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紫砂茶具特点介绍及推荐
导语:相信喜爱饮茶的朋友们都知道,茶具按材质可以分为陶瓷茶具,玻璃茶具,紫砂茶具。这三种茶具各有优点也有不足,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详谈紫砂茶具的特点以及为大家介绍几款较为出色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的特点:
紫砂是一种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陶土,需要上千度的烧制温度。色泽天然饱满,比陶瓷和玻璃的茶具更接近自然本色。紫砂茶具的材质密度较坚硬,不仅耐寒也耐热,泡茶不残留其他的异味,只留下茶的清香,导热性若,因此传热缓慢,可以防止烫手。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直接用紫砂茶具炖茶而不用担心茶具爆裂。
紫砂茶具推荐:
第一款:全手工花器紫砂壶国家级高工倪新安专场茶壶茶具
品牌:藏壶天下
材质:紫砂
产地:宜兴市
茶餐具工艺:纯手工
壶身总长:13.3CM
壶身最大直径:7.6CM
壶身总高:8CM
参考价:1580元
这款紫砂茶具是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倪新安设计,纯手工打造而成的,最大亮点在于把壶身做成了树干的形状,上面站立着一只俏皮的小青蛙,这款紫砂茶具不仅是茶具用品,还是一款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第二款:宜兴全手工内胆过滤紫砂茶杯茶具
品牌:鲍生泰
材质:紫泥
容量:400ML-600ML
产地:宜兴
茶餐具工艺:纯手工
总高:13CM
总宽:14CM
参考价:188元
这款紫砂茶具的最大特点是配备有内胆,内胆过滤,底部有过滤孔,过滤时水不会喷溅出来。喝茶时也不必烦恼再吃到茶叶了。
第三款:青铜时代-俏西施
品牌:宜隆堂
材质:紫砂
容量:201ML-300ML
产地:宜兴市
茶餐具工艺:纯手工
壶型:西施
适宜:红茶、乌龙茶、普洱、铁观音
壶身总宽:12.2CM
壶身筒宽:9.2CM
总高:7.6CM
参考价:688元
这款紫砂茶具表面青铜元素清晰可见,壶嘴圆滑,接口契合度高,内有过滤内胆,球孔密集,过滤茶叶效果更佳,值得推荐。
紫砂茶具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上面刻字,画图,具有较高的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不管是送人还是自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对紫砂茶具的认识带来帮助,同时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Ⅱ 真正的正宗紫砂壶是什么样子的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2)纯手工紫砂壶的特点图片扩展阅读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
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
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Ⅲ 都说自己的紫砂壶是全手工,有哪些依据
全手工壶称为紫砂壶中最耀眼的明星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任何爱壶的人都对之梦寐以求。一把制作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哪怕不是大师手笔,依然能够身价百倍,这是无庸置疑的。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识别全手工壶,一句两句也说不清,就拍了几款全手工壶图片,以图文的形式说一说:
1、全手工,顾名思义就是指壶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制作者亲手完成,没有借助任何模型。
首先全手工壶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没有模型辅助的情况下,要完全靠手来把握尺寸,掌握好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夫。所以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制壶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的。技术上的要求让很多制壶者还未出手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2、全手工的壶成品率相对于模型、半模型壶来说要低的多。
往往制作一个全手工的壶要花费数倍、数十倍于模型、半模型壶的时间,在烧制过程中,制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数倍地放大,一着不慎就可能使壶完全报废。成品率相对要低很多。
3、全手工壶的技术要求高、风险高,一个制作者要是决心做一把壶,那肯定会选用上等的泥料,
因为好的泥料容易上手,成品率相对也高,不能壶做的很好却砸在泥料上。
一把真正的全手工制作的茶壶,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品,毕竟是人手完成,太完美的东西一般是借助模具完成,确实达到了完美品相,但总觉得缺少些东西,那就是制作者精神气质的流露,玩手工壶有时是要求缺的。
识别全手工壶就要知道全手工壶制作的特点:
首先在壶身表面我们会发现全手工壶有着拍打留下的痕迹,类似于皱纹。有的壶明显一点,有的壶则需要仔细观察,但不管怎么样艺人们不会抹杀这些能证明全手工制作的痕迹。壶身的线条、弧度上不会十分完美,往往会微有起伏,这里无法用相机拍出清晰的图片,只能壶友们自己观察了。
第二,看茶壶里面,有泥条的接头痕迹,身筒的泥门比较松,有泥凳的木纹痕迹,还会有一定的皱褶,(这点很重要,别的有可能会作假,但皱褶却假不了)有的盖有作者的印章。

全手工紫砂壶的优点和特征要一一道来可以说是无法尽述的,而且很多东西带着制作者的风格,根本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全手工壶不是光拍一个身筒就行了,还要看整体的造型,嘴和把的搭配,作品表现出的韵味和意境,这些只能靠朋友们亲身体会了,但不管怎样,相信只要看见真正的全手工壶,你一定会眼前一亮、心有灵犀。
Ⅳ 如何辨别全手工,半手工紫砂壶
一般全手工的紫砂壶都会有内壁章,主要大师的个人习惯。还有一种是薄胎的紫砂壶,这种紫砂壶有些不会刻意刻章。没有图片也分辨不了,你可以看看文章,对照来辨辨哦
如果是一把方器,那么它的全手工成型方式就是泥片镶接成型,我们今天就以最常见的圆器来说明,毕竟圆器是紫砂壶市场销售的主力。
一、泥片接头的拼接
1、全手工圆器都会有壶内接痕,无一例外
全手工做一把圆器紫砂壶,首先需要把泥条打成长方形或是扇形的厚度均匀的泥片,然后将泥片围成一圈,再将泥片粘接起来,在粘接处,一定会留下一点痕迹,壶外面的痕迹可以通过工具处理得相对没那么明显,但是里面的痕迹一来很难处理,二来也没有必要去处理,因此在泥片粘连的位置内部,一定会有一条接痕(接头),这条接痕是任何一把全手工圆器都会有的,无一例外。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Ⅳ 紫砂壶手工壶辨别
辨别紫砂壶手工壶可以看接底线、接头线、内壁章、壶口、壶底的线圈、内壁收缩纹。
1、全手工壶都有接底线
在泥片拍打的过程中,如果是和泥凳接触的那一面朝里,就会形成木纹和收缩纹。如果是朝外,就只是收缩纹。当然这也和老师的做壶工具也有关,有些人喜欢用大理石做成的泥凳,这样就不会有木纹,单单只有收缩纹。
Ⅵ 真正的全手工紫砂壶有哪些特征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受到很多爱喝茶的人士的喜爱。紫砂壶既实用又有艺术性,全手工紫砂壶更是十分珍贵。但鉴别紫砂壶是否为手工的也有一定难度。全手工紫砂壶有以下几个特点:有接底线和接头线,内壁还会有些轻微变形,同时还有收缩纹,在全手工紫砂壶的壶口和壶底,还能看到隐隐约约的线圈,这些特点可以作为鉴别的依据。
紫砂壶作为一种有实用性的艺术品,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可以从它的实用性,艺术性和公益性三方面来考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壶型,在实用功能方面,关注紫砂壶的容积以及壶把是否便于拿握等,也是选择的主要依据,适合自己的紫砂壶,使用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
Ⅶ 如何更快更稳区别手工紫砂壶和机制紫砂壶
手工紫砂壶和机制紫砂壶的区别有如下四个方面:
1、内壁光滑程度不同
全手的壶都是通过拍打泥片后直接通过拍打成型的,“受伤”的基本都是外壁,内壁基本上不受拍打的影响,其成型前的拍打纹理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了。而半手的基本上不会有,多是刮过的痕迹。
2、壶底痕迹不同
手工紫砂壶的底和壶壁是分开进行,但紫砂泥却是同一时间调制的,这种时间差造成壶在经过火烧后,会在壶底形成一圈明显的镶嵌痕迹;如果是机制紫砂壶,在烧出来之后,后底盖衔接处没有明显的痕迹。
3、接缝线数量不同
手工紫砂壶只有一道接头,在壶内装把处可见到一条不明显的接缝线;机制紫砂壶在壶嘴和壶把内侧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接缝线。
4、印章不同
内章的看法根据壶型的不同,印章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无论圆型还是方型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印章都是泥片平铺着的时候盖上去的。看帖子里也有另外刻字在内壁的,当然这也是证明全手的一种方法,做全手壶的人用心可谓良苦呀。通常情况下,圆型的壶的内壁章一般都是有变化的
(7)纯手工紫砂壶的特点图片扩展阅读:
紫砂壶的烧制工艺:
紫砂壶的捂灰烧制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工艺。
龙窑烧成时,因为茅柴未完全燃烧的残留物和炭灰的堆积,特别是在下段底部位置形成局部混合还原气氛,造成紫砂壶的变色现象。经过摸索、总结规律后,这种窑变现象逐渐授掌握运用。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壶装入匣钵内,在其内外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把匣钵装在龙窑最底部位置进行烧制。
因不具备龙窑底部的混合还原气氛,匣钵内一般采用细煤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并采用低温(约1100-1150℃)烧制,以增加制品表面的碳素附着能力。
紫砂原料的吸附性很强,其本身又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碳素,在还原气氛下,这些有机物和碳素不易燃尽,并且在400-600℃时有FeO的情况下,氧化碳分解反应强烈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碳素被吸附在胎体表面,这些碳素的氧化在还原气氛中要推迟到烧成的末期及冷却的初期才能燃尽,所以捂灰烧成时的温度要低于实际的烧成温度。
而密封匣钵中塞满的碳性填充物,能减少烧成时匣钵内燃烧产物中游离氧的含量,并隔离壶体,使紫砂壶在良好的局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碳性填充物中碳素的渗入,加强了紫砂壶的着色效果。各种紫砂原料由于其本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烧成时温度和气氛等因素,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会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捂灰工艺
捂灰工艺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紫砂壶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使原料中氧化铁存在的形式发生改变。在正常烧成条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铁的结晶形成大多数是赤铁矿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赤铁矿被还原成了磁铁矿晶体,故捂灰制品表面对磁铁有一定的吸附性。
紫砂泥料中如绿泥类等一部分含铁较低的泥料一般不适宜捂灰烧成(捂灰烧成后多呈淡灰墨色,色泽效果不佳)。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如再在中性-氧化气氛的窑炉中复烧,郾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早在明代,紫砂工艺大师陈仲美就已使用调砂和铺砂的方法,来增强紫砂器表面的装饰效果。
调砂工艺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
铺砂工艺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体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显,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铺砂工艺
铺砂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的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容的现象。
抽砂工艺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紫砂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
第四、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五、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六、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第七、宜兴紫砂壶可塑性好;
第八、宜兴紫砂壶干燥收缩率小;
第九、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宜兴紫砂壶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
第十、宜兴紫砂壶成型后不需要施釉。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