛排
调料:盐、鸡精、白糖、酱油、黑胡椒粉、水淀粉
做法:
1、 将牛排拍成薄片,加入盐、鸡精、白糖、酱油、黑胡椒粉、淀粉腌制15-20分钟;
2、 煎盘内倒少许油放微波炉中预热2分30秒,再将牛排平铺在盘上,放微波炉4分钟即可。

方法七:

鲜橙牛排

原料:牛排5片 橙子2个

制作方法:1.先将牛排每片切成三等分,用少量的盐、糖、酒及酱油腌拌一下。

2.橙子洗净后,一个榨汁待用,另一个切成四等分后取下果肉切成片状,用四分之一的皮切成条状备用。

3.将炒锅放入适量的油,先煎牛排3或5分钟,然后加入橙子汁及橙果肉,快速炒至牛排全熟并吸入橙汁液后盛盘。

4.最后洗净炒锅,入油少许,待油沸时立即将橙子皮爆炸一下后,立刻捞起,撒在牛排上即可。

煎牛排

原料:
牛排,葱头汁,黄酒,鸡蛋,辣酱油,蕃茄沙司, 黄瓜片、薯仔条或生菜和蕃茄片。

做法:
将牛排切成10克重的小块,逐块用刀拍成 1寸 半直径的圆薄片,随即用刀斩几下,再把肉修圆, 把牛排逐片放入用葱头汁、黄酒等调成的卤汁内 拖一拖,取出腌五分钟,再用蛋糊涂拖; 下热油锅两面煎成金黄色,烹上辣酱油和蕃茄 沙司,翻几下出锅装盆,配以黄瓜片、薯仔条, 或生菜和蕃茄片上席即可。

2. 把牛排用加梨汁的肉佐料调味后,放在炭火上烤的韩国传统菜。代梨汁可以放猴桃汁。
*酱油起着调味,增加食欲的作用,是韩国饮食不可缺少的佐料。甜味是因有氨基酸,特有香气是因有芳香成份,并有防腐剂效果。也因有香气,可除食物的膻味。
材料:牛排1Kg,白葱1棵,青椒20个 *佐料酱:酱油6大勺,白糖3大勺,切好的葱4大勺,捣好的蒜2大勺,芝麻4大勺,香油2大勺,胡椒粉1/2小勺。
做法
(1)把牛排切成5-6cm大小,抽出脂肪去皮,将粘在排骨上的肉放拉平。
(2)把收拾好的每块排骨一个个腌在佐料酱中,等佐料调匀后,在炭火上放上烤架,等烤架热了以后,放排骨烤出来。

美式黑胡椒菲力牛排+义大利面(不要义大利面也可)
材料 ◎菲力牛排一块 ◎奶油 1 大匙 ◎义大利面
◎四季豆 ◎九层塔 ◎红萝卜适量
调味料 ◎水 1 碗 ◎太白粉水适量 ◎蕃茄酱 1 大匙
◎素蚝油 2~3 大匙 ◎冷冻什锦蔬菜 ◎黑胡椒

作法
1.锅内热水,加入蕃茄酱、素蚝油煮滚。
2.再加入冷冻什锦蔬菜煮熟。
3.加黑胡椒调味。
4.最后以太白粉水勾芡,盛起待用。
5.平锅内热油,放入菲力牛排煎熟。
6.取另一锅加水煮滚,放入少许盐,将义大利面煮熟捞起沥乾,趁热加入奶油及
切碎的九层塔拌匀,可加少许盐、胡椒调味。
7.红萝卜及四季豆切长条状,烫熟待用。
8.在盘内放入素牛排、义大利面及四季豆、红萝卜。
9.最后淋上黑胡椒酱即可。
美味小秘诀
煮好的义大利面除了可拌些奶油外,也可以用橄榄油来拌,另外九层塔,可以用巴西利或一些干燥的香料如∶义大利香料或奥勒冈等来代替,会产生不同的风味。
要领因素牛排易熟,在义大利面煮得差不多时,再煎菲力牛排可避免上菜时冷。
备忘录
1.配菜的部份, 可用各种季节蔬菜来撘配,如∶绿花菜、玉米、...。
2.义大利面可用各种不同形状或面条来撘配,但煮的时间须参考面条包装上之说明。
3.煮酱料时,素蚝油,可以用酱油加些糖来代替。

牛肉不仅营养丰富,做成牛排后更是嫩滑多汁口感俱佳!也是西餐中的经典!
网上看了一些牛排的做法,但不详细,经过自己尝试制作成功后,把制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派上用场!

黑椒牛排做法

材料:牛肉,大蒜头,生姜,洋葱.鸡蛋,盐,味精,黑胡椒,生粉,老抽,料酒,蕃茄酱!
做牛排大概分两个部分!第一,牛排饼体的制作.第二,黑
椒酱的制作!
一,选牛里脊肉,或一般牛肉300克左右(多多少少看自己的食量)切成巴掌大的薄片!切完后用锤子锤松(没有专用的就用擀面杖的一头锤也可以!)然后装盘,把大蒜头,生姜,洋葱切丁!要多一点等下做黑椒酱时也需用!把这些东西和刚切好的牛肉拌在一起,再加少量盐,胡椒,味精,料酒,老抽,生粉和一个鸡蛋用手抓一下,调料抓匀后放在一边腌一下,需十分钟!十分钟后再加生粉抓一下放置5分钟!要那种比较干的效果!但生粉绝对不能太多,因为会影响牛肉的肉质!好了,牛排饼体处理好了可以下锅煎了!放适量油,最好是牛油,没有就用色拉油吧!把腌好的牛肉片下锅煎,掌握生熟度几成熟就在这一步了!要几成熟不好用文字表达,只能凭你做菜的经验了,5秒钟翻一次面别煎太老了,时间短一点就嫩一点,煎时间长点就老一点!西方人喜欢吃三成熟,把牛肉切开可以看见血丝的那种,我每回都煎出四五成熟的效果,建议大家的话就吃六七成熟吧!因为适合中国人的口味!ok!可以装盘准备第二步的程序了!
二,把先头切好的大蒜头,生姜,洋葱丁用少量油炒一下,注意火不要太大,油烧辣后改小火多炒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加蕃茄酱(好像西餐中有专门的黑椒酱,但寻常人家一般不会置备,所以我用蕃茄酱加大量黑胡椒代替!但注意蕃茄酱不能加多,不能让它抢走黑椒和肉味)加蕃茄酱的目的解释了,好!现在别忘了锅里还炸着呢,别分心了!我们接着来,把锅里的东西搅拌开加水,水多一点因为还要加生粉勾芡收一下的!
一边收汤汁一边加点料酒,盐和味精,最后加黑胡椒,加黑椒要多些(这时你可以尝一下汤汁)一直到感到浓郁的黑胡椒味就可以了!
好了可以把两步的成果合二为一吧,把汤汁浇在作好的牛排饼体上就可以了!
尝尝看怎么样,比街上牛排馆里的如何,如果想要完美一点自己弄点餐包,通心粉还有红酒,你都可以搞个烛光晚餐和女友一起浪漫一番了!

这个是微波炉做法:
用料:牛排(约350克),红椒1只切丝,洋葱半只切丝,蒜茸1匙,青椒1只切丝。
腌料:生抽2匙,辣酱油1匙,油2匙,胡椒粉少许,鸡精少许。
调料:糖1匙,老抽1匙,盐适量,水生粉少许,茄汁少许,葱花,水少许,黑胡椒少许。
做法:1、牛排用腌料腌15分钟。2、盘内下油2匙,微波高火2分钟预热,放入腌好的牛排,微波高火1分钟,翻面,再加热1分钟,(可根据个人喜爱的生熟程度而加减时间)3、取一碗加油2匙,微波高火1分钟,预热,投入洋葱丝,蒜茸,青椒丝,红椒丝爆香,加入调料,微波高火2分钟至滚,淋在牛排上即可。

原料:
牛肉(肉块厚者为佳)1000克
猪油 100克
精盐 适量
作法:
1、将牛肉切成6块厚约2厘米的牛扒,用刀稍拍平,在有筋络处略划几刀(以免熟时变形)。
2、煎锅置旺火上烧熟,下少量油,放入牛扒,迅速将两面爆干,即改小火,再加适量的油,将牛扒稍煎之后,在两面撒上精盐,继续煎至熟起锅。
3、煎牛扒(2厘米厚)所需要的时间,视对牛扒要求的熟度而定:
红牛扒(生牛排) 每面各煎1分钟。
浅红牛扒(中等熟)
偏生 每面各煎2-3分钟。
偏熟 每面各煎3-4分钟。
透煎牛扒 每面各煎5分钟。
牛排的几种配食
1、英式牛扒 配食为煎洋葱块。
2、法式牛扒 在煎好的牛扒上放一片柠檬和一块蒜泥黄油。配食为煮豆角和烤薯仔。
3、胡椒牛扒 在煎之前,先在牛排两面蘸上捣碎的胡椒。煎好装盘时烧以奶油沙司。
4、可以选用其它的配食如:
炸薯仔条——蔬菜沙拉
煮青豌豆——煮芦笋——煮薯仔
炒豆角——干煸磨茹片——煮薯仔
5、还可以浇上不同风味的沙司,使其味道各异,如荷兰沙司、博得来沙司等。
吃法:
将一块煎好的牛扒,放入盘中,根据做法,选用相应的沙司和配菜。将沙司浇在牛扒上,旁边放相应的配菜。也可以将煎牛扒、沙司和配菜分别盛盘或盘中,一起上桌,食者自取。用刀叉进餐。
特点:
肉质鲜嫩醇香,味美适口。
扒牛排

原料:
牛肉(肉块厚者为佳)1000克
猪油 100克
精盐 适量
作法:
1、将牛肉切成6块厚约2厘米的牛扒,用刀稍拍平,在有筋络处略划几刀(以免熟时变形)。
2、煎锅置旺火上烧熟,下少量油,放入牛扒,迅速将两面爆干,即改小火,再加适量的油,将牛扒稍煎之后,在两面撒上精盐,继续煎至熟起锅。
3、煎牛扒(2厘米厚)所需要的时间,视对牛扒要求的熟度而定:
红牛扒(生牛排) 每面各煎1分钟。
浅红牛扒(中等熟)
偏生 每面各煎2-3分钟。
偏熟 每面各煎3-4分钟。
透煎牛扒 每面各煎5分钟。
牛排的几种配食
1、英式牛扒 配食为煎洋葱块。
2、法式牛扒 在煎好的牛扒上放一片柠檬和一块蒜泥黄油。配食为煮豆角和烤薯仔。
3、胡椒牛扒 在煎之前,先在牛排两面蘸上捣碎的胡椒。煎好装盘时烧以奶油沙司。
4、可以选用其它的配食如:
炸薯仔条——蔬菜沙拉
煮青豌豆——煮芦笋——煮薯仔
炒豆角——干煸磨茹片——煮薯仔
5、还可以浇上不同风味的沙司,使其味道各异,如荷兰沙司、博得来沙司等。
吃法:
将一块煎好的牛扒,放入盘中,根据做法,选用相应的沙司和配菜。将沙司浇在牛扒上,旁边放相应的配菜。也可以将煎牛扒、沙司和配菜分别盛盘或盘中,一起上桌,食者自取。用刀叉进餐。
特点:
肉质鲜嫩醇香,味美适口。
-----------
煎牛排
原料:牛排

配料:葱头汁,黄酒,鸡蛋,辣酱油,蕃茄沙司,黄瓜片、薯仔条或生菜和蕃茄片。

做法:

(1)、将牛排切成10克重的小块,逐块用刀拍成1寸半直径的圆薄片,随即用刀斩几下,再把肉修圆,把牛排逐片放入用葱头汁、黄酒等调成的卤汁内拖一拖,取出腌五分钟,再用蛋糊涂拖;

(2)、下热油锅两面煎成金黄色,烹上辣酱油和蕃茄沙司,翻几下出锅装盆,配以黄瓜片、薯仔条,或生菜和蕃茄片上席即可。

---------------
香辣烤牛排
原料:净牛排500克

调料:盐、糖、胡椒、酱油、酒、味精适量

做法:①牛排用刀拍,用盐、糖、胡椒等调味品腌半小时;

②牛排放在烤架上入箱烘烤,先烤25分钟,再翻转烤10分钟即可。
---------------

韩式传统铜盘烧烤牛小排
使用美国进口的0.5cm宽牛小排,先去除外层油脂,以斜刀片成0.2cm厚,拍打去筋,用特制佐料(加入苹果、葡萄酒、柠檬等)腌半天让肉质更滑嫩入味。然后把牛小排放入韩国传统铜盘烧烤,保留肉汁精华,食用时可沾取流下的肉汁。入口时用新鲜的生菜包裹牛肉片,依个人口味加上味噌酱、蒜头、辣椒等。
---------------

瑞士奶酪小牛排套餐
主菜是着名的瑞士奶酪小牛排,这道牛排选用美国威士康辛进口的小牛小里肌肉,小牛是指仍在哺乳期尚未吃草的牛,这种牛肉特别细嫩,在欧洲颇受欢迎,而小里肌部位更是小牛肉中的上品,是菲力中最上乘的部位。烹制时先去筋摊平,附瑞士奶酪及火腿然后沾面糊先煎再烤,一刀切下有奶酪缓缓流出,亦是欧式牛排佳品。 套餐还包括前菜综合冷盘沙拉、面包、龙虾汤及甜点等,虽然菜肴布置比不上法国菜精致,但品质保证。
---------------
黑胡椒煎小牛肉
把事先磨碎了的黑胡椒,贴在小牛排的外圈
平底锅加热,加橄榄油。等温度高了,把小牛排放进去。
注意一方下去,一分钟之内就别碰了,不然会沾底的。
煎5至8分钟,视喜欢的生熟度而定
---------------
干煸牛排
鲜冰冻牛排都可,适量,胡椒面,花椒面,孜然少许,生姜粉,新鲜或者干辣椒,生抽。

做法:将以上材料全部放进盆中,生抽少许。20分钟后捞起牛排,刷干净其他材料。小火热锅,将牛排码进锅中,小火慢烤。至牛排中血水出来时再烤干,调至中火,放入刚才剩余的胡椒面,花椒面,孜然,生姜粉,加少许生抽。翻炒片刻后装盘。
---------------
韩国牛排

它是把牛排用加梨汁的肉佐料调味后,放在炭火上烤的韩国传统菜。代梨汁可以放猴桃汁。 *酱油起着调味,增加食欲的作用,是韩国饮食不可缺少的佐料。甜味是因有氨基酸,特有香气是因有芳香成份,并有防腐剂效果。也因有香气,可除食物的膻味。 材料:牛排1Kg,白葱1棵,青椒20个 *佐料酱:酱油6大勺,白糖3大勺,切好的葱4大勺,捣好的蒜2大勺,芝麻4大勺,香油2大勺,胡椒粉1/2小勺。 做法 (1)把牛排切成5-6cm大小,抽出脂肪去皮,将粘在排骨上的肉放拉平。 (2)把收拾好的每块排骨一个个腌在佐料酱中,等佐料调匀后,在炭火上放上烤架,等烤架热了以后,放排骨烤出来。

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制作的“水牛流马”是怎样做的

目录
提要
关键词
⒈ 木牛流马概述
1.1 根据古籍记载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1.2 木牛流马有实际应用价值
1.3 木牛流马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运输工具
1.4 木牛流马模式的缺点
⒉木牛流马造法译注
⒊参考文献

提要
笔者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及有关资料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经考证认定:这些资料是真实可信的,根据原文即可制造木牛流马。本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的原文逐句作了译注,并根据原文提供的名称和数据绘制了木牛流马轮廓图、名称图、尺寸图和行走示意图(另外制作了模型)。
木牛与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以称作木牛较为适宜。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四足行走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50公斤,载重约200公斤。利用杠杆原理省力,人肩负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泞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这是圆轮车不能相比的。在路况较好时,圆轮车比木牛流马要实用得多,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木牛流马 运输工具 四足步行 杠杆原理

⒈ 木牛流马概述
木牛流马是否存在,古籍记载的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对此争论颇多,笔者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为主,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绘出了图纸并造出了模型。认定木牛流马真实可信。笔者自信已揭开了木牛流马之谜。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同志给予审阅鉴定,欢迎赐教。

1.1 根据古籍记载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笔者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马,而且有大同小异的几种模式。本文优选一种模式,根据原文提供的名称和数据绘制了木牛流马轮廓图、名称图、尺寸图和行走示意图,另外制作了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载重并进退自如。
这个木牛流马模型是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文描绘的外貌和提供的数据制造出来的,各主要部分名称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为本文说明的需要增添了几个名称,并推算出几个尺寸。模型与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证实了木牛流马的真实性。请参见图1《木牛流马外貌示意图》,图2《木牛流马步行示意图》,图3《木牛流马部件名称图》,图4《木牛流马尺寸图》,图5《木牛流马脚孔轴孔尺寸图》。

1.2 木牛流马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运输工具。由于是四足行走,用于不平坦路面和泥泞路面都能行进,这是圆轮(独轮或四轮)车难以行进或不能行进的路面,由于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后可以自动“刹车”,这些优点使它适宜于山地运输。
木牛流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饮食”是又一大优点,在战争中运输粮草,真牛真马要消耗粮草,使得运输的粮草没有运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马在没有运输工作时照常消耗粮草,这是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一大缺点。运输时间越长则耗粮越多,这个缺点更为突出。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它本身不消耗粮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马这方面的缺点,这是木牛流马取代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又一依据。
由于木牛流马靠人力驱使,驾牛人是要消耗粮草的,这是人力运粮草的一个缺点。但人力运粮有其优点:一是驾牛人也是战士,可以保护粮草,减少专门的护粮队伍。二是驾牛人在没有运粮任务时可以调往战斗部队;三是利用休闲的战斗部队去运粮,非常经济合算。
木牛流马能使“人不大劳”,是又一优点。木牛流马的设计应用了杠杆省力原理,驾牛人肩负重量为总重量的0-30%。当总重量为250公斤时,驾牛人肩负重量为0-75公斤。这个负重量对于古人来说是不难的,的确是“人不大劳”。但相对于圆轮车在平地行进的负重量来说,还是显得过重,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及以至失传的又一原因。
以上说明,木牛流马在山地运输粮草能够“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因此在山地运输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1.3 木牛流马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运输工具

理由之一是,在古籍中很少单独提到木牛或流马,多是合称木牛流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单独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绘了木牛的外貌,没有提到制造数据。正好相反,造流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数据,而没有外貌的描绘。如果将它们合二为一,正好组成一个整体,既有外貌的描绘,又有制造的数据。也只有将木牛和流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造法,才能证实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三国志》有“流马尺寸之数”一句,更能说明后段只是“尺寸之数”。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进速度如牛之慢而无马之快,可以认为原始设计为木牛,只是后来才称为流马。
为何称为流马而且还有单独的流马造法?第一种可能是以“流马”为“六码”或“陆码”的谐音。“六码”可能是指造木牛的6个主要数据,如肋长、前后轴孔、前后脚孔、前后杠孔、板方囊、前杠长等等。将“六码”称作“流马”既能形象地表达木牛的性质——像马一样奔驰,又能将“六码”的真实意义隐去,增加神秘感,给外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第二种可能是,流马为木牛改进后的一个新的型号,所以合称木牛流马。第三种可能是,头部外形似牛称木牛,似马则称流马。

1.4 木牛流马模式的缺点

一是转弯的问题没有解决,古籍只提到“进退自如宛如活的一般”,没有提到转弯问题。也许原设计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以至木牛流马转弯不灵活而无法推广应用。本模式设想的转弯方法是,两后足(或两前足)着地,扭转身子而转弯。这里显得有些勉强。
缺点之二是木牛流马在步行时的震动较大,使木质结构使用寿命不长,它的震动使人的手和肩容易劳累,这是木牛流马的一大缺点。
缺点之三是它在平地运输方面不如圆轮车等运输工具,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以至失传。
限于条件,笔者没有制成实物进行实际应用,可能存在未考虑到的问题。只是推测可以进行实际使用,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木牛流马是木质制品,实物容易腐烂而难以流传。

⒉木牛流马造法译注

为译注方便,特将罗贯中着《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马)中关于木牛流马造法之原文转录如下,并根据译注的需要分句编号:
1 造“木牛”法曰:
2 方腹曲胫,3 一股四足,4 头入领中,5 舌着于腹,6 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7 曲者为牛头,8 双者为牛脚,9 横者为牛领,10 转者为牛足,11 覆者为牛背,12 方者为牛腹,13 垂者为牛舌,14 曲者为牛肋,15 刻者为齿,16 立者为牛角,17 细者为牛鞅,18 摄者为牛秋革由,19 牛仰双辕,20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21 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22 人不大劳,23 牛不饮食也。
24 造“流马”法云:
25 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26 左右同,27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28 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29 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30 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31 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32 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33 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34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35 后杠与等。36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37 每枚受米二斛三斗。38 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39 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40 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41 形制如象。42 革干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43 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下面以编号为序,对原文逐句译注。为便于理解,请注意结合图文阅读。
原文1:造“木牛”法曰:
译文1:造木牛流马的方法是:
注文1:笔者认为木牛和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两个名字,应当合称木牛流马,而以统称木牛为宜。理由之一,在原文中极少单独提到木牛或流马的功用。假如是两种运输工具,应当优胜劣汰只选用一种。理由之二,原文前部分“造木牛之法”只介绍概貌而无数据,后部分“造流马之法”只介绍数据而无概貌。两部分都不完整,只有将前后两部分合为一个“造木牛流马之法”才是完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文第24句是“造流马法云”,这句在《三国志》写成“流马尺寸之数”,说明后段是“造木牛流马之法”的数据。
除前述理由外,也有可能木牛和流马是两种有细微区别的同一种运输工具。也许其中一种是另一种的改进型号,可能木牛在先,因原文介绍的都是牛头、牛角之类牛身上的部位名称。也许以后将木牛改造后速度稍快,便称作流马了,或许只是头面部的装饰物是牛头便称木牛,是马面便称为流马。
制造木牛的数据中有6个较重要的数码,如肋长、前后轴孔、前后脚孔、前后杠孔、板方囊和前杠长等等。将“6码”按谐音读作“流马”,既有实际意义又增加神秘感。也许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后人以为是两种运输工具,因而难以研究仿制出木牛流马。
原文2:方腹曲胫。
译文2:牛腹是方形的,牛胫是弯曲的。
注文2:后文介绍的板方囊是方形的,板方囊置于牛腹内,故牛腹应为方形,牛胫呈弯曲形状,是为了与真牛形似,可能是整条牛脚从上至下呈上大下小形状,这样的结构才稳定牢固。
原文3:一股四足。
译文3:牛屁股1副,牛足4只。
注文3:1副牛屁股可能是个装饰物。也可能作挡风雨用。置于牛腹后部,可能装饰有牛尾。如果制成盾牌,则可兼作兵器。牛足为4只,不论是什么形状都能排除独轮车的可能。
原文4:头入领中。
译文4:牛头装入牛颈中。
注文4:牛头本来与牛颈相连,根据“舌着于腹”和“垂者为牛舌”句推断,牛头是紧连牛腹的,牛颈的长度不大。为了转弯的灵活性,牛颈宜短不宜长。
原文5:舌着于腹。
译文5:牛舌紧靠着牛腹。
注文5:另有记载,牛舌扭转后,牛足则不能转动。可见牛舌是一个机关,看似平常的装饰物,一经扭转即能制动。其形状应与牛舌形似。扭转后制动的设计并不难,只要牛舌扭转后能卡住“前足”,前足不动则牵连后足不能动。这牛舌是“刹车”装置,也是防止外人抢夺的一种秘密机关。司马懿仿制成木牛流马,却没有发现牛舌的功能,可见其设计是很巧妙的。牛舌的长度应在6寸7分以上,参见注文27。
原文6: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译文6:木牛载重量较大,但行进速度较慢。单独行进每天几十里,成群行进每天约二十里。
注文6:后文有“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句,以及根据2枚板方囊的尺寸计算,估计每牛载粮草约200千克。古代一里相当于434米。日行20里的速度不算快。不论山地还是平地,木牛流马行走的速度都比独轮车慢得多,木牛流马只适合山地而不适合平地,这也是木牛流马失传的一个原因。
原文7:曲者为牛头。
译文7:木牛的头部模仿真牛拉重物时的弯曲形状。
注文7:结合“垂者为牛舌”句,牛舌既垂,牛头则不能平视前方,只能是两眼朝地。真牛在拉重物时必弓肩,两眼朝下。木牛就是模仿这一姿势。同时为安装牛舌这个秘密机关作掩护(见注文5)。
原文8:双者为牛脚。
译文8:牛脚分为前后两双。
注文8:笔者研制的木牛,左右两只前脚是一个整体,同时进退。左右两只后脚也是一个整体,同时进退。这点与真牛步行有很大区别。如果要设计像真牛一样四只脚分别进退,用现代的钢材作材料是可以办到的,在古代用木材可以制造,但不宜负重。
此句可以理解为,牛脚是固定在两根辕木尾端的着地的支柱,这支柱在停止时可以支撑木牛的后部,防止向后倾倒。如果作这样理解,“脚”和“足”就有区别了。但笔者认为设这样的支柱没有必要,因而将足和脚看成是同一概念。如果不这样,后文的脚杠和脚孔等概念就不好理解。
牛脚的长度后文未提及,考虑到人体高度等因素,牛脚长度(从脚孔至下端)以2尺5寸为宜。(参见注文20)
原文9:横者为牛领。
译文9:示意图上横杠即为牛颈。
注文9:结合“头入领中”和“舌着于腹”可以说明,牛颈的长度不大。为的是缩短木牛的总长度,以便重心后移,转弯灵活。
原文10:转者为牛足。
译文10:牛足可以转动。
注文10:以往有木牛流马即圆轮车(独轮车或四轮车)之说。笔者则认为木牛流马不是圆轮车。理由是:三国以前即有圆轮车,不管怎么改革都不值得千古流传;二是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圆轮车上坡下坡都很难制动,平路也因地面不平难以行进,如果圆轮车能适用,就用不着发明木牛流马了;三是原文中有“牛行四步”句,显然是指木牛象真牛一样一步一步地前进;四是原文中“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句,明白指出木牛脚是四方的木杠,而不是圆轮;五是笔者研制的木牛流马模型,四足是木杠式的,已经很好地利用原文的数据,也是一种印证。
可以设想,在四足的模式上,于四足之中心装一圆轮,平坦地用圆轮行进,圆轮不能转动时,再以四足着地行进。这样做,行进速度快,转弯也灵活,有许多优点。但原文没有依据,暂不讨论。
原文11:覆者为牛背。
译文11:覆盖在牛腹上方的部分是木牛的背部。
注文11:牛背的作用是遮太阳挡风雨。其材料可以用竹片、木板、油布等材料。照理说,牛腹两侧也应有遮阳避雨之物。
原文12:方者为牛腹。
译文12:牛腹呈方形。
注文12:牛腹呈方形,内装2枚板方囊。牛腹内空的前后长度不大于“肋长三尺五寸”,上下高度为“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加“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共2尺。牛腹的左右宽度是下列数字之和:前杠长1尺8寸;左右辕、左右脚和左右秋革由共6层木板,每层厚1寸5分,计9寸;两数之和为2尺7寸。
以上说明,牛腹长3尺5寸,宽2尺7寸,高2尺,这个空间可以供2枚板方囊前后平排放置。这样放置占长3尺2寸(“广一尺六寸”的2倍),占宽2尺7寸(板方囊的长),占高1尺6寸5分(板方囊的高)。牛腹内装下2枚,略有空余,以方便板方囊的装卸。
如果将2枚板方囊上下迭放或左右平排放置都是不妥的。假如上下叠放会增加牛腹的高度,使重心上移而不稳定,牛腹的高度2尺也不够用。假如两枚板方囊平排左右放置,会增加牛腹的宽度至3尺2寸,不利窄路行走,也会使左右稳定性较差;若两枚板方囊载重量不相等时会影响左右平衡;这样放置会使板方囊容易滚落。
原文13:垂者为牛舌。
译文13:牛舌向下垂。
注文13:牛舌在木牛身上是个看似不重要而实际上很重要的部件,它的设计是巧妙的。牛舌的功能一是装饰作用;二是作“制动”的秘密机关;三是在停止工作时作“刹车”以防滑倒。笔者将牛舌设计成沿横轴自由摆动的短木杠,将其沿前上方向旋转270度,舌尖顶住前脚两轴孔间的横杆(连轴杆),这样就使前脚不能运动,前脚又牵制后脚不能运动。
原文14:曲者为牛肋。
译文14:牛肋是弓曲的形状。
注文14:根据“肋……左右同”句,牛肋位于牛背,左右各一,纵向并列,弓背向上。
原文15:刻者为齿。
译文15:牛齿用木板雕刻而成。
注文15:牛齿可能只有装饰作用,也可能有掩盖牛舌的特殊作用。
原文16:立者为牛角。
译文16:牛角呈上立状。
注文16:牛角呈上立状,则牛舌下垂状较为自然。牛角用木质制造,可作装饰,亦可挂物。牛角若用钢铁制造,更兼作兵器。有牛角一物,足以证明是木牛而非流马。牛耳、牛眼和牛鼻等部未载入原文,可能是刻绘而成。
原文17:细者为牛鞅。
译文17:画得较细的是牛鞅。
注文17:牛鞅本是牛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笔者研制的木牛流马,连接两前脚上端前轴孔的横杆,相当于牛鞅的位置,此横杆可称为牛鞅,它又是一根连轴杆。牛鞅前抵牛头,后抵牛腹,能限制两前脚摆动的幅度,也牵制两后脚摆动的幅度,这样实际上限制了牛脚步行的幅度(步幅)。
根据后文“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句,可以推测牛鞅前后移动的距离在4寸以上。假定为4寸5分,又假定脚以下长度为2尺5寸(从脚孔至下端),按相似三角形计算,前脚的最大步幅为2尺5寸,按“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计算,平均每步1尺5寸,这说明木牛的最大步幅为2尺5寸。平均步幅为1尺5寸。
牛鞅可以解释为捆绑板方囊的绳子,也可以解释为套在人脖子上以肩部用力上抬的绳子,也可以解释为牛前面有人拉木牛前进用的绳子。这都是从“细”字考虑的。但又考虑这些用途都不值得载入原文。
对牛鞅为何物尚难确定,但这不是重要部分。为慎重起见,后文注27中称连接两前轴孔的木杠为前轴杠。
原文18:摄者为牛秋革由。
译文18:有牵拉作用的木杆是牛秋革由。
注文18:牛秋的本意是套车时拴在驾辕物品牲口屁股周围的皮带、帆布等。如果把牛秋革由解释为皮带之类的东西,则不好解释“摄”字,同时这类东西不必在原文中记载。
笔者根据木牛模式,将连接同侧前后脚的可以转动的木杠(相当于现代机械上的连轴杆)叫做牛秋革由,其理由是,这根连轴杆是重要部件,必须在原文记载,而原文没有更合适的名称。这根连轴杆的位置也与牛秋的部位差不多。它具有“推和拉”的功能,合符“摄”字之意。
原文19:牛仰双辕。
译文19:木牛的双辕作一仰一俯运动。
注文19:结合木牛模式,“仰”字解作一仰一俯的运动姿势较合适。双辕越长越省力,手柄起落的幅度越大,转弯半径越大。反之亦然。因此要求辕长适度,估计辕长7尺(从前脚到手柄)较为适度。按辕长7尺计算,手柄起落幅度约1尺。手柄处上抬力最大为总重量的30%,最小为零或负值。按总重250千克计算,手柄处最大上抬力为75千克。原文未记载辕长这个重要数据,有待研究确定。
辕长可以定得稍长些,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手(肩)的用力点前后移动,以改变实际使用的辕长。
原文20: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译文20:人前进6尺左右,木牛前进4步。
注文20:此句将人和木牛的行走相联系,说明人和木牛是同时前进的。木牛不能离开人而自行前进,即木牛的动力是人力。
木牛的平均步幅是1尺5寸。从木牛模式上看,木牛前脚孔距前轴孔4寸5分,后脚孔距后轴孔3寸5分,这样使得后脚的步幅比前脚步幅大。设脚孔以下的脚长为2尺5寸,经计算后得知,后脚平均步幅为1尺7寸,前脚的平均步幅为1尺3寸。这样设计是为了省力。按杠杆原理,前脚着地时的阻力比后脚着地时的阻力要大得多。前脚向前的步幅越大,阻力更大。因此有必要适当减少前脚步幅。
此句写“牛行四步”而不写“牛行两步”,据此可考虑木牛是4只脚分别前进的,但证据不足。确有证据说明木牛两前脚与后脚是分别并排前进的,后文载“孔径中三脚杠……同杠耳”,表明左右脚是以3根脚杠连成整体的,只能同时前进,若设计成4脚分别前进,用现代的钢铁作材料尚可,在古代以木材制作,则不宜载重。
木牛转弯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在大半径转弯时,两前脚(或两后脚)着地稍扭转,即可使牛头转向。在小半径转弯时,可照前法“原地踏步”多次转弯。如此转弯显然不大灵活。如果将本模式改成增加一个独轮的模式,以轮转弯即可,但无据可查。在四脚下部各装一轮,转弯自然灵活,但与后文足底包“革干”不符。
把现代的汽车结合木牛流马结构设计成“铁牛车”,前中后三组“脚”底装轮子,可以像真牛一样步行还可以像汽车一样行驶。
原文21: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
译文21:每牛载粮可供10人吃1个月。
注文21:根据后文记载板方囊的尺寸,算出2枚方囊的容积共0.156立方米。共载大米约200千克(按1300千克/立方米估计)。每人的月口粮约20千克。
原文22:人不大劳。
译文22:驾木牛的人不会很累。
注文22:木牛运用杠杆原理省力,驾牛人肩上负重为木牛载重量的30%以下,最小值为零或负值。木牛重心点在牛腹中心即后杠孔处。动力点是手柄处。支点分别在前脚着地处和后脚着地处,当以前脚着地并处于最前位置时,阻力臂长约3尺,动力臂约9尺,动力约为阻力的30%。当以后脚着地并处于最后位置时,阻力臂为零或负值(重心在支点之前)。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长度是有规律地变化的。驾牛人所费力量也会有规律地变化。估计木牛总重约250千克,驾牛人费力最大约75千克。这不会使古代战士觉得太累。
原文未提及驾牛人的数量,按本模式,1人肩抬手推,木牛即可前进。必要时另加1人在牛头前牵拉,速度会快些。
原文23:牛不饮食。
译文23:木牛不会消耗粮草。
注文23:用真牛运送粮食,它本身要消耗大量粮食。真牛空闲时也要消耗粮草,并要人力照看和保护。这些于战事是不利因素,木牛的使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制造和使用木牛的根本原因。孔明用计欺骗司马懿以夺取粮草也可能是个原因。
使用木牛虽然要消耗战士的体力,但战士一方面运送粮食,同时又保护粮食,空闲时还可以调作他用,其利大于弊。
原文24:造流马法云:
译文24:制造木牛的尺寸如下:
注文24:此句原文与译文差异很大。笔者研究后认为这句的意思应是如此。详见注文1。
原文25:肋长三尺五寸,广二寸,厚二寸二分。
译文25:肋长3尺5寸(1寸=24.12毫米),宽2寸,厚2寸2分。
注文25:肋长可能是指木材两端的总长度。也可能是指牛腹内空的长度,即肋长在3尺5寸以上,以后者为佳。如果肋长只有3尺5寸,减去两端连接部长度后不足3尺,无法容下2枚宽1尺6寸的板方囊。
三国时代的1尺折合24.12厘米(徐元贞等《中医词释》113页,河南科技版1983),可作参考。后人根据所处时代的度量衡予以换算也有可能。本文为防止引起混乱,对原文尺寸不作换算,只在此提醒制作实物时予以注意。
原文26:左右同。
译文26:左右两根牛肋的尺寸相同。
注文26:这里的左右是相对木牛体位而言。即木牛左耳这边为左,右耳这边为右。后文所指前后左右均同此意。
从这句可知牛肋是左右各一根,位于牛背的位置,它们的排列应是左右并列式,不会是真牛的肋骨那样排列。
原文27: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
译文27:前轴孔距牛头4寸,孔的直径2寸。
注文27:前轴孔的位置在前脚最上端。左右前轴孔以圆木杠贯穿其中。此木杠笔者称它为前轴杠(在注文17中称此为牛鞅)。它向外还贯穿左右秋革由。前轴杠与牛秋革由的连接是固定连接。前轴杠与前脚的连接是滑动连接。(各滑动处可加某种润滑油)。前轴杠长2尺7寸以上(前杠长1尺8寸加辕厚、脚厚、秋革由厚等6层共9寸,外加前轴杠两端外露部分),直径2寸。
前轴杠前距木牛头4寸,后距牛腹2寸7分,运动距离是6寸7分。这个距离限制前脚的步幅,通过秋革由再限制后脚的步幅。
参见注文5,牛舌转动后顶住前轴杠不动,前后脚都不能动,牛舌的长度应在6寸7分以上。
原文28: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
译文28:前脚孔长2寸宽1寸,距前轴孔4寸5分。
注文28:前脚孔与前轴孔的距离,是指孔边缘之间的最近距离(原文所载各种距离都作如此理解)。假若指孔中心距,则两孔距离太近,制作时换算较麻烦。
必须有一木杠连接左右前脚孔,这根木杠,笔者称它为前脚杠。前脚杠直径2寸,长2尺4寸(前杠长1尺8寸加辕厚,脚厚共4层计6寸)。前脚杠与前脚是固定连接,穿辕部分是滑动连接。此处易磨损,用材要坚实。
原文29: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
译文29:前杠孔距前脚孔2寸7分,孔长2寸宽1寸。
注文29:前后各杠孔、轴孔和脚孔的位置没有在原文中注明。笔者对各种可能进行比较,选取最佳位置用于本模式,即:前后杠孔在辕上,分别位于腹的前后端;前后脚与辕连接的部位定作前后脚孔;前脚孔以上4寸5分定作前轴孔;后脚孔以下3寸5分定作后轴孔。
当前脚处于垂直位时,前轴孔后移的最大距离是2寸7分,这个距离决定了前脚最下端前移的最大距离。估计前脚孔离地的最佳距离为2尺5寸,已知前轴孔距前脚孔4寸5分。按相似三角形可得知前脚最下端前移的最大距离为1尺5寸。前脚后移与后脚前移相碰,前脚后移加后脚前移的距离受前后脚孔距1尺的限制。前脚后移的距离约为3寸5分,后脚前移的距离约为4寸5分,两者之和8寸,在前后脚孔距1尺(见注文30)限内。
原文30: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
译文30:后轴孔距前杠孔1尺5分,孔径与前轴孔相同。
注文30:前轴孔的直径为2寸,后轴孔的直径也是2寸。
后轴孔在后脚上,而前杠孔(或前杠)在辕上。要标定这个距离,后脚必须处垂直于地面的位置。这样就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位于后脚孔。后脚孔距后轴孔3寸5分,后轴孔距前杠孔1尺5分,可算出后脚孔距前杠孔9寸9分,取近似值1尺。
为什么原文不直接标明1尺这个数字,可能是原文作者故意留下一个谜,以增其神秘感。也可能是笔者误解。笔者之所取后轴孔到前杠孔的距离为1尺,是因为这个数加上后脚孔距后杠孔4寸5分(见注文33),加上后脚孔宽度2寸,再加后杠孔中心点距前边1寸,共计1尺7寸5分,正好使后杠孔中心点位于肋长3尺5寸的中心。也即后杠孔位于牛腹的中心。这里可作为木牛重心点的标志。
原文31: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
译文31:后脚孔距后轴孔3寸5分,孔径与前脚孔相同。
注文31:前脚孔长2寸宽1寸,后脚孔同此尺寸。
前轴孔距前脚孔4寸5分,而后轴孔距后脚孔3寸5分。这1寸之差是为了使前脚的步幅小于后脚的步幅,使前脚向前移时与木牛重心点的距离比较小些,以达到省力的目的(见注文22)。
原文32: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
译文32:后杠孔距后脚孔2寸7分。
注文32:前杠孔距前脚孔2寸7分。后杠孔与后脚孔也是这个距离,看来是正确的,但后句“后

㈣ 千牛主图尺寸是多少

主图尺寸是800×800。

我们来到新一版的千牛媒介中心,那么新版的千牛门业中心操作界面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左侧我们找到上品两个字,然后点击一下商品。然后再展开的菜单里面点击一下发布宝贝按钮,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到发布宝贝的页面。

千牛发布商品尺寸:

首先我们要上传商品的主图,商品的主图,一般的话是5张尺寸是800×800像素的,然后点击下添加上传图片,依次上传5张图片就可以了。

下面是选择商品的类目商品的类目,我们可以在左侧看一下这里具体的分类,然后我们的产品属于哪一类我们就选择哪一个类目就可以。类目全部选择完成以后,我们直接点击一下,下一步完善商品消息。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到商品宝贝详情的发布页面了。

在这里填上你的宝贝的标题。就是由关键词组成的30个字的产品标题。然后依次填写一下产品的类目属性,还有产品的价格。再往下面就是产品的图文描述了,图文描述就是说我们需要上传产品的图片。我们直接点击一下图片按钮。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上传图片了。那我们再点击一下上传图片。把自己准备好的图片上传上去就可以了。最后我们再点击一下发布按钮。这个时候我们的商品就已经发布到淘宝网上了。

㈤ 50头牛的牛棚设计图

50头牛的牛棚设计图如下:

(5)布牛制作步骤图片与尺寸扩展阅读:

修建牛棚的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花较少的资金、能源、饲料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舍的设计就应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1、要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

肉牛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2、为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的生产力下降10---30%。

㈥ 冻过的牛里脊怎么弄好吃

冻过的牛里脊,解冻之后,它的味道不如新鲜的牛里脊,所以用它做一道软炸牛里脊,味道还是非常好的。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配料:牛里脊肉500克,炸粉200克,纯净水250毫升,姜20克,花椒粉2克,食盐5克。

1.牛里脊解冻。冻的牛里脊放入冰箱冷藏格解冻8个小时,这样解冻后的牛里脊与新鲜的相差不大。

㈦ 牛怎么手工制作

准备材料:红纸一张,剪刀。

步骤一、取一张红纸,将纸对折,如下图所示

㈧ 如何制作0牛

在硬纸板上画出牛的身体部件图案并涂上想要的颜色。
步骤一:在硬纸板上画出牛的身体部件图案并涂上想要的颜色。
步骤一:将画好的各个身体部件图案剪下来准备使用。
步骤二:把纸杯倒放,用胶水把牛的鼻子贴好,定准位置。
步骤三:将牛的耳朵贴在靠近杯底的位置,留出一点空隙将剩下的部件粘贴上杯子即可。

㈨ 牛灯笼的制作方法

牛牛灯笼怎么制作,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㈩ 布艺牛的做法

1、上图是这款布艺小牛的剪裁纸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大小,最好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在不织布上画好线。
2、选择你喜欢颜色的不织布来搭配。比着纸样在不织布上画好线。沿着画好的线剪下来。
3、沿着画好的线剪下来。将布片连接。
4、按上图所展示的形状将布片连接,并将两片放到一起。将小牛的耳朵和角对折。
5、将耳朵和角对折,或折1/3缝在头上。小牛耳朵和角缝好。
6、耳朵和角缝好后的样子。将小牛脸上的表情绣上。
7、小牛的头和身子都缝好后,塞入填充棉,将小牛脸上的表情绣上。将小牛的头和身体缝在一起。
8、用针线将头和身体缝在一起,缝的时候要缝三个点,这样小牛的头才会不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