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沈广隆刀剑图及价格茶刀
宋时,由于皇帝的推崇,道教兴起。自古来道士均以“七星剑”为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作镇门之宝。其时佛道并雄,又均崇尚武艺,因而佛道两教大大地促进了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一时间,佛徒、道士和武侠要求铸剑增多,宝剑自然得到发展。 清干隆十三年(1748),剑匠郑义生于龙泉县城东街开设剑铺,招徒授艺,用传统的“灌钢”法制剑,所炼刀剑不易生锈且剑刃锋利。清道光年间(1830前后),龙泉廖太和剑铺继承战国时期装饰风格,精于在剑面上镂刻纹饰,名噪一时。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驻扎龙泉,由郑三古的“千字号”剑铺为太平军补充了大量优质龙泉宝剑作兵器。光绪初年,“千字号”徒弟周国华等三兄弟开设了“万字号”剑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丽水碧湖的铁匠高手沈庭璋迁到龙泉,在县城西街开设“沈广隆壬字号剑铺”,向五子焕文、焕武、焕周、焕清和焕全悉心传授铸剑技艺,时称“铸剑之家沈氏文武周清全。” 现在在香港“万字剑山庄”还收藏有沈氏的三把名剑,其一,剑身一边刻有五爪金龙图,另一边刻“龙泉宝剑”四字,并刻敕符,剑身两边中央有血槽,并嵌七星。剑格作虎头状,近柄处有一“壬”字,铜鞘。其二,民国剑,铭“沈广隆制”及“古民生自置于龙泉民国卅七年”,刃嵌七星,一边有脊,一边磨平,木柄,绿色鲨皮鞘。鞘为清代品。其三,民初龙泉宝剑,铭“沈广隆制”及“龙泉古剑”,嵌七星、剑格、剑首及鞘上铜箍皆精工镂刻,浮雕形花草图案,红木鞘及柄,刃质极佳。 民国十九年(1930)秋,在南京举行全国武术比赛龙泉宝剑评为最佳剑,龙泉剑名声大振,剑铺由7家增至11家。 现代龙泉宝剑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传统工艺品生产。1950年以后,龙泉新华街21号,“沈广隆”剑铺复业。1956年,龙泉的铸剑艺人组成了龙泉城镇宝剑生产合作小组,隶属龙泉县铁器社,地址在新华街21号。后来宝剑生产小组与铁器社、国营铁工厂几经分开、合并,最后于1963年9月成立了龙泉县宝剑生产合作社,由沈焕周担任理事主任,季阳春和姜华为理事委员。这时年产宝剑420把。1965年为了扩大宝剑生产,将厂址从新华街21号迁入华楼街74号。从1956年到1966年这段时期,合作社生产的宝剑,或名为龙泉宝剑,或名为龙泉古剑,名称不定;在工艺上,完全按照传统的锻、铲、锉、刻、淬、磨等二十八道手工工序进行生产,龙凤七星图案随意凿刻,无一定标准。而龙泉宝剑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等四大特色仍保持不改。由于龙泉宝剑精美绝伦,扬名四海,国家将其列入“国礼”,因而在1972年时,龙泉县宝剑社接受了外交部的定制,由铸剑师沈焕周及其传人沈新培精心制作了四把高档龙泉剑,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为中美复交作出了贡献。 由于武打片电影的走红,特别是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全国各地的“武术热”一升再升,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大幅度地提高,致使龙泉宝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单凭县宝剑厂一家、单凭手工生活,龙泉宝剑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乡镇的、个体的宝剑厂家,在龙泉不断出现。1984年4月,龙渊镇的“万字号宝剑厂”成立,这一年,“沈广隆”第三代传人沈午荣、沈新培兄弟自筹资金恢复了“沈广隆”剑铺。接着城郊区的“剑池宝剑厂”、“古剑厂”以及个体的“龙渊剑厂”、“阿金剑铺”等等,象雨后的春笋一样,涌出了五十多家,龙泉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剑城”。 龙泉宝剑自欧冶子创制以来的二千四百多年来,兴兴衰衰,曲曲折折。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龙泉宝剑才有了灿烂的前途,宝剑艺人的才智才得充分发挥和发展,他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裕。龙泉宝剑必定还有更灿烂的明天。
⑵ 手工茶叶怎么制作
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不同,以绿茶为例——绿茶制作工序如下:
1、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2)手工茶刀图片扩展阅读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
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
⑶ 采茶怎么采
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
1、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以,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在长期实践中诞生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是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
2、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
3、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的差。
但是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的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的产量,质量并无太大的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的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手工茶刀图片扩展阅读:
采摘应注意“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章叶”,和“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有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茶叶。
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
1、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
2、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
3、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
4、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